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在民族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

2022-12-13 11:25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参观者投影文物

李 欣 遥

(内江师范学院 张大千美术学院, 四川 内江 641100)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以观看为主的博物馆参观方式,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博物馆展陈进入一个全面革新的时代。“数字时代,满足博物馆观众的多感官需求,成为吸引观众走入博物馆,发挥博物馆价值的重要前提。”[1]运用数字媒体的动态展示传递文物背后的信息,让文物“活起来”将成为民族博物馆展陈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如采用视听技术、触摸屏幕、数字沙盘、影视录制、互动影院、全息投影、幻影成像等数字媒体或虚拟影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生动、直观地再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以及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可有效促进展陈的叙事性,实现人与展品之间的互动,对观众的参观体验更是起到极大的丰富作用,使展览有了更多的观赏价值。

一、数字媒体技术在展陈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博物馆展陈的数字媒体技术在传递民族文化信息、让民族文物“活起来”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使展览有了更多的观赏价值。与传统展陈相比较,数字媒体技术为民族博物馆展陈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并能精准地传达民族文化信息,多维度表现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及艺术内涵,极大增强了展陈叙事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和理解。但目前国内的民族博物馆展陈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应用方式较为固化

虽然数字媒体技术可让民族博物馆陈列具有更好的展示效果,但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还未真正做到对数字媒体多样性的灵活运用,大多是常见、固化的几种技术。参观者在多次观看到数字媒体技术的展出方式后,就会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再次走进博物馆的兴趣。在投影技术的使用当中,很多博物馆在其文物展览过程中都运用了该技术,虽能让参观者有耳目一新的参观感受,但让不同类别的文物都处于这种数字图像的展示过程,会让参观者觉得展陈形式过于单一重复,使得驻足参观的兴趣越来越低。

(二)与文物结合度不够

在博物馆展陈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主要是为了将文物的价值和内涵得到更好地展示。所有的手段都应围绕文物本身进行表述,而不是刻意的科技“炫技”。目前,在我国的一些民族博物馆中,为了追逐时代的潮流,将数字媒体技术与文物结合在一起展示,而未真正思考这些民族文物与该媒体技术是否具有很好的契合度。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对于某些民族文物而言,其历史、艺术价值的体现还是在文物自身,如果只是单纯地将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在这些文物身上,则很难保证文物的展示效果,只会喧宾夺主,导致这些文物本身的价值不能彰显。而观众在观赏过程中,也可能只领略到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而忽略了文物本身对民族文化观念的展现意义。

二、民族博物馆展陈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必要性

(一)展示文化内涵的的需求

民族博物馆是博物馆重要的类型之一,具有收藏、保管、陈列民族文物,研究、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宣传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于民族博物馆而言,展示的民族文物的文化信息蕴含在其物质深处,有形的文物承载着丰富深厚的无形文化内涵,如何将这些文化信息准确诠释给观众并体现其内涵和意义,让民族博物馆成为一个讲述民族文化故事的特定视觉场域,是展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民族博物馆中,所展示的民族文物通常都留存有浓厚的生产生活气息。这些文物是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物态表现,也承载着丰富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2]民族博物馆展陈想要达成对有形和无形文化的综合展示,至少需要营造出双重时间维度:一是展陈内容所表现出信息传播载体具有历史时空,二是属于观众在展陈路线中行为过程的时间维度。如只采用单一的传统陈列形式,往往只表现出陈展品本身的物质形态,无法叙述其文化信息全貌。而合理地应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增强展陈的叙事能力,通过两双时间维度将实物与情境等过程元素结合起来,将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意义充分诠释,采取动静相宜的形式语言将一个文化的、美学的、科技的民族文化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利用动态感、互动性、参与感等使观众体会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和习俗,载体信息的传递和文化内涵的建构在展陈过程中得以完美结合。因此,在展示文化内涵的过程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途径也是一种必然。

(二)观众体验需求

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到民族博物馆参观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和了解不同民族文化,更多地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游览休闲、丰富业余生活等娱乐性需求。如果参观者在对民族文化和文物不了解的情况下,观展过程中走马观花地观看摆放在展窗中的文物,就会让原本充满历史故事和生命力的文物失去观众的吸引力。因此,博物馆展陈在形式设计上要以人为本,寓教于乐,兼顾功能性与娱乐性,以新颖的创意和丰富的形式使观众感觉到有意义,以吸引到更多的参观者。运用数字多媒体的方式能使博物馆参观体验变得更丰富有趣。如采用投影、视频、虚拟现实体验,或展演活动等动态展示形式以提升观众的娱乐体验,促使观众或主动或被动,或多或少地从大量直观的实物展示和丰富的艺术形式中获取知识,从而得到内在境界的陶冶、滋养和升华,满足观众的体验需求。如广西民族博物馆众多的场景复原设计和新媒体技术的陈列形式,以及青海藏文化馆在展陈中大量高科技互动技术的运用,都是利用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设计了大量参与性、互动性极强的展陈项目,让观众可以根据相应的环境沉浸在愉悦的体验感受中。

(三)审美多元化需求

民族博物馆展陈设计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功能性和科学性,是以真实展品的选择、形象的画面构成、虚拟的立体空间,表达既具体又抽象的内涵,将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重构成一个个“审美文本”,以此来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和设计者的审美感情,使观众得以重新思考民族文化中那些具有优美价值的东西。民族博物馆的展陈设计正是需要利用数字媒体技术来全方位表现展品的气韵、神态及展陈空间的形式美,使展品更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和艺术性,让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及联觉在内的感官刺激达到感知审美的体验。如通过图文版面的设计、色彩灯光的营造、历史场景的复原、故事情境的再现等,让观众在一种想象性的对接中,自行构建出一条历史与现实、真实与重构之间的感情纽带,弥补其现实生活的断裂感,获得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宣泄、艺术的反思和多重的体验。因此,展陈设计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是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特有的审美需要,也是满足观众感官审美的需求,通过形式设计对造型元素以及结构形式间的安排与组织,刺激感觉,调动情绪与思维,让观众体验到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受到的心灵愉悦和审美效果。

三、民族博物馆展陈中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的形式

(一)多媒体投影技术的文化展现

多媒体投影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展陈中,一般设置多个投影机、多个通道来实现文物的全方位呈现,且这些投影系统所展现出来的图像,都具较大的尺寸和较高的分辨率。通过观看这些图像,参观者可以获得非常震撼的体验,从而对所参观的文物有更深的印象。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而言,由于博物馆的空间和环境存在一定的限制,采用传统的陈列方式,无形文化或是不能以全貌展现在观众眼前,或是不能很好地体现其内涵,这都给观众带来不好的观览体验。而多媒体投影技术可以动态地展示民族文物的信息全貌,还可将局部放大,使其更形象具体。如广西民族博物馆除了静态物的展示外,也充分利用现代的声、光、电及高科技技术呈现动态的展示效果,将科技技术与民族文化相连接。随处可见的新科技、新媒体集知识性、互动性及娱乐性为一体,不仅增强展陈的互动性,吸引到各个层面的观众,而且使得形式话语更为鲜明活泼,给人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活跃气氛,大大地提升展陈的叙事效果,加深了观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

“壮族文化展厅”通过多媒体投影系统,将“左江花山岩画”的文字介绍和典型图形映射到花山岩画上,以景观式的动态投影进行互动展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驻足认真观看,以领略别具一格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见图1)。“五彩八桂—和谐乐章”展区对民族音乐的展示则采用沉浸式再现方式,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将一面富有诗意的水墨山水画投射作为背景展墙,通过另外的投影机将亮点的人物和歌词精准地投射在画面上,投影系统投射出的图像组合在一起,配合播放歌曲,精确地投影画面,每一个场景都旨在营造一种空间情境,这些情境或是存在于过去,或是现在进行时,抑或是一种与回忆与情感有关的意象组合,力图全方位地向观众再现民族记忆。观众可一边欣赏一边聆听,观看图中所描绘的山水景观,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诗情画意与人文风情,使观众建立起对广西各民族文化的感性认知(见图2)。

图1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多媒体投影

这些不同的形式话语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与互动体验,快速地让参观者透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融入展陈叙述的信息,增强了展陈的可视性和兴趣性,将民族文物的文化内涵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观众。

图2 少数民族民歌的多媒体投影

(二)全息投影技术的原真再现

全息投影技术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并以数字化技术实现文物 1:1 尺寸真三维可视化的原真再现。“以立体的虚拟投影技术将三维画面悬浮在实景的半空中成像,科技感、视觉感十足,可营造出亦幻亦真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如云南民族博物馆在民族乐器厅的结束区,就选用360度全息投影展柜,全方位、多角度投影出不同的云南民族乐器,让参观者从观看到体验,感受真实的三维图像,以吸引更多的参观者(见图3)。此外,在应用全息投影技术时,还可充分利用声音作为辅助,让观众在参观的同时,有一种置身于文物故事里的感觉,带给他们亦幻亦真的丰富体验。如青海藏文化馆对藏族天文历算体系与藏密天人相应、内外结合修行方法的展示,充分运用全息投影成像技术,让藏密的上乐金刚、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欢喜金刚等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观众眼前,展厅中回荡的梵音使观众在梦幻般的意境中走进时轮金刚的神秘世界,去体悟藏密修行的最高境界(见图4)。这种突破传统实物的展示方式,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生,无论形态还是色彩都十分逼真清晰,立体感强,具有视觉震撼力,真正让参观者从观看博物馆到体验博物馆。

图3 展示民族乐器的全息投影柜

图4立体全息成像的藏密金刚

(三)多点触控技术的观览体验

多点触控系统是博物馆最常用到的技术,一般由触摸板、荧幕设备及触摸显示屏组成,使用者可通过触摸、点击、滑动等方式来进行计算机控制。当触摸控制操作发生时,系统可通过软件的自动识别来实现控制处理。在博物馆的观览中,并不是所有的文物都对参观者有吸引力,对于某一些参观者而言,其所感兴趣的文物可能只有几种。在传统的博物馆展陈中,由于馆藏文物的展示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布,参观者想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物,只能顺着文物的排布顺序逐一浏览。这种展览方式不仅增加了参观者的无用浏览时间,也降低了参观者的兴趣。通过多点触控系统,可以同时让多个参观者利用博物馆中的计算机系统来查找文物的相关信息,并对馆藏的所有文物信息有详细了解,从而寻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最后准确地按照系统所给出的文物地点去定点参观。此外,在传统的展陈方式中,某些文物的信息只能通过图文版面的形式展现在文物旁边,由于空间与环境的限制,很难将其详细信息全部展现出来。数字媒体时代,博物馆展陈工作人员则可将文物的信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中,展现在触摸屏上,观众就可通过滑动触摸的方式,对文物信息进行详细阅览。多点触控技术的运用不仅加快了参观者的观览效率,还可让参观者对文物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内随处可见的多点触控设备,储存有大量图片、视频、动画和游戏,观众可针对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随时查阅、点击,自主了解广西的民族历史和特色文化(见图5)。

图5 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多点触控设备

(四)超高清显示技术的信息储存

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往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了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防止损坏,往往将其放置在具有隔离效果的展柜之中。这种展览方式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使参观者不能更直观、更详细地观看文物,从而影响观览体验。此外,对于一些体型较大或较小的文物而言,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只能仰望或俯视,不能更好地观察到文物的整体或细节,无法获得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将超高清数字显示技术运用在博物馆展陈中,可很好解决上述观众在观览过程中所遇到的不便之处。尤其对于一些细节化、原景感较强的民族文物,可利用超高清数字显示技术,先将文物进行放大处理,然后以超高的分辨率展现,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对文物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过程。如台湾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博物馆利用4K超高清数字技术,将30年代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文物及场景清晰地呈现,微小的细节都能被观众观察到,极大地提升了观览效果(见图6)。

图6 台湾民研所博物馆4K超高清数字显示的民族文物

对于民族文化遗产而言,这种技术还可有效地储存、保护与传播少数民族文化遗产,“通过高精度数字化技术采集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存的原始信息,精确地将这些信息以数据形式永久安全地保存下来,对文化遗存的修复和研究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4]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利用4K超高清数字显示技术,运用航拍技术对民族古村落生活场景进行拍摄,采用5000万像素级的影像精细记录下了每一处细节,从龙胜梯田风光到三江风雨桥的构造形态,再到民族风情独特的10间生态博物馆的超高清画面都传输至相关设备里,观众只需在博物馆内便能逐一欣赏和了解,这种形式不仅扩大了博物馆观众的受众面,更是增强了文物的知识点及浏览的趣味性(见图7)。

因此,在民族博物馆展陈中充分运用不同的数字媒体技术,使民族文物从原有的静态走向动态,从视觉欣赏扩展到视听触一体,将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从一种实体的空间通过科技的手段延伸至虚拟的世界,更好地让民族文化、文物得到立体、活态的呈现,全面诠释出民族文物背后蕴藏的内涵和意义,无限地扩展了展陈叙事的时间和空间,将观众带入到民族文化生活的情境中,让观众获得更好的观览体验,有效实现民族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四、结语

民族类博物馆作为一种特定的类型,主要叙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信仰等相关内容,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博物馆中,其首要功效是使展陈的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完整。如在陈列的民族文物旁安装具有点击浏览功能的多媒体图像系统,将所有文物信息存储进去,让参观者可以快速地了解到该文物的所有信息。此外,这些数字媒体可赋予展陈的艺术形式更多的科技感,让展陈变得新颖独特、生动有趣,同时也能有效带动参观者和体验者的浓厚兴趣。如通过播放图像和音乐,让参观者能更形象地了解到民族文物的历史,民族文化背景等,在参与互动式的环境中留下深刻的参观印象,无形中拉近参观者与文物之间的距离;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参观者可对文物进行多角度的观看,从而对文物有更清晰的认识。而当博物馆所展示的文物过多,人流量过大时,观众可利用展厅中的多媒体系统查看馆中所有的藏品信息,以便选择参观路线。“通过将数字媒体与博物馆展陈相结合,对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的收集和展示,可将纷繁复杂的文物信息变得简明、易懂,使观众更高效、更直观地理解展览内容,促进观众认知能力的提升。”[5]

博物馆展陈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集成者,随着时代的进步,博物馆的展陈方式必然会更加丰富多样。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博物馆展陈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成为大势所趋,多样化的动态展示亦是今天博物馆展陈理论和实践应该关注和重视的。对于民族博物馆而言,要通过民族文物的展示陈列将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准确诠释并传达给公众,用数字媒体技术去展现民族历史、文化、艺术的“故事”,激发人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以实现民族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功能,用“实物”搭建起各民族文化的认同。

在民族博物馆展陈中恰当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可让民族文物真正“活起来”,让民族文化得到“超媒体”呈现,使观众获得更好的观览体验。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不能适当、合理地应用这些技术,那么展陈效果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在不久的将来,数字媒体技术定然会越来越先进,品类更多样化,博物馆的展陈设计者应时刻牢记自身的性质和文物的展览初衷,适当合理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以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的动态诠释将文物信息展现在观众面前,让博物馆、文物和观众之间建立更多的联系。

猜你喜欢
参观者投影文物
最美的蝌蚪
文物的栖息之地
解变分不等式的一种二次投影算法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找投影
找投影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