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图表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2022-12-26 11:42张慧慧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水藤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图表语言信息

张慧慧(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水藤小学)

数学图表类阅读能力是学生在阅读图表时,对图表所包含信息的理解、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包括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推理能力、数学交流和表述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等。培养学生的图表类阅读能力对学生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图表类阅读的问题

识图与读图能力薄弱。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较强烈。而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离不开对图表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图表又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学生在阅读图表类时,较易为图表所吸引,难以了解图表中所包含的信息,难以从图表中发现已知条件与隐藏条件,影响对题目的分析与回答。

缺乏一定的数学表达能力。离开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就很难将数学语言进行转化,就不能完整而有条理地将图表上的各种信息提炼、表达出来。

难提取题中所包含的隐含条件及数量关系。数学图表信息通常具有隐蔽性和混淆性,需要找出所需信息、吸取有用知识点。有的学生不能提取隐含条件,也难以理清数量关系,导致解题错误。

缺乏对图表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分解。图表中的字、数各自独立,又无文字联系。阅读时,学生很难弄清这些数在这幅图上所代表的特定意义,获取有用的信息,不能将某些特殊细节分解为局部有用单元并抽取有效信息,再结合分解后的局部去深刻理解,影响答题。

二、数学图表类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融图表于生活,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图表类阅读能力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数学图表的兴趣。小学生年龄小,思维活跃,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们喜欢观察和思考熟悉的生活情境。因此,要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图表信息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融入课堂学习之中。

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加工成直观的图表,使之可视化。如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中,学生在体育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做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活动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接着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不同颜色的色条分别表示两种投球的距离,从而得到哪种情形投球距离远些。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上的学习素材,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回归生活,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养成运用图表来表达信息的习惯。例如,编制表格式计划表有利于学生把握计划时间和实际完成进度的联系,潜移默化地习惯于表格形式的表达方式。

(二)提供广阔的接触面

现代心理学把表象看作是人头脑中以形象的方式对客体所做的运算与处理,它是客体不存在时有关客体的心理复现。教师可以用以量变促进质变的方式,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的图表。通过对不同图表的感知,发现和探索出数学图表的规律,丰富学生数学图表的表象。后期接触同类图表题,迅速联想出对应知识点,花较少时间去理解分析数学图表,精准求解。例如,1 个月天气情况统计表,1 个人1 天体温变化图,学校平面图,食品成分说明,火车时刻表,该班学生兴趣班人数统计示意图等等。

提高学生的数学图表信息阅读教学能力,一方面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学生有的放矢,有先有后地去感知各种图表;另一方面要通过示范和操作,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充分地感知并得到大量表象,建构清晰的数学图表表象,加强他们对图表的区分能力。这样,图表类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训练多种方法理解图表信息

1.关键信息搜索法

数学图表中往往会包含大量的信息,包括显示信息和隐藏信息,这些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圈画关键信息为主线,综合运用已知知识与方法,寻找解决题目的切入口,为顺利解题做准备。

上图是数学图表应用题中的常见题型,教师在计算这道应用题时候,通过指导学生搜索图中的关键信息,包括“六(1)班150 面小旗”“5/6”等数据,最终计算出这两个班共有的小旗数量。

2.转换数学语言法

学生阅读过程,就是数学信息内化 、加工和整理的过程,是他们对数学材料中的不同数学语言进行转换的过程 。数学阅读材料通常使用图表 、符号和文字三类语言。学生阅读图表类材料时如果能巧妙地在三种数学语言之间灵活转换,从多角度,多侧面地进行阅读,能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从而为顺利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继续以上图为例,学生可以将图表语言转化为文字语言:已知六(1)班有150 面小旗,六(2)班小旗的数量是六(1)班的5/6,两个班一共有多少面小旗?经过这种数学语言转化后,学生就能快速掌握已知条件,降低理解难度,正确解答。学生通过对数学语言进行转换,可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3.动手操作,感悟变化规律

在阅读图表类题目时候,可以通过绘制草图或者示意图或者利用周围的操作工具,勾起学生的学习经历,感受到问题产生的情景,经历问题发生与形成的过程,敏锐地发现问题变化的规律。教师要重视养成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候做到眼到,脑到,手到。教师还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会探索,学会合作交流。

(四)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数学图表学习后,引导学生尝试用图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如学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后,学生就能用自己家的平面图来算房子地板上的面积,还能通过理解消息、搜集资料、绘制相关统计图表等方式来了解疫情进展。

(五)借助图表反思与整合

数学材料概括整合能力是指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对所掌握的数学材料进行有效地分析,整理,归纳和应用。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概括的结果。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接受的知识是已经概括了的数学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零散的,需要经过学生自己进行理解、内化,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所以数学阅读的终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结构。如学完《圆柱和圆锥》后,组织学生利用图表进行梳理,回顾柱体、锥体的特征和关系,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公式以及锥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将这些知识巧妙地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整理和反思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将长方形“卷”成圆柱就自然联想到圆柱的侧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圆柱体积转化成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转化为求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等,这些知识都渗透了转化思想。

猜你喜欢
图表语言信息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订阅信息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我有我语言
展会信息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