双导师制度在超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的探索

2022-12-13 21:05尚海涛李晓莉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医学科专科导师

荆 慧 尚海涛 李晓莉 程 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超声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81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对超声医生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迫切需要同时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全科超声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主要途径。双导师制度在我国临床医学及护理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中应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良好[1-2],本研究拟探索将该项教育培养制度应用于超声医学科住培过程中的前景及意义,探讨其在本专业带教过程中的建设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超声科医师培训质量提供新的可行方法。

1 双导师制度在超声医学科住培过程中的作用

超声医学不仅要求学员掌握牢靠的医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住培自20 世纪80 年代实行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培训体系[3],是我国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4]。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的培养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并行、专业与其他临床学科并行,住培学习期间不仅要完成本学科的学习,还有一部分时间要进行相关临床专业的学习。本基地规培教师实行专科化分组,不同导师的专攻方向不同,而住培学员要求完成所有亚专科的学习。单一的导师培养模式不能够满足合格的超声科住院医师培养需求。因此,在原有导师总体指导培养的基础上,在每个亚专业的轮转过程中,配备相应教师担任专科导师,负责相应专科的学习[5]。其次,一名合格的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更要有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要具备在临床工作中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6]。

通过原有导师、亚专科导师的联合指导,发挥各专业导师的优势,在提高住培学员的培训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7]。另外,在内科、外科、妇产科等临床科室的轮转过程中,实行原有导师和临床专科导师共同培养制度,能够促使学员更加紧密地参与临床,更高效地完成临床科室的培训计划[8]。

2 双导师制度在住培过程中的实践效果

2.1 住培学员的临床培养方面

第一导师多为本科室高级职称的专科医师,理论及临床实践操作扎实,主要负责该住培学员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全程;亚专科导师多为本科室高年资主治医师,主要负责日常的学员带教工作。由于亚专科导师多年轻有活力,与学员年龄差距较小,很容易在日常相处中打成一片,对于一些常见的基础问题,也能给予回答[9]。而当亚专科导师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可以转交第一导师,在此过程中,学员和亚专科导师已经过一番讨论和研究,解决了一部分基础的问题,第一导师只需解答拔高问题,导师无需耗费更多精力在基础问题上,学员也在理论及实践层面都提升了一个层次,调动了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10]。

在日常培训过程中,第一导师通过每周组织文献抄读、疑难病例报道及督促学员参加科室例行业务学习,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能力[11]。在双导师模式中,两位导师既分工明确又互相穿插,互相帮助,更好地引导学员,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使得学员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12]。

2.2 住培学员的心理健康方面

双导师制度让学员与导师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在带教的全程中,双导师不仅可以帮助学员培训临床实践技能,更能够在带教过程中辅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观,使得学员能够建立正确而健康的职业规划及目标[8]。

近年一项针对超声科住培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显示,由于学员工作强度和学习压力大,人际交往等社会经验不足,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处理问题相对不成熟,很容易出现情绪不佳、心情低落的状况,严重者甚至可能走向抑郁[13]。这要求导师不仅要关注学员的临床学习,更要把握学员的心理健康。有研究显示,双导师制度带教模式下的新入职员工相较于传统带教模式下的新入职员工,职业认同度更强,自我效能的认可感提高,降低新入职员工的抑郁及焦虑程度[14]。因此,双导师制度在超声科的住培学员中应当也有类似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出兼备良好临床实践技能及自我归属感强、自我认同感强的超声科医师,完善我国超声医师的大缺口。

3 完善住培过程中双导师培养模式的建议

3.1 建立管理小组

超声医学科基地应建立专门的导师管理小组,负责针对学员情况调整及分配相应导师,该管理小组也可和其他基地导师建立合作教学、联合培养模式,实时监督及调整各导师教学情况。另外,管理小组制订针对导师的考核机制及制度,研究新型教学模式,并对导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对规培过程中双导师制度进行全程的监控与管理[15]。

3.2 完善教学体系

双导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对学员进行多方面的完整教学。因此,导师应注意在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上,注重各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员关注临床问题,提高临床技能[16]。超声医学科作为一门以操作技能为主的学科,学员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多学科相融通的临床知识。因此,超声医学科导师有必要改善创新教学模式,对学员进行发散式教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学习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另外,在其他基地轮转过程中,教学过程应以提高本专业知识储备为核心,熟悉多学科内容为目的,相应导师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带教,制订合理的教学模式,完善双导师制度的具体教学体系,提高带教质量。创建适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培结合培养的双导师制度,每个专业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清晰划分双导师的具体职责。

3.3 完善考核体系

在住培过程中,学员的学习效果是通过考核结果直接反应的,考核成绩也同时反映出相应导师的带教成果[17]。因此,针对学员和导师的完整考核体系的建立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针对于学员来说,超声专业内的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要进行常态化考核,建立一系列完整全面的考核方式,以考试结果来反馈教学质量[18]。学员在轮转其他科室的过程中,各相应导师应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从日常表现、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完成情况、科研任务完成情况等多方面制订全面考核指标,从而反馈并改善规培教学。其次,针对于各导师也应建立完整的考核形式,加强多基地间交流沟通,提高导师对教学任务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培训效果。

3.4 改善教学模式

在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的培养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随时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过去以课堂教学讲解为主的传统模式。①构建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基于问题学习为核心(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9-20];②构建以“混合式教学法”为核心、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相结合的培养模式[21];③构建以“PDCA 循环管理法”为中心的教学体系。PBL 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突破了传统的PPT 式填鸭教学,充分引导学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PBL 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中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稍有提高,但在临床实践、病例分析及技能操作方面提升显著[22]。研究显示,PBL 教学模式明显适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超声学科。混合式教学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将课前自主预习、课中重点讲解、课后反复消化通过互动结合起来,逐步激发出学员的自主学习欲望。网络化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学员遇到问题时及时回看相关课程解答疑惑[23-27]。PDCA 循环管理法包括了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 个阶段,是管理学领域公认的质量管理办法之一,将其运用在临床医师带教方面,不仅可以提高住培教学质量和导师带教水平,还能规范临床教学管理。将以上3 种模式应用于学员培养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学生从多方面掌握新知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

4 小结

本文通过对超声医学科规培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带教制度的探索,从多角度对住培过程中双导师培养模式提出建议,推进多学科间相互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临床技能及综合素养。

双导师带教制度有益于培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有益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住培中具有重要作用及长远意义,是一项符合时代特征和新形势下的创新教学制度[28]。

猜你喜欢
医学科专科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及护理管理研究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V eraW an g
导师榜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