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清抄本蒙书《新三字编句解》俗字考释

2022-12-30 06:31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俗字抄本县志

邓 巧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新三字编句解》(以下简称“句解”)也仿《三字经》体例,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曾一度在四川、重庆广为流传。现全国各大图书馆馆藏与科研机构暂无收存此书,民间私人收藏亦未可知,仅在嘉庆二十一年(1818)和同治十二年(1873)的《成都县志》中有其名。此书是笔者在整理租屋时偶然拾得,是祖父的遗物。祖父是旧时代的文化人,新时代的老中医。《句解》应是一本家传蒙书,因历经世乱而渐被搁置,逐渐淡出世人视线。作为一个创作于清康熙年间、抄于清道光年间的蒙书,不仅可以据此补充“三字经”类蒙书材料,研究地方蒙学发展状况,还可由此窥见清前中期蒙书发展之一斑,研究清代民间文人的用字情况等,其价值不容小觑。

《句解》,抄本,线装,首全尾残(仅残文末三字及其句解),纸张规格24×15厘米,黄麻纸,有上下边界,天头2厘米,地脚1厘米,无界栏。全书共43张纸,86页,是先抄在一张纸上,经对折后装订成册,书口处标有页码。第1页注明抄写时间和抄写者,第2页为书名、编者信息,第3页至第6页是序言,末尾无跋。正文部分每页行大字,每行2句6字;每句正文后有3到20字句解,个别字词因岁月斑驳,不可辨识。正文部分均用大字楷书,其后句解为行楷书写,墨迹较正文略淡,究其笔迹笔法,实乃同一人所为。序言、正文皆用墨色圆圈句读,墨色浓重,较为潦草,应为后来诵读者标记。《句解》全篇正文部分1926字,合标题、序言、句解近9000余字,内容包括天文、地理、历史、经书、史书,主要阐述“经史之源流”。与《三字经》《弟子规》等侧重于教化类蒙书不同,该书应属于知识类蒙书。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成都县志》对编者刘芳远及其《三字编》都有记载:“刘芳远,字德馨,邑诸生,读书敦行不欺,衾影乡人,谓为‘刘夫子’,生徒从事者甚众,所作有《正史文法》《二辩一解》《三字编》诸书行世。”①[清]李玉宣、衷兴鉴纂:《重修成都县志》卷七,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第653页。这些内容都可佐证。

《三字编》作为清代民间抄本,是研究现代汉语发展演变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有不少俗字,对于我们研究清代民间手抄本文献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大型辞书的修订有所裨益。所言并非达诂,还望方家斧正。

示例一:照八荒 指八方内外。

示例二:论得失 论史得失,廿一史中马、班、范称为三史。

班之得 载贾谊政事,书切于时事。

示例二:体绸缪 载董生圣良策明于经术,皆洋而有体。

《三字编》作为清代流传下来的手抄本,存在着大量的俗字,其研究价值不容小觑。其一,《三字编》作为现今唯一能看到的存世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汉字使用情况,研究里面的俗字,也就为释读原文扫清了障碍,还可对同时期的文献研究提供文字上的借鉴;其二,《三字编》中的俗字,大多不为《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辞书所收录,可为其在编撰与修订时提供参考意见,例如增加笔画、增补语例、增补音义等,从而促进大型辞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最后,对《三字编》中出现的大量俗字进行考释,可进一步推进汉语俗字研究的发展,特别是弥补清代俗字研究的不足,为汉语俗字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演变研究提供证据。

猜你喜欢
俗字抄本县志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县志里的乡贤
文人笔记与俗字研究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清水江文书疑难俗字例释(一)
县级志书总纂琐谈
《荷馬頌詩》中世紀抄本T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