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与构建:教师职业言语生成性的重塑

2022-12-16 11:28尹德娟江苏省连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31期
关键词:言语读书语言

尹德娟 (江苏省连云港市黑林中心小学)

言语,是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教师言语分为生活言语和职业言语,职业言语主要是教师在职业体系中经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师资培训、个案交流和研究中所形成的一套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特定的言语体系,既有显性的课堂示范语言,也有书面描述语言。教师言语具有复杂性、个性化、开放性等特点。李觏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主要是通过言语活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言语来描述教师职业行为。教师言语能力发展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高度,也影响着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从而影响着整个教学效率。

一、现状:教师言语生长性的现实焦虑

(一)课堂评价言语夸大其词

在众多的示范课、公开课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举手发言,带动课堂气氛,时常对学生的评价不切实际,如:“你真是超厉害,你就是我们未来的大作家。”其实这种评价方式有时会让学生产生骄傲的心理。在某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们刚刚开始操作,教师就忙着让其他学生把表扬的五角星贴在黑板上了。在课堂上采取恰当的鼓励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但一旦为了鼓励而鼓励,为活跃气氛而采取“膨胀式”的评价,就会让教师的评价言语出发点出现偏差,不再是根植于学生的思维,也不在立足于对文本的切实理解。这样言过其实的评价出发点并不是真正通过客观的评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文学科的真诚、深刻的人文关怀是截然相反的。

(二)教研活动言语沉默模糊

在教科研活动中,常常有一些教师出于害羞的心理,坚持“沉默是金”的原则,不愿意、不习惯在公共场合之下就上课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阐述自己的思考。也有一些教师因为平时不读书、不思考,面对教研活动评课时,无话可说,于是“失声、沉默”。即使在评课时,教师的评价语言多停留在对上课情况的模糊、笼统的描述上,如“上课思路清晰、感情真挚。”“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上课活跃,总的来说是一节好课。”如此评价并未触及教学研究的真谛,就好像是在走马观花、应付了事,没有发挥教研活动应有的作用,对教师的业务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三)处理问题言语简单粗暴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一线教师在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时,采取了简单、直接、甚至是粗暴的语言,让学生处在紧张不安中,如“听懂了吗?下次如果再这样,那么就别怪……”这样的言语会让师生双方都处在情绪紧张的状态下,既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又难以让教师从类似的班级管理的案例中汲取教学智慧,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往往还会僵化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二、分析:教师言语生态的异化

(一)教师言语长期处在“狭窄的空间”

一线教师主要是通过言语陈述的形式来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其言语活跃、发展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言语思维的程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承担着更为繁重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任务,他们往往对教学活动本身的价值、操作要领、实施的个性化建议缺少独立的思考时间。任何一项活动都是要在教师和学生中落实,而让教师主动积极地分享属于他们自己的切实体会和思考、建议,既是对教师人格尊严的尊重和考虑,更是出于对工作做到完美的一个必然的做法;既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能吸纳教师有价值的思想建议,让具体的教学工作得到更好地落实和实施。应该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力量,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教师是学校队伍建设的主体,“在校长——教师,教师——校长”的双方互动中,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当教师的言语发展的“土壤”肥沃起来时,那么教师言语就能迈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所以,教师言语的发展,一定是要有个开阔的天空、有一个肥沃的土壤。这就要求把学校的发展跟广大教师充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教师自觉、自愿地根据自己的素质和水平提出诚恳的建议。这样,教师的言语色彩才会更加敞亮、言语渠道才会更加开阔、言语内容才会更加丰富,才会自然而然地把这样良好状态的“感受”带到课堂上,从而进一步影响、滋润课堂的语言,使自己的课堂语言丰富、幽默、得体、活泼,使学生的言语受到良好的示范和熏陶。同时,教师的言语还决定着课堂的氛围,对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师言语长期处于“干涸的状态”

把教师的言语世界比作一个“水库”,这就应是一个不断有新鲜泉水涌来的水库,是一个不断滋润生命的水库。水库的源泉来自哪里呢?教师言语水库的最大源泉正是来自持之以恒的有效阅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或者是从根本上重塑着一名教师的人文素养结构,甚至是改变教师命运最大的动力。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道德高尚的灵魂谈话。长期大量地阅读,滋润着教师的思想;改变、夯实教师的人文素质结构。坚持深度和广度地阅读,练就的是一个人的内功,那么在坚持读书有益输入时,必然有一个“水满则溢、山高则雄”的自然反应。大量向内的有益输入、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变化。于是就有了向外的输出——表达、陈述、分享、共鸣。大量有益的书面阅读正是对教师职业语言最大的滋润和改观。

以某校103位老师的群体为例,有读书爱好的仅有四位老师,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也因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几乎放弃了阅读。读书,是一项复杂的生命活动,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信仰的建立,更是对教师生命全方位的影响和渗透,自然也影响着教师言语的生成和构建。

三、重塑:教师言语作为根基性存在的价值重生

如何从宏观上促使教师言语在微观处走向重生、构建?“教师是一所学校底蕴所在。积极搭建多层发展平台,以‘制造言语需要’为驱动力,发展、培养教师、成就教师”,这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协调发展,更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自我积极性由里到外地生长。

(一)构建教师生命成长需要的人文环境:让教师言语的天空亮起来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引导者;而广大教师是学校建设的主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领域,校长要能眼中有学校,心中有教师,“构建满足师生生命成长需要的‘超市学校’,推动教师个性发展、主动发展,把学校教育回归到对生命潜能的开发上来”。创造民主、和谐的环境,鼓励教师献言献策,让教师主动融入学校的发展中去,让“校长主持——教师主动——学校发展”三位有机融为一体,让各位教师有当家做主的意识,敢于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比如可以举办“管理沙龙”活动,每周固定时间召集一部分教师进行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交流。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大大方方地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也可以提出对自己学校管理方面的一些建议。经过交流,教师就有了自由表达的欲望,也能够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在无形中就锻炼了教师的言语能力,开阔了言语的思路。教师言语空间开阔后,其丰富的人生、教学经验就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教师的价值被有效认可的情况下,教师言语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极大提高,蕴藏的言语潜力就会被释放出来。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言语“有话就搁在肚子里”的局面。于是教师的思想建议逐渐演变成了一个个具体的实施建议。教师参与学校具体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就会在课堂上将这样的一种良好的状态继续展示出来,从而让教师的言语活动在一种自然、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产生。那么,教师的言语天空就“亮”了起来。

(二)营造读书育人的情境氛围:让教师言语的源泉活起来

读好书,好读书,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读书计划。让读书滋润、生成教育思想;教师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改变着自己的心智,生成新的教学思想,感动着本人,自然会生发一些感慨和感叹。于是就有一种欲望,一种想要向外倾诉和表达的欲望。这是一种力量,一种原始的、原创的表达、分享的力量,具有朦胧之美的冲击力,改变着教师的心态,滋润着教师的心田。教师所要追求的就是那种神秘的而又美好渴盼的东西——自里到外的,那种想要向世界证明自己存在的力量的感受:先是在心中涌起了那股美,涌动着心胸,并自觉地向外开始“喷发”,伴随着感情和内容载体的话语体系就在阅读的生成中开始了。这样的言语表达,是基建于教师生命本质结构的再生,是教师再次认识自我、认识自然和世界的起点,也是走向卓越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言语将会在思考、思想中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归零、归纳、构建。在持续的自我阅读中,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便是言语发展的一种境界了。学校应该创造激发广大教师读书的氛围,鼓励教师读原著、名著。定期举办各类关于读书沙龙的活动,交流各自的读书经验和感受。学校应把教师读书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中去,从制度上硬性规定;举办各类富有成效的读书征文活动,奖励真读书、爱读书的教师。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会在教师群体中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涌开。另外,教师在班级指导学生召开读书沙龙,也是很好的一项锻炼老师言语能力的渠道。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沙龙的时候,自己就要积累大量的具有感染力量的语言,对学生才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通过一次次活动的锤炼,教师的语言能力也就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教师多读书,和学生一起多分享书,就会灵活自己的大脑,思维活跃,语言就有了源泉。“为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是教师言语能力最广阔的源泉。

(三)创建教育写作的开阔平台:让教师言语的逻辑性明起来

写作,是教师言语进行梳理、总结、归纳的一个更为高级的思维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会突破时空的限制,任思绪穿越时空,并在瞬间聚合各种信息,进行碰撞、交流、融合。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不断提高对事物和生命认识的过程,由感性趋于理性,思维获得了发展。同时从心智发展的高度上促使更加严密、更有穿透力和表现力的言语体系来描述这样的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的言语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改变和发展。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会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头至尾,从过去到现在逐渐地进行总结和加深的过程,意识到哪些方面的不足,哪些方面具有可借鉴的价值。这便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更是一名教师自我成长的最美体现。经验得到总结,理论得到概括。自然,教师的书面言语在这样的深刻而又真诚的思维活动中得到发展。渐渐的,教师学会了用更为严谨和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教学行为。同时,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广泛而又实用的教师言语梳理、生成的平台。在大量的反思中,教师的书面言语的描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辅相成,从而促使口头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反思写作的深度和广度,既是在考察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是在考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利用教研组教研交流:让教师言语的指向性科学起来

利用教研组实施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成长。教研组教学研究主要讨论的是有关学生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在教研组进行教研的时候,教师作为组内成员要针对某些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教研组活动的时候,教师就带着任务而来,在组内研讨的时候要用专业的术语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组内的其他教师要对这位教师的发言进行评价,这样一种制度就督促着教师必须锤炼自己的语言,注重自己语言的连贯性和科学性。在教研组长期的熏陶和锻炼下,教师的言语指向性逐步科学起来,无形中增强了教师的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同时,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作为教师应树立一种信念:用一生的时间去打造自己,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立志成为一个讲究审美与教育艺术的教育家。让我们把文化、思想和对学生的爱与责任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语言。

猜你喜欢
言语读书语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有我语言
读书为了什么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