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2022-12-31 13:09大庆油田昆仑集团有限公司王德彬
河北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豆植株叶片

大庆油田昆仑集团有限公司 王德彬

引言

大豆是人们日常饮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农作物,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其营养价值仅次于肉、蛋、奶,因此被人们称为“植物肉”。其在预肿瘤、防心血管等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体健康。近年来,我国经济市场豆制品种类逐渐增加,对大豆产品需求量随之提升,促进农业大豆种植规模逐渐扩大。众所周知,大豆生长具有周期性特点,容易受气候、技术、病虫害等因素影响降低质量和产量。其中栽培技术影响程度较大,并且具有易改良特点,与其他不可控因素相比,更加有利于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所以,对大豆栽培技术进行分析,总结技术应用要点,不仅是满足市场供应需求的有效措施,也是带动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

1 大豆形态特征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度通常在30~90cm 左右,其茎部直且粗壮,上部或多或少呈棱形,密被有长硬毛,颜色为褐色。叶部大多为三小叶,托叶为卵形,两侧较尖,一般长度在3~7mm 左右,有明显脉络,密被呈黄色,表面分布柔毛;叶柄长度一般在2~20cm 左右,初期生长时有疏松柔毛,具棱。小叶厚度如同纸张,外形为宽卵形,近似圆形,最顶部一枚叶片较大,一般长度在 5~12cm 左右,宽度在 3~8cm 左右,大多为近圆形,极少部分为钝形,基部为圆形,两侧叶片则相对较小,外形为斜卵形,正面和背面有糙毛,少部分背面无毛;每边有5 条侧脉;小托叶长度一般在1~2mm 左右,叶柄长度为 1.5~4mm 左右与,密被有长硬毛,为黄褐色[1]。

大豆的荚果为长圆形,中间部位稍弯,呈下垂状,颜色为嫩绿色,长度一般在4~7.5cm 左右,宽度一般在8~15mm 左右,较为肥大,密被长毛,颜色为黄褐色。正常荚果的种子为2~5 颗,种子形状为椭圆形、卵形或近圆形,长度在1cm 左右,宽度在5~8mm 左右,种皮因品种不同而颜色各异,大多为黄色、褐色、淡绿色或褐色,表面较为光滑。通常花期在每年6~7 月,果期在每年7~9 月左右[2]。

2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要点

2.1 选地及整地

为了提高大豆生产效益,需要合理选择种植地。土壤条件对大豆品质和产量有决定性影响。如果种植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蓄水能力强,并且光照条件良好,则能够加快大豆生长速度。所以种植户在选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层厚度和土壤肥力,二者均佳则可以种植大豆。

细致整地是大豆种植的关键环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性质,去除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及杂草,同时有利于提高土壤透气性和蓄水性。整地工作可以与田间清理工作同时进行,一般要结合前茬作物种类翻整土壤,翻整深度控制在22~25cm 即可,在实际操作中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通过整地,能够有效解决土壤板结问题,确保在后续灌溉中,水分能够及时到达植株根茎,为植株根系拓展奠定基础[3]。另外,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整地还能够有效排出积水,避免根系积存水分造成腐烂现象,如此可以为大豆健康生长提供良好保障。与此同时,种植户在整地过程中也可以增加垄沟,适当提高土壤温度,为植株生长营造良好环境。

2.2 合理选种

选种工作是大豆种植前期准备工作,种子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植株成活率及生长状态。想要创造更高生产效益,就要结合地区种植条件和气候环境合理选种。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地理条件不尽相同,所以适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也存在差异,优质品种能够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同时可以保证生产质量和产量。结合以往种植经验总结来看,大豆种子的重量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常重量越高,产量也就越大,所以在选种过程中,种植户可以通过人工或机选方式,筛选出重量较高的豆种。在合理选种基础上,种植户还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通常播种前2~3d,需要将种子放在阳光下晾晒,每天2~3h,晾晒完毕后放于阴凉区域进行散热,如此能够提高种子活力,延长贮存时间[4]。同时,可以还要进行温汤浸种,具体操作如下:将种子放于冷水中浸泡10min,捞出后再放于50℃~54℃的温水中继续浸泡,30min 后捞出立即移入冷水,最后风干处理。为了避免种子种植后滋生黑腐病、霉霜病等疾病,可以选择0.3%~0.4%瑞毒霉药剂进行拌种,如此能够从根源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3 精细化播种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多样化大豆播种技术应运而生。为了提高大豆生产效益,需要合理轮作,最好选迎茬、正茬进行种植。当前,密植技术是大豆种植中较为常见的技术之一,合理控制种植密度,是提高大豆单株产量的有效措施。具体来说,种植户需要结合大豆品种和土壤条件调整种植密度,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在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虽然田间光照效果和通风效果较好,但是会浪费土地资源,无法保证大豆整体产量。如果密度较小,则会分散土壤肥力,不利于提高植株单株产量,所以种植户不能盲目密植,要深入了解地区实际情况,另外还需要注意,部分大豆品种并不适合密植技术。

另外,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也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正常情况下,春季播种需要在5 月中旬进行,保证播种时间准确、科学,能够有效提高大豆出苗率。夏季大豆一般在小麦收获后播种,只要墒情较好即可播种,一般播种时间在6 月中旬到7 月上旬之间。在此基础上,种植户要合理控制播种深度,为了保证苗齐、苗壮,需要将深度控制在4cm 左右。上文提到,我国不同地区地理条件、气候特征不尽相同,需要种植户遵循“因地制宜”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针对光照充足、气温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并减少行距[5];针对天气寒冷,光照不足的地区,可以适当增加行距。通常每个种植穴播种2~3 粒种植,出苗后留1 株,补苗适合在阴雨天进行。

2.4 田间管理

以上提到,大豆生长具有周期性特点,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降低质量和产量,或滋生病虫害。对此,需要种植户做好田间管理工作。精细化田间管理方式,能够从根源上减少不良隐患,有效提高大豆质量和产量。众所周知,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产生激烈的资源竞争,为了保证大豆植株在生长期间获得更多水分、养分、阳光等资源,全面提高生产效益,需要做好除草工作,及时将杂草清理干净,避免其争夺养分。这就需要种植户做好中耕除草。具体来说:第一,植株长出第一片复叶前,种植户要开展锄地工作,将苗眼草全部处理干净,避免伤及植株,同时疏松土壤。第二,植株生长到10cm 左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压苗、伤苗,同时要将杂草全部处理干净。第三,第二次中耕后的10d 左右,可以进行第三次中耕,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深松表土。除草工作分为苗前除草和苗后除草,首先,苗前除草,主要利用除草剂对田间杂草进行处理[6],例如:广灭灵除草剂或光谱性除草剂在处理阔叶杂草和禾草科杂草方面见效较快,可以使用5%普施特水剂,按照1.5~2kg/hm2用量进行施加,在施药期间要考虑对后插作物是否会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苗后除草。可以结合植株生长状况选择除草剂,例如:出苗早期适合使用普施特,一般在杂草刚破土时用药,最晚不得晚于植株2 片复叶期。用量为5%普施特水剂1~1.5kg/hm2,最多不超过1.5kg。施药最好选择湿度较大的天气,避免大风天气或高温天气施药。

另外,肥料是植株生长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在提高植株抗性、缩短生长周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做好施肥工作至关重要,在施肥过程中,要结合地区土壤条件、植株生长状况和生长需求等要素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肥料施加要与植株控制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施加到植株根系,以免烧根。可以在根系侧下4~5cm 左右处施加肥料,注意控制好施肥量,如果施加磷酸二铵肥料,施加量需要控制在25kg/667m2,在施肥过程中要分层施加,上层深度控制在5~7cm 范围内,施肥量大概占1/3 即可;底肥深度控制在10~16cm 范围内,施肥量大概占2/3 即可。或者收获前茬作物后,将有机肥均匀撒入地表,而后深翻土壤,将肥料与土混合,最后起垄。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有机肥要保证充分腐熟,以免损伤植株。

2.5 病虫害防治

2.5.1 大豆病害防治

第一,灰斑病防治。灰斑病是大豆种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植株叶片、幼苗、种子和茎部。受到疾病侵染的叶片分布褐色斑点,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成株叶片受害部位最初为绿色圆斑,随着时间不断推移,逐渐变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斑点,呈蛙眼状,所以也被称作蛙眼病,发展至后期,受害部位会形成不均匀、不规则病斑,湿度较大的位置会产生灰色霉层,这种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斑之间会拓宽侵害范围,并且小斑点会之间聚合形成大斑点,最终导致叶片脱落、植株枯死。另外,受到侵害的茎部,斑点大多为椭圆形或锤形,受到侵害的籽粒病斑与叶片受害部位相似,多为蛙眼状。由于荚上分布较多软毛,所以受到该疾病侵害后不易看到霉层。对于这类疾病,防治方法有以下两种:首先,针对湿度较大的地区,可以采用50%多菌灵进行拌种,一般每0.3kg 药量与100kg 种子混合搅拌在一起,能够有效预防该疾病。其次,针对已经感染疾病的植株,如果田间植株较为茂盛,可以在发病初期在籽粒和荚上喷洒药物,避免病斑持续扩散。常用药物有多菌灵胶悬剂或多菌灵可湿粉剂,通常每亩可以用药 100g,每 7~10 天施药 1 次,连续2~3 次即可,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适当增加药量和次数[8]。

第二,真菌病。常见真菌病包括霜霉病、灰斑病等,主要以危害大豆植株的根茎为主,对于这类疾病,需要种植户合理培育幼苗,并进行合理轮作,同时选用合理药剂进行拌种。如上文所述,为了避免种子种植后滋生黑腐病、霉霜病等疾病,可以选择0.3%~0.4%瑞毒霉药剂进行拌种。

第三,细菌病。长阿金细菌病包括斑疹病和斑点病。对于这类疾病,可以通过培育抗病品种进行防治。

第四,病毒病。病毒病具有种类多、传播快、危害重等特点,在防治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合理选择,将带病种子去除,同时要消灭媒介昆虫,切断疾病传染源。

2.5.2 大豆虫害防治

第一,红蜘蛛防治。红蜘蛛主要以吸食大豆植株的汁液为生,其成虫、幼虫均会对植株造成严重危害,受到侵染的植株最初分布斑点,斑点颜色为白色,后随着时间推移,会变成灰白色或红色。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防治,会导致叶片卷缩、枯萎,甚至脱落,受害位置如同火烧,严重阻碍植株健康生长,受害植株结荚较小,籽粒不饱满。针对这类虫害,需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首先,农业防治技术。做好土地翻整工作,将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全部去除,有效杀灭越冬虫源。同时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和植株生长需求进行灌溉施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其次,生物防治措施。草蛉、横纹蓟马、塔六点蓟马等生物,是大红蜘蛛的天敌,种植户可以在大红蜘蛛爆发前,将天敌生物释放到田间,以此来控制害虫的繁衍和滋生。其三,药剂防治。种植户要做好大豆生长巡检工作,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尽可能将虫害杜绝在根源处。如果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零星植株遭到侵蚀,需要及时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可以使用30%杀螨特乳油、73%克螨特乳油1500 倍液、40%水胺硫磷1000 倍液等[9],按照每亩50kg 用量进行施加,在施药过程要注意喷头向上,由上至下喷药,保证喷洒均匀。

第二,大豆毒蛾防治。这种害虫主要以残食叶肉为主,只留下叶脉,叶片表面会形成孔洞,严重甚至会导致整个叶片被吃光,受害植株长势较弱,产量严重下降。幼虫老熟后会在叶片处结茧并化蛹。针对这类害虫,可以选择物理防治措施,在田间悬挂杀虫灯,或者使用90%晶体敌百虫800 倍液,在田间均匀喷洒。

3 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就要充分掌握栽培技术要点,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尽可能将潜在隐患扼杀在源头,为植株健康生长奠定良好基础。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实现农户增收目标。

猜你喜欢
大豆植株叶片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基于改进Mask R-CNN模型的植物叶片分割方法
植物抗冷性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进展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利用“人工叶片”从无到有生成燃料
准确辨识辣椒植株徒长及徒长的防控措施
哈密葡萄黄化病的发生情况及补救措施
我的植物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