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10个地级市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现状调查

2022-12-28 13:52韦春华王思婷冯依金傅蔓易凌鑫萍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对象老年人研究

韦春华 王思婷 冯依金 傅蔓易 凌鑫萍

1.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活动为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19年7月14日至16日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广西壮族自治区463名老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南宁市、崇左市、来宾市、钦州市、河池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梧州市及贵港市等10个地级市,共发放问卷505份,收回有效问卷463份,有效率为91.68%。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②思维正常,具备语言交流能力,能明白并回答问卷内容;③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①未满60周岁的老年人;②意识不清,无法清楚表达感受者。③不愿配合本调查者;④语言沟通障碍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调查团队由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委员组成,采用组长责任制,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分组开展调研。调研组采用小组走访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人员先向调查对象介绍本次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1.3 调查工具 基于健康管理“知、信、行”理念,参考赵秋利等[4]研制的成人健康自我管理测评量表,经专家咨询,自行设计了《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老年人一般资料、自我健康管理现状。在预调查后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1.4 调查内容 ①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常居住地、居住情况;②自我健康管理现状,包括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自我健康认知、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1.5 统计学方法 问卷所有客观题数据均由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录入,SPSS 17.0软件统计。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463名调查对象中,男性195名(42.1%),女性268名(57.9%),其中337名(72.8%)为年轻老年人(60~74岁),126名(27.2%)为75岁以上的老年人。24.4%的受访对象为文盲,60.5%的受访对象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43.6%的受访对象无收入。321名受访对象(69.3%)的配偶健在,142名(30.7%)丧偶或离异。受访对象主要以在农村户籍老年人为主(60.3%),81.6%与配偶或子女居住。

2.2 自我健康管理现状

在人工智能本科人才培养方面,2018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针对高校尚无“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这一情况,该通知指出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增设乡村振兴、健康中国、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外语非通用语种等领域相关专业。截至申报截止日期,共有38所高校申报设置“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在人工智能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尚无与人工智能直接对应的一级学科。因此社会上也出现了增设人工智能相关的一级学科的呼声,希望成建制来培养人工智能研究生人才。

2.2.1 自我健康管理行为:自我健康管理行为包括营养、饮食、睡眠、运动、医疗管理。

48.2%的受访对象表示不注重营养搭配,71.7%的受访对象从不服用营养补充剂。86.2%的受访对象每天食青菜、瓜果等素食,仅有40%受访对象每天吃肉、鱼、禽类食品,每周吃两次豆类或豆制品、禽蛋类食品的占33%,仅有9.1%受访对象每天至少喝一份牛奶或酸奶。

20.3%的受访对象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44.1%的受访对象不睡午觉,87.3%的受访对象夜间睡觉会觉醒1次以上。23.8%的受访对象觉得自己睡眠质量差。

44.5%的受访对象有规律进行体育运动,主要的运动方式是散步。不运动的原因有:找不到合适的运动项目、没有时间、身体原因阻碍运动、运动缺乏组织管理以及对运动不感兴趣。

59%的受访对象1~2年体检1次。68%的受访对象家里没有医疗箱,61.8%的受访对象没接受过有关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47.1%的受访对象不了解农村医疗保险。

2.2.2 自我健康认知:64%的受访对象认为自己的身体情况好,36%的受访对象认为自己身体情况较差。超过半数受访对象声称通过自己掌握健康知识处理常见病症,掌握知识的渠道主要有通过别人了解健康知识(32.2%)、通过媒体了解(14%),通过医疗机构专家讲解(6.7%)。

2.2.3 身体健康状况:50.5%的受访对象存在口腔问题,影响到日常饮食。65.4%的受访对象患有慢性疾病,以高血压(33.3%)、腰椎间盘突出(17.3%)、颈椎病(15.1%),心血管疾病(12.1%)居多。40%的受访对象对于常见病症的处理方式是去药店买药,53.4%的受访对象会到医疗机构寻求治疗。本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受访对象认为自己身体情况较好,但是都患有慢性疾病。59.6%的受访对象认为居住环境受到一定污染,如尘土污染(22.5%)、水沟脏臭(14.7%)、垃圾场影响(11.2%)、秸秆燃烧(11.2%),5.0%受访对象因此感到呼吸困难,4.3%的受访对象曾患腹泻,2.4%的受访对象经历过呕吐。

2.2.4 心理健康状况:82.3%的受访对象会出现情绪低落。影响情绪的原因:30.5%是由于家庭问题,21.2%是因为健康问题导致,其他原因主要是经济状况(16.6%)、睡眠质量(12.5%)以及饮食因素(2.4%)。58.8%的受访对象因为情绪变化而影响到身体状况,当出现消极情绪时,只有0.6%受访对象选择到相关医疗机构咨询,38.9%受访对象选择静静待着调节情绪。本调查结果显示,家庭问题和健康因素是影响老年人情绪的主要原因,大部分老师低落的情绪产生时通常不超过一天。

3.讨论

3.1 老年人的一般资料特征 经济收入、受教育和文化程度等社会人口学变量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李芬等[5]的调查研究显示,家庭经济水平显著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唐启群[6]的研究指出,低收入者健康意识较差,对生活、饮食、运动、医疗卫生等关注较少。本研究中43.6%的受访老年人无收入,55.5%的受访对象没有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48.2%的受访者表示不注重营养搭配,71.7%的受访对象从不服用营养补充剂,61.8%的受访对象没接受过有关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低收入老年人群表现出来的较低健康自我管理水平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在制定健康管理政策时,要考虑到低收入老年群体的健康促进资源分配和倾斜问题。

有研究指出,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自我健康意识不强[6]。赵建刚等[7]认为,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老年人,由于其受教育程度高,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注重自我保健和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相对较高。张宝顺等[8]认为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呈正相关,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老人,健康水平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60.5%的受访对象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但是受访对象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掌握健康知识以处理自身常见健康问题,与以往研究不一致,说明现在文化水平低的老年人越来越关注自己健康状况,在主动寻求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但是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他们能够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比较有限。本研究的老年人大多通过别人介绍了解健康知识,只有少数受访者通过媒体、医疗机构专家讲解获取健康知识。因此,针对低文化水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与自我健康管理知识获取途径不足的矛盾,健康管理部门在制定决策时,应该考虑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群体健康资源获取性的有效策略,以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水平。

3.2 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现状

3.2.1 老年人不注重营养搭配,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睡眠质量不高:孟卫平[9]认为营养状况与老年人的健康关系密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老年人合理膳食以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本研究显示,受访老年人饮食偏素食,青菜和瓜果为主要食品,蛋、奶制品食用少,摄入蛋白质较少,且较少服用营养补充剂。老年人虽然符合指南推荐的清淡饮食,但奶类制品的摄入量与要求仍然存在差距。这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差和饮食习惯有关,农村老年人饮食上大多因地制宜、自给自足,往往不愿意在购买牛奶以及营养补充剂上支出。

对健康影响可能性最大的两种健康行为是适当的睡眠时间和经常性的体育活动[10]。丁秀绢等[11]在北京市调查的老年人睡眠时间<6h的占总体的9.4%;赵惠芬[12]在福州市调查发现20.7%的老年人睡眠时间<6h,29.5%的老人自述睡眠质量不好;孟卫平等[13]的调查报道11.2%的老年人自评睡眠质量不好。本研究结果显示,20.3%受访对象每天睡眠时间<6h,44.1%受访对象不睡午觉,23.8%的受访对象觉得自己睡眠质量差,说明部分老年人睡眠时间较短,睡眠质量并不高,提示了加强老年人睡眠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与李建民等[14]报道的不午睡、起睡不规律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的结论一致。户外步行是老年人主要的身体活动形式[12],国外也有报道[15]步行运动是一项非常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本研究中超过半数受访对象没有进行规律的体育运动,老年人的主要体育活动是散步,运动形式较为单一。在一对一访谈中,受访对象表示不运动的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运动项目、因村里没有组织管理或者是因为运动场所少所以不参加体育运动。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人根据辖区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组织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形式,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

3.2.2 老年人自我健康认知与自我健康管理行为不一致: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对象认为自己的身体情况好,自觉能够通过自己掌握健康知识处理常见病症,但是大部分老年人日常不注重营养搭配、患有慢性疾病却很少进行锻炼以及自发进行健康体检,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评判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年人觉得只要能吃能睡不用去医院看病就是健康,这反映出老年自我健康管理知识的匮乏,也提示了全方面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的重要性。

3.2.3 老年人躯体健康现状不容乐观:有研究表明[16,17],身体健康损害是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原因可能与慢性疾病对身体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本研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占比为65.4%,韩耀风等的研究为63.4%,黄海蓉等的研究为100%)。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老年人躯体健康现状不容乐观。老年慢性病发病率最高的3种疾病是心脏病、高血压和骨关节疾病,且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人数居多[18]。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慢性患病的疾病的顺位中,首位是高血压病,其次是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和心血管疾病,表明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12],而腰颈椎疾病可能与长时间从事体力活动有关。

3.2.4 老年人存在情绪低落的心理状态:刘宏军等[19]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慢性病及由此带来的疾病负担更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本研究的受访对象出现情绪低落是由于家庭问题以及健康问题导致,以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良好的家庭支持和疾病干预对于老年人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史秀欣[20]的研究发现,与未婚、离婚、丧偶的老年人相比在婚老年人的综合健康状况较好。田林的研究[21]认为,离异或丧偶的中老年人比有伴侣的人更易感到孤独。刘志荣的研究[22]认为,无配偶、独住的老年人孤独感明显高于有配偶和其他家庭结构模式的老年人。本研究结果显示,30.2%的老年人是丧偶或者离异老人,大部分老年人出现了情绪低落情况,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老年人的婚姻状态和其心理状况可能存在相关性。张莉的研究[23]认为提倡在研究老年人精神健康时将婚姻状况纳入考虑的范畴,本研究结果亦赞同这个观点。

4.思考和建议

4.1 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促进合理膳食 提高老年人的营养状况,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大营养健康教育的力度,可以在社区等团体活动中宣传,使老年人重视饮食及合理膳食。在侯煜等[24]的研究中表明营养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人的营养状态,提高老年人的总体健康水平。二是建议社区定期监测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指标,在回访中针对性地给出日常饮食方面的建议。此外,建议社区医疗卫生保健中心配备专职营养师,能够为老年人饮食营养以及健康宣教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4.2 鼓励老年人增强体育锻炼,培养日常生活乐趣 研究表明,长期系统化的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自身、家庭及社会均具有积极意义[25]。因此建议加强社区生活环境改善和运动配套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环境;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和运动,培养生活中的自我兴趣爱好。

4.3 加强健康宣教,提高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对于老年人健康意识低的问题,建议政府和社会通过健康教育和团体活动等宣教方式,使老年人获得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自我健康管理更加有效化、专业化。健康管理云服务平台是借助于云端技术对个体或人群的健康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分类并给予健康指导的智能化循环系统工程,能够获取更全面的健康信息,提供更科学的健康干预措施[26]。建议社区能够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健康管理云服务平台以实现老年人健康相关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养老资源利用最优化。通过利用云端技术加大老年人健康管理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健康管理,树立良好的健康管理形象,可以经常用老年人易懂的活动模式开展健康管理知识讲座,将健康管理意识融入生活中,深入人心[27]。

4.4 加大家庭和社会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支持力度 家庭的支持对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家庭成员之间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共同参与文化娱乐活动,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使老年人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28]。家人平时应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定时带老年人进行体检等,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倡代际支持,主要表现在情感方面的支持[23]。政府、社区、非营利性团体应为老年人健康提供社会支持,包括各种保障制度、综合的健康促进服务,实现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合力,促进社会支持的整体效能[29]。

4.5 重视老年人心理调护,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 本调查显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有时会感到情绪低落,然而老年人选择医疗机构咨询的却较少,他们更倾向于自我调节情绪低落。李漫漫等[30]认为心理弹性有利于减轻老年人抑郁,从而维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社区对于不同群体的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方案,提供一定的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服务,帮助老年人情志调养以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5.小结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管理问题也引起重视,但老年人对其了解度并不高。评价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如果仅仅使用医学上生理健康状况指标加以衡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健康多元化的现代,不能仅通过个人健康状态,就认为其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对老年人自我健康的评估上我们更要做到评价方式的深入化和具体化。因此,我们需要牢牢树立“健康中国”的大卫生观,积极把握国家医养结合的卫生政策,加大对于健康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了解影响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因素,发展完善老年人健康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医养结合社区化,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对象老年人研究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