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逆向教学设计推进儿童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深度学习

2022-12-28 18:09金红琴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金红琴

【摘   要】逆向教学设计可以推进儿童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深度学习。教师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看戏》一课为例,按照“对照标准,解读能力要求;聚类分层,厘清教学目标;基于理解,甄选评估证据;立足学情,设計教学方案”的步骤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真正玩转笔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水墨戏曲人物画;深度学习

戏曲剧目众多,集“唱、念、做、打”于一体,是中国特有的舞台表演形式。戏曲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精髓,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与艺术价值。以质朴率真的儿童水墨画表现戏曲人物,既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又能以艺术的手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儿童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聚焦对戏曲人物的观察与感知,主动寻求儿童水墨与人物造型的联结,从而创作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戏曲人物形象。

实践证明,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可以有效推进儿童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深度学习。逆向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规划各项教学活动,并以评价指标不断调整教学的节奏、方式等,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它包括三个阶段:确定真实性学习成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最佳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以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看戏》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利用逆向教学设计推进儿童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深度学习。

一、对照标准,解读能力要求

(一)对照课程标准,找能力提升点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在第二学段课程内容的学习任务2中明确提出:本学习任务主要引导学生探索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等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学会以视觉形象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同时,该学段的教学提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地域特色,探究美术与身边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与编程相结合的问题”。《看戏》一课融合美术与戏曲两门艺术课程,用美术语言表现戏曲内容是本课艺术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对照2022年版课标来看,本课的学习旨在提升学生对戏曲和水墨文化的审美感知能力及对水墨戏曲人物进行创新表现的能力。

(二)对照评价指标,找能力触发点

2022年版课标在第二学段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看戏》一课的学习评价重在考查学生对戏曲人物的理解与表现程度,以及基于传统水墨表现的创新意识和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对戏曲情节的解读能力,戏曲人物夸张的造型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兴趣,教师可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借助水墨的表现手段,实现对戏曲人物的深度理解和创新性表现。

(三)对照教材特色,找能力落脚点

教材是支持学习过程的重要资源。在《看戏》前一课的《画脸》中,教师有意识地前置了与戏曲脸谱相关的知识技能,为《看戏》一课的教学作了充分铺垫。另外,教材中的“访问艺术家”板块展示了画家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画《霸王别姬》。基于此,以戏曲人物为依托的儿童创意水墨表现成为本课教学中学生能力提升的落脚点。

二、聚类分层,厘清教学目标

加涅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行为变化程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教学设计往往以活动或内容为开端,逆向教学设计则从目标出发,倒推教学活动。要确保教学目标支配、调控、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得以顺利实现,教师首先要确认学生“已知”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层”,再根据学生对学习起点、容量、方法等的需求,对其进行“需要分析”,厘清教学目标。本课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是习得知识技能。教师要以戏曲人物和情节为依托,关注学生对戏曲人物的把握和对情节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在“看戏”的过程中了解动人的故事,观察神奇的妆容,聆听美妙的唱腔,欣赏优雅的身姿;让学生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特征,用灵活自由的线条、丰富多变的墨色表现戏中人和戏中情。

二是进行迁移创新。教师要带领学生以传统戏曲人物造型为基础,迁移运用民间艺术造型的某些特征,如剪纸、皮影等的表现手法,或尝试以现代水墨的表现手段进行创新。

三是渗透文化理解。儿童水墨戏曲人物画的背后承载着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通过解读戏曲人物的内涵,带领学生体悟笔情墨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基于理解,甄选评估证据

“逆向教学设计不是在目标设计后直接思考教学,而是先寻求能够被看作成功学习的证据”,以便在教学中及时监测、跟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并通过学习评价及时调整学习行为,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本课设计的评估证据如下。

一是表现性任务的完成。“表现性任务涉及真实或拟真的情境,以及成人在类似条件下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看戏》一课中,教师设计的表现性评估证据包括以下几点:选一个喜欢的脸谱写生;画一个动作夸张的戏曲人物造型;表现戏中的人物或情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扮演戏曲人物角色,定格画面进行创作。

二是问题的思辨。这里的问题指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开放式问题。例如:“有人说传统戏曲距离现代生活太远,影视、小品及眼花缭乱的现代媒体手段可以取代它们。但也有人认为,传统艺术应该保留在博物馆里。请说说你的看法。”这类问题旨在引导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与思考,从而明晰水墨、戏曲艺术如何走出博物馆,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三是伴随性证据的评估。伴随性证据评估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包括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方式等等。这些评估可随时为师生提供反馈,帮助他们及时调整行为。

四、立足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五年级学生对水墨这一元素的兴趣十分浓厚,但对戏曲比较陌生。从认知现状看,大部分学生仅对“生旦净丑”四大戏曲行当有粗浅的认知,短时间内很难感知戏曲人物的典型特征。从学习方式看,五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在合作中体验,在体验中观察、理解和表现,最终实现对水墨戏曲文化的深度学习。

面对种类繁多且曲目庞大的中国戏曲,教师可选择经典曲目和经典形象进行重点赏析,经典剧目如京剧《霸王别姬》《武松打虎》等,经典形象如《盗御马》中的窦尔敦、《战宛城》中的曹操、《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以大概念“戏曲人物的水墨表现”引领学生对经典角色进行审美感知和美术表现,从而理解人物的情绪变化及背后隐藏的价值观念。

(一)戏曲赏析,体验特色

1.教师播放京剧、豫剧、粤剧、黄梅戏、淮剧等经典剧目的重要片段,学生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异同,完成连线题。

2.学生赏析淮剧《白蛇传》中的经典桥段,定格四组经典镜头:讲一讲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并从人物的服饰装扮、肢体动作、神态等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习表演《白蛇传》选段,在真实的情境中体会戏曲之美,说说对戏曲的初步感受和对人物造型的初步认知。

3.学生赏析《霸王别姬》中的经典镜头,从人物脸谱、动作、服饰、神态等方面进行图像识读,并尝试用水墨的形式表现霸王或虞姬的脸谱、动作;赏析画家关良的作品《霸王别姬》,学习画家简洁而极富意趣的笔墨表现手法与夸张传神的人物塑造方式。

4.教师定格京剧《武松打虎》的经典镜头,让学生赏析水墨戏剧人物画家戴超的作品:分析画家作品中的人物与剧中人物的异同之处,理解水墨戏曲人物不是舞台形象的再现和复制,而是有主观加工和灵感参与的艺术创造;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完成“眼—心—手”的艺术创作过程。

5.教师局部示范创作手法,包括五官的浓墨细致勾勒、服饰的大笔涂抹和舞台身段的适度夸张。

本环节,教师以经典剧目为依托,以任务为情境,以目标为导向,以评价方案为依据,引领学生看、说、演、画,提高学生欣赏水墨戏曲人物表现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入淮剧《白蛇传》,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文化学习。

(二)分组尝试,激活灵感

1.学生小组集体讨论,确定创作的素材。绘画的内容可以是戏中的一个角色,也可以是一个场景。

2.学生汇报交流,进一步明晰创作的思路。表现方式可以是纯粹的线描,也可以是点、线、面、色彩的综合表现。

3.学生欣赏同龄人创作的水墨戏曲人物,感受这些作品独特的美术表现和审美意蕴,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获得创作灵感。

4.教师巡回指导学生的作业,并提出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创作一个或一组你喜欢的戏曲人物形象,力求有创意、有个性。

学生创作的过程是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的过程。从创作灵感的寻找,到创作思路的分享交流,再到创作素材的选择和确定,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的过程,达到了教学的预期结果。

(三)作品展示,深度学习

1.学生按“生、旦、净、丑、综合”给角色归类,为作品找“家”。

2.学生在小组自评的基础上,选派代表进行互评:说说创作的感受、戏曲角色的造型、水墨的表现等等。

3.学生欣赏戏曲人物剪纸、戏曲人物纸工等作品,感受戏曲人物创作的多样性与时代性,汲取其他造型艺术的养分,丰富水墨戏曲的表现方法,让水墨戏曲人物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又锐意创新,与时俱进。

在作品展示评价环节,学生对水墨技法的“浅尝”、戏曲人物意象的表现以及作品形式的选择等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不仅能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深度学习。“水墨技法一定要遵循传统吗?”“戏曲人物的造型可以怎样变化呢?”“在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过程中可以使用综合材料吗?”这些在评价表达中产生的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丰富美术表现的语言,理解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特征及人文内涵。

(四)拓展延伸,探讨思辩

为探讨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理解与包容美术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师设计了以下辩题。

1.有人说,戏曲人物只能用传统的方式去表现,任何手段的创新都只能让其不伦不类,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2.对比现代画家王阔海和周京新的水墨戏曲人物画:王阔海融汉砖、汉瓦、浮雕、皮影、唐三彩的国粹“大杂烩”与周京新如入无人之境的“自由表达”,你更喜欢谁的表达方式?

思辨可以加深学生对水墨戏曲人物的认知,引发其情感态度的转变,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推进其对水墨戏曲人物画的深度学习和探究,從而真正使其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

逆向教学设计“为理解而教”,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必备的核心知识与关键技能,让学生在评估证据的监测中实现知识的理解与迁移,最终创造性地完成美术作品或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逆向教学设计不但是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思维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威金斯,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江苏省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 224007)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