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苗族“银匠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黔东南州麻料村的田野调查

2022-12-29 17:42沁,熊
凯里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银饰农家乐旅游

杨 沁,熊 毅

(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为个案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麻料村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就该村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自存”进行尝试性探讨。

一、传统村落——麻料

中国传统村落,又名中国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保留了较大的历史风貌,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是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2]

麻料村地处雷山县东北边缘,村落依山傍水,民居建筑依山而建,一律保持木质结构小青瓦的建筑特色。在村落建设的过程中,麻料村民结合本地山形地貌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房屋在布局上层层排列,既有层次,又有错落。村内古树参天,道路纵横交错,村落周边层层梯田,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由于麻料村具有浓郁的苗族传统的建筑风格特色,2018 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因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而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邻近的麻料村在西江的带动下也把旅游开发作为村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麻料村通过复兴传统的银饰锻造技艺助农脱贫,这一模式也成为当下黔东南许多传统村寨竞相复制的典型案例。村内独特的自然风光和银饰体验馆的加持使得来到麻料的游客与日俱增,政府在通过发展村寨旅游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探索传统村落的保护路径。

二、依托“银饰”而兴的旅游开发

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背景下,麻料村以传统村落和银饰加工为基础进行旅游开发,其中以麻料村刺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麻料银饰刺绣传习馆最具代表性。

麻料村刺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以经营银饰和刺绣产品销售的旅游文化经济发展公司,成立于2018 年1 月15 日,注册资金200 万元,员工60 多名,以村集体经济模式经营。公司有140 个股东,集资200 万元,其中包括47 户精准扶贫户(全村扶贫户覆盖率达100%)。公司的主旨是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推动全村精准扶贫户脱贫,推动全村经济发展。主要通过电子商务和麻料村实体店向社会各地销售手工银饰产品。此外,也有培养和发展下一代民族银饰制作和刺绣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人、将银绣业打造成带动当地旅游经济文化发展的龙头行业的目的。

麻料银饰刺绣传习馆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向外传承银饰技艺,宣传和扩大麻料的知名度,发展旅游业。旅游开发与银饰技艺免费培训相结合,是麻料村旅游开发的一大特色。可以说,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银饰刺绣传习馆成为麻料村银饰技艺的传承模式之一,这也是麻料村的一个集体经济试点发展项目。通过免费培训银饰锻造技艺,吸引了游客前来当地旅游。游客在旅行中还能体验银饰制作,在当下也是较新颖的旅游项目,推动了当地银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麻料银饰刺绣传习馆成立于2018 年。早在2016 年5 月,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文化厅合作共建了“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依托工作站,苏州工艺美院开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简称研培计划),重点培训贵州等西部省市的传统工艺传承人群,使他们能够“学艺谋生,传艺致富”,麻料村银匠潘开义①本文中所出现的人名、地名均为化名。等被推荐参加了2017 年度的培训。[3]以潘开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银匠师开始思考如何把旅游开发和银饰技艺相结合,苏州工艺美院、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也为此出谋划策。2018年全村人筹资100万元,申请扶贫资金58万元,将村里闲置的小学、民房改造成银饰加工坊、银饰刺绣传习馆。村民联合成立百匠银器合作社、银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银匠协会等,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培训基地与博物馆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不少游客,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的银饰作坊、民宿、农家乐的发展。

村里外出打工的银匠师们开始体会到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优越性,纷纷回到村里创业。从理论上讲,这似乎能缓解麻料曾经作为“空心村”遗留下来的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但是事实上,当时留在村里发展的年轻人仍然很少。村委提供的数据资料提到,自2018 年5 月以来,麻料村共接待游客8 000 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 余万元。但麻料村旅游资源的单一性限制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导致近两年游客人数递次减少。尽管银饰刺绣传习馆是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通过传习馆的体验式教学让一些年轻人对民族文化产生了兴趣,但要实现活态传承,让麻料更多的年轻人掌握这门技艺,还需要结合传统的师徒传承。

麻料村的旅游产业开发主要依托于本村的传统村落自然风光、银饰博物馆、银饰锻造项目体验、银饰饰品等物质和非物质的项目资源。通过游客来到当地购买银饰,在农家乐吃饭、住宿等方式实现村民的经济增长。

麻料村的农家乐都是本村人开办,还未有外地人进驻本村做生意。目前村里共有5 家农家乐(客栈),以麻料村寨门为一个分界点,苗家客栈和银祥农家客栈位于寨门外边,其他三家在寨门里边。一般农家乐会开在自家住的房子里,有些会在房屋的一楼开银饰工坊,房子较宽敞的就在楼上开农家乐。农家乐对游客提供住宿及饮食,比如李昌林的苗家客栈和李德明的吉瑞农家乐,都是兼营银饰加工和农家乐。李德九是李德明的弟弟。李德九的德九农家乐距李德明的吉瑞农家乐仅50 米。世红农家乐有上下三层,一楼为餐厅,楼上两层为住宿。在笔者做田野调查期间,苗家客栈、德九农家乐、金河农家乐和银祥农家客栈都在装修中,因此游客来到麻料,几乎都由李德明的吉瑞农家乐接待。李德明也是麻料村有名的银匠,曾多次外出参加培训和比赛。吉瑞农家乐一楼的银饰工坊里陈列的都是李德明打制的银饰品。

麻料村的银饰工坊是在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会自己打制银饰品,几乎不会去银饰工坊里购买银饰。因此,如若村里没有游客或游客很少,银饰工坊便成了摆设。麻料村的银饰工坊一共有13家,实行线上线下自产自销,每一克大约售28元,重量最轻的饰品也在3克左右。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麻料的旅游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借助于招龙节、鼓藏节等民族节日,前来旅游的游客人数呈直线上升,村里的年轻人瞄准商机,纷纷回到家乡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里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如,李德明的吉瑞农家乐,在暑假黄金期接连不断地接待省内外的游客,短短一个季度收入从原来的2万余元增至8万余元。收入的增加使得李德明银匠安下心来在家乡经营农家乐,原来西江的银饰店交给儿子管理。但是也应该看到,目前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多集中在一些名气较大、硬件设施较为完备的农家乐,普通农家乐因吃住条件有限而缺乏一定的竞争力,随着旅游人数在旅游淡季的回落,普通村民通过在村里发展旅游业而获得的收入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数的村民又开始外出打工或者在外面经营自己原先的银饰店,这也是造成目前麻料村留守老人数量剧增的原因之一。

三、麻料村发展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麻料所打造的旅游项目包括:品农家乐特色菜肴、欣赏苗家民俗文化、享受民间山珍野味、体验银饰锻造技艺。

根据麻料博物馆游客登记簿中的访客记录显示,2019 年4 月25 日到2019 年6 月11 日,共有192 名游客来到麻料,其中,南方省份的居多,主要为贵州本地人,还有1 位美国籍游客。多数游客自驾游,少数跟团游。多数游客对麻料村的印象较好。在博物馆游客登记簿中,笔者总结了游客对当地旅游的一些建议如下:A.可以适当开展民俗活动;B.当地旅游应尽量保持传统,不要受外界干扰,避免过度商业化;C.针对当地旅游资源单一,建议应该多样化开发旅游资源,才能更好地带动旅游;D.交通不便,需要加大力度改善交通条件。

(一)旅游资源开发单一

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核心在于打造旅游文化品牌。[4]虽然麻料村作为传统村落,在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上保存完整,且有银饰锻造技艺这一特色项目,具备一定的物质文化基础,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还有待挖掘和合理利用,当地的苗族传统饮食、节日习俗、苗族歌舞传承等内容几乎被忽略。如,当地农家乐的饮食没有苗家特色,只是很普通的烹饪方法,没有节日活动的策划和民族歌舞表演,游客来到当地,唯一能参与的项目就是体验银饰锻造技艺,而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并未突显,这使得文化本身脱离了其生存的文化土壤;此外,银饰锻造技艺未能与当地文化习俗相结合,使得锻造技艺如同“空中楼阁”。而旅游的规划与设计重点在于政府的资金投入与对村民的意识引导,虽然目前村里成立了麻料村刺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且前期依靠政府和村民集资已投入200万元,但要进一步开发人文景观,建设民俗文化活动场地,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旅游投资。

(二)交通便利性有待改善

麻料的银饰手工艺是否能“坚守”,终究是受到市场力量的驱动,即以游客数量和其中潜在的消费者为前提。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景区的可进入性,虽然西排旅游公路①西江千户苗寨至台江县排羊乡的公路,贯通凯里市三棵树镇南高村、雷山县西江镇控拜村、麻料村、堡子村、乌高村和台江县排羊乡九摆村、南林村7个村。已修建完工,但由于雷山的地形地貌,所修公路只能为盘山公路。从西江到麻料尽管只有15公里,但实际的交通距离比直线距离要远得多,从西江到麻料自驾车需要40 分钟。对于本地游客来说,如果从凯里市自驾车出发至麻料大约需要1小时20分钟;而对于外地游客而言,往往需要先搭乘飞机到贵阳或坐高铁抵达凯里南站;搭飞机的游客需要转乘大巴至凯里,再转乘大巴至西江镇,再经过50分钟左右的班车到达麻料。可以看出,外地非自驾游的游客想要进入麻料需要多次换乘交通工具,加之麻料的旅游资源单一,因此基本上游客不会把麻料列为直接旅游目的地;游客会在西江游玩的途中有选择性地来到麻料或者周围的控拜村、乌高村、九摆村等传统村落。如果没有节日活动或者不是为了来完成拍摄银饰锻造技艺的目的,大多数游客在麻料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一天。显然,游客的短暂停留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在麻料村农家乐和银饰工坊的消费支出。因此,交通是否便利成为麻料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极大的阻碍因素。

(三)村民主体地位不凸显

虽然雷山县政府在2015 年提出了“一核两带八区”,即以西江千户苗寨为核心,建立雷公坪高山生态旅游带、大沟生态农业旅游带、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区、九寨银饰文化旅游区、开觉鼓乐休闲旅游区、白碧河茶香旅游服务区、干荣生态农业旅游区、雷公山原生态旅游区、陶尧温泉洗浴度假旅游区、乌香河生态健身旅游区,其中的八区之一即为西江与麻料、控拜等九寨连成一线的文化体验旅游区。政府试图打造旅游一体化线路,带动旅游业向四面扩展,但实际情况是周边村寨如控拜村空心化程度更严重。笔者在麻料进行田野调查时也走访了控拜村,从麻料村的田埂小路步行出发至控拜村仅需15-20分钟。走进村庄正遇到一户住在半山腰的人家家里老人去世,出于丧葬禁忌,笔者和同行的人没有前往。正值酷暑,烈日当空,在村里转了半天几乎看不到村里人,很多房屋也是大门紧锁。在村东头遇到一家开着门的银饰店,一位20 出头的年轻女性正在门口洗银饰。我们向她说明了来意,提出想进店里看看,她热情地答应了。年轻女性说她姓吴,从九摆村嫁过来的,她的丈夫姓李,是控拜村人,在门口玩耍的小孩儿是她的儿子,今年2 岁零4 个月。据小吴说,银饰店里的银饰都是她丈夫打制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银手镯、银项链、银耳环、银筷子、银碗等银饰品。她的丈夫祖上都是手艺人,这家银饰店已经开了3年,前两年一些游客来麻料村旅游就顺道来了控拜,银饰店还有一些生意。我们去调查的当年游客少了,平时店子由小吴一个人打理,家里有其他事的时候索性直接把店门关了。丈夫主要在西江的银饰店当银匠打工赚钱。这两天村里刚去世的老人是她丈夫旁系的伯父,所以回来帮忙料理丧葬事宜。小吴说村里很多人家跟她家情况一样,为了赚钱大家都不得不跑到外面去谋生,村里的田地都荒着无人耕种。村委在前几年鼓励村里的年轻人回村创业,开银饰店,银饰店也成了村里唯一的经济创收方式。政府对村民进行了旅游发展的意识引导,但却没有立足于实际,不考虑游客流量的问题,未考虑到生计方式的变化与现实产生的巨大冲突,旅游开发变成了政府主导、部分牵头人参与的官方行为。因此,政府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时,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在规划旅游资源多样性发展的同时不让普通村民的声音被湮没,要让村民在旅游开发中处于主体地位。

(四)旅游接待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是以部分大城市及古都城市为依托起步的。这些城市因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原因,大多数都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城市原本的旅游基础好,多是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具有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近年来,传统村落旅游业迅猛发展,以城市为主的接待格局显然不适用于小城市和乡村。麻料村现有5家农家乐,农家乐涵盖了游客的饮食和住宿服务。在旅游淡季,村里的农家乐能正常营业的只有苗家客栈和吉瑞农家乐,其他的基本处于停摆状态。苗家客栈的老板是麻料村的村支书李昌林,吉瑞农家乐的老板李德明是村支书的表哥。一般村里有组团来学习或者旅游的团队,首选便是苗家客栈和吉瑞农家乐,笔者带着学生到当地做田野调查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学校与当地村委会联系,到达的当天就由李德明银匠接待。根据学生和老师的男女比例,我们被分别安排在了苗家客栈和吉瑞农家乐,住宿为60~80元/晚。相对而言,两家住宿条件都较干净卫生,但档次偏低。由于是在自建房的基础上改成的“家庭式旅馆”,木房的隔音效果较差,严重影响游客的睡眠质量,且卫生间也是公用,卫生条件一般,游客多的时候使用起来极不方便。目前麻料品质民宿、精品度假酒店和自驾游营地等产品短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住宿需求,无法吸引高端游客。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因为住宿条件而不愿久待,在麻料稍做短暂停留就离开了。另外,由于经营者都是本地居民,人们的竞争意识不强,接待水平和服务意识有限。一些来到当地的游客表示能吃饱但吃不好,饮食不符合大众口味,以大锅菜为主,尤其是遇到一些重要节日时接待能力更显不足。总体而言,无法满足游客的正常食宿需求,这也反映出政府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乡村旅游方面力度不够。

(五)经营秩序混乱

麻料村经营秩序混乱与当地村民由农民向个体经营者的角色转变有关。据田野调查的数据统计显示,麻料村人口的文化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水平,妇女和老年人是文盲或半文盲的不在少数。个体经营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经营理念滞后,没有发展规模性经营的个人的和整体的文化基础。其次,村里几乎没有旅游专业管理人才,服务人员都是本村居民,缺乏旅游服务专业培训。比如,村里设有博物馆,但是没有解说员,村里的古树、古井等自然景观也没有专门的服务人员进行解说。游客来到博物馆都是走马观花地参观,这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旅行体验。另外,村民对于现行的旅游市场的政策法规知晓度低。农家乐的开设需要进行税务登记,并给游客开消费发票,但麻料的经营者显然还没有这种意识或者在这方面非常被动。笔者在田野调查期间目睹游客L住在吉瑞农家乐,需要老板开发票,但老板却拒绝了,原因是没有发票,也从来没有开过发票。这让游客L 一度很为难,所花的住宿费没有发票将无从报销,游客L 只得催促农家乐老板赶紧去税务部门登记,以便在离开麻料前开发票。由此也反映出当地的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经营者的服务素质有待提升。

(六)旅游产品创新力不够

麻料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在于银饰品的打造和销售,实行线上线下双重销售模式。除了苗族银饰品外,麻料的银饰店所销售的产品种类很少,且不注重市场调查,银饰的设计一味地跟风和模仿,与当今旅游者越来越个性化的需求相距甚远;且银饰品大同小异、样式过于雷同化都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欲。与其他民族旅游地如西江的银饰品没有太大的差异,而且价格也不低。这样不仅未能体现出当地旅游纪念品的特色,而且还会影响到当地的旅游形象的塑造。[5]对于银匠而言,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品牌化。品牌有助于区分不同银饰品和对银饰品进行介绍和促销,也有助于培育回头客。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村支书李昌林已经对自己银匠店的发展树立了品牌意识,想要把自己的银饰进行品牌包装,但是在产品的设计和包装上比较耗费时间、资金和精力。目前李支书苦于没有资金来进行产品品牌化,而其他的经营者大多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对银饰产品推陈出新,产品的创新还需要政府进行积极的引导。

四、麻料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进行民族文化的资源整合

麻料村旅游业发展始于2018年麻料村刺绣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成立,公司的性质以经营银饰和刺绣产品销售为主。虽然麻料村所打造的旅游项目包括品农家乐特色菜肴、欣赏苗家民俗文化、体验银饰锻造技艺,但我们仅能从官方资料和实际调查中看到,当地仅以经营银饰产品为主,旅游项目单一。这就必然会导致出现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效果,使麻料无形中变成了西江镇旅游线路的附属点,不利于麻料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为此,必须将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依托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当地银饰文化、苗族节日和饮食文化,如模拟节日场景,让游客参与其中,体会苗族的特有节日。再如,引进资金结合银饰文化开发酒店民宿,打造特色主题小镇,以丹寨县“万达小镇”为参照,实现吃、住、玩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满足不同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二)政府加大公共设施的投入

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支持与引导。由于麻料地处山区,交通不够便利成为游客选择麻料作为旅游目的地的阻碍因素之一,因此,道路建设问题亟须得到政府的解决。另外,景区内需配备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停车场、休息区等基础设施,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清洁人员。只有在游客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才能起到宣传带动作用,发展潜在游客。

(三)注重乡村旅游人员的培训

政府不仅要从基础设施上完善景区的公共设施建设,更要在提高乡村旅游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根本,优质的服务才是核心。对于旅游人员的培训,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通过考核机制来强化旅游人员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中查缺补漏,形成专业化的服务意识。如村里针对博物馆以及古树、古井等景点要配备专业的解说员。解说员可以就地招募村里对民族文化颇为了解的年轻人并进行技能培训,也可对外招聘旅游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另外,要加强对经营者的管理培训,定期组织经营者进行旅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逐步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四)强化村民的品牌意识

麻料村的银饰加工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但作为苗族银饰的传承基地,麻料的知名度较低。大众对于麻料了解甚少的原因之一在于其主打名片宣传力度不够。银饰作为麻料的名片,没有形成系统性和规模性,银匠们大多“单打独斗”,当地手工打造的银饰成品和其他旅游景区的产品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必须整合村内的资源,进行品牌包装,建立品牌文化理念,将无序的经营状态转变为有序的产业链模式,在整合银饰资源的过程中提升麻料的知名度。

五、结论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发应统筹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条件、社会条件、经济基础条件,打造属于麻料银匠村专有的特色。应根据麻料村当地的实际情况来促使当地的民俗旅游形成特色。要结合麻料银匠村实际,探索不同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和商业运营模式,宜旅则旅、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推动农文旅一体化。

猜你喜欢
银饰农家乐旅游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里去休闲
高浮雕银饰
杜鹃花红农家乐
农家乐
银饰
旅游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