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家朱熹的另一面:为茶山写下动情诗句

2022-12-21 11:25杨多杰
月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天游峰武夷朱子

◎ 杨多杰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复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船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宋〕朱熹《九曲棹歌》

武夷山,既是了不起的茶区,也是不得了的景区。早在1979年,武夷山就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了1982年,这里又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上,与会成员国代表一致通过将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可以这样讲,武夷山水与武夷茗茶在世界舞台上同样有名。某种意义上说,武夷茗茶又因武夷美景而增香三分。

可能是因为常到武夷做茶的缘故吧,身边不少朋友学生都请我帮忙规划游览武夷山的线路。其实武夷美景虽多,但用两个词即可概括,即唐代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中所总结的“丹山”与“碧水”。所谓“丹山”线路,即是从母树大红袍出发,经鹰嘴岩、流香涧,然后峰回路转,过慧苑寺到达慧苑坑,再沿溪而行20分钟,到达水帘洞三贤祠为止。这一路看的是武夷坑涧,观的是各色名丛,简直是为爱茶人量身打造。这条路线的缺点就是山路崎岖,腿脚不好的就不建议选择了。至于“碧水”路线,那就老少皆宜了。游人在武夷山市星村镇码头登上竹筏,一路漂流穿过九曲,最终在一曲溪畔的武夷宫登岸。线路全程不到二十里水路,快则九十分钟,慢则两个小时。

您要是去看碧水游九曲,我有两件事一定要叮嘱:其一,为保证游玩安全,您一定要穿上一件救生衣;其二,为保证游玩质量,您一定要带上一份导游词,也就是今天要拆解的茶诗《九曲棹歌》。这首茶诗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朱熹。由朱子当讲解员,您这趟旅程保证错不了。可能您要问,为何这首茶诗是武夷九曲的最佳导游词?朱熹与茶又有什么不解之缘呢?咱们慢慢聊。

朱熹,字元晦,改字仲晦,别号晦庵、云谷老人、沧州病叟等。他生于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比同时代的诗人陆游小五岁。很少有人知道,作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其实与茶有着双重的缘分。

朱熹与茶的第一层缘分,源自他的父亲朱松。喝茶这件事,往往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熏出来的。什么叫熏?拿成语解释就是耳濡目染。我身边不少学生家的孩子,三两岁就能分辨出红绿花茶,动不动还主动找大人要碗普洱喝。这靠的都是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绝非是给孩子报个什么茶艺兴趣班就能办到的事情。朱熹之父朱松,一生写涉茶之诗十七首,其中还多是《次韵尧端试茶》《陈德瑞馈新茶》《谢人寄茶》这样的赠答体茶诗。由此可知,朱松不但自己爱茶,身边应还有一个饮茶的圈子。以茶会友的氛围,一定会影响到少年的朱熹。

朱熹与茶的第二层缘分,源自他的家乡建州。朱家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朱松于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任政和尉,这才举家南迁至建州。朱松死后,少年朱熹迁至建州城南崇安县五夫里求学。绍兴二十三年(1153),朱熹被任命为福建泉州同安县主簿,曾短暂地离开了闽北三年。但任期结束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朱熹又回到了家乡,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崇安著书讲学。众所周知,建州是宋代最著名的茶区,而崇安县就是今天的武夷山市的前身,所以说朱熹是位茶区子弟也绝不为过。

很可能是因为常年的熏陶吧,朱熹不光酷爱饮茶,甚至还会自己种植茶树。南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朱熹于武夷山隐屏峰下建武夷精舍,开始著书立说,收徒讲学。他在课余亲自种茶,并在《春谷》一诗中写下“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得灵根手自栽”的诗句。后来他又在建阳卢峰的云谷,建造竹林精舍(即晦庵),其在《云谷二十六咏》之二十二《茶阪》中写道:“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您瞧,朱子这次甚至是自己采茶制茶了,其对茶事的热爱与精通,由此也可知一二了。

讲清了作者朱熹与茶的不解之缘,咱们该来看看题目了。棹,音同赵,是船桨的意思。棹歌,就是船歌,也就是船夫在行舟过程中哼唱的小曲小调。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朱熹在武夷五曲隐屏峰下武夷精舍里著书立说之余,写下了十二首短诗,合称《武夷精舍杂咏》。其中《渔艇》一首写道:

出载长烟重,归装片月轻。

千岩猿鹤友,愁绝棹歌声。

可见当时的武夷山水间,常常可以听到船夫棹歌。当然这首《九曲棹歌》并非记录当地船夫的口头文学,而是朱熹仿着他们的口吻而写的趣味诗作,其文体与竹枝词类似。

解释清了棹歌,我们再来聊几句九曲。现如今九曲就是一条旅游线路,想当年九曲可是一条运茶航路。茶叶顺九曲而下可运至福州,沿九曲而上过桐木关可抵江西河口。到了河口的武夷茶,南下可达广州港,北上可到恰克图。现如今乘竹筏的码头星村,在明末清初起便是武夷茶最重要的集散地。当地民谚中,至今还有“茶不到星村不香”一句。由于守着九曲交通便利,旧时星村商贾云集,来自山西、闽南、潮州、广州等各处茶商络绎不绝。全盛时期的星村,建有五座大型会馆,今日唯有闽西汀州会馆—上天宫留存于世,默默矗立在九曲竹筏码头旁,向世人展示着星村当年的繁盛。可以说,现如今的九曲只是武夷山的景点,想当年九曲可是武夷茶的命脉。从这个角度来讲,描写运茶水路的《九曲棹歌》,又是极其特别的一首茶诗了。

我们来看正文吧。这首棹歌行文浅白,本不需要笔者画蛇添足般的解释。这里只是结合着朱子的导游词,聊一聊自己游九曲的一点见闻与感想就是了。

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开始按顺序逆流而上,每遭一折,便是一曲。武夷宫前,晴川一带,即为一曲。《九曲棹歌》中头一句中提到的仙灵,就是供奉在武夷宫之内。相传在唐尧之时,有彭武、彭夷兄弟二人来到这里开山治水,造福一方百姓。这哥俩儿的父亲可了不起,那便是寿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后世为了纪念二人的功绩,将其尊为武夷君,从他们的名字中各取了一个字来命名这座山。武夷山也就是因此得名。据说早在汉武帝时,朝廷就在一曲的地方设坛祭祀武夷君,后来这建成了武夷宫,烟香绵延,长盛不衰。

到了二曲,便一定要看玉女峰。这一奇峰远观宛如少女,亭亭玉立,独对寒潭,似乎正在梳妆,峰顶花卉繁茂,恰似山花插鬓。“插花临水为谁容”,即是由此景而来。人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要我看武夷山水还要更胜两筹。第一点,桂林奇峰可望不可攀,武夷峰峰可登,更有亭台楼阁可供小憩。这样一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便更近了。至于第二点,就有点主观色彩了。武夷山坑涧都产好茶,作为爱茶人,望着那山水自然多了几分好感。岩茶因武夷山水更香浓,武夷因岩茶茶汤更出众。名山与名茶,永远是相互成就。

到了三曲往南岸看,小藏峰悬崖峭壁上的船棺和木板,至今还凌空悬架。“三曲君看架壑船”一句,讲的就是这里。这片船棺是何时之物,早已成为了历史之谜,连朱熹看过后都发出了“不知停棹几何年”的感慨。由此可见,早在南宋时人们就已经觉得这里神秘莫测,弄不清始于何时,更不知是何人所为了。

穿过四曲往前走,在水中央能看到一座孤零零的石头,那便是茶灶了。朱熹在《武夷精舍杂咏》其中一首《茶灶》中写道:

仙翁遗灶石,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这是朱子最常被人引用的茶诗,讲的是他在茶灶石上开设茶会,以茶会友烹茶品茗的武夷生活写照。当然据我所知,现如今出于安全考虑,茶灶上是不允许开茶会的了。古人真是好福气,今人只能干着急。

过了茶灶所在的五曲,接下来的景点就是六曲北岸的天游峰了。六曲在九曲中最短,但与险峻的天游峰相依偎,景色马上与众不同了起来。要观赏九曲山水全景,再也找不到比天游峰更适合的地方了。此峰属于六曲,但其实隐于五曲隐屏峰的背后,所以恰在九曲正中。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说:

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曲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著名茶学家刘勤晋教授曾告诉笔者,游天游峰最好是早晨,若是雨后就更好了。有一年恰在小雨后登上天游峰,当时水汽不曾完全散去,武夷山水笼罩在云雾当中宛若仙境,方知刘教授所言非虚。

竹筏经过六曲,行程便算过了一大半。别看只走了十余里水路,但因航道曲折难行,所以竟也用了一个多小时。穿过七曲八曲时,游人不禁心中嘀咕: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这时筏子划过九曲,突然水面变直,一路向西而去,游人的心境也随着水路瞬间开朗了起来。

其实游人穿过九曲的经历,像极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都是“初极狭”,经过几番曲折,最终才达到“豁然开朗”的境地。于是朱熹在这篇导游词的最后写道:“渔郎更觅桃园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朱熹作为一位理学家,为何要大费笔墨地给武夷九曲写一篇如此精彩的导游词呢?因为在朱子眼中,九曲不是景点,九曲实是人生。没有谁的人生航路能够永远一帆风顺,甚至绝大部分时间,都如武夷山水般曲折难行。就拿朱熹来说吧,仕途极其不顺,一生从政的时间累计在一起二十七年,在朝做官仅四十余日。虽怀报国之志,在政治上终无太多的建树。不能当官就做学问吧,可这学问做得就更不顺利了。南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朱熹遭到政敌弹劾,他的学说被诬为伪学,他的学术被诬为妖术,他的学生则被诬为逆党。至于朱熹本人,一些大臣认为该按照孔子诛少正卯先例斩首示众。最后朱熹虽未被定为死罪,但却落了个监视居住的下场,最终黯然去世。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庆元党禁”。

人生遇到坎坷,就如同行船来到九曲,大可不必抱怨路途难行。毕竟,来都来了,想走也走不掉,不妨抬头欣赏一下两岸的美景,一曲必有一曲的精彩。当你经历七次曲折而有些失去耐心时,朱子还不忘在八曲处鼓励你说:“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打起精神,继续前行,过了九曲就会豁然开朗。经历曲折磨难的人生,也一定会别有一番天地。

在朱子眼中,宛如人生的不只有九曲的山水,还有武夷的茶汤。《朱子语类·杂说》中记载了这样一场对话:

物之甘者,吃过必酸;苦者,吃过却甘。茶本苦物,吃过却甘。问:“此理何如?”曰:“也是一个道理,如始于忧勤,终于逸乐,理而后和。盖礼本天下之至严,行之各得其分,则至和。”

九曲是先折而后直,茶汤是先苦而后甘,这不都暗含着相通的哲理吗?我们醉心于武夷的九曲,也痴迷于武夷的茶汤,可能都因为他们像极了苦尽甘来的人生吧?

猜你喜欢
天游峰武夷朱子
丹山碧水
武夷岩茶
小金鱼
武夷岩茶
文化遗踪
“理一分殊”是朱子學的“一貫之道”
多肉
武夷山归来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点评曹海永老师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的教学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