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林防火技术在森林资源保护中的应用

2022-12-31 13:09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赵致文陈珍新何厚聚石磊
河北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护林防火火险森林资源

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 赵致文 陈珍新 何厚聚 石磊

1 森林火灾出现的原因

对森林来说,只有在火源出现之后,才会导致火灾产生。而导致火灾产生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归纳后,基本上主要能够归纳为两类,分别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1.1 自然原因

在雷雨天时,雷电和树木发生接触,导致火灾产生;岩石发生大面积崩塌,彼此摩擦和撞击,产生火花;陨石在坠落之后,也会导致摩擦火产生,从而引发森林火灾。通常来说,自然因素导致的火灾并不多,在森林火灾的占比中还不到1.00%。一些地区的森林植被密度大,森林形成时间比较久,森林内部有很多的易燃物质,一旦遇到雷雨、岩石大面积崩塌、陨石坠落等自然现象,则更容易出现火灾,这类火灾的扑救难度非常高。但经过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此类火灾的发生几率比较小。自然原因引起的火灾很难防控,实践中只有坚持监测,及时发现森林安全隐患,提前做好火灾救援准备工作,尽量将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降到最低。

1.2 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主要能够分为两类,分别是生产用火以及生活用火。首先是生产用火,也就是烧荒、烧牧场、烧灰集肥、烧山造林、烧窑狩猎以及机车喷火等。其次是生活用火,也就是抽烟、做饭、烤火、点火照明、上山烧纸等。除此之外,一些不法分子缺乏法律意识,会选择破坏性防火,同样是导致火灾产生的一大因素[1]。人为原因引起的森林火灾占了森林火灾的绝大比例,为此国家越来越重视森林火灾防控。护林防火技术近年来也不断完善,形成了能够指导实践的技术体系和相关护林防火制度和标准。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是可以避免的,从增强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做好相关护林防火措施的培训与科普做起,逐步形成一套稳定有效的护林防火技术体系。

2 护林防火技术的种类

对于森林防火工作来说,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火灾预防以及火灾控制。因此,在开展防火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将防火技术和灭火技术全面整合,应用最具科学性的防火方案,以此将火灾全部扼杀于萌芽之中,不断提升资源保护的效果。

2.1 预测技术

我国近年来发生过好几起大型森林火灾,对我国的森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此林业部门加快了森林资源保护的速度,逐步颁布了《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以及《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等规范性文件,为具体的护林防火工作打好了基础,并提供了方向。气象部门要在护林防火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及时为相关部门提供气象数据,确保相关部门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应对森林火灾。气象部门通常要针对森林所在区域的相关部门提供空气的相对温湿度、风力以及降雨等数据,在评估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的基础之上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基于火灾程度的差异,可以将其分为多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又可以基于风力情况、降雨水平进一步划分。我国地大物博,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多数地区都具备防火技术应用的基础条件,通过和网络通信技术联动之后,就能专门打造一个火灾预警和监测体系,进而使得火灾响应速度得到提升。

2.2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也被称之为护林防火阻隔技术,其中的火烧法属于最常见而且效果最好的技术之一。但是因为火烧法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应用火烧法的时候需要提前做好森林所在区域的风速、可燃物的温湿度、含水量等的监测与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提高操作程序的严格性,有效控制用火时间。火烧法形成的防火线可以起到预期的防火效果,不过由于当前我国对防火线的设置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的标准,使得很多地区的防火线不符合规范,无法达到良好的防火效果。再加上一些地区的防火线建设不规范还会引起水土流失、滑坡等问题,反而增加了火灾的发生几率。在防火隔离的时候,最常采用的方法便是火烧法,以此将各个区域完全隔开,防止火势持续蔓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类方法对技术应用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对各个制燃物的含水量予以有效控制,并调节区域的风速和温度。此外,由于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伴随植物的生长,森林防火线也会随之产生一定的变化,在每一年中,都需要展开维护和检查。不仅如此,防火沟的设置也很重要,其也能起到控制火势蔓延的效果。除了以上几类方法之外,还可以依靠设置针叶林带的方式,逐步打造一条防火带,也就是利用一些有着很强防火效果的复合林,持续提升防火带自身的防火水平。工作人员应当参照森林的具体状况,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防火方案。例如,在我国南方地区,可以使用火力楠植物打造防火林,而我国北方普遍气候十分干燥,对防火带自然也有着更高的标准[2]。

2.3 监测技术

如果是自然环境因素所导致的火灾,在出现之前,通常都会有部分征兆产生。但绝大多数时候,火灾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从而使得灾害的发生有着很强的随机性特点。此时,工作人员就需要采用火灾监测技术,将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小。现如今,常见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无人机监控、地面训练以及望台监测,比起早期人工交替的形式,这类技术显然更具科技化特色,能够有效提高火灾反应速率,将火灾产生的概率控制在最低。当前护林防火通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护林防火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采用地空通讯、无线通讯、卫星通讯以及有线通讯可以尽快达到信息互通的效果,确保各种监测数据实时、精确,为相关部门制定护林防火技术方案提供方便。从前面所提到的火险等级划分等规范性文件可以知道,当火险等级达到了V 级之后,则应当尽快做好扑灭准备工作,最大程度地应用先进的扑灭技术,提高火灾扑灭的效率。

2.4 扑救技术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火灾扑救可以看作是这些年刚刚兴起的技术形式。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水平仍然十分落后。但在这几年之中,我国为了更好地对火灾展开应急和预防,相关专家也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打造防火指挥部,由专门人员负责,对整个扑救活动予以全面指挥。同时在各个区域里面还设置了诸多扑救设施,以此使得指挥系统变得更为完善。如此一来,我国火灾防火技术水平就会得到全面推进,进而使得防火效果达到了更高层次。

而从技术类型方面展开区分,主要包括地面灭火、人工降雨、化学灭火、航空灭火、计划火烧等。这里面,人工降雨是最为有效的一类方式,但通常需要有着优良的天气条件,才能使用。若近期时间天空的云体都不满足要求,自然无法应用这一技术。航空灭火又细分为洒液灭火、吊桶灭火以及机降灭火等。近几年,许多地区都已经开始采用航空灭火的方式,但其效果还有待提升。

最好则是对余火予以熄灭和场地处理。火灾在成功扑灭之后,必须将余火全部处理掉,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看守,一直到没有任何物品可以燃烧后停止。在森林火灾扑灭后,应当组织工作人员展开全面调查,了解事故出现的原因和发生的经过,对损失予以统计,总结教训,提出善后意见。最后则是对火场展开全面清理,将所有受到损害的树木全部清除干净,并做到全面更新[3]。森林火灾的扑救技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只有尽快针对性地调查分析我国近年来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火灾扑救失败以及成功的经验,不断总结、分析,形成能够指导护林防火工作的建议才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除此之外,尽快培养一批具有护林防火专业素养的人才,加快森林火灾扑救人员的集训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护林防火意识,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并避免无辜的生命在扑灭林火的过程中牺牲。

3 森林资源保护中应用护林防火技术的方法

3.1 打造预防火灾系统

在对森林资源展开保护的时候,为了能够将护林防火技术的优势全部展现出来,首要工作便是加强火灾预警,具体包括四个方面。

其一,深入到森林之中,对周边环境展开全面考察,参照其面积大小和周边的环境因素,在周围和中心区域专门设置一条防火带,其长度需要保持在50m 到80m 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防火带里面,不能有任何物品存在,以此将其价值全部展现出来。但凡有火灾出现,火势会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中,不会对周边其他林区有所波及,也不会对预防工作带来影响。此阶段对后续预防火灾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完成,并且要安排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做好各个方面的细节工作。

其二,在林地里可以种植一些具有较强防火效果的树种,诸如柳树和榆树。在种植工作开始前,专门设计一个交叉种植方案,以此使得森林防火价值得到提升。在完成种植工作之后,还需要将其分为多个阶段,逐一展开检查。通过应用航空技术,完成监控工作。还可以对火势大小予以模拟,逐步完成预测,得出火速数据,以防由于混种不够合理,导致严重后果产生。选择的具有防火效果的树种,即易燃性不高的树种,需要提前做好调查分析工作,选择适合所在地区的树种,并结合所在地区森林资源的地理地质、自然气候等条件调整种植的方式方法,最大程度地激发森林资源自身的防火控制效果。

其三,专门打造一个火灾预警制度,在森林里面设置一些具备感应和见识效果的装置,并搭建观测天气的仪器,从而能够及时观察近期天气条件是否有任何变化。通常来说,最好可以使用太阳能气象观测系统,在节约能源使用的同时,还能完成天气预测。另外,为了能够将火灾预警的效果展现出来,每隔一段时间,工作人员都要对各类设备展开全面检查。火灾预警制度的形成需要建立在充分的数据基础之上,即使已经形成了具体的火灾预警制度,应用在实践中的时仍然要保持不断完善与优化的态度,确保火灾预警制度始终能够满足实际情况的需求。

其四,将一些灭火设备引入进来。将早期已经过时的灭火技术全部放弃,打造一个灭火站点,保证各个站点之间能够做到交通畅通,以防因为交通问题,使得救火工作的最佳时间被错过。另外,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化学灭火设备,以此使得灭火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因为操作十分便利和快捷,能够更好地完成资源保护[4]。我国很多森林资源都处于交通不便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森林火灾的防控难度比较大。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各种护林防火技术来看,要积极地发挥其他地区的辅助性作用,当某一地区发生了火灾之后,尽快给予支援,采用先进的、高效的灭火设备。

3.2 扩大森林绿植覆盖率

基于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在森林火灾分布方面,比起森林,林间空地以及荒山区域出现火灾的概率相对更高。毕竟这些区域十分空旷,很容易出现诸多可燃物,同时因为气候条件非常干燥,具有较强的通风效果,留下了一定的火灾隐患。针对这一情况,为了能够防止森林资源被无情破坏,当前就需要合理应用护林防火技术。例如,可以尝试进一步提高造林力度,若森林中有一片区域相对较为空旷,此时就可以进行植树造林,以此对人为活动起到限制的效果,在扩大植被覆盖率的同时,还能全面扩大森林面积,此外还可以减少可燃物的数量,提升林中空气的湿度,以此防止火灾出现。除此之外,当森林里面的树木有所增加之后,风速也能得到控制,以此防止火势持续蔓延,为扑救工作争取了更多时间,防止资源被严重破坏。森林绿植覆盖率的扩大需要国家从各个方面着手,除了加大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之外,还需要尽快调查分析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优化森林资源分布情况,确保各个地区的森林资源都能够得到保障,在稳定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前提形成之后,国家针对护林防火技术的研究力度也会提升,能够推动护林防火实践工作的开展。

3.3 打造防火通信系统

在对森林资源保护的时候,最常应用的通信方式有三类,分别是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以及地空通信。伴随通信技术的持续进步,使得防火通信系统逐步形成,基于林区的气象条件,诸如温度水平、湿度水平以及风速等,对近期时间内火灾的等级予以确定,并通过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的方式,大范围宣传,其他部门在获取了信息之后,就可以将其作为防控工作的主要依据。通常而言,森林火险可以分为四个等级,火险为1到2 级时,火灾的概率非常低,若火险为4 级,此时就要提前进行应急准备。通过现代通信,促使各个部门的人员相互合作,共同完成防火工作[5]。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因此相关防火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早期在处理时,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够合理,导致诸多问题产生。因此,当前工作人员需要在技术层面持续研究,对森林资源展开全面保护,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护林防火火险森林资源
基层林业护林防火工作策略分析
驻马店市高森林火险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加强地方护林防火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镌刻在兴安岭上的绿色誓言——内蒙古大兴安岭于海俊护林防火案例
对完善现阶段护林防火工作的措施分析
防火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