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技术研究

2022-12-31 13:09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农业农村局王一雯
河北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田种薯田间管理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农业农村局 王一雯

马铃薯是当今世界四大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又名香山芋、洋山芋、阳芋、土豆等,与稻谷、小麦、高粱、玉米并称为五大作物,其块茎内含淀粉,可为人体提供热量,还含有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其中维生素是粮食作物中含量最全的。为使马铃薯能高产、优产,使用育芽繁殖栽培技术,然而该技术在使用中却存在种肥不分、种薯使用量较大、出苗不齐等问题,这不利于实现优产、高产的栽种目标。基于此,为使马铃薯能提高产量并助农户获得更高经济效益,探析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1 马铃薯繁殖移栽

在栽培马铃薯时使用繁殖移栽技术能够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出苗不整齐;二是用工量较大;三是种薯用量大;四是种肥不分及根系发育差。实践证明,薯芽栽培好处在于管理容易、育苗简单、取芽方便、定植成活率较高,可快速恢复生长,这对提高产量有益,同时薯芽繁殖还可保障幼苗根系发达,具有抗逆性强、抗瘠薄、抗旱等特点,操作育苗场地不受限,适合自家分散繁殖,既不必搭建拱棚,又能节省成本,尤其适合在山区使用本技术,新时代马铃薯繁殖移栽技术不断发展,为马铃薯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栽培夯实技术基础。以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为例,其具有探索绿色产业高效发展通路的价值,在马铃薯大规模生产过程中较为适用,通过无性快繁可提高产量,还具有育芽成本低的特点,对于马铃薯来讲繁殖单位材料可为一芽,直接接种于营养袋或大田沙床,在繁殖期间无需移动,可有效提高成活率。使用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可确保薯芽繁殖不受气候、土壤等因素限制,四季均可连续快繁,这可拓展技术应用的空间与时间维度,同时该技术操作简单、用时简短、技术步骤少,可节省综合生产成本,经由此法繁殖薯芽饱满且无病虫,为后续高产栽植奠定基础[1]。

2 马铃薯育苗方法

马铃薯播种材料主要为种薯,亦可用种子生产,属于育芽繁殖栽培技术的一种,马铃薯种子发芽温度约为22℃,约5 天开始发芽,若温度较低则会延长至10~20 天,通常播种量为每亩 5~10 克,苗龄约 60 日,基本与茄果类蔬菜的管理方式相同。块茎育芽主要使用切块繁殖、整薯繁殖、解苗繁殖等方法,种薯所处土温为4~5℃时利于发根,温度上升为5~7℃时便开始发芽,此时生长速度较慢,待温度上涨为10~12℃时薯芽则会健壮生长且速度较快,幼芽生长最为适宜的温度是18℃。在削选薯块时需留意质量,小薯以20~30 克马铃薯种块为宜,大薯需事先切块,切块用刀需消毒,保证每块凹陷健眼有2 个或2 个以上,切块后需摊开晾晒24 小时,将草木灰涂抹到切口处以免感染,在此基础上进入苗床催芽。苗床需提前准备好,床底垫有沙土约为10 厘米,沙土湿润度需达标,挑好的种薯逐一摆在苗床上,一层种薯铺好后盖一层沙土,位于中间的沙土层相对要薄,面层沙土6 厘米左右,盖好后铺上稻草,而后覆盖薄膜,在育芽期需床内湿润,温度以15℃为宜,以免温度过高苗芽徒长,薯芽长到1~2 厘米时可掰开炼芽,待1~2 日后方可移栽。掰苗繁殖主要是指把种薯上的苗掰下再繁殖, 达到提高繁殖成功几率的目的,还可减少种薯用量,使用此法需提早育苗。马铃薯北方播种于春季,南方春秋两季均可栽种,春季播种土温为6~8℃,秋季栽种于8~9 月,需要注意防雨水与高温,种薯播种前需在福尔马林溶液中泡30 分钟左右,在此基础上闷6~8 小时。因为马铃薯有休眠的情况,所以可用赤霉素浸泡种薯,其目的是促进苗芽萌发,栽种前15 日把处理好的种薯置于空气相对湿度为70%且温度为15~18℃的空间内进行催芽处理,待7~10 日薯芽长到1~3 厘米时见光,确保芽绿化、粗壮并适合定植。

在马铃薯育苗阶段实生籽育芽繁殖移栽技术应用广泛,因为马铃薯存在容易退化的问题,所以使用种子繁殖实生苗可解决上述问题,加之杂交实生籽能够培育优质马铃薯并助马铃薯增产,可解决部分山区调运种薯困难的现实问题。在选择苗床时尽量不选栽种过茄科农作物的地块,地块宜靠近水源,位于大田附近且向阳背风、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苗床选好后应深翻土地,为便于管理并避免干旱需苗床进行低畦高埂处理,通常畦深、宽、长分别为 15~20 厘米、0.8~1 米、10 米。将营养土置于苗床内,优化马铃薯育苗条件,经过筛选的营养土与本土、腐殖土、干猪粪、复合肥拌在一起,并堆捂10 天,播种前苗床需施入敌百虫、辛硫磷颗粒、菌灵,在此前提下反复浅锄,而后放入营养土,厚度约为15 厘米,表面需刮平,备好竹片、松针、遮阳网。在处理种子时,需选用一年以上的实生种子,用棉布或纱布包好并浸入25~27℃的水中16~24 小时,控出水分后放在盆中并覆盖塑料薄膜,在阳光下照射,待种子露白超5%时晒至微干,加入一些细沙进行搅拌。经过上述方法得出的种子每克1500 粒左右,每平方米可播种0.5克,通常播种7 日后便可出芽,继而落实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目标[2]。

3 马铃薯大田移栽

为使马铃薯移栽成活率较高,需提前7 日对薯芽进行抗旱锻炼,通过减少覆盖薄膜时间的方式加大通风力度,同时撒施氮磷钾肥,确保薯芽能适应大田生长环境,使苗芽能在较为健壮的状态下顺利移栽。马铃薯怕旱且怕涝,并在土内结薯,基于此大田土层需深厚、湿润并具有较强的透气性,可起垄双行移栽,密植为30~40 厘米,每亩约为5500 株苗芽。为提高大田移栽效率需做好田间准备,在冬季到来之前耕翻地块,开春解冻后需对大田进行消毒处理,还需精细整地,采用挖穴或开沟的方式施肥,穴、沟深度约为20 厘米,每个穴、沟施加粪肥为0.5~1 千克并与本土均匀拌合。在堆沤粪肥时可加入过磷酸钙,施肥进程中亦可加入草木灰或硫酸钾,为的是满足马铃薯苗芽生长需求。根据大田肥力可适度增加碳酸氢铵,这不仅可有效驱赶地下的害虫,还可施加氮素肥料,达到药肥两用的目的。将黑地膜盖在开沟起垄的位置,使地面温度能满足马铃薯移栽需求,还可起到避免水肥流失的目的。在薯芽长毛根并发出3~5 片叶子时方可准备移栽,薯芽从苗床上拔起置于框中运到田地,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时需动作轻柔,以免损伤薯芽,需选晴天移栽,与移栽蔬菜苗的流程及方法基本一致,经验表明使用水沙培育的苗芽根系更加发达,在移栽过程中无需带土,需在移栽前灌水,栽苗不宜过深,上半穴需留出达到增温保墒的目的,移栽为“品”自形,各垄栽培2 行,需留一些薯芽备用。在大田移栽环节需做好保温防寒工作,主要源于在温度不稳的春季容易受寒流影响而降低成活率,为规避上述现象需在薯芽栽培大田表面覆盖针叶、桔梗等物质,继而为成功育芽提供有利条件[3]。

4 马铃薯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技术的关键一环,在移栽结束后因为薯芽质量存在差异,所以会出现死苗、病苗、小苗等情况,为确保苗全且能提高产量需在移栽后尽快查苗补苗,通常移栽后2~3 日随查随补。补苗与之前栽种的苗生长速度不一样,为避免大苗欺小苗,需精选健康强壮的苗替换或补充,确保补一个活一个。需要注意的是,补苗应选在傍晚时分,不可在烈日下补苗,最好选用移栽时留下的备用苗,在实操时需连根带土挖出,这具有无需缓苗的优势。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查明缺苗原因,若因土壤水分不足、地下有害虫、土块过大等问题而引起缺苗,那么需在查苗补苗环节采取对应措施加强田间管理。马铃薯具有较强的再生性,若在成长期遭受冰雹,狂风等恶劣天气摧残只要及时浇水、松土、追肥就能重新长出新芽,无需拔掉重新移栽。

马铃薯地茎膨胀对温度有一定要求,基于此在开花见蕾的阶段需去除地膜,保障地温较低,这利于块茎膨大,还要及时去除花蕾,以免花蕾生长争夺土壤养分,同时要做好除草工作。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中耕松土能够增加块茎数量,还可为沿地平面方向生长的薯果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土亦能避免马铃薯出现绿肩、青头等现象,达到提高马铃薯商品性的目的。中耕可改善土壤生长条件,使土壤内的温度、湿度、水分、养料等均适合马铃薯快速繁殖。

追肥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重点,以有机肥为主,结合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追肥方案,幼苗期需追加氮肥,在中耕培土环节浇施兑水尿素,为的是优化保苗效果,花期通常不根际追肥,尤其不可施加氮肥,若发现马铃薯存在缺素的问题那么可在其叶片上喷施铜、硼等微量元素,含氯的肥料需控制使用,以免降低马铃薯的质量。马铃薯育苗繁殖栽培周期较短,在前期与中期需肥量较大,基于此要追加底肥,以钾肥、磷肥为主,每亩堆肥2000 千克左右,磷肥每亩为25 千克,草木灰500~1000 千克。在移栽后需根据育芽情况追肥2 次,适当配加氮肥,为的是促进块茎膨大,并助马铃薯丰收。

苗期管理属于田间管理的一部分。在实生籽萌发前通常不浇水、不揭膜,若苗床水分较少那么可及时补水,在薯芽出了40%~60%时需捡除部分覆盖物并适量补水,齐苗后要彻底清除杂草与覆盖物,如桔梗、松针、树叶等,在小十字期需洒一层营养土,为的是解决倒苗的问题。除阴冷天气每日揭开苗床两边通风炼苗,傍晚时分关闭通风口。在苗期需通过管理保持大田湿润。自出苗至出现第4 片复叶前薯芽生长缓慢,并容易受到病虫害威胁,如斑潜蝇、根腐病等,需加强薯芽保护,注意观察根腐病或猝倒病等病害的前兆,为及时采取措施防范病虫害提供依据。在薯芽发出5 片复叶时可去除遮阳网、地膜并进行露地管理,根据幼苗长势酌情喷施复合肥。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是田间管理较为关键的内容,需根据不同的病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管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予以分析:一是晚疫病。患有晚疫病的马铃薯会在叶缘或叶尖上生出病斑,还会伴有暗褐色或暗绿色的大斑,在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病斑会快速扩大并形成褐色条斑,最后植株通体为焦黑色并为湿腐状。防治晚疫病需推广种植抗病品种,在育芽繁殖栽培环节就扩大抗病品种的覆盖面积,选种健康强壮的种薯,结合药剂、消灭中心病株、改进栽培技术等举措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其中,农业防治举措较为可取,在播种前选择质量较好的种薯并淘汰有菌的块茎,在排水好、地势高的沙壤土内栽培马铃薯,还需针对培土与灌溉加强科学管理,在本病较为流行的年份需在收获前14 天左右割秧,以免病株与薯块接触,达到减小薯块染病几率的目的。二是斑潜蝇。斑潜蝇在3~4 月份是危害马铃薯健康并降低其品质的高峰期,斑潜蝇将卵产在叶片上同时基于叶片蒸腾获取水分,这会加快马铃薯叶片的死亡,成虫若大量进入田地还会在7~10 日内致使整块地的马铃薯枯死。在防治斑潜蝇时需抓住育芽繁殖栽培这一关键点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春季马铃薯栽植外围不种或少种蚕豆等容易吸引斑潜蝇的作物,有效控制虫源基数,在薯块膨大期需加强防治且幼虫与成虫兼顾,选用爱福丁乳油、害极灭乳油、杀虫丹原粉等药品交替单独使用,连防5~6 次,每次6~7 日,继而有效防治斑潜蝇。三是地老虎。每年春季地老虎最为严重,需在育芽繁殖栽培期间加强防治,通过清理田块、灭除杂草的方式破坏地老虎的生存环境,并使用敌百虫液杀死土体内的幼虫,在马铃薯出芽后,可将敌百虫液与切碎的菜叶混合在一起,拌匀后洒在田间起到诱杀幼虫的作用[4]。

5 马铃薯收获

为利用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技术落实丰产优产的目标,需把握好收获时机,通常在每年6 月初收获,马铃薯叶片与茎转为黄色且逐渐枯萎,块茎上附着的匍匐茎容易掉落,块茎皮薄且坚硬,将块茎切掉会分泌少许汁液,伤口迅速干燥,这表示马铃薯已成熟。在马铃薯收获时注意事项有以下几个:一是正常地块提前1日割除秧苗,若地块湿度与黏度较大则提前2~3 日割除秧苗,为的是尽快蒸发地表水分并为收获提供良好条件。二是减少损伤,在收获前15 日左右不再浇水,促进马铃薯外皮老化,降低机械损伤几率,在收获时需佩戴麻布手套,以免因人为因素破坏马铃薯的完整性,机械收获需操作得当,通过控制损伤的方式提高马铃薯的整体质量。三是新收获的马铃薯需避免暴晒,以免马铃薯因此而腐烂变质,同时阳光暴晒还会引起马铃薯芽眼老化的现象,亦会生成龙葵素碱毒素,基于此需选在无风的晴天收获,将马铃薯存储于温度较低且无阳光的地方[5]。

6 结语

综上所述,马铃薯育芽繁殖栽培技术具有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价值,基于此需有效应用该技术,通过马铃薯合理移栽解决用工量大、出苗不整齐等问题,还需高效育苗,使用实生籽育芽繁殖移栽技术,为提高育苗成活率给予支持,通过大田移栽与田间管理为马铃薯育苗繁殖栽培提供优质条件,确保水分、肥料均充足且土壤松软、透气,满足马铃薯高产、优产的需求,利用农业措施、生物等措施加强病虫害管理,同时抓住马铃薯收获时机并做好储藏工作,继而落实马铃薯高质量栽培目标。

猜你喜欢
大田种薯田间管理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一瓶水的微笑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