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性喉淀粉样变性31例临床诊治经验分析

2022-12-13 07:29孙敬武
安徽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淀粉样变弥漫性喉镜

张 莉 陈 浩 孙敬武

作者单位: 230001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淀粉样变性是一种少见的多系统临床疾病,其病理特点是淀粉样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沉积于细胞外,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1]。临床上根据发病范围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全身性病变多表现为肾脏、心肌、肝脏等多个部位的受累,而局部性多局限于单一部位,如头颈部等[2]。目前,喉淀粉样变发病率低,临床上易误诊误治,且目前关于手术经验方面的报道较少。本文收集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31例局部性喉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不同类型喉淀粉样变性的诊治方案及预后情况差别,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2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局部性喉淀粉样变性患者资料,共3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6例;年龄37~71岁,平均(52.42±8.01)岁,病程为1个月~20年,平均(25.03±4.45)月。纳入标准:①喉部病变经病理明确诊断为淀粉样变性;②未发现全身系统性淀粉样变性证据(入院后血生化、心电图、腹部及泌尿系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标准:①因客观或主观原因未行手术治疗的;②年久失访者。

1.2 主要症状及病变范围 所有患者以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呼吸不畅、咳嗽为主要症状就诊,其中声音嘶哑23例,咽部不适5例,声嘶伴呼吸不畅2例,咳嗽1例。根据术前喉镜、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所见,病变部位集中于声门上,部分患者可累及声门上至声门下多个部位,其中20例病变位于声门上,1例位于声带,5例位于声门下,5例声门上/下多部位受累。

1.3 治疗方法 31例患者术前均行纤维喉镜或频闪检查,参照内镜下的病灶形态分为以下两类:①黏膜下局限性沉积,常表现为单一隆起,表面尚光滑,呈黄色或淡红色,基底部较广,可单个或呈多个结节散布于喉腔或喉咽部(图1A、B);②黏膜下弥漫性沉积,表现为范围广,可累及单侧或双侧喉部,形态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可呈桑葚状 (图1C、D),部分患者早期可表现为弥漫性黏膜光滑隆起,易误诊(图1E、F)。

有6例患者术前于门诊或外院活检(2例确诊为淀粉样变性,4例误诊为息肉),其余25例术前未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全麻术前常规检查后均行手术治疗, 黏膜下局限性病变可一次手术完全切除病变,弥漫性病变则根据病情酌情选择分两期手术,同时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呼吸困难症状或存在麻醉插管困难问题,可选择同时行气管切开术。31例患者均进行了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肿物切除,其中有2例患者因双侧广泛性病变先后分两期手术,1例患者同期行喉模置入,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术。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中快速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结果均明确为淀粉样变性。

注:A为喉腔黏膜下结节,B为喉咽部多个结节,C、D为喉部黏膜下结节,E、F为喉部弥漫性光滑隆起。

1.4 术后随访 患者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2月、术后3月至我科门诊复诊,观察记录患者症状恢复情况,复查喉镜观察术区黏膜愈合情况及有无粘连、肉芽肿、喉狭窄等,期间患者可根据自身病情变化选择网上问诊或提前复诊。复查喉镜见术区伪膜完全脱落、肉眼未见病灶残留且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即达到治愈标准,治愈后若患者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且复查喉镜发现病变则考虑为复发,因该病有复发倾向,推荐患者后期每年复查喉镜。

1.5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比较声门上组合声门下组患者手术治愈率。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至14年, 共有4例患者术后复发(3例声门上病变+1例跨声门病变),均行二次手术;2例患者病变及切除范围广泛,患者术后第3月时出现呼吸不畅,复查喉镜发现喉腔粘连,行喉粘连分解术;1例患者术后第5个月时出现呼吸困难,复查喉镜发现术区巨大接触性肉芽肿,再次行手术切除肉芽肿。共6例患者术后仍有声音嘶哑症状,余患者术后声嘶、咳嗽及咽部不适症状均基本消失。

根据病变单纯累及声门上或声门下分组,声门上组患者共20例,其中9例患者双侧病变(45%),11例单侧病变(55%),1例患者术后有声嘶症状,总治愈率95.0%;声门下组患者共5例,其中4例为双侧病变(80%),1例为单侧病变(20%),3例患者术后有声嘶症状,总治愈率40.0%。初步发现声门上病变中累及双侧者占45%,比例低于声门下病变80%,声门上组术后治愈率(95.0%)高于声门下组(40.0%)。

2.2 典型病例 例1 女性,58岁,因“声嘶2年余”就诊我院,门诊完善喉镜检查示左侧喉室新生物,收住我科。入院后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左室带广基膨隆,以CO2激光(激光功率:2W,连续模式)沿左室带黏膜缘外侧切开,暴露肿物,见肿物呈淡黄色无定形物质,探查并予以完整切除,外至甲状软骨板,向下延至声带肌,注意保护声带,术后常规病理示符合淀粉样变性,刚果红染色(+),术后第3天出院,出院后予以抑制胃酸治疗一月。术后1周、40天、2年复查喉镜未见明显异常(图2),患者术后无声嘶表现。

注:A为左侧喉室膨隆 (术前喉镜) ;B为术区见白色伪膜 (术后1周);C为术区较光滑,伪膜完全脱落 (术后40天);D为术区黏膜光滑,未见新生物(术后2年)。

例2 男性,37岁,因“声音嘶哑1月,活动后呼吸不畅”入住我科,喉镜检查示双侧声门上可见大团新生物,表面光滑,双声带窥不清。完善检查后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CO2激光切除术,术中切开喉腔声门上黏膜,见黏膜下大量新生物,局部形成假包膜,探查见新生物大体呈淡黄色,蜡样质地,伴局部钙化,其范围向下经声门旁间隙达环状软骨上缘,内至声带肌,后至杓状软骨,前外至甲状软骨内板,部分软骨膜可见累及,予分次彻底清除病变,注意保护声带完整,修剪多余黏膜缝合术腔,重建室带及声门上区黏膜结构。术后第5天出院,现声嘶较术前明显好转但未消失,无呼吸不畅。见图3。

注:A为双侧喉室膨隆,遮挡声带(术前喉镜);B、C为术中缝合双侧术腔重建声门上结构(箭头所示部位);D为术区可见伪膜(术后1周);E为术区伪膜大部分已脱落,声门上可见少许粘连(术后1月);F为术区黏膜光滑,未见新生物,声门上可见少许粘连(术后半年)。

3 讨论

淀粉样变性最早由Rokitansky在1842年发现并提出,随后Virchow于1851年发现该蛋白会被碘及硫酸染成紫色,命名为淀粉样蛋白[3]。头颈部是局部性淀粉样变性最常见的部位,而喉是头颈区域中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局限在喉的发病率是呼吸道其它部位的2倍, 占喉部良性肿瘤的0.2%~1.2%[4]。关于发病的性别偏向,文献报道不甚一致,杨启梅等[5]、李燕萍等6]报道女性发病率高,刘雅琴等[7]报道男性发病率高,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 本组病例年龄37~71岁, 平均(52.42±8.01)岁, 男女发病率基本一致。淀粉样蛋白在头颈部不同位置沉积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故该病症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较差,可表现为声嘶、咽部异物感、吞咽障碍、咳嗽、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本研究中声嘶为最常见临床症状,呼吸不畅、咳嗽等症状相对少见,与既往研究类似[5, 7]。对于常见累及部位,目前报道[8-9]不一,本研究中声门上室带部位为最常见累及部位,部分患者累及两个以上喉部亚区。

喉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部分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息肉、鳞状上皮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故对于该类疾病的鉴别诊断需格外仔细。术前的CT/MR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明确肿物的累及范围,特别是明确声门下、气管内受累情况,部分患者术前CT扫描提示恶性肿瘤,此时要结合喉镜观察肿物形态及声带运动情况。喉恶性肿瘤(鳞癌、淋巴瘤)多表现为菜花样或溃疡面,质地软烂,而淀粉样变性往往表现为黏膜下淡黄色沉积,表面黏膜较完整,形态上较恶性肿瘤稍规则,质地较韧;另外喉恶性肿瘤可能会引起声带固定,病程相对较短,而淀粉样变性则不会引起声带固定,病程发展缓慢[10]。该病诊断有赖于病理,刚果红染色阳性是淀粉样变性的特异性表现[11-12]。本组共6例患者术前行纤维喉镜下活检,但仅有2例诊断为淀粉样变,另4例误诊为息肉,考虑淀粉样变组织较韧,门诊局麻下活检组织钳取表浅所致,也可能与活检人员的技术手法有关。因此,活检取材的部位必须较深,可疑病例可多次活检或住院手术切除。

喉淀粉样变性目前以手术治疗及长期随访为主,手术原则是在改善嗓音和通气的前提下尽可能去除病灶。对于无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可不进行干预[13];对于单纯声嘶、呼吸困难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建议行支撑喉镜下激光切除手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对于明确有呼吸困难,或肿物较大麻醉插管困难的患者,应同时行气管切开术。术前尚未经活检明确诊断的病例建议行术中冰冻检查,若术中冰冻仍无法明确病变性质,可根据显微镜下的肉眼所见确定手术范围,本组病例均采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喉肿物切除术,无喉裂开病例,手术切除效果良好,有1例患者双侧喉室大团新生物遮挡声门,激光切除术前行气管切开术。对于黏膜下局限性沉积型淀粉样变性,因病变局限,可一期彻底切除,术后声嘶恢复效果好,复发少;而对于黏膜下弥漫性沉积型淀粉样变性,既往学者报道建议分期切除,因广泛的手术切除会损害喉功能,术后可能出现喉粘连影响呼吸及发音,对于此类患者,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症状即保证气道通畅及发音质量,而不是追求彻底切除病变[6, 14-16],也有学者推荐对于这类患者可术后进行局部放疗,以达到局部控制及减少复发的目的[17-18],但可能引起放疗相关性并发症,如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邻近组织纤维化等。

根据本组病例的经验,位于声门上的双侧弥漫性病变可同期切除。声门上弥漫性病变外侧常紧邻软骨板,向下易进入声门旁间隙,手术时外侧界需至软骨板,向下应注意清理声门旁间隙病变,以减少复发,处理声门旁病变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声带肌,保护嗓音。为减少术后疤痕增生粘连,切除病变时可适当保留病变表面正常黏膜,利用保留的黏膜瓣覆盖术腔,重建声门上区黏膜结构。而对于声门下弥漫性病变,由于空间狭小,术中难以重建声门下黏膜,广泛切除后疤痕增生,影响声门闭合导致嗓音质量不佳,甚至明显增生致喉狭窄,故推荐分期切除,术中视野暴露不佳时可借助撑开器将声带向两侧撑开暴露声门下,或者借助角度内窥镜协助观察病变区域。笔者还发现,声门上病变患者术后效果优于声门下病变,本研究中以术后复查喉镜未见复发进展及症状消失作为治愈标准,声门上病变治愈率达95.0%,显著高于声门下病变(治愈率40.0%),考虑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声门下病变多数为双侧弥漫性病变,术后疤痕组织广泛增生牵拉声带并可导致声门闭合不全,影响嗓音质量,且声门下病变往往紧邻声带,术中损伤声带可能性更大;二是声门下病变操作视野受限,部分病例可能存在病灶残留导致嗓音质量不佳甚至复发;三是声门上病变中累及双侧者比例低于声门下病变,本研究中声门下病变中仅累及单侧者占20%,而声门上病变中这一比例为55%,单侧病变术后不易粘连,预后较好。不过以上观点均为初步临床经验总结,缺乏大样本的声学参数统计学数据,后期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和研究。

有学者[19]报道喉淀粉样变性的复发率在20%以上,影响其复发的因素为病程及发病年龄,病程长及年轻患者复发率较高,手术方法、声门下区和气管的狭窄程度及狭窄面积不影响该病的复发[20]。本组31例患者中共有4例复发,复发率为12.9%,暂未发现其与年龄及病程相关的倾向,考虑与病例数偏少相关。本研究中1例患者术后10年又再次复发,且累及部位较前次更广,故推荐术后长期随访,有学者建议术后至少随访15年上[8]。

综上所述,喉淀粉样变性临床较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病理刚果红染色阳性为诊断金标准。目前此病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病灶,手术方案选择应个体化,局限性病变可彻底切除,对于弥漫性病变,若术中无法保留足够的黏膜瓣覆盖保护创面,分期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根据目前经验来看,声门下及跨声门型弥漫性病变推荐分期切除,单纯声门上弥漫性病变可同期切除,且声门上病变术后效果优于声门下病变。本病有复发倾向,术后应长期随访。

猜你喜欢
淀粉样变弥漫性喉镜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转甲状腺素蛋白相关心肌淀粉样变的认识及诊断进展
喉淀粉样变的研究进展
TD-C-IV型可视喉镜与Macintosh喉镜用于实习医师气管插管训练的比较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监测在创伤后不合并血肿的弥漫性脑肿胀中的应用
Bc1-2与Bcl-6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