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助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2022-12-23 03:54
新农民 2022年3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生态

赵 娜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朔州 036000)

1 生态农业概念及特点分析

生态农业属于一种较为理想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未来的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必然成了发展主旋律,只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绿色农业生产,才能够真正统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使我国农业经济真正走向良性循环与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现状来看,其生态基础仍旧比较薄弱,抗自然风险能力相对较差,实际农业生产成本仍旧较高,不仅存在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的矛盾问题。由此可见,积极转化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事情。

2 农业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据权威统计报告指出,全球生态农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625亿美元的新高度。在诸多消费国中,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士、丹麦以及意大利等国家具有较高的生态农业消费量,在各类生态农业经济产品中包括基本的农作物产品、肉类、水果以及奶制品等。在欧盟各国的生态农业产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上,有将近六成的缺口需要生态农业经济市场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支持,而我国以及阿根廷等国家属于其中的重要供应国,从这方面来看,生态农业产品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而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在促进农村经济得以健康长远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充分兼顾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对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所以从现阶段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2.1 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性发展

经济效益水平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直观性成果,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协调性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生态效益内在价值,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发展,在此之间积极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从而收获理想的发展效益。只有充分挖掘生态经济效益,提高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推动农业生态、经济以及技术的协调发展,发挥应有的增益效应,对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农业经济效益的持续性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新时代农业市场的实际发展需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在开发建设农业绿色市场过程中,提高农业绿色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2 推动农业生态效益的持续性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与优质生态环境的基础支持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力度,才能够有效推动生态经济的创新性发展,在此之间要重点结合生态经济学理论,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相互结合,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影响。在技术体系创新过程中,加强生态技术的发展力度,使经济与生态得以真正实现协调性发展,坚决杜绝罔顾生态效益而发展经济效益现象的发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中需要得到进一步创新,形成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协调性以及持续性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充分体现出生态经济的优势与价值。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在大力发展农业生态经济过程中,需要及时创新优化现有的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经营模式,使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形成良性互助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的配置质量,不断提高农业资源价值与效益,在全面优化农业生产环境过程中,真正推动农业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内生态农业经济案例所带来的启示

以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为例,青山湖区在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过程中,对全国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性作用。现如今的青山湖区具有面积广阔的江河湖泊,不仅水系十分发达,同时水域面积接近3000公顷之多,具有优质的湿地环境与水质条件,生态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优秀的发展成果。比如通过推广生物、物理防虫技术,使全区水稻病虫综防面积提升至近8万亩之多,在农药用量上减少了2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了10%之多。在青山湖区内推广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使蔬菜生产真正实现高产、优质、无污染的生产目标,同时在推广生态渔业混养技术过程中,提高养殖品种混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渔业养殖兼顾了各类养殖品种的生态规律、对渔业养殖增产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近些年来青山湖区通过在各地建设沼气池,在农民们的秸秆回收利用、减少化肥利用以及增加土壤有机质过程中体现出了关键性作用,每年为农民节支增收近200万之多。此外在生态农业经济支出方面,青山湖区每年测土配方面积在1万亩以上,在监测农田环境质量与采样数据的采集支持下,由专家系统探索出合理的施肥结构,可以帮助农民们有效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以及耕土质量,在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中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生态环境整治改善工作中可以看到,在今年六月份,青山湖区各村通过开展“三清三拆”结合“一整四化”的整改模式,清理村巷道垃圾、建筑材料、空地杂草、沟渠地淤泥、漂浮物以及障碍物,同时及时拆除危旧建筑、违规广告招牌,对房前屋后环境进行大力整改,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污染净化、路灯亮化等多项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果。而这些仅仅是青山湖区在生态环境整治改善工作中的局部缩影。相信在未来的共同努力下,青山湖区必然在不断夯实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基础过程中,全方位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站长严东权就“十四五”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我国在“十四五”期间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规划内容,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全国农业绿化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在文件指示下明确要求,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建设工作需要从四个方面齐抓共进,其一是在农业资源保护工作中,坚决守住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标准,提高耕地保护质量,能够通过完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以优化耕地质量,同时还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管控力度,加强地下水超采现象的治理工作强度,还要定期开展农业种植资源调查工作,杜绝外来物种入侵现象所带来的危害问题;其二是能够尽快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质量,在加强对化肥农药的使用率的同时减少使用量,积极推广化肥农药高效施用技术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大力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工作自己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尽快推广地膜科学施用及胡思后工作,在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过程中,落实农业生产的“三品一标”措施;其三需要尽快促进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减排固碳质量,从种植、畜牧、渔业等多个农业领域全方位落实绿色低碳生产目标,积极研发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其四需要尽快落实对重点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以长江流域为例,严格落实重点水域的禁渔管控目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而在黄河流域中需要尽快推广农业生产深度节水技术,将禁牧区、休牧区、轮牧区得以规范划分,提高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质量,而在东北黑土地流域需要尽快加强黑土地保护工程,严格落实保护性耕种管理措施。

综合以上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中可以看到,在我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生产技术创新始终是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农业发展进程在近些年来不断加快,而牺牲环境效益以换取经济效益的种种措施,在多年的发展经验中来看明显不可取,甚至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原则。因此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尽快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结构,兼顾环境保护效益目标,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放在相同位置上,在共抓并进过程中优化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长远发展。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因素始终是核心关键因素,在此之间必须要尽快采取因地制宜原则,针对现有农业资源以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有效整合,在不断革新农业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运营质量,在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积极改进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模式,以便于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促进环境保护效益的实质性增长,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此外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稳定性,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益与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促进经济水平提升,就必须要加强农业资源的护理配置,积极开发现有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水平,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中,促进农业生产效益与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为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形成更为可靠、系统性的绿色产业链,助力我国生态农业得以真正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4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以助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4.1 短期方针建议

(1)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构建全新农业产业链

改善现阶段的农业生态环境条件是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道路。必须要尽快了解区域内农业经济与资源供应关系的实际状况,针对区域土地资源加强科学合理管控工作,及时针对性引进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技术设备,做好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资源调配管理工作,加强相关农业技术设备的投入生产应用,促进我国尽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中,需要大力发展水能转化相关技术以及工艺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政府部门需要及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以互联网技术发展农业销售规模,在及时开展市场调研工作过程中,整合农业生产结果并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在构建全新的农业产业链中,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保障支持条件。

(2)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监管力度、坚决制约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行为

从短期生态环境保护角度上来看,提高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质量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更是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可以有效减少危害生态环境行为,对改善生态环境与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监管工作中,严厉处罚破坏生态环境的始作俑者,能够针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时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划定责任区域中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个体负责人,同时还要尽快成立监管巡检小组,定期做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监管评估工作,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实际开展状况,确保监管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查处相关违章行为的出现,并予以严厉处罚。

4.2 长期手段建议

(1)增加资金投入以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

站在生态农业经济长远发展角度上来看,为了能够使村民意识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关系,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以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在积极评选先进区域代表案例中,发挥示范区的激励作用,鼓励各地区村庄共同为优化生态环境贡献相应的力量。在此之间要确保财政资金投入的及时性,及时提供物质保障支持之用,尽快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加强对先进示范区的宣传工作,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向周边地区进行宣传、积累更多工作经验,以便于调动区域先进工作者尽快推广生态环境优化保护工作,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形成良好的群众基础条件。

(2)加强农业生产从业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培训工作

此外还要重视对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与环保意识培训工作,能够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帮助农民群众积极学习科学农业种植知识,指导农民群众得以有效提高科学种植质量,强化农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农民群众得以及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与价值,在科学技术、设备以及专业知识的指导帮助下,为强化农民群众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意识创造重要的培训环境,对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5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作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更是实现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道路。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认清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同地位,在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过程中,积极汲取先进工作经验,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力度,通过建立示范区以发挥引导工作,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培训教育工作,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经济效益生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 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生态养生”娱晚年
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住进呆萌生态房
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的探讨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