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课前研学策略

2022-12-27 07:01四川李永严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学要素文本

四川 李永严 何 鹏

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由于各学科的时间挤压,语文学科有被边缘化的趋向。如何在林立的学科世界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稳步提升,这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很多时候我们只专注于课堂,却忽略了课前研学对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学生学习困境的调研,笔者提出采用前置性独立研学、对比式群文阅读研学、活动类体验式研学、互动式交流合作研学等课前学习策略,多元化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思维品质、认知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文化涵养,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前置性独立研学

随着社会转型和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教学重点需要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积极开展前置性独立研学。学会阅读是前置性独立研学的前提,在课堂综合性学习开始之前,学生需要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细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对精彩的地方、令人感动之处或存在疑问之处,做好评价和批注,以待师生交流时讨论。在具体操作中,学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如感悟用黑笔,疑问用红笔,异议用绿笔等,将课前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学会探索是前置性独立研学的重点。学生需要学习、掌握文本解读方法,可以以问题链为抓手进行深入探索。一种是圆环形问题链,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要素进行闭环式思考,如阅读散文,我们可以对手法、效果、内容、情感、主旨、语言等文本要素逐项思考从而形成问题链;还有一种是发散性问题链,针对某个知识点,利用文本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探索,如阅读小说,我们可以从分析感情着手,文章表达了哪些情感—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情感表达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作者会表达出这些情感—本文表达的情感与某篇文章的情感有何异同……通过对问题链的深入挖掘,学生可以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核心素养。

学会解决问题是前置独立研学的关键。在阅读中,学生也许会因为个人阅读水平达不到要求,或所经历的世事少、履历浅,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在初次阅读过后,学生可以通过各类书籍、资料、网络上的信息对存在疑惑的地方和有感触的地方进行查询,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本身进行搜索,之后将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问题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学习《鸿门宴》一文,为什么刘邦能够成功逃脱,历史上的项羽是否真的如此刚愎自用,这些都需要我们查询大量的资料才能得到答案,而网络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能够让我们享有大量的资料,并通过分析资料中的信息得出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从而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二、对比式群文阅读研学

对比式群文阅读研学是通过议题巧妙组合课内与课外的不同文本,以求同辨异为主要手段,关联不同文本内容,开展对比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学习方向为分类标准可以将群文阅读分为人文主题统摄下与文本要素视域下两种深度阅读方式。同一个主题可以关联多个文本,在对比阅读中提升学科素养。如在学习《关雎》《蒹葭》《上邪》等古体爱情诗时,我们可以关联司马相如《凤求凰》、卓文君《白头吟》、王维《相思》、元稹《离思》等,也可以关联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余光中《等你,在雨中》、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仓央嘉措《见与不见》等近现代爱情诗歌。在古今中外众多爱情诗的对比拓展阅读中,让学生领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一份真挚的感情应该怎样对待,也可以通过对比,深入思考古今中外爱情诗叙写方式的异同等。

在具体学习中,以人文主题组文的深度阅读可以采用的操作步骤:首先根据自我经验进行单篇主题推导,形成自我感知;然后在不同的文本中辨析异同,体味感悟;接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思想,对主题开展深入探讨;经过探讨之后,小组或集体达成共识,得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成果。以文本要素组群的深度阅读可以首先以文本要素为学习线索,在不同文本中进行对比;接着通过对不同文本中文本要素的体现进行提炼,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想交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思想认识;最后回到文本进行验证,并将成果以思维导图、文字感悟等形式呈现。在不同文体的文本中,根据不同的人文主题和文本要素构建不同的教学支架和学习任务链,在真实的情境中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群文对比阅读中,我们既可以将人文主题或文本要素作为学习主任务开展阅读群内语篇的深度阅读,也可以将人文主题或文本要素作为焦点开展对比阅读。首先确定课堂学习的主任务,围绕主任务设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并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等;然后设计一系列子任务,让学生深入文本开展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或活动性学习。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挖掘、纵横对比,不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活动类体验式研学

活动类体验式研学是在学生完成课前阅读后,以情境式任务和活动反促学生深度阅读,从而增强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学习方式。这需要根据不同文章的题材布置不同的活动类课前任务,既可以是体验式学习,也可以是旅行式研学。体验式学习可以将当地风土人情、时政热点、学生兴趣等与课前任务进行有机结合,以辩论大赛、演讲比赛、主题学习、表演比赛等多种展示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前准备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最大潜能使之主动学习。如在阅读《雷雨》《哈姆莱特》等戏剧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手机、相机等多媒体设备,自行安排角色,来录制剧中的一个场景。这就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揣摩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将自己化身为剧中的角色,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与之同悲同喜、同哭同歌,充分表现人性的复杂。又如学习《沁园春·长沙》一文时,要求学生利用录音软件开展诵读大赛,以音频形式将作品上传到班级QQ群。这就要求学生深度阅读,广泛查阅资料,准确把握作者当时的心情。学生完成作品后,全班学生在群中对作品进行打分,推选出最优秀的作品。教师在进行审阅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予以呈现。通过开展系列活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活动设置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融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体悟。情感的升华、哲理的体悟往往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获得,在课前研学中,学生需要尽可能地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的认知水平。如学习《荷塘月色》一文,学生可以走近荷塘,近距离地观察荷叶、荷花,从自己的视角去描绘荷塘的景象;学习《沁园春·长沙》,学生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走近大江、大河,感受江流奔腾的壮阔景象,与作者产生共鸣。由于生活条件、时间安排等问题所限,也可以基于互联网技术以视频的形式在线学习、虚拟体悟,感受真实生活的林林总总、纷繁复杂,从而不断提升自我。

四、互动式交流合作研学

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出现个别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不思考、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为讨论而讨论”,热热闹闹开始,冷冷清清收场。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找到共鸣点,是需要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现实世界中不愿思考、讨论,但在网络的世界里却似换了一个人,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因此,我们不仅要开展线下交流合作,也要积极开展线上交流讨论。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QQ、微信讨论群等,让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自由地抒发自己的观点、看法等。事实证明,学生在虚拟空间中更具有积极性和创新性。

怎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呢?第一,任务布置可采用固定引导和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阅读存在盲目性、无序性,在布置课前阅读时,教师可以设定几个任务引导,也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之后独立思考,深入探索文本的主要意义,并找出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疑惑的地方。第二,提高议题针对性。教师对学生在课前阅读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筛选汇总,再次发给学生,让所有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再阅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第三,创设激发兴趣的讨论情境。在具有认知冲突的真实情境中生成真实的、矛盾的、有价值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活动,说出自己的观察、分析、判断和独立见解,从而在思考中学会知识。第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批判。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学生在讨论中提到,梁山众英雄好汉想到东京游玩就能够去东京游玩,说明了他们是具备进出东京的条件的,而且林冲去梁山后,地位也非常高,梁山兄弟遍天下,在各项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为什么他没有安排其他兄弟前去解救自己的妻子,反而是他的妻子苦等他不至,只得在高衙内的多次威逼之下为保全节操上吊自杀呢?林冲对妻子的爱究竟是不是真的,为什么他总是想着自己的功名,而未充分地考虑妻子在他的妥协之下所遭受的深重苦难?这些问题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动机,纷纷去查阅《水浒传》的相关资料,并且在课下展开激烈的讨论:林冲是否真爱妻子?林冲算不算一个真正的英雄?学生在认知冲突中进行思想碰撞,从而不断提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能力。

猜你喜欢
研学要素文本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研学之旅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