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做适应未来教育的教师

2022-12-28 03:32卢龙县第一实验小学石军杰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减实效性作业

卢龙县第一实验小学 石军杰

带着期盼,带着重托,很荣幸有机会来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朝阳实验小学(以下简称“首师附小”)跟岗研修。在“双减”背景下,该校带有前瞻性和实效性的做法,使我获得了理念的洗礼和思维的启迪,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思考1: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首师附小提倡深度学习,聚焦实际获得和培养高阶思维。的确,要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应具备把控课堂的能力,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相信并依靠学生。上课时应做到:眼里有光,心里有爱,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学生一起关注重点、难点,一起走进文本;和作者共通,和编者共识,精心备课,创设预案,努力提高课堂实效。

思考2:如何做好有效作业设计?

首师附小佟旌校长认为,作业本质上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好一份作业,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设计一节课。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当前小学阶段普遍存在作业量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问题。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需要教师大胆进行作业改革。

目前,我校正在尝试优化作业设计的三项改革:一是改变师生原有的作业理念,由掌握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同时增加劳动教育作业、实践创新作业等内容。二是改革作业布置方式,由随意布置到严谨设计。三是改革作业设计维度分析,鼓励教师进行立体式“三维度”分析。学生群体差异分析,即对作业难度、数量和类型进行恰当分层,使作业更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我校正在探索“1+拓展”“1+弹性”“1+特色”等差异型模式的分层作业。学生能力要素分析,即围绕教育核心目标,通过不同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发展。目前,我校正在尝试设计动手操作型、趣味游戏型、活动展示型、线上线下融合型、跨学科综合型等不同类型的作业。作业内容整合分析,即通过多学科教师学期初集体备课,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相同点和重合点,做到学科间的“瞻前顾后”“左右关联”。

思考3:如何做好课后服务这项民生工程?

“双减”之下,倡导家校共育、开展好课后服务成为教育人的共识。我校尝试了以下做法:一是内容多样化。我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和特长,精心设计了无人机航模、手势舞艺术坊、花式跳绳等一系列社团活动,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舞台。二是方式多维化。我校设置了“30+50”的课后服务时间分配方式,前30分钟进行作业辅导,后50分钟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三是队伍多元化。我校课后服务采取“教师+志愿者”的方式,从家长、社会爱心人士队伍中招募课后服务志愿者,真正实现课后服务的家、校、社同频共振。

“双减”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也必将成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做适应未来教育的教师,时不我待!让我们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双减实效性作业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