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烈光教授论《黄帝内经》生殖健康观

2023-01-02 20:27张弛张伟传鹏张梦雪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经生育能力精气

张弛,张伟▲,传鹏,张梦雪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传博医舍诊所,四川 成都 610000;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

生殖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包括生命每个阶段中个体的生殖系统、生殖过程和生殖功能的状况,更包括个体能否尽享“天年”的“先天禀赋”状况,是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维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关乎人类个体的全面健康和人类社会的繁衍昌盛。

马烈光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中医养生学科创始人,全国高等中医药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传承工作指导老师,马教授从中医的角度,提出了生殖健康观的认识,即生殖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质基础是肾精,载体是“天癸”,根源在禀赋,遵循“女七男八”规律,其评判标准是有“子”无“子”之生殖能力及相应的性生理及性心理特点等系列观点。笔者有幸师从马教授,深得老师耳提面授,为了传承老师的学术精华,特将马教授的生殖健康观加以总结,以飨同道。

1 生殖健康的理论来源

马教授生殖健康观的提出,肇源于《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后同),经典之开篇“上古天真论”从“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1]”一句开始,直至该篇文末,核心即在围绕“子”的问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讨论,其篇幅占据整篇的三分之二,可见《内经》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经典中首先以七八节律解释了男女各自从萌动到衰极而止的性发育规律,其中,女性生育能力从“二七……月事以时下,故有子”,终于“七七……形坏而无子”;男性生育能力从“二八……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到“七八……精少”(但未绝子,与女性不同)。纵观整个过程,实质是人体生育能力的自然盛衰过程,最终因为“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丧失生育能力而“无子”[2]。马教授认为,从经文中可以发现,女子七七、男子八八是具有标志性的时间点,在此时间点之前,人因为肾精不足而出现的各种变化,当归于“衰”;而在此时间点之后,人之各种衰退变化,已不能完全以“衰”字概之,当归于“老”。其后,经文通过分析“老而有子”的特殊人群,从而进一步确立七七、八八时间点的特殊性,即“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可见,跨过这个时间点,标志着人从“年已老”的年岁之老,发展到了“精气皆竭”的生理之老。之后,经文进一步提出百岁尚能有子的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认为有一部分百岁之“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最后,经文通过对上古时真、至、圣、贤四类养生家的列举,从而为养生者提出目标和实现途径。马教授从上述经文及分析中获得理论灵感,并将经文中比较局限的生育能力,拓展至人类生殖健康包括的性能力、生育能力、性心理等多个方面,从而提出了生殖健康观。

2 生殖健康的重要性

生殖健康是人类健康认识的重要维度之一。对健康关注是人类亘古不变追求,维护人类也是增加人们幸福感获得感的前提和保障。现代医学对于健康的认识,主要遵循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四维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维健康”观对维护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尚不能完全满足和保障人们对尽享“天年”的执着追求。基于此,马教授根据自己从医50余年的医疗实践及中医养生研究经验,立足《黄帝内经》,提出“生殖健康观”的认识。他认为,人类健康维度中,除“四维健康”外,还应包括生殖健康,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人类健康。

生殖健康是人体衰老与否的显著标志,是对衰老的个人自我认识起点。从经文来看,男女衰老的节律和时间点不同,而不论七七或八八,均以生育能力为由衰至衰极而老的转折标志,这里不再赘述。另外,结合临床实际来看,不论男女,在49岁或60岁之前感受到身体出现目昏、夜难瞑等“老态”时,并不认为其代表“衰老”,仅将其作为正常疾病而求医,及至其出现性能力的衰退时,方会认真考虑“老”之可能。因此,性能力的衰退,是个人自我“衰老”认识的重要起点。

生殖健康是其他健康维度的基础。马教授提出的生殖健康不仅仅包括生命每个阶段中个体的生殖系统、生殖过程和生殖功能的状况,以及与生殖相关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不只是关注个体有生殖能力、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性传播疾病防治等,而更是从养生的角度,从如何“却病益寿”“尽享天年”的角度,指出唯有生殖健康,个体“先天禀赋”充实,才能为个体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提供基础和保障。如《黄帝内经》开篇即有:“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正是因为黄帝“生而神灵”,即其先天禀赋充实,天资聪慧,才有“弱而能言”“幼而徇齐”、“成而登天”,即年龄还很小时就善于言辞,幼年时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强,长大后思维敏捷,成年以后,善于养生保健,尽享“天年”[3]。可见,生殖健康在个体全生命周期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更关乎人类个体的全面健康和人类社会的繁衍昌盛。

3 生殖健康的物质基础是肾精,载体是“天癸”

肾中精气是构成生命体的基础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主藏精。肾所贮藏的精气,在人体整个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体随着肾气的逐渐充盛,出现由少而壮盛,随着肾气的逐渐衰退,出现由衰而老,直至死亡。生殖功能是生命活力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群延续的能力基础,因而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之一。针对生殖功能这一特定的生命现象,《内经》提出“天癸”这一决定生殖发育的特定物质,认为“天癸”是肾中精气特殊的成分,是一种促进生殖系统发育完善,生殖功能成熟的物质,直接决定着个体生殖功能。《内经》指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而无子。即天癸的出现,女子可使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通畅旺盛,是女性性器官发育完善、生殖功能成熟的必要条件[4]。而天癸对于男子亦能促使性机能成熟,产生、排出精子,具备生育能力。天癸衰竭,大多数人的生殖能力也就逐渐丧失。

可见,肾中精气是生殖功能的根本物质基础,其中“天癸”水平是生殖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生殖功能的盛衰状态是肾中精气盈亏水平的外在表现[5],而生殖能力又是生殖健康的主要体现,因此,生殖健康的物质基础是肾精,载体是“天癸”。马教授十分重视肾精对生殖健康中的基础性作用,指出保精不仅关系到个体生殖功能的进程,更关系到强壮后嗣,如肾中精气不足则难能受孕,即使受孕亦因父母精血亏损而易致胎儿先天不足。

4 生殖健康源于先天禀赋,有赖脏腑安和

先天禀赋源自父母,父母的年龄、体质等诸多因素决定了个体先天禀赋的不同。先天禀赋,受父母所传、藏之于肾的先天之精决定,肾中先天精气的质和量的差异,决定了个体之间禀赋的差异,进而导致个体之间生殖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间生殖性能力及其性衰老进程的差异方面。

古人发现大多数人到了老年,就丧失了性生殖功能,但有的人虽然年龄已老却仍能保留性生殖能力。对此《内经》指出:“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这是因为他们先天禀赋超过常人,到老年时气血经脉仍保持通畅,同时肾气比一般人充盛的缘故。也就是说,先天禀赋从根本上决定了个体生殖性能力的高低和衰老的进程。一般而言,禀赋越好,性生殖能力越高,衰老越慢,反之则性能力低下,衰老较快[6]。

肾中精气虽然是生殖性功能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肾中精气是否充盛与其他各个脏腑功能旺盛与否关系密切。只有各个脏腑的功能旺盛,脏腑安和,肾脏藏的精气才充满,精气才能外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殖性能力。人进入老年后,五脏功能都已衰退,肾中精气天癸自然枯竭,于是生殖性能力也就因之而丧失。肾中精气是生殖性功能的决定性因素,肾中精气是否充盛与其他各个脏腑功能旺盛与否关系密切[7]。

“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此“道”即是马教授强调的,人们既要懂得养生之道又善用养生方法,注重“积精全神”,调养精气,延缓衰老,保全形体,保持生殖健康,维持生殖性能力[8]。这不但可以年龄已高仍能生育,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持生殖健康,给下一代经优质的“禀赋”,进而利于优生优育和人类繁衍延续。

5 生殖能力是评价性功能的核心指标

性行为是人类为了种群延续而衍生出的本能,是生育、繁衍后代的基础,也是生殖健康与否的重要内容和体现。目前,对性功能的评价一般是以性生活是否正常为标准,如男性在性欲、阴茎勃起、性交、性高潮、射精等性活动的五个阶段中,其中某个阶段或几个阶段或整个阶段发生异常而影响性活动正常进行,则称之为男性性功能障碍。马教授认为,这个评价体系强调了过程,却忽略了最关键的结果,有性行为未必能孕育后代,反之,能孕育一下代,则大多表明其具有健全的性功能,因此,应当将生殖能力作为评价性功能的核心指标。其实,《黄帝内经》对性功能、性衰老就有较为深刻的阐述,其在《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并回答的三个问题:“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是问性功能的一般规律;“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是问个案成因;“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有子乎”,是问如何进行性功能养生抗衰。这三个设问都强调了“子”,拷问生育能力以观察老年人的性衰老程度,可见,早在《内经》时代,人们不仅深入思考了生殖功能和性功能的衰老现象,并进一步认识到,性功能的衰老与否,不仅仅表现为性行为能力的高低,更为核心的是生殖功能的有无及适龄健康。马教授遵循《内经》要义,从生殖的高度,将是否能有“子”作为衡量个体性功能和性衰老程度的指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6 提出生殖健康观的意义

生殖健康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历来重视生殖健康,由此发展出“房中术”的专门技术,甚至一度成为中华“方技四家”之一。其后随着中国历史上性认识的变迁,“房中术”渐渐式微,但其在佛道中尚保留比较完整,在中医学中亦留有精华[9]。生殖健康关系到种群的繁衍,中华民族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和绵延数千年而人种不换、传承不绝、文化不断,与我们民族重视生殖健康、努力探索生殖养生是有莫大关系的。因此,当代中国要实现文化复兴,首先当对文化进行彻底的研究整理,有糟粕则标去之,有精华则传承之、发展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其中,关系到族群繁衍的、中华文化中研究丰富的生殖健康理论及生殖养生经验,当先研究之。

生殖健康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中医学术意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是整体性认识。虽然马烈光教授主编的多部中医养生学类教材中,“健康观”章节均沿用思维健康观并适当中医化,但纵观马教授的学术文章,他对中医健康观的认识,归结于《内经》提出的“形与神俱”四个字,从中引申发挥,强调精气神,强调五脏为中心,此方为真正符合中医认识特色的健康认识。尤其近些年,马教授提出生殖健康观,将生殖健康补充入中医健康认识中,从而为中医对健康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生殖健康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养生意义。从《内经》及马教授对生殖健康的认识可以看出,虽然性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过程,但通过养生可以延缓衰老,即“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并将这种养生方法概括为“积精全神”。马教授认为,人们只要懂得养生之道又善用养生方法的人,注重调养精气,保全形体,“积精全神”,才能保持生殖健康。尤其在现代社会,在开放的环境与我国性教育相对保守的双重因素下,性传播疾病有增多趋势[10]。因此,研究生殖健康观,探讨并传播科学的生殖健康观与生殖养生方法,对提高我国国民健康素养和身心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内经生育能力精气
男性生育能力加速下降
男性性能力越强生育力越强吗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试论中医精气、阴阳五行对中医再生医学的启示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流产或服用避孕药会不会影响生育能力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
保养精气,节欲防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