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2-12-18 11:04冯勇达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5期
关键词:凝灰岩玛尼矿化

冯勇达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一○八队,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巴彦沟银金矿是大兴安岭成矿带的重要矿床。张潦(2017)通过物化探异常特征研究认为多元素的富集与地质异常相吻合,表明该矿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在系统总结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区开展预查工作,查明了成矿地质条件,包括赋矿地层、有利的岩浆岩和控矿构造,并对矿体特征和矿石组构进行了详细研究。总结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以期为将来的找矿工作服务。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矿区内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J3mn)、白音高老组(J3b)、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K1m)及第四系(Q)冲积物、残坡积物等。

1.1.1 侏罗系上统(J3)

1.1.1.1 满克头鄂博组(J3mk)。该地层是区域内上侏罗统最下部层位,区内出露面积较小,主要出露于西北部及东南角。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流纹岩、绿灰色紫灰色粗面岩、绿灰色火山角砾凝灰岩、灰白色深青色玻屑凝灰岩、灰白色清灰色火山角砾岩,夹青灰色薄-微薄层泥岩。该套地层与上覆地层上侏罗统玛尼吐组呈整合接触,被下白垩统梅勒图组地层不整合覆盖。

1.1.1.2 玛尼吐组(J3mn)。区内分布范围较广,地层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岩性以灰绿色巨厚层状安山岩为主、夹少量凝灰岩及角砾凝灰岩。该套地层与上覆白音高老组地层及下伏满克头鄂博组地层均为整合接触,被下白垩统梅勒图组地层不整合覆盖。

1.1.1.3 白音高老组(J3b)。该地层是区域内上侏罗统最高层位,区内分布范围广,常伴随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出现,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其岩性为灰黄色流纹岩、玻屑凝灰岩、火山泥球凝灰岩,熔结玻屑凝灰岩,黄绿色铁质胶结细粒长石砂岩、灰紫色铁质胶结不等粒长石砂岩、灰黑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夹少量灰白色岩屑凝灰岩。该地层与下伏玛尼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被下白垩统梅勒图组地层不整合覆盖。

1.1.1.4 梅勒图组(K1m)。该地层区域上零星出露,岩性为深灰色安山岩、夹紫灰色火山角砾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凝灰岩及灰色厚层安山质沉火山角砾凝灰岩等。区域内该地层角度不整合于满克头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J3mn)、白音高老组(J3b)地层之上。

1.1.2 第四系(Q)

分布于普查区内山间凹地和山麓北半山坡、河谷,多形成平坦草场和低缓台地,主要岩性有冲积物、堆积物,为黄土、黏土、砂、砂砾、转石等,厚约3 m~10 m。

1.2 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活动频繁,既有强烈、多期次的火山爆发,又有深成岩体侵入,在火山爆发的同时,伴随有浅成、超浅成潜火山岩体侵入,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热源和矿源。

1.3 构造

褶皱构造发育于中生代地层中,形成一系列平缓开阔的背向斜,枢纽走向北东向。区域断裂构造较为发育,部分呈隐伏断裂,以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其次为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其中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多表现为大的沟谷,断裂形成时代为中生代。

2 矿化蚀变带及矿体特征

2.1 矿化蚀变带

区内有多条蚀变破碎带,多数岩石具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铁锰矿化,少部分岩石具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弱铅锌矿化,沿破碎带有石英脉等侵入。地表蚀变破碎带中探槽揭露发现的铅锌矿(化)体进行深部钻探验证,通过施工,钻孔中发现铅、锌矿体、矿化体多条。

2.2 矿石特征

依据本区矿石特点,矿石自然类型属于硫化矿石。

2.2.1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少量黄铜矿、赤铁矿、磁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斜长石、石英等。

2.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以呈半自形-近半自形粒状结构为主,其次为他型粒状结构、乳滴状结构。

2.2.3 矿石类型和品级

2.2.3.1 矿石成因类型。地表发现的矿(化)体产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中,而深部发现的矿(化)体产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围岩蚀变较强,局部岩石较破碎。蚀变矿化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钻孔中的矿(化)体受裂隙控制,所以认为该成因类型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

2.2.3.2 矿石工业类型。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矿石工业类型属于热液充填型硫化矿石。

3 矿体围岩、围岩蚀变及夹石

3.1 矿体围岩和围岩蚀变

矿体顶底板围岩岩性主要为闪长岩、凝灰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英安质凝灰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局部受构造影响岩石较为破碎,其近矿围岩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及一些次生蚀变矿物,如绿泥石、绢云母、碳酸盐等,蚀变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金属矿化以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为主,局部可见少量黄铜矿化。顶底板围岩与矿体接触界线不明显,野外通过肉眼大致划分,室内整理时需要依靠化学分析结果划分,矿体一般沿裂隙分布。

3.2 矿体夹石

近矿围岩均具不同程度的蚀变和矿化,主要有用元素为Pb、Zn。矿体厚度较小但连续产出,未见夹石。

4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 成因类型

地表发现的矿(化)体产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中,而深部发现的矿(化)体产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围岩蚀变较强,局部岩石较破碎。蚀变矿化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沿蚀变带走向矿化分布不均匀、不连续,岩石表面见薄膜状铁锰质矿物,岩石表面可见孔洞,多为黄铁矿化流失孔。钻孔中的矿(化)体受裂隙控制,所以认为该矿体类型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

4.2 找矿标志

地表发现的矿(化)体产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中,而深部发现的矿(化)体产于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以一套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为特征。亲硫元素Cu、Zn、Ag、Pb等元素丰度高且变异系数强,这些元素较易于成矿,它们既有丰富的物源,又有明显的聚集能力。在岩浆热液作用下,在有利的地质和物化条件下沿构造薄弱地段运移,形成硫化物,以交代和充填的形式沉淀,最终形成高值异常区。因此,该地层及该地层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是寻找Pb、Zn、Ag等多金属矿床的有利部位。区内蚀变带、脉岩发育,多呈北东、北西向,说明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

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褐铁矿化、硅化、弱铅锌矿化是良好的找矿标志。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与白垩纪二长斑岩接触带位置、(矿化)蚀变破碎带中通过激电中梯测量圈出的相对中高阻高极化异常区。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上侏罗统白音高老组地层与白垩纪二长斑岩接触带位置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出的Cu、Zn、Mo、Ag、Pb等元素异常区。

5 结论

①矿区出露的白音高老组地层与矿体具有紧密联系;②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北西向,为热液运移和储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钻孔中发现的矿(化)体受岩石裂隙控制明显,所以认为成因类型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构造控矿)。

猜你喜欢
凝灰岩玛尼矿化
养护温度对凝灰岩基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好氧混菌矿化能力与增强再生粗骨料性能研究
以负碳排放为目标的生物质灰矿化CO2路径研究
间作和施肥对黄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凝灰岩中微量元素的指标检测
小海盗玛尼卡
华北地块南缘富平奥陶系赵老峪组凝灰岩定年研究
玛尼石
不同浓度锌的含氟矿化液对人恒前磨牙釉质脱矿影响的体外研究
我和梅加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