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机农艺结合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探究

2022-12-31 13:09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白跃辉
河北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机械设备机械化培育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白跃辉

引言

玉米作为我国农业种植产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日常的粮食所需,同时也是各项基础加工业的重要原材料。但是目前阶段,玉米种植并没有借助农业现代化的生产辅助实现效率的优化升级,主要也是因为其农业机械和农业种植技艺没有实现良好的深度融合。本文将以此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玉米生产过程中农机农艺结合工作。

1 关于玉米生产农机农艺结合的相关介绍

1.1 玉米种植生产机械化现状

我国农业领域有三大粮食作物,分别是水稻、小麦和玉米,以上农业作物产品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必需品,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社会各个领域对于其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大力做好基础粮食的储备工作,因此社会对于玉米等基础作物的需求更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大农作物产出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不仅需要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学家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做好农业领域种子、种植技术等环节的更新优化,同时还需要紧跟当下现代化发展进程,做好农业生产田地的机械化设备引进和普及。就玉米机械化生产情况来说,目前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首先,玉米整体机械化设备生产水平不高,尤其是与水稻、小麦等其他作物相比,其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其次,玉米机械化生产地区不均衡,以山东为代表的华北种植地区,机械化设备普及程度相对较高,但是西北等地区受制于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因素等,机械化设备普及率较低,甚至尤为偏远地区没有实现机械化设备的引入。最后,玉米生产各个环节对机械化设备的依赖程度不均衡。对于玉米生产种植工作来说,工作环节根据先后顺序大概可以分为播种、施肥培育、收成、加工等几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播种和加工阶段对机械化的依赖程度偏高,但是相比较施肥培育和收成阶段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机械设备的引入和利用。

1.2 玉米生产农机农艺结合的意义

农机农艺结合主要是指在农业现代生产的进程中,将农业机械化生产设备和农业种植生产的特殊技术要义相结合,在保证农业作物品种良好的同时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对于玉米生产来说,实现农机农艺更深程度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玉米的种植生产相比于麦子等其他基础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偏低,仍然存在大量依靠人力的生产环节和生产地区,因此造成整体生产效率偏慢,同时也制约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普及,一方面选取合适的机械设备,在不影响生产环境的基础上完成收成、剥粒等生产任务,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与玉米生产种植的农业技艺相结合。玉米各个阶段的生产特点、种植环境、使用肥料等都是影响玉米作物成品和种植效率的关键因素,针对以上这些因素在玉米前期播种、中期维护、后期收成等各个环节都需要采取专业的农业技术进行培育。因此玉米种植中对现代化机械技术的使用务必要与上文所提到的农业培育技术相结合,才能保证玉米作物长势良好、收成可观。倘若这两个方面缺少任意一个方面,那么玉米作物生产过程仍然无法与当下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相迎合,更无法有效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种植模式。

2 玉米种植中农机农艺结合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由于农业机械和农业种植技艺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因而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种植的农业效率,具体来说通过调研走访,笔者发现玉米种植中农机农艺结合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玉米种植环境差异性大,机械设备难以满足需求

玉米能够成为三大基础农作物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由于人们生产生活中对于玉米作物的需求大,同时也是由于玉米生产种植环境相对而言适应性更强,不论是雨水充足的华北平原地区,还是地势险峻的西北山地,都有玉米种植的田地。同样,这一种植环境适应性更强、差异性更大同时也导致一定的副作用,在本次课题研究中就表现为难以生产出完全满足玉米种植需求的生产作业机械设备。除此之外,由于玉米的生产种植环境横跨了南北方,而南北方在土地条件、降水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玉米生产种植的农业技术本身也存在多样化的趋势。因此为了能够和多样化的农业种植技术相匹配,机械化生产设备就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现实生产种植中难以设计生产出完全与各项生产种植需求相匹配的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缺乏恰恰是制约玉米种植过程中机械和农业相结合的源头性因素,也是关键性因素。它区分于小麦等其他农作物,不能单纯地依靠一台综合农业收割机就能完成农业生产进程中的机械化、现代化进程。

2.2 玉米收成率低,不适应完全机械化生产

虽然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农产品之一,但是其技术发展水平和整体收成率与其他农产品相比相对较低。在玉米生产种植中,整体来说,玉米的发芽率、收成率仅仅能够维持在85%,基本上目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实现半精量的培育播种生产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依靠人力和机械设备,对于播种培育等关键性环节主要采用人力方式,而对于收成、剥粒等后期加工性环节,则一定程度上依靠机械设备。这就导致玉米生产种植中不能完全依靠机械化生产方式。完全依靠机械化生产方式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农作物的发芽率较高、适应性较强,这样才能摆脱人工种植模式和种植技艺。借助机械化生产模式完成批量生产,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中既不会出错,又可以提高效率,但是显然玉米这一农作物不满足完全机械化生产的条件,而是需要额外付出更多的人力、精力来完成播种和育苗等多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可能无法发芽的玉米苗,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从而提升整体收成率。只有在玉米收成率、发芽率提高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整体种植效率,才具有一定的生产意义。倘若整体收成率和发芽率都无从谈起,那么种植效率的提升也并不能改变目前的生产收成局面。

2.3 玉米种植不规范,进一步降低了机械生产收成率

对于玉米种植来说,较大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同时也就意味着人们对于这一基础农作物的播种培育种植方式并没有提高重视,而是各自采用自身认为正确的播种培育方式来进行生产种植。在这个过程中,就难免会存在种植不规范等现象,尤其是表现在玉米播种这个环节中。目前来说,各地区的玉米播种方式多样,有直接播种、套种等多种方式,从而导致播种后的结果表现为不均匀、间隔过大或过小等,这就给机械设备的进入带来了较高的挑战。只有在田地内均匀分布、间距相等的情况下使用机械生产设备才能完成培育和收成,但是如果种子间间距过大,就没有办法适应机械生产中的自动化收成模式,因此玉米种植不规范这一问题也造成了机械生产收成率的进一步降低,无法使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种植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更无从谈起提高效率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农业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领域的农业专家、农户或农业合作组织的管理者都应积极主动思考这一问题,以切实提高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规范性,借助举办技术论坛讲座、专家指导农业生产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 实现玉米生产技艺和机械设备融合的重要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在玉米生产种植过程中确实存在种种问题,导致其机械设备和农业生产技术无法得到有效融合,甚至机械设备的引进还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整体收成率。因此,玉米生产技艺和生产机械设备的融合这一问题必须得到有效解决,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机械设备在玉米生产田地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玉米农作物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双重提升。

3.1 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机械设备的引入都会耗费大量资金,对于农业生产户来说将会产生一笔巨大的资金支出,但是由于农户自身经济条件较差,因此无力负担机械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农田中机械设备的引入和普及,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只有在资金问题上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才能进一步讨论机械设备如何在玉米种植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来说,依靠农户单独出资购买机械设备并不成立,更多的是要依靠农业生产经济合作社等组织来完成设备购入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再将设备租给农户,收取租金。除此之外,现在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机械设备租赁公司,针对群体和个人,根据使用需求,有针对性地租用设备收取租金。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引入和普及,还需要在现有工作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资金、政策等措施加大工作扶持力度。首先在资金方面,可以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尤其是农业发展银行,其在资金融资、资金补贴等方面,可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其次,在政策方面,有关部门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如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促进农户在玉米生产种植的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机械设备,切实解决资金问题,为后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提高玉米生产种植的规范性

由于玉米生产种植的过程中缺乏专业规范的标准,导致玉米播种的间距不一,给机械设备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干扰,不仅没有起到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反而造成相反的作用,因此这一问题必须有效解决,才能切实保证玉米种植过程中机械设备发挥其本来的重要作用。首先,应该加强对玉米生产农户的培训和引导,通过组织村支部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切实转变农户生产过程中的不规范、不标准行为,给玉米田地机械设备的引入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该对玉米种植进行规划计划,尤其是在集体经济内部,根据玉米品种的不同、种植技艺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种植区域,以便于形成规模效应,使机械设备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

3.3 借助机械设备精量播种

在玉米种植的各个环节中,对机械设备使用最为短缺的就是播种环节。在传统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人力,这样做不仅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脱钩,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人力成本费用。但是完全依靠农业机械化设备进行自动自主播种,就玉米的种植属性和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又无法实现,因此有必要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精量播种。精量播种,不仅可以起到节省人力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节省种子的消耗量,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提高种子的发芽率。精量播种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土壤条件、机械设备型号确定合适的播种数量和播种密度,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尽可能地高。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合理规划施肥工作,不仅需要选取合适的肥料类型,还需要根据玉米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适时地调整培育方式。通过精量的播种方式,促使玉米生产具备更强的规范性和流程性,以便根据使用需求引入相关的机械生产设备,实现现代化玉米生产模式。

3.4 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基础

产学研结合是目前各行各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力量,借助产业发展个体企业和产业研究专家的共同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提高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专业技术储备,提升整体发展能力。这一点体现在农业生产中尤为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袁隆平教授。借助先进的科研技术,实现了小麦亩产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对于玉米生产来说也不例外,充分借助产学研工作,发挥技术优势,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相结合,切实做到农机农艺结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根据机械化设备的现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技术方向和内容,使农业生产技术和机械化生产设备都能发挥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推广工作,从而化解农户对生产效率降低的担心,做到机械设备在玉米生产田地的广泛使用。除此之外,借助产学研的研究成果,也可以进一步实现和推广玉米培育中的规模化生产模式,为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提供充足合适的使用场景。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玉米生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玉米生产过程中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和农业培育技术的结合。玉米虽然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农作物,但是在生产培育过程中由于存在土壤环境、种植环境的差异性,因此培育工作难以实现批量化、规模化、统一化,这就给农业机械设备的引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可以说,在下一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户和农业生产合作集体购买引入生产机械设备,做好机械设备普及工作,同时也应该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和更新力度,在一定范围内做到技术向机械设备靠拢、技术主动适应机械设备发展需求,以此来促进机械设备和农业技术的有机融合,切实在保证提高玉米作物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机械设备机械化培育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方法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