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脑出血1例

2022-12-27 03:26梁贝贝曾凡军罗光金
巴楚医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脑出血血小板心肌梗死

梁贝贝 曾凡军 罗光金

(1.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湖北 宜昌 443003; 2.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湖北 宜昌 443003)

最新欧洲心脏病协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指南建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需给予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目的是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和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1-2]。据报道,在中国接受PCI治疗的75岁及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双负荷量抗血小板治疗与降低院内主要血管不良事件风险无关,反而与增加严重出血风险相关[3]。因此,对于接受PCI治疗的75岁及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仔细考虑使用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抑制剂的潜在风险和益处。同时,PCI术后出血是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因素[4]。现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例PCI术后脑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1 病历资料( 扫码观看视频,D002543-1)

患者,女,87岁,体重70 kg。因“间断胸痛1天,头晕5小时”于2020年7月19日10:39入院。患者家属诉患者1天前(2020年7月18日00:20左右)出现胸痛,疼痛位于心前区,伴出汗、恶心欲吐,疼痛不向肩背部放射,无头昏、黑曚、晕厥、发热、咳嗽、咳痰、反酸、烧心、腹泻等不适,可平卧,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疼痛持续约6 小时,自行口服速效救心丸、止痛片后症状稍缓解,5小时前患者出现头晕后摔倒,右侧头部着地,家属立即拨打120后送至我院急诊科。查体:体温36.5℃,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5/105 mmHg。神志清楚,右侧额面部可见皮肤淤青,双肺呼吸音粗糙,双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1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病理反射征阴性,生理反射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180/110 mmHg;有冠心病、慢性胃炎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手术史及输血史。有青霉素过敏史。

急诊行颅脑CT提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建议MR检查;脑萎缩,脑白质变性;副鼻窦炎;颅脑未见出血病灶(见图1A)。心电图提示心率85次/min,频发房性早搏,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见图1B)。心梗三项阳性。考虑该患者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给予拜阿司匹林片300 mg、替格瑞洛片180 mg口服后送至导管室,患者术前出血评分(CRUSADE评分)为58分,出血风险为极高危,出血发生率为19.5%。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病变,前降支近段全闭,回旋支近段见80%~90%狭窄,右冠近段见粥样硬化斑块,右冠中段全闭(见图2A)。

术前诊断为: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Ⅱ级;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③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④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频发房早;⑤肺部感染;⑥慢性胃炎。于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病变部位行支架植入术(见图2B)。术中给予8 000 U肝素抗凝,术中患者出现血压降低至85/68 mmHg,心率50次/min,予以间羟胺10 mg升压,阿托品0.5 mg,异丙肾上腺素1 mg升高心率。术后生命体征:体温36.6℃,脉搏71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2/79 mmHg。患者安全返回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复查血常规:白细胞18.13×109/L,红细胞 4.28×1012/L,血红蛋白128 g/L,血小板370×109/L。降钙素原0.174 ng/mL,白蛋白40.01 g/L,葡萄糖7.97 mmol/L,总胆固醇4.49 mmol/L,甘油三酯1.3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64 mmol/L,肌酐107 μmol/L,尿酸521 μmol/L,C-反应蛋白45.74 mg/L。

术后诊断: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Ⅱ级;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③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④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频发房早;⑤肺部感染;⑥慢性胃炎。术后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 1次/天、氯吡格雷75 mg 1次/天和替罗非班2 mL/h泵入抗血小板治疗,同时给予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患者行PCI术后第1天出现嗜睡、恶心,无呕吐,精神饮食差,血压138/77 mmHg,查体发现双侧巴氏征阳性,行颅脑CT提示:右侧顶部斑片状高密度影,考虑出血(见图3A)。床边心脏彩色多普勒US检查: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主动脉瓣钙化,左房增大(43 mm),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立即停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并予以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后测血压156/94 mmHg,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2.5mg口服降压治疗,PCI术后第2天血压升至164/110 mmHg,加用硝普钠降压,动态复查颅脑CT观察患者出血情况,于7月29日(术后第10天)再次复查,头颅CT提示脑出血较前有所吸收(见图3B),期间患者血压维持在130~140/80~90 mmHg。7月31日复查白细胞13.39×109/L,红细胞4.02×1012/L,血红蛋白119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4%,白蛋白27.81 g/L,C-反应蛋白21.97 mg/L。患者白蛋白明显降低,考虑进食差、疾病消耗较大及营养不良引起,请营养科会诊后予以口服补充肠内营养制剂能全素。患者神志清楚,肢体可动,可遵嘱缓慢动作,颅脑CT示颅内血肿无明显增多,酌情加用单联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75 mg 1次/天)治疗,同时继续予以补液、利尿、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因家属多次要求出院,并拒绝进一步复查,于8月5日办理出院。

图1 患者入院时头颅CT(A)和心电图(B)

注:A: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 B: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病变部支架植入术后图2 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

注:A:PCI术后第1天; B:PCI术后第10天图3 患者PCI术后复查颅脑CT

2 讨论

PCI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女性、低体重、肌酐清除率受损、糖尿病和贫血等[5-6]。脑出血是PCI术后罕见却最为严重的出血类型。据报道,PCI术后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概率约为0.1%,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为0.03%,但出血性脑卒中导致患者术后30天死亡风险增加14倍[7]。PCI术后发生脑出血的原因主要与 PCI 围术期大量使用抗栓药物有关,因此,出血后必须停止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然而,停用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后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住院死亡率增加。由此看来,对于PCI术后出血的患者而言,治疗上存在矛盾,为达到抗栓和抑制出血之间的平衡,需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同时严格把控出血后抗栓药物的使用时机。另外,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对患者康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本例患者发生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如下。①患者为高龄女性,有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近期有摔倒病史,故PCI术后脑出血不排除外伤引起的迟发型脑出血。②患者高血压病史较长,平时血压控制欠佳,长期高血压致颅内动脉形成小动脉瘤破裂出血。③患者冠脉负荷重,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增加了脑出血风险。④术中使用肝素抗凝也相对增加了患者出血风险。⑤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将应激性高血糖症定义为空腹血糖水平> 6.9 mmol/L或随机血糖水平>11.1 mmol/L,无糖尿病史[8]。该患者既往无糖尿病史,术后测血糖7.97 mmol/L,反映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血糖呈高水平,且高血糖可加重自由基对血管的损害,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预后不佳。Yang等[9]回顾性观察PCI术后的患者,血糖升高且不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30天内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比合并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生率更高,长期预后也更差。⑥Hess等[10]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行PCI术发现,三联抗血小板疗法2年内脑出血风险是对照组的两倍。该患者入院时有阵发性房颤,术后给予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显然增加了脑出血风险。

研究表明,若出血量对患者一般情况和预后影响较小,可考虑停用抗血小板药物7~10天后再恢复,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1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特殊人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建议》中表明,一旦双联抗栓治疗期间出现脑出血,应及时停用DAPT治疗,并反复评估患者脑出血及再发缺血事件的风险[12]。就本例患者而言,在发现脑出血后及时停用DAPT,并多次复查患者头颅CT,评估患者出血较前有所吸收后开始使用氯吡格雷单联抗血小板药物,符合专家建议。遗憾的是,未能随访该患者的预后。

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高强度抗栓药物;对于高龄且有外伤史的患者,应全面做好术前出血风险评估,以预防出血发生;PCI术中抗凝药物的选择不可忽视。研究证明,与肝素相比,PCI术中使用比伐卢定可显著降低出血风险[13]。对于术后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续根据患者出血量、一般情况及预后加用单一抗血小板药物,最后逐渐加至DAPT治疗。

综上所述,随着PCI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PCI术后出血风险也越来越低,但PCI术后脑出血仍是死亡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评估干预危险因素和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可降低出血风险。既往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对于评估出血风险高的患者应慎用抗血小板药物,注意药物类型及剂量,同时,反复评估患者出血及凝血风险。另外,手术期间选用合适的抗凝药物、把握准确的剂量也可有助于降低术后出血风险。对于PCI术后有明显出血的患者,应及时停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待出血稳定后逐渐加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猜你喜欢
脑出血血小板心肌梗死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CMR single shot true-fisp-PSIR序列在心律失常伴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