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等农业院校民主党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创新
——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2022-12-27 11:28李少兰侯金超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民主党派知识分子

李少兰 侯金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聚焦攻坚“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工程,也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时代要求。

一、高等农业院校民主党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重要意义

统一战线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是多党合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制度安排,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的优势体现。

一是有利于巩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参政党,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是互利共赢,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紧围绕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国家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是民主党派成员比较集中的地方,具有“成员数量多、学历职称高、素质能力强”等特点。从党外领导干部成长经历来看,高校是培养民主党派领导班子队伍和党外年轻后备干部的重要阵地。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学校先后有4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过省级领导职务,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坚强阵地。当前,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关键,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高校必须扭转重教书、轻育人等错误倾向,必须扭转以科研论文评价教师等体制机制,在改革创新的大背景下,高校难免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建设,发挥党外人士民主监督作用,有利于各方利益的表达渠道畅通,有利于化解矛盾、凝心聚力,有利于高校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

三是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党外人士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统一战线自身拥有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服务社会、联系广泛等独特优势,参与社会发展的途径 就是通过汇聚党外合作来强化认同,通过民主协商形成社会共识。乡村振兴作为国家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凝聚最广泛的政治共识,服务乡村振兴是农业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能,因为在推进乡村振兴智力库、人才库建设中有着其他非农业高等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

四是有利于农业院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当前,“双一流”建设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入攻坚期,《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高校要看实绩、重贡献的改革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高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活力。作为涵盖全国4万多个乡镇、60多万个村庄主体的重大战略工程,乡村振兴是农业高等院校主动开门办学、破除教育发展“内卷”、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1992年,国务院印发正式文件,明确提出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农业高等院校要将农业、科技、教育融合到社会服务中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提出高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将任务转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等要求。农业高等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发挥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等优势,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二、高校民主党派的特点

一是知识层次高,专业素质过硬。高校的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具有学历高、层次高等特点,很多是专家、学科带头人,具有很强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目前,我国八大民主党派主席中有7位,民主党派副主席中有47位曾经在高校工作过。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近年来学校荣获的8项国家科技大奖中有3项由民主党派人士主持。

二是思想意识强,政治素质较高。当前,我国高校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是健康向上的,是积极平稳的,他们拥护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大多数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普遍认同我国特色新型政党制度,坚决支持并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他们作为基层亲历者能从基层社会实际出发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建言献策,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担当。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民革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全国致力乡村振兴,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的两项提案议案分别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正式采纳。

三是联系基层广,社会影响力大。高校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中很多是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他们联系基层广泛,掌握最新科学发展动态,很多专家长期工作在田间地头,群众威信很高,可以说在高校与农村之间架起了联系和沟通的桥梁,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2018年以来,学校面向贫困县台前县、新蔡县持续开展定向服务工作。学校“量身打造”台前县脱贫实施方案,帮助晋城村种植蚕桑580亩,亩产值6400元,第一年就带动贫困户80余户,解决300余人就业。

三、高等农业院校民主党派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高等农业院校民主党派建设状况,2020年7月课题组在南京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国内9所农业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两个月共收到1117份有效问卷。

一是部分高校对统一战线作用发挥不够重视。近年来,高校已经逐步认识到民主党派在培养、选拔、使用的特殊地位和源头作用,但仍存在部分高校思想认识不足问题,把统战工作看作是务虚工作,对统战政策学习不够深刻,参与服务社会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调查数据显示,民主党派成员年龄普遍偏大、民主党派班子成员结构不合理,调查的9所院校民主党派成员中,平均年龄为 51.7岁;40岁以下的约占 14%,平均年龄偏高,青年力量明显不足。在青年教师中新发展民主党派的比例较低,在调查的9所院校中67%的民主党派组织每年新发展党派成员仅1~2人;9所院校中25%的民主党派组织没有新发展成员。

二是民主党派成员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意识不强。调查显示,民主党派服务社会形式单一、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只有24%的党派成员对社会服务有一定程度的认同,54%的党派成员认为社会服务没有必要或者无所谓。在现实工作中,一些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在服务乡村振兴上存在“旁观者”思维,认为只有执政党才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主体,政党意识相对不强,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需要提升。

三是高等农业院校统战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强。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大统战”格局的要求,近年来,本科高校一般都独立设置了统战部,在院级党组织中设置了统战委员。但在工作运行中,还普遍存在统战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问题,对民主党派成员的培养、提拔、管理单纯依靠统战部,仍未形成权责清晰、分工明确的联动机制和工作合力。调查显示,9所院校中统战委员均为兼职,8所院校统战部表示缺少专职工作人员、统战干部出路不畅、统战工作执行力不强。

四是民主党派成员参与社会服务的评价机制还不健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校要综合评价教师社会服务工作,支持教师到基层一线参与服务社会工作,建立健全支持教师参与基层社会服务的经费保障、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激励措施。调查显示,77.5%的党派成员提出本校服务社会没有激励措施,导致党外知识分子对社会服务的认同感参差不齐,主动性和参与性受到影响。

四、激发民主党派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措施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高等院校是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农业科技创新研发的中心。作为党外人才聚集的高地,它团结引导民主党派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

一是提升统一战线参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认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要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条例》明确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统一战线工作第一责任人。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担负起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提高对统一战线重要法宝的思想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农业高等院校统战工作要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党外知识分子纳入服务社会的重要人才库体系,提升统一战线成员对共建共享共治发展格局的政治认同。要加强联谊交流,增加选树服务乡村振兴典型人物,扩大党外人士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党外人士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提升统战工作专业化水平。高等农业院校要及时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党外知识分子数据库,定期研究党外知识分子社会服务专项工作,经常了解党外知识分子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进程、成果以及遇到的困难,从队伍、保障、配置等方面协同发力,建成配合有效、上下贯通的工作创新体系。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认真落实“三个带头”“四个纳入”,将统战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务预算,保障党外知识分子社会服务的经费,从科研奖励、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等多方面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三是搭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产学研”平台。高等农业院校要聚焦党外专家智库建设,构建党外专家代表的云数据载体、新媒体平台、专家工作站等智库平台,支持党外知识分子联合开展乡村调查研究,聚焦乡村发展热点问题,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咨询。要积极搭建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平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学校组建科技服务团,以民主党派成员为重要骨干力量,按照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要求,面向全省开展“百名教授千名学生服务万村”活动,把技术送到生产一线,帮助村民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逐渐形成“授之以渔”的长效乡村振兴模式。

四是完善民主党派发挥作用体制机制。《条例》指出,各级党委(党组)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民主党派建设纳入干部总体规划。高校党委要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参加重要决策会议制度,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将课题研究与服务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将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与培养纳入全校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经费支持、项目资助和服务保障,激发党外知识分子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力。

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贯彻党的“三农”政策的根本途径,也是农业高校的历史责任。相信党和国家一定会进一步聚焦民主党派特点,深入凝练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模式,不断激发高等农业院校民主党派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从而为乡村全面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民主党派知识分子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新媒体时代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路径探析——以呼和浩特市民主党派为例
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农业院校大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研究
同声遂相应 同心自相知——忆与民主党派同志在合作共事中结下的深情厚谊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强本固基,建设高质量的农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