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煤码头桁架式钢引桥加固补强方案

2022-12-30 01:43姚太均王俊杰
港口装卸 2022年6期
关键词:腹杆边角皮带机

姚太均 王俊杰 张 煜

1 宜昌港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1 引言

某浮式专用煤炭进口码头,船岸间通过42 m钢引桥连接,皮带机架设在钢引桥上。码头前沿原设计为一艘5 t浮式起重机(以下简称浮吊),利用抓斗抓取货物,回转180°后将货物卸至钢引桥皮带机受料斗,通过钢引桥皮带机将货物输送至岸上货场,皮带宽1 m,带速为2 m/s,码头综合台时效率约为200 t。随着货物进口量的增长,原码头设计能力已不能满足生产作业需要,需对码头进行扩能改造。拟将码头卸船浮吊由5 t浮吊更换为10 t浮吊,浮吊回转幅度由180°减为90°,提高效率。在浮吊船上增设皮带机,将货物输送给钢引桥上皮带机后,再经过货场皮带机至堆场。同时将原码头皮带机带宽由1 m增加到1.2 m,带速提升为2.5 m/s,使码头综合台时效率达到400 t以上。码头作业工艺为:货船→10 t浮吊船→浮吊船受料斗→浮吊船皮带机→钢引桥皮带机→货场皮带机→货场上高机→堆场。

该浮式码头船岸间的钢引桥已使用了近15年,扩能改造时需对刚引桥进行预应力卸载及其维修加固[1-2]。由于该码头位于某化工厂排污口,钢引桥腐蚀十分严重,部分杆件厚度只有原来的60%左右,已达到中级危旧桥梁的标准,钢引桥的承载能力、安全性下降。如果在运行荷载不中断的情况下,再叠加施工荷载、切割打磨受损构件、焊接热处理等影响,桥体的安全风险较高。此次改造皮带机加宽后,钢引桥的荷载增加,强度需要重新验算,若强度不足,需提出加固补强方案,确保钢引桥的结构安全。

2 钢引桥强度校核计算

2.1 原钢引桥参数

该钢引桥为桁架式结构,主梁型式采用平行弦桁架式双主梁,跨度为42 m,材料为Q235A型钢,钢引桥两端采用弧形滑动铰支座,基本尺寸见图1。

图1 原钢引桥基本尺寸

设计载荷:皮带机载荷为3 kPa;人群载荷2 kPa;风雪载荷 0.5 kPa。桥面系采用板式格梁构造,布置有纵梁和横梁,采用上平面等高连接。横梁为主承重梁,跨度4.0 m,纵向间距3.5 m,布设并支承于两片主桁架内侧。纵梁为副承重梁,跨度3.5 m,水平间距0.7 m,等距布置。为增强钢引桥的横向抗扭强度,在两片主桁架下弦杆之间,布设下弦纵向联结系,成X型交叉腹杆,简称下平纵联;为保证钢引桥上弦杆横向稳定性,在两主桁架上弦杆之间布设上弦纵向联结系,成X型交叉腹杆,简称上平纵联。

主要部件用材如下:桥面面板为5 mm钢板;纵梁、横梁为I20工字钢;主桁架的上弦杆为2L160×100×10不等边角铁,下弦杆为2L125×125×10等边角铁,斜腹杆为2L140×140×10等边角铁,竖腹杆为2L80×80×6等边角铁;纵向联结系的下平纵联为L90×90×6等边角铁,上平纵联为L100×100×8等边角铁。

2.2 桥面系设计强度验算

为满足码头改造后的作业工艺要求,对原钢引桥桥面系设计的桥面板、纵梁、横梁、端横梁强度进行了验算,具体验算数据见表1。通过验算,原钢引桥桥面系设计的桥面板、纵梁、端横梁强度均符合码头改造后的作业工艺要求。

表1 桥面设计强度验算表

2.3 主桁架设计强度验算

计算跨度42 m,节点长度3.5 m,桁架高度3.5 m,桥面宽度4.0 m,计算简图见图2。表2为杆件内力计算表,表中受拉力为正,受压力为负;表3为杆件截面验算表。通过以上验算,原钢引桥主桁架设计的下弦杆、斜腹杆、竖腹杆强度均符合码头改造后的作业工艺要求;原钢引桥上弦杆件选用2根不等边角铁160×100×10的总截面积为50.6 cm2,不能满足皮带机加宽后的强度要求,需要进行加强处理。

图2 杆件内力计算简图

表2 杆件内力计算表

表3 杆件截面验算表

2.4 纵向联结系强度验算

对原钢引桥纵向联结系的上、下平纵联强度进行验算,因上平纵联强度验算计算与下平纵联相同,故此取下平纵联进行强度验算。

经计算下弦杆产生的最大应力为237.83 MPa,不满足强度要求。因此,下弦杆肯定会失稳,危及整个结构安全。为此,原钢引桥在两桁架下弦设立交叉腹杆抵抗横向风荷载,计算斜腹杆最大拉力为174.33 kN,所需角铁总截面积为10.25 cm2,原等边角铁90×90×6可满足1.2 m皮带作业要求。上平纵联强度验算计算与下平纵联相同,原钢引桥设计采用等边角铁100×100×8的总截面积为15.6 cm2,满足1.2 m皮带作业要求。

通过以上验算,原钢引桥纵向联结系的上、下平纵联强度验算均符合码头改造后的作业工艺要求,不需要进行加强处理。

2.5 其他验算

该钢引桥仅将皮带加宽,对其他构件无任何影响,故钢引桥的整体挠度、节点焊缝强度、支座强度等方面不需要重新进行验算,均满足现在生产作业工艺要求。

通过以上的验算,将该钢引桥皮带由1 m改为1.2 m后,由于荷载发生变化,且钢引桥部分杆件锈蚀严重,造成钢引桥主桁架部分的上弦杆强度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要进行补强,其余均满足规范要求。

3 钢引桥补强加固设计与施工

经验算,原钢引桥主桁架上弦杆FG杆不能满足规范要求,需进行补强处理。考虑到上弦杆腐蚀极其严重,此次加强计算截面积只能按50%考虑,同时需对上弦杆其他杆件进行强度验算,计算结果见表4。

表4 杆件补强计算表

根据以上计算,为了减轻钢引桥的重量,节约钢材用量,钢引桥D、E、F、G节点处采用钢板焊接成箱体,直接焊在节点处连接钢板上(见图3)。箱体垂直弦杆方向板高160 mm,宽190 mm,钢板厚10 mm;平行弦杆方向板高130 mm,宽200 mm,钢板厚14 mm;箱体顶面封板长200 mm,宽150 mm,钢板厚10 mm。

图3 钢引桥加固处理施工图

BC、CD杆选用1根14槽钢进行补强,为了便于施工,将槽钢开口向下,扣在原角铁面上,采用满焊方式与原角铁焊牢固,与原角铁共同受力(见图3b)。DE、EF、FG杆选用2根14槽钢,提前将2根槽钢开口方向进行对焊,焊成箱型梁,再将箱型梁与钢引桥角铁面焊接,达到补强目的(见图3c)。

由于该钢引桥皮带机已安装到位,并受到周边环境和场地限制,已不可能将钢引桥将其拆除,只能在现场进行加固。钢引桥除原两端支撑点外,其他部位无法进行临时支撑。钢引桥在受力情况下进行焊接加固,存在很大的施工风险,如果不严格按要求进行施工焊接,极有可能发生钢引桥整体跨塌的重大事故。

施工时,采用对称施焊方式对钢引桥两主桁架进行加固,先只焊节点,加固横梁采用两主桥架左右对称、江侧和岸侧对称的加固方式。待全部节点焊接完成,将钢引桥上弦全部加固完成后,将各杆件均分为4等份,每个等份点处施焊,焊脚10 mm,焊缝长120 mm。焊接加固完成后,进行除锈,做好防腐工作,最后在加固杆件与上弦杆处采用结构胶密封。

4 结语

该浮式煤码头42 m桁架式钢引桥皮带由1 m宽增加至1.2 m,带速由2 m/s提高到2.5 m/s,生产效率提高近1倍,钢引桥的荷载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钢引桥加固补强方案。改造后,该码头已运行半年,钢引桥没有发生任何变形,皮带机运行平稳,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可为类似码头钢引桥加固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腹杆边角皮带机
应用旋转的性质求边角
边角双核互相转,环环相扣不变心——解三角形经典题突破
塔机起重臂腹杆变形问题的研究
皮带机用隔爆型电动机起动性能研究与分析
包边角钢在大直径立式圆筒型钢制储罐中的技术应用
公交车逃生窗为什么要砸边角处
浅析煤矿接力运行强力皮带集中联动控制方式
大跨度空腹桁架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
浅谈格构柱式塔吊基础的施工
不同桁架形式的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