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实践

2022-12-31 08:55李杜芳吴建民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台历节气烈士

李杜芳 吴建民 孙 彬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中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经验和智慧体现。是古人通过劳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

我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积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元素。2015年起,学校就以“走进二十四节气,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线的系列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数年来,学校在教学、实践、评价等方面持续深化、精心打造、逐步完善“二十四节气”主题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一、举办系列讲座,传承劳动的智慧

二十四节气主题劳动课程由“劳动的智慧”讲座引入。我校每年邀请北师大天文和中文学院教授为学生讲解“时间的产生”和“节气与民俗、诗词”。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首见于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秦汉年间发展完善。每个节气对应的“三候”(动物、植物、气象的变化特点)对古代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它的产生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有重要作用。

在古代,每个节气都有特定的仪式活动,如春分“竖蛋”“送春牛”等。节气民俗与饮食也密切相关,例如立春“咬春”等。节气还是古代诗人写作的重要内容,感时而作。

节气和时间(年月日)都是以地球为对象研究制定的。教授们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未来人类在火星等其他星球上生活,时间会如何变化?如果我们通过宇宙黑洞实现“穿越时空的旅行”,时间又会如何?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现在的时间是前人劳动智慧的结晶,未来的时间需要我们去挖掘、创造。”

二、组织丰富活动,践行劳动教育

(一)种植鲜花献英烈

纵观校史长河,北京师范大学始终与中国共产党血脉相连,先后涌现出刘和珍、“一二·九”运动先驱等革命志士。北师大校园内现有一二·九纪念碑、“三·一八”纪念碑、刘和珍浮雕、鲁迅像等。

学校与北师大社区协商,组织同学生参与北师大社区内的花草种植和维护。花草种植地点就选在这些纪念碑和烈士像周围。学生种植的每一朵花,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表达自己的哀思与感动,都是在向烈士们致敬。

雨水节气开始,学生有组织地陆续开始劳动实践。负责绿化的师傅们带领大家,从松土除草、挖坑播种开始具体指导。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他们使用铲子、耙子等工具,热火朝天地劳动。之后,惊蛰、春分节气,定期去“责任地”浇水、施肥、除草。一、二年级的同学还小,学校与家长联合,开展二月兰、紫茉莉、小白菜等花草蔬菜的盆植活动。

清明节气,学校组织学生为烈士清扫纪念碑和雕像,携自己种植的鲜花向烈士们致敬。谷雨、立夏、小满……学生参与种植和维护的鲜花陆续盛开,纪念碑和烈士像周围始终繁花似锦,似是在告知烈士们当下和未来的盛世中华。

(二)劳动运动会

芒种节气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为让学生感受夏日耕作的艰辛,学校在芒种前后举办“趣味劳动运动会”。看似简单的活动,但实际操作起来学生才发现,远比跑步和俯卧撑难得多。“独轮车运粮”考验力量和平衡能力,运粮的同学弯着腰、驼着背,晃晃悠悠,在跑道上挥洒汗水、奋勇前行。簸箕运玉米”特别考验耐心和协作能力。 “扁担挑水”的传统取水方式提醒学生珍惜水资源,感受劳动的不易和快乐。

(三)在农业科技园开展社会实践

秋分后,寒露前,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农业科技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切身感受“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成长的关系,亲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俗话说:“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前后刨红薯。”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了解到花生和红薯的果实都是埋在地底下,需要顺着秧苗去寻找位置。同学们学会弯下腰,紧紧抓住花生秧贴近泥土的部分,左右晃松,然后往上使劲,将它从松软的泥土中连根拔起。挖红薯时,需要用小铲子轻轻松一松土,顺着红薯大小挖拽,避免铲坏红薯。在劳作中自然产生珍惜“盘中餐”“粒粒皆农民辛苦”的情感。

(四)节气与美食制作

中国自古注重饮食养生,不同节气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例如:立春吃春卷、立夏吃鸭蛋、立冬吃饺子等。教师利用班会课向同学们介绍节气美食和制作方法。学生和家长一起实践春饼、青团、咸鸭蛋、饺子等各种节气美食的制作。在应季美食的制作过程中,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的“食疗”文化,关注饮食健康,关注家庭团聚,也进一步理解父母准备一日三餐的不易,增强自身独立生活能力。

(五)新年台历制作

每年秋季开学,学校安排语文、数学、美术、科学、音乐等各学科老师集体教研,启动新年台历制作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小组各自承担相应月份台历制作任务。台历的正面要体现各月份日期、星期、节气节日,以及迎冬奥等国家重要活动,并以当月节气代表性植物或动物加以装饰;台历的背面记录当月同学们的节气劳动实践、感想,还有节气民俗、节气古诗歌曲创编等内容。每个班完成一个版本的台历的制作,印刷成册,为学生自己和家人送上了浓浓的新年祝福!

四、开展多维评价,提升劳动素养

经过多年来的教研实践,学校明确了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目的和评价原则:从目标看,主要致力于劳动素养的培养,提高劳动热情和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从评价原则看,教育性而不是生产性是劳动教育的首要属性。所以,每项劳动实践活动中,尊重劳动、积极参与、不辞辛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这些是学校在评价中关注的重点。

学校实施了三种评价。一是即时评价。老师根据学生劳动时的积极性、参与度当堂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劳动热情。二是跟踪评价,以周为单位,以照片、劳动感想、日记、绘画等形式,保存各学科节气主题劳动教育内容;每周一记录,每月一交流,每学期一展示,每学年总结。三是激励评价,通过劳动实践成果展示评比、劳动技能比赛等方式,评选在劳动实践不同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给予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热爱劳动、创造性劳动,感受劳动的光荣。

猜你喜欢
台历节气烈士
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路友于烈士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新年台历我来做
幽默台历
黄道吉日也山寨
两代守墓人:一样的烈士情怀
缝时光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