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动因分析
——以长子县为例

2022-12-17 03:40□陈
山西农经 2022年20期
关键词:异地县城劳动力

□陈 科

(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民。“三农”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变化,有限的耕地无法为大量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重点之一。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的首位资源。随着我国农业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农村产生了大量可以外出从事非农产业的剩余劳动力,由此产生了以改变就业类型、改善收入水平为目的的一种跨地域流动行为。这种系统性、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劳动力迁移,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长子县人口37 万人,但全县常住居民城镇化率低,农村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文章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开展对长子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动态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规模劳动力迁移成为许多国家经济生活中的显著现象,各种有关劳动力迁移的理论争相涌现,主要有刘易斯模型、托达罗模型和“推力—拉力”理论等。

刘易斯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劳动力迁移的“刘易斯模型”。他认为,传统的农业部门劳动力大量剩余,边际生产率会降得很低,工资率也相应会变得很低。因此,农业劳动力在不受外界干预的情况下会呈现出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倾向。现代工业部门只要保持一种高于农村收入的工资率水平,就可以从农村部门源源不断地获得劳动力[1]。

托达罗依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在批评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托达罗劳动力迁移模型[2]。他认为,劳动力迁移基本上是一种经济现象,劳动者所关心的是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无论是已经开始流动的劳动力,还是准备流动的劳动力,只有预期收入大于在农村的现得收入,才会决定迁移到城市中去[3]。

“推力—拉力”理论认为,迁移行为是迁出地推力与迁入地拉力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埃弗雷特·李。他认为,每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吸引人的因素和排斥人的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劳动力的大量迁移[4]。

1.2 国内研究动态

在1978 年以前,我国研究劳动力迁移的文献比较少。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以及中国人口流动政策的逐步放开,大量学者开始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李玉江和吴玉麟(1999)[5]认为,本地迁移阻力小,迁移强度大,但分布范围小;异地迁移的移民成本高,常分布集中在落后地区。陶水莲(1998)[6]将我国的劳务移民区分为3 类,通过对3 类区域差异的分析得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力吸收能力越强,农业劳动力过剩程度越低。吴敬琏(2002)[7]认为,我国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就业门槛低、技术起点低的特点;提出中小企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动力。丁霄泉(2001)[8]认为,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人数较少,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未来农村劳务力转移的主要动力。欧阳峣和张杰飞(2010)[9]认为,非农业消费比例的增加是农村劳务力转移的根本动力。此外,关于劳动力迁移动因方面的文献很多,但具体到某个地区的本地就业和异地就业的比较性分析则相对较少。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概况

长子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下辖7 个镇、5 个乡和2 个管理中心,包括399 个村民委员会和5 个社区。长子县煤炭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县。2018 年,长子县县域经济的转型力度持续增加,全年实施转型项目64 个、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6 个,完成投资41.25 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3.7%。煤炭和多产业支持体系的逐步形成,为长子县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大批非农就业岗位。2018 年长子县常住居民城镇化率为35.93%,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巨大。

2.2 数据来源

文章的原始数据来源于2019 年3 月对长子县农村地区劳动力开展的“长子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的调查”。采取3 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长子县县域内抽取5 个乡镇,分别为碾张乡、大堡头镇、慈林镇、宋村乡、石哲镇;在每个乡镇随机选取两个行政村,共计10 个行政村;在当地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在每个行政村中随机抽取了30 个在外务工人员进行调查。样本行政村汇总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行政村汇总情况

本次调查获得300 份外出务工人员调查问卷。经过人工判读筛选,形成有效问卷269 份,问卷有效率为89.67%。将文本问卷内容输入Excel 表格作为本项研究的原始数据,经过SPSS 23.0 软件处理分析,获得结果。

3 本地与异地迁移动因的差异比较分析

问卷样本基本情况见表2。通过SPSS 23.0 得到差异分析结果。将上述解释变量进行T 检验,年龄、学历、是否接受培训、父母是否在农村、配偶是否在农村、是否有子女、回家方便程度、子女受教育地、已参加职工社保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置信区间95%)。

表2 问卷样本基本情况

农民工迁移动因的比较分析见表3。年龄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地的得分。性别在迁移情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婚姻状况在迁移情况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学历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低于异地的得分。是否接受培训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异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本地的得分。父母是否在农村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地的得分。配偶是否在农村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地的得分。是否有子女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地的得分。个人月收入在迁移情况上不存在显著性(P<0.05)。子女受教育地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地的得分。已参加职工社保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地的得分。回家方便程度在迁移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地的得分。

表3 农民工迁移动因的比较分析

4 长子县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因分析

在问卷调查时,随机选择了一些被调查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访谈得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选择就业地点时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能取得最大利益的地点作为就业迁移目标地。结合T 检验的结果,主要从个人特征、人力资本、家庭因素、工资水平、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交通成本7 个方面探讨长子县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动因。

4.1 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具体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调查显示,长子县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年龄构成以25~45 岁的青壮年为主,他们具有冒险精神且精力旺盛,多会选择异地就业。45 岁以上的老一代农民工年轻时期外出就业主要选择体力型劳动,随着年龄增大,他们难以再从事重体力劳动,迫使他们不再选择去外地打工。在访谈中,老一代农民工表示,年龄的增长使他们无法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因而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他们会减少异地迁移的可能,尽量选择在本地的小区做保洁、保安或者留守农村耕种土地,因此45 岁以上劳动力在本地就业的人数较多。

4.2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主要包括学历水平和技能培训。目前,学历水平和专业技能低下已经成为制约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最直接因素。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时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劳动力的要求必然会提高,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会越来越少。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有限且缺乏专业技能,可以参与的非农产业领域越来越窄,从事脑力劳动或者技能劳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尽管青年农民工有强烈的向更高社会阶层流动的欲望,但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足,无法参与城市正规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一些“90 后”农村劳动力表示,由于受教育水平有限,在外地很难从事体面的工作,只有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会招收他们成为流水线工人。

4.3 家庭

一般情况下,劳动力的迁移成本会随着其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数增长。当年龄、学历水平相同的情况下,未婚劳动力比已婚劳动力更容易选择异地迁移。当家中有行动不便的父母时,子女通常会选择留在父母身边。Jacob Mince(r1978)[10]对美国的研究表明,配偶的工作期限越长,另一方越不可能迁移。

在调查访问中了解到,绝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孩子很小时候就选择外出打工,他们大约半年至一年才回家一次。孩子见到进城打工父母的机会很少,只能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甚至有些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不是很熟悉。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父母中未外出打工的一方或者祖父母,还有少部分是亲戚等。很多父母表示渴望在县城找到合适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享受到县城较好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一家人长久生活在一起。

4.4 工资水平

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多数人会选择前往工资收益水平高的地方就业。调查表明,月工资收入4 000 元以上的个体多为异地就业。

4.5 子女教育

教育是很多家庭重要的长期投资项目。多数父母会为子女教育在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程度的牺牲,他们迫切想要子女通过未来的发展获得向上层流动的机会。由于县城的教育水平相对于农村较为优良,以及户籍对学籍的限制,父母更愿意为了子女教育问题而选择本地迁移。一些选择在县城租房的人员表示,在县城学校附近租房,方便照料子女的起居生活,同时可以监督子女学业。他们表示,虽然在县城不容易寻找工作、薪资水平低,但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开支,等子女考上好的大学,他们也会选择去外地打工。

4.6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方面,在调查中有将近1/2 的人参加了职工社会保险,多数人只是参加了居民社会保险。相对于居民社会保险而言,职工社会保险报销比例大,但缴费额度高。样本中,本地就业人员参加职工社会保险的个体比例相对较低。

4.7 交通成本

对于农民工来说,在外出打工时产生的各项交通费用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已经成为外出打工的主要支出。长子县交通线路比较分散,利益主体呈现多元化,尤其存在一些偏远线路未覆盖、票价较高、出行安全系数低等问题,不利于在县城工作但生活在农村、“离土不离乡”劳动力的生活。

5 政策建议

5.1 发展县域劳动密集型产业

调查发现,多数从事体力劳动的个体会选择异地就业。他们表示这是因为县城缺少可吸纳大量人员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县城是农民工本地转移区域的主要目标,县城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工转移的速度和质量。长子县应积极发展县域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县城,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围绕长子县特色地域农产品发展产业链,开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增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能力。

政府应积极研究并出台针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对电力、交通、餐饮、娱乐以及社区服务的扶持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空间。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造就一批离土不离乡、本地办工商的农民企业家,带动县城经济和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

5.2 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研究结果显示,在学历水平方面,本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异地的得分。在被调查的样本中,高学历的本地迁移个体多从事技术型工作。这说明自身学历较高的个体在本地县城就业时具有比较优势,更容易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而自身素质较差的个体在本地人力市场中很难寻求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调查样本中,初中学历占比达到75%,尤其是“90 后”务工人员多数是因为没有考上高中才选择外出工作。这说明长子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相对较弱。

高水平的教育体系不仅能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教育水平,而且有利于农民工下一代的子女教育。农民工本地转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子女教育。一些农村家庭为了方便孩子上学,选择在学校附近租房,而在这期间家长处于无工作状态。这些现象导致一些父母承担着高昂的费用,以及一些劳动力处于长时间的闲时状态,而这些陪读群体一般都是母亲。政府应该充当中介,向想工作的陪读母亲介绍一些朝九晚五的工作,或者针对这部分群体开展就业培训,保证陪读母亲在完成子女陪读之后有工作可做,让她们在县城实现更有价值的转移。

5.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没有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个体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45.35%。差异分析表明,在是否接受培训对迁移情况的影响方面,异地迁移的得分显著高于本地的得分。经过技术培训的农民工所获得的报酬高于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在本地转移农民工中尤为明显。因此,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指导,对促进本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就是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重要,是一种具有很强社会外部性的投资。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确提出未来经济增长主要由供给要素驱动,主要是对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技术的有效供给和利用。农村劳动力是供给要素中的重要因素。通过提高农民工素质以提高农民工劳动力生产率,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为了实施这一举措,就必须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素质。

要特别加强对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持续推动长子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积极招收社会学员入学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用于职业技能培训的各项补贴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使用效益。完善经费补贴拨付流程,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依法加强对培训补贴资金的监督,防止骗取、挪用资金,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职业培训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承担培训任务。降低企业兴办职业培训机构的成本,提高企业积极性。通过技术培训,使本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有机会从非正规部门进入正规部门。

5.4 降低农民工本地迁移生活障碍

随着城市化建设深入推进,长子县开发了一大批平价居民小区项目,为长子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大量住房,但是转移劳动力数量过于庞大,并不是所有转移劳动力都有在城市安家的打算。针对以上情况,可把异地转移农民工归为以下两类。第一类是选择异地迁移且在城市买房的农民工,这部分群体有部分能力且有意愿让全家跟随在城市生活;第二类是选择异地转移且在县城买房的农民工,这部分群体能力有限,有家乡情结,愿意回归到离农村很近的县城生活。根据调查结果,第二类群体的数量大于第一类群体数量。

政府应在解决住房问题的基础上,给予政策优惠,出台利于农民工在县城的落户政策。做好相应的社会保障工作,积极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也有助于长子县房地产市场发展。对于打算长久居住在县城的农民,其在农村中的宅基地应该由政府高价回收作为集体经营性土地用于经济建设,其自身可以把回收的宅基地资金用于买房。

5.5 提高农民工劳动保障水平

大力宣传劳动法相关内容,提高长子县农村劳动力的法律意识,帮助他们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在发生工伤、病残等风险时获得生活保障收入。建立进城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缴纳制度,使进城劳动力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加强长子县医疗水平建设,使进城农民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猜你喜欢
异地县城劳动力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追赶超越的“基础支撑”——数说陕西70年之“县城经济”
图解跨省异地就医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