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考古工作中的文物保护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2022-12-27 13:39刘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重庆市考古文物

刘华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重庆 400013)

进行城市化建设是为了有效引导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尽管如此,这也并非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程度凌驾于文物保护之上。地域性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还承担着地域性文化传承和地域性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是提升地区人民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抓手。因此,在基建工作展开之前进行文物考古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这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基建工作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的概率。参与基建考古工作的人员务必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1 核心概念分析

基建考古是现代考古学中的重要分支,它最早出现于欧洲,与产业革命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联。由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成为现实,因此一些深埋于地下的遗迹文物,有机会通过大型的土木工程建设,重新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在传统的农耕社会,受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限制,很少有大规模的破土机会来对深埋在地下的遗迹进行挖掘。但在工业革命来临后,通过基建工作对深埋地下的文物古迹进行挖掘便成了文物考古十分重要的途径。久而久之,基建考古便成了现代考古学中一种能够通过科学合理手段进行勘探、发掘、调查、研究并详实记录地下埋藏人类文化遗迹的重要工作。此工作的持续性展开,不仅能够帮助人民群众还原地域性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面貌,还能够帮助某些城市有效规避在发展过程中对文物的破坏,相比较无计划、无预测方向的考古方式而言,这种考古手段的运用显然具有充分的规划和方向性,这是基建考古的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2 基建考古特征分析

2.1 地域性特征

基建考古通常都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相应的考古工作通常都与基建项目所选定的目标区域有密切的关联。譬如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想要在三峡水库旁进行水电站的建设,就要事先在该区域设立一个基建项目。在项目设立的过程中,专业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多年的水电勘测经验来进行水电站的合理规划,进行确切地址的商讨,以及对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水位淹没范围进行精密的计算。在确定了范围后,就应当在水电站建设会影响到的范围内展开必要的考古调查,对地下可能存在的文物进行必要的勘探与挖掘。因此,基建考古通常是与具体的基建项目相关联的,这也是基建考古所具备的地域性特征。譬如在三峡工程库区相关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重庆市工作人员围绕相关的铁路修建、公路修建、机场、市政规划等一系列基建项目展开了必要的基建考古工作[1]。在三峡工程库区陆续展开的150 余项基建项目中,总共进行了约20 万m2的基建考古挖掘工作,对目标基建项目所在地的文物进行了详细的勘探规划和发掘,总共成功挖掘出了20 500 余件文物,这便是基建考古地域性特征的最重要体现。

2.2 时间限定性特征

大部分基建项目的展开和竣工都有一定的时效期,参与基建项目施工的人员需要在工期内完成相关项目。随着施工建造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完善,基建项目的工期呈现出了越来越短的发展趋向。为了保障基建项目如期展开、如期竣工,工作人员需要先进行基建考古工作的推进,且必须要在基建项目工作开始之前完成一系列的考古调查。因此基建考古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定特征。例如,在进行水电站基建项目开始前的基建考古工作时,参与基建考古的工作人员务必要合理安排与规划考古挖掘时间。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埋藏在地下文物不会由于水电站的建设而受到破坏。否则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埋藏在地下的珍贵文物就会被淹没,这会给重庆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和文物勘探工作带来重大的损失[2]。

2.3 布局特定性特征

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其所需要展开的基建项目,在规模和占地面积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有的基建项目规模较大,占地面积较广,因此,在基建项目展开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动土流程或先后淹没流程,存在着一定的时差。而有的基建项目规模较小,占地面积也较小,因此,不存在动土流程或先后淹没流程方面的时差。这就意味着在基建考古工作展开之前,工作人员要根据基建项目的大小和整体特点来进行布局特定性特征的把控。如若即将展开的基建项目工程浩大,那么在基建考古工作展开之前,负责人员就要与基建项目计划制定团队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基建项目的展开流程,只有如此才能够按照基建项目的展开计划,有秩序、有规律地进行项目占地面积范围内不同区块的基建考古工作。如若即将展开的基建项目工程规模较小,那么参与基建考古计划制订的工作人员就无须讲究文物挖掘的方向和规划。譬如在重庆市的老鼓楼衙署遗址基建考古工作项目展开的过程中,整个项目的占地面积较大,在挖掘过程中发现遗址的规模也十分宏大。因此,在进行遗址挖掘的过程中,需要讲究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规划,只有如此才能使得整体基建考古工作顺利进行。在老鼓楼衙署遗址基建考古工作展开的过程中,最终挖掘面积达到了12 360 m2[3]。只有在工作过程中把握布局特定性的特征,才能够使得基建考古工作的展开更具规划性和条理性。

2.4 经费的特定性特征

在进行有计划的基建考古工作时,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才能使得相应考古工作持续推进。正常情况下,基建考古工作所能够得到的经费,都来源于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但值得注意的是,基建考古工作在展开过程中所领取的经费是需要经过精密计算的,它需要符合基建项目展开之前各项考古经费的预算定额,且有关预算定额会被纳入基建项目总体所需经费数目当中去。譬如在水电站建设的过程中,工作和统筹人员在进行各项款项预算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将与文物保护相关联的内容纳入其中,并专门请文物部门在其立项占地的面积范围内进行文物勘查和测定,最终进行文物考古挖掘工作量的预估。在文物部门进行所需经费的计算后,工作和统筹人员需要将所需经费列入其基建项目的总预算当中去。因此,基建考古工作的经费是确定的,也是有限的,这也是基建考古工作的特征。

3 基建考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基建项目展开与考古工作存在矛盾

在重庆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员需要首先进行土地使用权的申领,在此之后紧锣密鼓地进行工期安排和计划。大多数情况下基建项目的建设工期都较为紧凑,在如此紧凑的时间内还要进行考古勘探预测规划,与此同时,还要进行基建考古预测结果的审批和考古经费的申领,这一系列流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无疑会侵占到基建项目施工的工期,因此,基建项目展开和基建考古工作存在较为明显的矛盾。除此之外,基建项目参与人员对基建考古工作缺乏必要的认知,这是导致基建项目展开与考古工作产生剧烈矛盾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参与基建项目建设的工作人员对文物挖掘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未有较为充分的认知。许多参与基建的单位都会误以为在基建考古中申报的费用收取不科学,还有一些基建单位认为,所谓的基建考古就是将深埋在地下的文物取出。因此,认为基建考古所需要耗费的时间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只需要在很短时间内便可以通过挖掘机来进行地下文物的挖掘[4]。还有一些基建单位在短期配合基建考古工作人员展开考古工作后,发现并未发掘到任何有重要信息的文物,因此,认为基建考古工作形式大于内容。这些对基建考古工作的错误认知,都会直接影响基建考古工作的顺利展开。

3.2 考古研究工作颇受误解

大部分参与考古研究工作的单位,在进行基建考古之前都有其原本所需要实施的考古研究计划。由于基建考古任务下发的不确定性,因此,很容易导致正在参与其他考古项目活动的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状态受到干扰。让原本花费时间与精力进行其他考古研究项目的工作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基建考古。而随着重庆市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速率的不断提升,需要在建设之前进行基建考古的项目日益增多。这就导致考古工作人员需要频繁奔波于各个考古工地,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群众对考古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认知。譬如在进行三峡工程库区的考古挖掘工作时,相关考古工作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基建考古。这导致许多人民群众误认为考古工作人员的日常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基建部门进行基建项目展开之前的基建考古。而实际上进行文物的挖掘和整理,只是基建考古工作的一部分,在成功地进行了文物挖掘之后,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文物的修复和文物的保护,并对文物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通过专著发表和论文发表的方式,来进行与相关文物有关研究成果的分享,这需要耗费考古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严重地影响了其原本工作计划的持续性[5]。

3.3 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问题

有些基建项目单位在进行了土地使用权申领后,却迟迟不进行各类手续的办理,这很容易导致裸露在文物监管空白区的工地成为不法分子窃取文物的首选地。最终导致文物犯罪活动发生,使得基建工地的珍贵文物受到破坏,或直接被不法分子窃取。这种行为的出现,会直接影响重庆市的文物挖掘工作的正常展开,使得文物保护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倘若珍稀文物失窃,那么重庆市的地域性文化研究和历史风俗民情研究工作,都会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在基建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基建考古工作需要受到重视,否则有关的安全隐患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规避。

4 进行挖掘后文物的进一步保护

4.1 组织进行现场抢救

基建考古工作不单单是对深埋于地下的文化资源遗产的挖掘,更是需要对挖掘出的文物进行必要的保护,使其能够长久地留存,供人民群众进行必要的研究与观赏。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深埋在地下的文物资源挖掘出来后,都需要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否则很有可能在挖掘之初就遭到破坏,这会直接影响对有关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信息的探究。正常情况下,进行文物现场抢救的工作人员会在文物挖掘之时,就对出土文物进行详细信息的记载和图像的保存,这能够为之后进行的文物修复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料帮助,也为参与文物研究的学者提供珍贵的一手资料,有助于对被挖掘文物进行更全面保护。为了使得文物的保护工作能够得到顺利推进,考古学者需要对文物样品进行必要分析,对文物原本的填埋环境进行取样调查,有些文物在出土时已经出现了破损现象,需要进行针对性地修复。因此基建考古工作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进行现场加固,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破损文物以更好的形态被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文物挖掘的过程中,是不能将文物周边杂物清理得过于干净的,这对文物的进一步保护会产生较为明显的不利影响。大部分基建考古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挖掘的过程中,都只进行文物大致轮廓的清理。他们会在文物周围留下具有保护性质厚度的土壤,这能够有效地保护文物的温度和湿度,让其不至于在接触外部空气后出现破损现象。由于不同文物的年代种类和材质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其保存方式和抢救方式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基建考古工作人员在进行不同文物挖掘时,应当根据文物的特有属性进行抢救计划的合理制订,以便在文物一出土后,就马上根据抢救计划采取措施进行文物抢救和保护,只有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按文物原貌进行保存。

4.2 对文物出土含水率进行精准确定

文物所具有含水率的不同,意味着其所需保存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不同。有些文物材质是木材,漆器或竹子,那么其含水率很有可能达到了100%以上。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要通过清水浸泡的方式来进行文物处理。而有些文物的含水率在100%以下,对于这类文物,工作人员要以密封的方式来进行文物的保存和处理。否则文物在挖掘出土后,很有可能会由于环境不同,温度湿度的急剧变化而出现损坏现象。有些文物出土后很容易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甚至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都会对文物的表面造成影响。因此,在文物挖掘的过程中,基建考古工作人员应当尽量避免文物与开放大气环境的接触,否则文物挖掘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4.3 进行湿度的科学控制

湿度对于文物出土后的保护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除了对文物出土含水率进行精准确定之外,工作人员还应当争取让文物出土后的湿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持。但由于不同文物的材质和地下埋藏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出土后所需要实施的保护措施存在明显的区别。有些文物其原有的湿度很容易受到外部大气环境的影响,那么就应当通过密封的方式来进行保存;而有些文物需要极为干燥的环境来进行保存,那么在针对这一类文物进行的保护工作中,基建考古工作人员就应当使用干燥剂。大部分基建考古工作人员都会通过硅胶干燥剂的运用来进行文物防潮工作[6]。之所以要使用硅胶干燥剂,是由于二氧化硅在进行物理干燥时,其所产生的产物是硫酸和硅酸钠。这两类物质化学性质较为特殊,表面多孔,有利于吸收水分子,在吸水后不会变色,因此,较为适宜于进行考古文物的干燥。

4.4 进一步完善文物管理法规

重庆市政府想要在基建项目推进之前进行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与推进,就需要在遵循中央所制定的法律规范的前提下,进行地方性法规的构建,为地域性的基建考古工作顺利展开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支持。就目前而言,针对基建考古工作所制定的法律条款,仍然存在定义模糊的问题,工作人员无法通过明确的权责规定来进行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持续性推进,这势必会影响到重庆市未来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展开。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政府应当结合现阶段重庆市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采取更为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完善文物保护的法律体系,令重庆市基建项目开展前的基建考古工作顺利推进。

5 结语

总而言之,基建考古工作的展开有助于进行基建项目展开前的文物挖掘和文物保护,能够让重庆市的珍贵文物资源得到合理的保存和研究。这对重庆市未来文物研究和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建设等活动的展开,都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重庆市树立自己的城市形象,确定自身的精神文化内核。

猜你喜欢
重庆市考古文物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文物的栖息之地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三星堆考古解谜
“考古”测一测
文物的逝去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