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宁爱情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

2022-12-28 04:50
文化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闪光爱情小说

刘 妍

托尔斯泰曾将幸福比作闪光的瞬间。在布宁看来,这些幸福闪光的瞬间应该属于爱情。爱情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感受与体验。布宁笔下描绘的爱情是那种“瞬间闪光”的爱情,它超越世俗、激情澎湃、如燃烧生命般炽烈而又刻骨铭心。这样的爱情如同瞬间的闪光,短暂而炽烈,凄美而感伤,它不会随着“瞬间的闪光”消失而消逝,而必将成为永恒美好的追忆,长存于天地之间。“瞬间闪光”的爱情 ——布宁笔下的爱情特色。布宁关注的正是这些爱情“闪光的瞬间”,就像他在回忆录《托尔斯泰的解脱》中说的那样:应该使生活本身及其宝贵的瞬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应该被珍藏。布宁在毕生创作中都在努力捕捉着这些美妙感人的爱情“闪光的瞬间”,歌颂这瞬间成为永恒的情感。在他的爱情小说中,我们可以找到爱情的点点闪光,在这闪光的瞬间里体会着从未有过的幸福与感动。

一、布宁生平及创作经历

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1870—1953),俄罗斯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位与众不同的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出生于俄罗斯中部的沃罗涅什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因家道中落,早早辍学。曾先后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他的兴趣非常广泛,又爱好读书和旅游,为他之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厚重的积淀。

他比大名鼎鼎的托尔斯泰、高尔基都幸运,他凭借出众的文学成就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他一生颠沛流离,不为国人接受,侨居法国33年,至死也未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土。在创作初期,他在诗歌和散文创作中颇受普希金影响。他曾两次夺得普希金文学奖。后来他热衷于小说的创作,与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契诃夫等大作家深入的交往,因此,步入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领域。但他没有像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家那样选择记述俄罗斯民族沧桑历史和人民苦难生活的恢宏主题,无意揭露世间的丑恶来探讨人性扭曲,也没有将目光投放在寻求革命道路以拯救民族未来和命运上。他开创了一条“幽暗的林荫路”,凭借描写一幕幕真挚凄切、转瞬即逝的爱情悲剧来抒发他至真至善、悲天悯人的情怀,一样地震撼人心、引人深思。

在西方,布宁的作品拥有大量读者,同时受到西方文学评论界的关注。罗曼·罗兰、德·里尔克等人非常欣赏布宁的作品,予以高度评价。甚至布宁的综合成就可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相比,将他看作“俄罗斯文学的复兴”。

二、布宁小说的爱情特色与小说主题

布宁的爱情小说描写的都是“瞬间闪光”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如同瞬间的闪光,短暂而炽烈,凄美而感伤;犹如昙花一现,短暂的绽放后空留下满室芬芳;又好似夜空中流星划过,刹那的璀璨令人欢喜,又让人忧伤。这样的爱情,犹如断臂的维纳斯,美得令人心痛。在他看来,这样的爱情即使只是“瞬间的闪光”,也会成为永恒的回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笔下的爱情已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男欢女爱,而是作者高尚的精神世界的再现,是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探索。深邃的内涵,忧郁悲怆的风格成为其爱情小说作品的最重要部分。这些作品凭借高超的创作技巧完美地展现了布宁式的“瞬间闪光”的爱情。

爱与死的主题在布宁爱情小说中反复地呈现,形成了其小说特有的主题模式,《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轻盈的呼吸》《骑兵少尉叶拉金案件》《三个卢布》《米佳的爱情》等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布宁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着重表达主人公对大自然、故乡、亲情、爱情和周围世界的感受,表现了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和心路历程,其中爱情体验对主人公尤显重要。主人公与丽卡之间的充满幸福与痛苦、欢乐与悲伤的爱情是他青春时代最难忘的生活经历。最终丽卡死去,他们的爱情以悲剧结尾。小说是这样描绘恋人生离死别后的痛苦的:“不久前我梦见了她,……我只模糊地看见了她,然而心中却充满了那种强烈的爱与欢喜,能够感受得到那种肉体和心灵的亲近[1]391。”

布宁的另一篇代表作是写于1925年的中篇小说《米佳的爱情》。小说《米佳的爱情》讲述了乡村大学生米佳与戏剧学校学生卡佳彼此相爱,两人对未来的生活和爱情充满了向往。然而卡佳为了当演员的理想转身投入到学校校长的怀抱。卡佳对爱情的不忠诚,态度左右摇摆不定令米佳非常痛苦。米徍自此与女仆幽会,自甘堕落。最终米佳因失恋而绝望地自杀。布宁在《米佳的爱情》中运用独特高超、技艺娴熟的心理描写来剖析年轻人的情感。在小说结尾的一段写道:“他高声地喊,认为卡佳就在这里,并且已经听到了他说的话,而她沉默不语,没有回答,因为她感到内疚,明白自己做了一件可怕的不可挽回的事;……痛苦越来越厉害,使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他摸索着打开床头柜的抽屉,抓起了冰冷、沉重的手枪,……心满意足地扣动了扳机[1]145。”揭示了主人公米佳因失恋痛苦而决绝的心态。

小说《三个卢布》中的女主人公是父母双亡,生活艰难被迫辍学。亲友不但不接济她,反而落井下石。她为了三个卢布成为妓女。后来遇到男主人公鲍里斯,两人倾心相爱,一同向往着美好生活,准备结婚,然而可怜的女主人公却死去了。鲍里斯万分悲痛地亲手将爱人埋葬。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以悲剧结尾。这部小说借助女主人公悲惨遭遇和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描写传达布宁对苦苦挣扎的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与怜悯。叶拉金少尉和索斯诺夫斯卡娅是小说《骑兵少尉叶拉金案件》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忧郁好思,渴望美好崇高的爱情,他俩爱得如痴如醉,死去活来,可是,他们的爱不融于现实,“不是爱就是死,别无他途”,最后姑娘请求少尉杀死她,叶拉金也选择自尽。通过这些作品中爱与死的主题,布宁传达着对爱的独特见解:只有心灵与肉体美好而和谐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爱情,也是命运给予人的最丰厚的馈赠。真正的爱情往往是短暂的,常会因残酷的现实而成为悲剧,但它是永恒的,震撼人心的,“爱情的闪光瞬间”终将成为永恒,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将它消散。事实上,布宁一生都在追寻着“美与永恒的结合”。在布宁看来,美好的就是永恒的。爱情是美的,所以爱情是永恒的,即使它很短暂。

布宁在爱情小说创作中偏爱选择死亡作为结局,进一步深化了“爱即永恒”的主题。只有在死亡面前,人们才能真正领悟爱情的激情与伟大,艰辛与珍贵。因为死亡阻隔不了永恒的爱,它体现了作家人生观中深刻的死亡意识。从布宁的人生经历上看,亲人的离世、情人的背叛、朋友的出卖让他看到人生、命运有多么不可捉摸。世事无常,情难久留,这些美好幸福的一切仿佛在一瞬间就会消失不见。万物皆有生老病死,人也难逃一死。死亡的结局,既是现实的反映,又是哲理的思索。在布宁的爱情小说世界里,“瞬间闪光”的爱情永恒存在,超越生死的界限,当真正的爱情不为世间所容时,死也是一种解脱与归宿,体现出布宁对于死亡的超脱与豁达。

三、“瞬间闪光”的爱情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布宁笔下的人物鲜明、生动、感人,令人难以忘怀。有好故事、也要有会讲故事的人,布宁就是一位很会讲故事的人。他十分专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他笔下诞生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这些人物如宝石般璀璨夺目,闪闪发亮。一系列优美的女性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这些女性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立体、富于思想。她们是《轻盈的气息》中的聪明善良的女中学生奥丽雅,她天真烂漫,充满了青春气息、自由奔放,成为布宁笔下最美丽、最有吸引力的形象之一;是《寒秋》中的饱经风霜的痴情女人,孑然一身,颠沛流离、在贫困潦倒中度过一生。而在临终前仍念念不忘那个让她刻骨铭心的寒冷的秋夜。那个寒秋就是这个女人的一切,其他的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多余的梦[2]。小说中一段意味深长的告白映衬出这个女人历经磨难的一生,益发表达了她对未婚夫至死不渝的爱;是小说《加里亚·甘斯卡娅》中的少女,暗恋画家,爱而不得,执着痴狂,为情服毒自杀,其果敢决绝,痴情刚烈让人难以释怀;是《儿子》中那个厌倦了平庸乏味的婚姻生活的马洛夫人,鬼使神差般地与一个足可以当她儿子的年轻人苦恋着,迸发出她生命中不曾有过的惊喜与激情[3];还有《三个卢布》中那个为了生存而沦为妓女的贫寒少女,她单纯娇弱,惹人怜惜、对于未来怀着美好的期望,在幸福即将来临时,染病并痛苦地死去。每一个女性形象都生动立体、血肉丰满、独具魅力。布宁不仅细致入微地描绘女主人公的外貌、服饰、举止、神态,而且着力刻画女主人公内心的变化和活动,使人物丰满、立体、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许多小说还以女主人公的名字作为篇名,如《鲁霞》《海因里希》《娜塔莉》《塔妮娅》《娜达莉》等[4]。

布宁笔下众多凄美的形象深深打动着读者,让读者沉浸在小说的世界中,与他们同悲同喜,难以释怀。这些凄美的人物形象在布宁式爱情映衬之下,显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成为俄罗斯文学乃至世界文坛的经典形象。

四、布宁爱情小说中的东西方交融

布宁爱情小说中东西方文化交融思想是受到家庭的熏陶、挚友托尔斯泰的引导以及成年后四方游历的影响。他的小说中蕴含着复杂多元的东西方文化交融元素。

布宁在游历过印度等古老国家后,喜欢上东方哲学思想并着手研究,并将一些东方哲学思想观点融入到小说创作中[5]。在小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中讲述了一位父亲为生活所迫拉了一辈子车,最后痛苦死去,他的儿子顶替父亲做起人力车夫,他有心爱的未婚妻,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可未婚妻当上了妓女,儿子发现真相后为爱自杀的悲剧故事。而坐过人力车的一个英国人厌倦了虚伪冷酷的生活,幡然悔悟,最终离开。小说中多次出现佛语及隐含东方哲学的情节,充满神秘的东方韵味。当父亲拉车感到痛苦时,第一次出现东方箴言,旨在阐明人生在世,苦海无边。当父子俩去寺庙烧香,尽管父子俩都听不明白,却依然虔诚地祭拜,反映了父子俩空虚的精神世界及对宗教的盲从。父亲去世后,儿子仍沉浸在爱情之中。又出现佛语,旨在说明爱欲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6]。

布宁作为一个典型的传统的俄罗斯作家总是在小说创作中融入许多西方哲学的元素,令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俄罗斯的精神文化[7]。小说《高加索》讲的是一位有夫之妇与情人约会,相约私奔,丈夫随后追去,没找到妻子,丈夫选择自杀的悲剧故事[8]。小说的女主人公也就是妻子对丈夫不忠诚,与情人私奔,本应该受到惩罚。可结局却是出人意料的,丈夫因绝望而自杀了,犯错的妻子却没有受到惩罚。小说《犹地亚的春天》是布宁众多作品中最具西方哲学色彩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与阿义德侄女的故事,无论是小说题目,还是时不时引入的片段都印证了这一特点[9]。

在小说创作中布宁善于将东西方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东方的思想与西方的文化在他的小说中交融碰撞,呈现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五、结语

如果说《蒙娜丽莎》最迷人的地方是她的微笑,那是因为达·芬奇抓住了这微笑的瞬间;布宁缠绵凄切的爱情小说之所以震撼人心,历久弥香,也正是因为他抓住了爱情“闪光的瞬间”,他将这些美妙的“闪光的瞬间”定格成为永恒的爱情诗篇。他笔下的爱情是“瞬间闪光”的爱情,短暂而炽烈,其爱与死的小说主题与人物形象如宝石般璀璨,光彩夺目,为布宁的爱情小说赋予了卓然不凡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带着空谷幽兰般的宁静清新,又有着晨曦露珠般的晶莹纯洁。布宁,一位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俄罗斯文学艺术大师,以一曲曲爱情悲歌,践行了其继承俄罗斯文化传统的梦想。他的才华与爱国情怀值得每个人去尊敬。

猜你喜欢
闪光爱情小说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闪光
闪光的枝条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闪光的“老战士”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