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东教授从肝脾论治功能性便秘经验探析

2022-12-27 12:51冯文娟翁舒珅黄江域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肝郁气机大肠

冯文娟 翁舒珅 黄江域 张 玮 王 洋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功能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是指排除肠道及全身器质性因素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的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粪质坚硬干燥,排出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等。病程多持续6个月以上,临床上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1]。李灿东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跟诊学习,现将其从肝脾论治功能性便秘经验总结如下,并附2则验案,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1 病因病机

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学中的“便秘”范畴,《黄帝内经》称其为“后不利、大便难”。病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禀赋不足等,根据寒热虚实的不同,临床多将其分为七种证型:热秘、气秘、冷秘、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2]。其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肝脾(胃)的关系十分密切。

1.1 脾胃虚弱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素问·五脏别论》云:“魄门亦为五脏使。”脾胃、大肠和魄门都是重要的排便器官,四者之功缺一不可,然脾胃的正常升降纳运又是肠道顺利传导、魄门正常启闭的关键。脾主运化,其气主升;胃主受纳,其气主降。凡因饮食不节,或服药不当,或情志失调,或禀赋不足,或过于劳倦,或久病体弱,皆可损伤脾胃之气,使其功能减退,从而导致脾胃虚弱。脾胃虚弱,纳运失司,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而致水谷之精微不能上升,糟粕之浊阴不能下降,大肠无力传送,糟粕停滞肠道,日久则致大便干结,便出困难。故便秘之关键在于脾胃虚弱。

1.2 肝郁气滞 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的精神心理压力也逐渐增大,故因情志抑郁不疏而导致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也逐年增加,有研究[3]发现,便秘患者症状越显著,其心理障碍程度就越严重,且女性患者更明显。肝为脏腑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机,藏血主疏泄,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肝气得舒,则五脏气机条畅通达,能促进大肠传导功能的正常运行,使得大便排出顺畅;若因郁怒气结,致肝气失调,则百病生焉,病及肠腑,腑气壅滞,通降失常,传导失司,终致糟粕内停而便出难解。且肝属木,脾属土,肝郁日久则易乘脾土,脾土被遏,脾运失常,水谷精微变化失司,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病情加重[4]。

2 治疗特点

2.1 整体观念,辨证用药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李灿东教授十分强调整体观念的重要性,在临床跟师学习中常常教导学生诊察疾病时要以整体观念为主导,切忌将思维局限在人体的某一局部,如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者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主症前来就诊的患者,如果医者只将目光停留在病位大肠上,一昧通腑驱邪,不仅疗效不佳,更易延误病情,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对症”思维是不可取的。应重视整体观念,四诊合参,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避免遗漏一些隐秘而重要的信息,才能更准确地辨证用药。

2.2 补脾疏肝,调和肝脾 李灿东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除了针对脾胃虚弱和肝郁气滞分别运用补养脾胃,疏肝解郁法之外,还十分重视调和肝脾之间的关系。人体各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属木,藏血而主疏泄,脾属土,生血而司运化,脾胃升降功能的正常进行与肝气的疏泄关系密切,若肝疏泄正常,则脾升降适度,气血化生有源;脾土功能健运,则肝木得以濡养,方能顺利舒展条达之性,即所谓“木可疏土”“土旺荣木”。因此临证中调和肝脾尤为重要。

用药上,李灿东教授善用痛泻要方作为调和肝脾的基本方。痛泻要方乃治脾虚肝旺之泄泻的方药,为何用于此便秘之疾?然虽历代方书未明确提到痛泻要方具有通便的作用,但从方药拆解与现代研究结合分析,该方具有止泻与通便的双重功效,在临床上不仅可以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腹泻型疾病,在便秘中的治疗也非常广泛[5]。临证加减: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气滞者,加枳实、厚朴、川楝子;津亏肠燥者,加增液汤;胃肠燥热者,加麻子仁丸;血瘀者加丹参、当归;阳明腑实者,加承气汤类;食积不运者,加山楂、神曲;痰湿甚者加陈皮、半夏、茯苓;便血者加槐花、地榆;年老肝肾不足,气血乏源,大肠无力推动糟粕者,酌加肉苁蓉。

2.3 调畅气机,升降有常 《素问·举痛论》指出:“百病皆生于气也。”金元四大家之朱丹溪曾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气机升降有常则百病不生,气机郁滞失常可生百病,横克脾胃则又可生湿、痰、浊、瘀,阻碍气机。故治病当重视调气。李灿东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不论是辨为何种证型,多会加上几味调理气机之药,如厚朴、枳实、川楝子等,使气机充而不滞,肠腑通降得复,药简力专,则症状自消。

2.4 心理疏导,培养良规 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学习生活,带给人们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临床很多疾病的病因都与情志因素有关,包括因为情志抑郁不舒而导致便秘症状的持续和加重。李灿东教授在临床上十分重视心理疗法在治病中的作用,特别是疾病由情志所伤者,医者除辨证准确、用药得当外,还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搭建信任的桥梁,这样不仅能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病人也会更自觉地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及时复诊反馈病情,方能力专效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案例举隅

3.1 验案一 蔡某,女,33岁,2019年9月22日初诊。便秘病史1年余。缘于1年余前,郁怒之后,出现排便异常,大便数日一行,便质多硬,便量减少,杂治乏效,今来就诊。刻下症见:大便2~3日1行,便质先硬后稀,便量偏少,排便不爽,平素易疲,易生闷气,时有胃胀,饮食后甚,嗳气、矢气后觉舒,口苦口干,纳寐尚可,小便尚调。月经史:15(4~6/22~27)lmp:2019年9月13日,量可,质正常,夹有小血块,经前乳胀(+),小腹痛(-),腰酸(-)。舌质偏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西医诊断: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脾虚肝郁证。治法:补脾疏肝;药用:痛泻要方加减:陈皮10 g,白芍15 g,白术15 g,防风10 g,厚朴10 g,生大黄6 g(后下),神曲10 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餐后内服。

二诊(2019年10月6日):患者诉药后症减,大便1~2日1行,便量偏少,便质尚可,无未尽感,胃胀、口干口苦较前减轻,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弦细。上方去生大黄,白术减量至12 g,加枳实10 g、麻仁15 g,12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9年10月20日):自诉二诊后排便情况基本转佳,大便1日1行,量质尚可,余无特殊不适,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弦细。故效不更方,守上方12剂巩固疗效。嘱患者适寒暑,调情志,适当运动,规律饮食,规律作息,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如此随诊受访调治1月余,患者排便通达,余症皆缓,规律随访,未在发作。

按:患者中年女性,平素易疲,排便时间延长,便质先硬后稀,伴胃胀,嗳气、矢气后觉舒,口干口苦,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盖因情志不遂,郁而伤肝,肝失调达,气机不能宣达,横乘脾土,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累及肠腑,致其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且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大肠无力传送,故见排便异常;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气滞中焦,则时有胃胀,嗳气、矢气后觉舒;气郁化火,虚火内炽,灼伤营阴,则见口干口苦;结合舌脉,考虑为脾虚肝郁证,治法当补脾疏肝,调和肝脾。李灿东教授拟痛泻要方为主方,加厚朴下气除满,生大黄后入增强攻积导滞,佐以神曲顾护脾胃,防止生大黄苦寒伤中,诸药合用,肝脾得调,气机得畅,积滞得通。辨证施药准确,二诊即见成效,患者诸症均减,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故守主方,改苦寒峻下之大黄为功效稍缓之麻仁、枳实,白术减量缓其燥湿之功,再服12剂巩固疗效。考虑患者病程日久,所需疗程较长,故三诊虽诸症转佳,仍守方治疗。同时嘱患者从自身出发,保持心情舒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胃肠功能恢复健康。

3.2 验案二 陈某,男,44岁。2019年12月8日初诊。反复大便秘结8年余。亲友代诉8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大便秘结,状如羊屎,间断予西医药治疗,收效欠佳,故今来寻求中医药治疗。刻下:时有大便秘结,状如羊屎,偶有带血,2~3日1行,食生冷时排便稀溏,时有自汗,口无干苦,纳可寐安,小便频数,偶有泡沫。舌质淡红,中有裂纹,边稍齿痕,苔黄偏干(照片),脉未诊(代诉)。既往史:1.结肠炎;2.腰部外伤史;3.痔疮史。个人史:多年烟酒史。西医诊断:慢性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便秘(肠燥津亏,兼肝郁脾虚证)。治法:润燥通便,补脾疏肝;药用麻子仁丸合痛泻要方加减:麻仁15 g,枳实10 g,川厚朴10 g,生大黄6 g(后入),杏仁10 g,白芍15 g,白术15 g,防风10 g,陈皮10 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餐后温服。

二诊(2019年12月21日),药后症减,辰下症见:大便畅通,1日1~2行,便质较软,清晨睡时常汗出,冷汗量多,纳可寐安,口无干苦,小便尚调。舌质淡红,中有裂纹,边稍齿痕,苔薄黄(照片),脉未诊(代诉)。中药守上方加浮小麦10 g。12剂,煎服法同前。

药后1月,代诉家属就诊时言此案患者药后排便转佳,遂未再复诊。

按:患者中年男性,反复大便秘结8年余,属中医学之“便秘”范畴。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者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大肠病证。然大肠与肺相表里,寻病之因,或源乎肺,因肺主行水,液为肺金所布,患者多年吸烟,伤及肺金,肺失宣降:宣发失常,则卫表不固,常自汗出,耗其津液;肃降无度,水道不调,则排泄失常。且患者平素饮食不节,长期饮酒,损伤脾胃,津液失其运化,则更不循常道,但输膀胱。是肺先失宣降之职,而脾亦未行运化之功,终致大肠津亏,大便燥结如羊屎,故未诊脉也可判断此便秘乃属《伤寒论》之“脾约证”。

脾约证,仲景以脾约丸主之。脾约丸又名麻子仁丸,乃小承气汤加麻仁、杏仁、白芍而成。以小承气汤破滞通便,余药润肠通便,使泻下药与润肠药并用,攻润结合,体现润下之法。李灿东教授在麻仁丸的基础上,又加上了白术、防风、陈皮3味药,合白芍即为痛泻要方,以达疏肝理脾之功。润下剂配伍痛泻要方,体现了李灿东教授辨治功能性便秘时尤重调和肝脾。辨证施药准确,二诊即见成效,患者诸症均减,大便燥结,小便频数的症状明显减轻,然自汗症状未明显改善,本着效不更方的原则,故守上方,加浮小麦10 g益气敛汗,再服12剂巩固疗效。

1月后家属反馈,患者排便转佳,遂未再复诊。然本案二诊皆由他人代诉,缺其脉诊时拟方用药,仍收效甚佳,何以致此?盖因脉有从舍,脉象是疾病临床表现的一个方面,临床诊疗时应四诊合参,只强调某一诊法而忽视其他诊法都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病情,因此诊病要审察内外,整体察病,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详细地检查和了解,在条件限制之时,如远程诊疗不能切脉时,应详询病史,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有重点地收集临床信息,这样即使缺其脉象,辨证用药亦能准确无误。

4 结语

功能性便秘与心理因素、遗传因素、炎症刺激、饮食和结肠运动功能异常等都有相关性。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人民精神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6]。李灿东教授从肝脾论治功能性便秘,重视整体观念,以调和肝脾,调畅气机为基本治法,采用痛泻要方为基本方,知犯何逆,随证加减,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痛泻要方这一方剂,书上所学均言其为治疗肝郁脾虚之泄泻的主方,笔者前期也一直如此认为,然实践证明,只要符合肝郁脾虚型的病机,便秘和泄泻都可以治愈,这不仅归功于现代药理研究,也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思想。因此学习中医要认真学好基本理论知识,但不能思维固化,只拘泥于传统理论,这样思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应在熟记传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全面的辨证思维。

猜你喜欢
肝郁气机大肠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便携电子打气机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