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演进与现代传承

2022-12-28 04:50
文化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历史

章 明

景德镇,一座具有1700多年置镇历史的文化古镇,因瓷而生、因瓷而名、因瓷而兴,是江西“千年瓷都”的历史见证,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一张名片。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通过将瓷器销往世界,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让百姓富足,创造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同时,还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瓷器的英文“CHINA”成为中国的简称与景德镇瓷器文化对外传播不无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前工业文明的发展史,景德镇陶瓷被西方社会誉为“白色的金子”而享誉世界。[1]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文旅部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景德镇瓷器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并要求“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中,必须要深入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探索景德镇陶瓷文化现代传承的可行路径,这对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景德镇优秀陶瓷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演进

景德镇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研究显示,景德镇陶瓷的历史远不止17 000年。20世纪90年代,中国和美国考古队联合对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景德镇乐平洪岩洞等进行挖掘,出土古人类烧制的夹砂红陶片,被誉为是“天下第一陶”,据碳14测定,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烧制陶片[2]。可见,从历史源头来看,景德镇是江西境内最早发现古人类遗址的地区,而其所烧制的陶器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艺术精品。正是如此,景德镇才有“千年瓷都”之名,成为中华民族陶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那么,从有历史记载开始,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是怎样的呢?

(一)“初露锋芒”:汉唐时期

古人以土烧制陶,是一种简单的制陶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陶变成了“瓷”,无论从实用性、艺术性来看,瓷显然都比陶更胜一筹。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崭露头角,应是在汉唐时期。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也就是说,在汉代之时,景德镇的陶瓷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此时的陶瓷,表现为“自身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的特征,也就是说,仍然保留着陶的特征,而在瓷方面的发展不够明显。进入唐朝之后,陶瓷技术已获得显著突破,真正意义上的“瓷”开始出现,史料记载:“唐武德中,镇名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昌南镇瓷”即为景德镇陶瓷,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景德镇陶瓷已然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诸如“青瓷”“白瓷”等开始为世人所推崇。

(二)“崭露头角”:宋元时期

中国历史进入宋代,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景象,对于陶瓷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景德镇陶瓷烧制开始进入官窑时期。昌南镇被宋真宗赵恒赐名“景德镇”,并一直沿用至今。在当时所烧制的陶瓷中,器底均有“景德年制”的字样,可见,景德镇陶器的盛名。靖康之变,宋室南迁,为景德镇陶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诸多能工巧匠、文人雅士移居江南一带,实现了景德镇陶器在烧制、艺术等方面的突破,传统的景德镇白瓷已然实现华丽转变,开始向胎质细腻、致密、洁白、釉层较厚、釉色莹润青翠、青中闪白、白中透青的影青瓷转变,奠定了景德镇陶瓷技艺在官窑中的领先地位[3]。元代时期,景德镇陶瓷技艺实现了划时代的发展,因青花瓷的成功烧制,景德镇陶瓷进入了彩瓷时代,正是由于景德镇烧制陶瓷技术的创新发展,朝廷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这是当时唯一的一个管理陶瓷行业的官办机构,由此,景德镇真正成为“皇家官窑”。

(三)“一时无两”:明清时期

基于景德镇陶瓷在技艺中的独特地位。明洪武二年(1369),景德镇被朝廷特设为“御瓷厂”,由此,开启了景德镇“皇家官窑”的盛世局面。一直到清朝,景德镇御瓷厂可谓是一枝独秀,陶瓷产量和陶器工艺方面均在全国处于绝对地位,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在此过程中,景德镇陶瓷发展坚持兼收并蓄、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的原则,消化和吸收各地的陶瓷技艺,实现了陶瓷技艺的多元化发展,成功烧制出形态各异、款式新颖的陶瓷新品种,被誉为“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瓷发展进入了巅峰时期。此时的景德镇陶瓷,无论是官窑亦或是民窑,在陶器造型、装饰技法、艺术风格、艺术题材等方面都进入了高度繁荣时期。景德镇陶瓷在各方面都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代言人”。然而,进入乾隆中后期之后,由于西方陶瓷的快速发展以及晚晴社会的衰落,景德镇陶瓷开始走向萧条,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前。可见,景德镇陶瓷的发展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

(四)“瓷脉相传”:现当代时期

进入近代之后,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虽显没落之势,但一些成就不容忽视。譬如: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在继承景德镇陶瓷传统的基础上,以扬州八怪为典范,以海派艺术家为榜样,将诗、书、画、印融入陶瓷粉彩瓷画中,融合中西文化之精华,创造出落地新粉彩的陶瓷制作主题,并引领社会风尚。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复兴景德镇陶瓷,在景德镇地区建立了一大批国有瓷厂,包括建国瓷厂、人民瓷厂、东风瓷厂、红旗瓷厂等“十大瓷厂”,此时的陶瓷生产,已不再囿于传统的“官窑”“民窑”之特性,开始向多门类、多领域发展,包括工业用瓷、建筑瓷、特种瓷、美术瓷等诸多方面,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陶瓷的需求[4]。改革开放之后,景德镇陶瓷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随着社会需求的进一步拓宽,景德镇陶瓷技艺步入崭新时代,涌现出色釉彩、综合彩、现代陶艺、现代青花、釉中彩等富于新工艺、新材料的现代陶瓷,彰显了时代发展对景德镇陶瓷的促进作用,为景德镇陶瓷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现代传承

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现代性视野下,将其传承好、发展好是历史赋予景德镇的重任。事实上,《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实施,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为了实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现代传承。对此,景德镇必须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文化软实力入手,探索景德镇陶瓷文化多元化传承的鲜活模式,以期实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强化技术嵌入,讲好中国故事

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诸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来传播景德镇陶瓷文化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现代传承的题中之义。对此,要深度挖掘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内涵,以文化为根、以瓷器为轴、以历史为线,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演进中相关联的技术工艺发展、文化名人、历代帝王、遗址遗迹等进行深入挖掘、整合,把景德镇陶瓷文化故事讲深、讲透、讲活,并制作成短视频、网页等,利用融媒体进行广泛传播,让景德镇文化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彰显其文化魅力。要建立景德镇陶瓷文化名人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诸多能工巧匠是密不可分的,包括景德镇瓷器师祖赵慨(东晋)、霍仲初(唐代)、唐英(清代)、“珠山八友”(民国)等等,通过挖掘景德镇陶瓷名人的史料及历史贡献,并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方式进行全方位推广,讲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名人故事,使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助力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要大力发展陶瓷文创产业,以“瓷”为元素、以瓷都、瓷路、瓷商为题材,创作开发一批与景德镇陶瓷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包括打造“古窑印象”文化景区、拍摄与景德镇文化高度相关的影视作品等,形成立体化、多样化的文创产业,拓展文化营销的战略思路。

(二)凸显器物文化,形成中国表达

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说到底是一种器物文化的中国表达。在景德镇陶瓷文化现代传承传播中,必须要以器物文化为核心,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多样化发展。要面向现代化和全球化,感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文化诉求、时代风貌等,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器物文化创新,创造出具有丰富时代内容的艺术精品,譬如:结合机场发展需求,创新开发生产具有传统纤维地毯纹理并有陶瓷物理质感的“艺术陶瓷地毯”,不仅突出了陶瓷的实用价值,更增强了陶瓷的文化附加值,使景德镇陶瓷愈发彰显中国符号价值。要结合大型体育盛会、传统文化元素、民风民俗等,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创作之中,使景德镇陶瓷文化具有中国精神、深含中国文化、具有中国风格,譬如:以奥运会、亚运会等举办为契机,在创作中嵌入中国元素,创造出与体育精神相呼应的艺术作品,必将大大提升陶瓷文化的吸引力[5]。要强化协同合作,形成器物文化中心,坚持多头合作的原则,整合政府机构、陶瓷文化研究院所、高校、陶瓷文化民间组织、市场主体等力量,发挥不同力量在景德镇陶瓷文化现代传承中的突出作用,围绕如何打造艺术精品、如何创新工艺流程、如何规范市场发展、如何鼓励艺术品原创性开发等主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扶持,以激发不同主体的原创性激情,实现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繁荣。

(三)做好遗址保护,彰显历史价值

千年瓷都景德镇是世界古代制瓷业集大成者。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在其长期发展进程中,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见证,更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现代传承的宝贵遗产。对此,必须要做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在保护和开发中彰显其应有的历史价值。首先,要加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陶瓷有数百年的官窑历史,并留下大量民窑遗址,包括御窑厂遗址、落马桥窑址、湖田窑遗址、乐平南窑古瓷窑址、高岭土矿遗址、东埠码头等,这些都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珍贵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底蕴,在申遗过程中,必须要突出对这些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把申遗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现代传承的突出工作来抓,让景德镇这部活的“陶瓷历史文化教科书”更好地真实展现[6]。其次,要建设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文化史,要将景德镇打造成为中国陶瓷文化博物馆之城,把大量具有历史意义和历史内涵的陶瓷制品在博物馆中集中展现。同时,探索景德镇陶瓷文化保护的新模式,譬如:建设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将历代出土的御窑基因标本进行采集,建设开放型的共建共享数据库,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字化展示,打造享誉世界的陶瓷数字博物馆,为文化的保护、研究、开发、仿制等保驾护航。

(四)突出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

技术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在景德镇陶瓷文化现代传承中,必须要以材料技术创新为引领,通过技术创新来开发具有科技附加值的陶瓷精品,来不断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陶瓷文化传播和传承。对此,要坚持以陶瓷新材料研究为重点,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建设一批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所等,强化对磁性陶瓷、高韧陶瓷和半导体陶瓷材料等的研发力度,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实现由科技研发向规模效益的转化,不断提升景德镇陶瓷技术创新的影响力。同时,要以新型釉料和艺术设计技法制作为切入点,把传统陶瓷工艺技法与现代陶瓷生产工艺相结合,既要传承好景德镇陶瓷制作的七十二道工艺,又要研发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坚持艺术设计、工艺流程优化和文化创新的深度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魅力,不断提升景德镇陶瓷的品质和附加值,让古老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在现代视野下熠熠生辉。

三、结语

总之,景德镇是中国的“千年瓷都”,在中华民族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璀璨的文化精品和工艺技术,从远古的“烧制陶片”到汉唐时期的“白瓷”再到宋元时期的“影青瓷”“青花瓷”。进入新中国之后,景德镇陶瓷又重新担负起复兴陶瓷的历史使命,涌现出色釉彩、综合彩、现代陶艺、现代青花、釉中彩等富于新工艺、新材料的现代陶瓷,为中国陶瓷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坚持现代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开发好、利用好、发展好景德镇的千年瓷都文化,使其在现代性视野下获得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景德镇陶瓷历史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新历史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