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2022-12-31 13:09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夏国芳
河北农机 2022年6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械化农民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农业服务中心 夏国芳

引言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尤其对于我国而言,人口基数较大、农业历史悠久,在农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传统的耕种思维、生产模式、经营理念都对现代农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下,农民群体不仅经济收入微薄,同时生产效能难以提升,机械化作业已经成为农业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机械化生产属于大规模生产模式,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机设备,可以显著提升生产效能,对促进农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 现代农业内涵

研究中国农业历史,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从2000多年前直到近代,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始终以人手工劳动、牲畜机器劳作为主,并用人、牲畜的粪便作为主要饲料,农村生产规模一直较小,农业生产率也较低。20世纪初期,人类在农村生产方式中已开始大规模应用化肥,中国农业生产率又有了较大的提升。20 世纪30年代,欧美农民在农村生产方式中也已开始大规模应用农耕机器,中国农业生产方式又开始出现了质的飞越[1]。这使人类意识到中国农业发展已完全告别了古代,走向了一段崭新时期。农业经济史学家们据此指出:在20 世纪,中国农业生产方式至少经过了两场有意义的农村工业革命,并因此主张以20 世纪前30 年代为界限,把中国种植业界定为“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在中国,“传统农业”所描述的是:以人、牲畜等的传统农村生产关系为依托,通过大规模投放肥料、农药进行商品生产活动的农村发展模式。传统种植业的农产品产量、品质一直在稳中向好,但传统农产品仍以家庭承包式经营居多,生产基本不出现组织化现象,且规模也较小[2]。

“现代农业”所描述的是:以传统机械化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借助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开展工业生产的新农村发展模式。现代农业一直致力于不断提高农业质量,并不断丰富农作物种类。

2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价值和作用

2.1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从以往以人力生产为主的生产模式趋于机械化生产模式发展。加速现代化农业建设,大量应用农机设备,可以为农业升级转型注入活力,加速行业的转型进程。同时,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还可以带动农机行业的稳定发展,促使农机制造和农业生产相辅相成[3]。

2.2 提升农户经济效益

在以往的耕作模式下,需以大量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而由于大量资源消耗,会降低农户的经济效益。通过应用机械化生产设备,能够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进而提升农户的生产效益。同时。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进度的逐渐推进,大批农村居民向县城涌入,目前的农村人口数量相对较低、年龄结构偏大,也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发展现代化以及机械化农业,能够显著释放农村劳动力,符合现代农村地区的现实情况。推动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提高农民的收入,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运用农业机械化的形式,可以很好地使农民的收入获得提高,从而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和发展[4]。

2.3 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在国家振兴农村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成了当务之急,种植业成为农村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行业,发展农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以高新技术和先进机械作为支撑,能够实现规模化以及产业化发展,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4 保障社会粮食稳定

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粮食作物占有生产面积的比重仍然较大,而粮食产量不但关系当地经济建设,同时还与市民日常生活、社会稳定以及粮食安全等息息相关。通过机械化生产可以显著提升粮食作物的生产效能,满足当代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确保社会粮食稳定,避免出现粮食紧缺的情况。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运用农业机械化的方式,在有关农作物的收割方面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让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这一方面可以保障农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运用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可以很好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工作效率,这样农民就会不断地扩展种植的规模[5]。

3 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3.1 农民群体素质不高

受到农村地区经济、教育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群体的学历水平和综合素质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广大基层农民扮演主体角色,但是由于知识储备不够,对机械化生产存在抵触心理,因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其操作要点,导致机械化进程缓慢。

3.2 配套政策不健全

农业机械化是一项基本国策,符合农业发展规律,而想要加速其进程,则要以健全的配套政策作为支撑。但是当前相关部门没有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出台相关政策,例如惠民补贴政策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户受到经济的影响而无法采购心仪的农机设备,进而影响了当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以及现代化进程。

3.3 农机研发较为滞后

中国地大物博、区域广阔,不同地方在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等方面都具有很大差别,可以农机研发作为手段符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衡量环境、农业结构、优势农产业以及经济等因素。但当前在开展农机研究中,没有针对本地情况开展针对性研究,农机设备缺乏实用性,难以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

3.4 农机推广工作不到位

农机推广的目的是转变广大农户的生产思维,认识到机械化生产的优势和重要性,促使农户掌握农机技术。但是当前在开展农机推广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推广硬件设施匮乏,难以为工作开展提供物质支撑;又例如推广形式单一,不符合现代农户的生活以及生产习惯。

4 推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经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利用农业机械化的手段所发挥出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而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为了构建美好新型乡村社会的必然需要,所以下面将针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机械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展开更详尽的解析。

4.1 要不断提高有关的技术和人员的素养

在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农业建设中,主要还是以农村的经济发展为主。而传统的农村中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会制约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要想更好地克服传统农村中所具有的缺点,促进农村机械化的发展,首先就必须培养农民的基本技术与素质,使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有相应的意识。而农业综合素养的培养,就需要由地方部门对其加强宣传,使农民对于该内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另外,还必须进行一定的培训工作,以保证农民能够熟悉并了解一些农业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这样农民才能极大地节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与此同时,地方部门也要积极吸纳比较优质的农业人员,让这种农民人员可以对农户发展做出具体的引导,为了培育优质的农民人员,学校可以和地方的大专院校加强联合,学校也可以举办一些农村科研项目,使农业相关的学生可以在这里得到锻炼,从而进一步培养自身的技术专长,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机械性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密切地融合在一起来,充分发挥出巨大的社会价值。

4.2 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对现代农业进行现代化的技术创新与改造,除引入优质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地的农户进行技术辅导外,还必须通过不断地引入最先进的农业科技,使高新技术给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有力的保证,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村体制的变革与优化,用一个更现代化发展的视野来审视农村的经济发展,以便于更好地促进新型农村的经济蓬勃发展。在目前,不少大学都进行过相关农业的研究计划,不过,这种农业研究计划并不能发挥实际的效果,深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该农业研究计划长期缺乏结合的情况,同时,实际应用的农业科技也并不能支持农业研究计划的发展,使得许多农业研究计划并没有开展过很好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对中国传统农业的革新也并没有起到一定的效果,这也导致了先进的农业理念并没有在农村中使用。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传统农业的变革,要不断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机械化,就必须运用相应的农业科技来促进中国农村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提升土地的生产力与农业实际的水平效率[6]。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必须进行一定的反馈工作,准确地了解该工作所面临的不足,并做出适当的处理,以此促进中国农村的发展,增加当地的经济效益。

4.3 对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进一步关注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工作。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农村产品的构成相对比较单一化,从产品生产到营销都相对的比较简单,但现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农村产品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整合,因为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现代的农产品技术为主要基础,同时,还必须考虑目前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对于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适当的整合与优化,在调整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更现代的农业信息技术[7]。例如,在农作物的营销时,就要建立相关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以更好地促进农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销售,并且增加了销售额,同时还能够运用现代的物流配送技术来对农产品进行物流管理,在进行物流配送时,就需要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得全球各地的人都能够对本地农产品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分享本地农作物。农业机械化很好地实现了粮食作物生产的科技提升,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国际市场上对粮食作物生产的需要,实现了农业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大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要对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优化,对中国整个农村的产业链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而促进中国不同地方都实现了农业产业的创新,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社会总体的稳定发展。

5 加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意见分析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人们更深切地意识到了中国农村机械化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意义,同时,人们也要结合中国实际的农业状况进行了适当的策略调整,使之更加有利于中国农村的发展,也更加有利于新时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中国农村的健康发展,从而增加农业的经济效益。以下针对发展农村机械化提供若干意见与注意事项,以供相关人士借鉴。

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受到了高度关注,现代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直接关系着国家振兴农业战略,对中国农业的发展经济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现代农业的建设中要高度关注农业机械化,并对农业机械化的相关科技开展一定的创新,与此同时,多进行一定的农业科研项目,以加大国家对其的研究力量,同时地方部门也要向农业研究计划多进行资金的扶持,从而使得农业研究计划能够更加顺利地发展下去,进行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

另外由于现代中国农产品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借用了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所以关于现代中国农产品的机械化发展,我们必须要贯彻自主创造的基本原则,中国农产品机械化的发展必须要更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的国情,并且能够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来进行农产品营销途径的开拓,从而更好地增加中国农产品的产量,并提高农户的经营收入[8]。此外,还要鼓励更多的青年投入到农村工程建设中,做好对农村技术培训工作,使村民更加熟悉并掌握农业相关机械设备的运用,以便于更好地实现中国农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6 结语

总而言之,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机械化生产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同时也能推动农业产业的更新和换代,所以对此,有关部门以及人员应该重点看待,不断提高对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和科研支持,加强农业的科技意识,利用科技推动产业发展,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实际意义有着重要的认识,从而使得农民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缓解了社会的主要矛盾,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农业生产也面临着转型升级,而想要发挥农业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支柱性地位,当地相关部门则要给予机械化生产和现代化农业以高度重视,并且采取科学的措施推动机械化发展进程,为农业生产注入活力,进而发挥机械化作业优势,实现农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机械化农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