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育

2023-01-05 15:55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尤李彩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图册时空观念

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 尤李彩

根据目前的历史教学来看,对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育情况并不乐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往往只重视对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做题应用时,由于缺乏对同一时空历史事件建立起相应联系的能力,导致学生在实际应用时缺乏系统性的辨证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育的意义

根据新课改的教育要求,初中历史的教材内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编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以点到线、由线到面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能够建立起时间脉络和空间概括体系,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感受历史发展的有序性和必然性,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历史,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学习的宏观意识。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也强调了时空观念培养的重要性。从狭义上看,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发展规律和过程的总结,时间和空间作为历史的基本属性,对历史的发展和记录也是有着相应的时序和空间性的,所以,时空观念是学生学习历史时必须掌握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时空观念的帮助下学习历史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同一个事件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学生在对历史时间进行记忆时,往往会因为对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产生记忆模糊,导致学生在应用时出现理解偏差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在历史事件中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以及人文的特点,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让学生在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中看待人类文明发展史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历史事件都是相对独立存在的,教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也是注重对历史事件的知识性讲解,缺乏对历史事件背景、文化的渗透,学生在理解时容易根据自己看的电视剧、小说等产生时空混乱,把原本是不同时空发生的事情联系到一起,而把原来是同一时空的历史事件完全说成是不同的时代,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利于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历史演变的动态过程。时空观念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发展以及历史观、价值观的正确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历史学科的综合素质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育的应用

时空观念对学生历史基本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学生利用历史思维思考现实问题的应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制定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材结合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能力,最后经过时间能力和空间能力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促进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理解历史、学习历史,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育的应用,从培育学生历史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以及二者有机融合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制作时间轴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时间观念

时间作为历史的基本属性之一,是历史事件发生的重要元素,教师应根据历史的先后顺序,使学生建立起时间轴,将每个朝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突出时间的先后顺序,帮助学生理解朝代的更替规律,建立起历史的时间系统,让学生感受中国历史以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规律,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促进学生历史辩证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在时间的脉络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灵活应用历史的能力。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经常会听见学生说:“历史太难了,怎么这么多的时间点,哪个朝代在前,哪个朝代在后,总是分不清楚,每次都是认真地背,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一切又回到了解放前。”等表述。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历史建立时间观念,没有把历史事件和时间进行分散记忆,没有通过时间的脉络把碎片化的事件进行串联,自然会在实际应用中出现时间混淆的情况。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历史学习不但没有得到更大的进步,反而仍然停留在表面,学生甚至在做题时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使得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留下心理阴影,自然对历史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把三国两晋时期的时间轴补充完整,可以用数学数轴的方法进行画图,加深学生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用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让学生在脑海中对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有一个整体上的时间掌控,帮助学生理解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的建国时间,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因素。学生可以根据实践的先后顺序,结合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时间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感受这一时期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分布很不均,有许多的时间点都是重合或者半重合的,历史事件也比较密集,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有很多都是同时或者间接发生的,学生在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学习时,会增加学生理解上的难度,当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国家中出现时,会让学生产生错误记忆,让本就对历史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产生对历史时间的畏惧感和无力感。所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三国两晋时期的时间脉络进行细致的划分,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制定一个清晰的时间轴或者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时间轴的串联下记忆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对时间和事件的梳理,帮助学生树立历史时间观念,促进学生整体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念

历史地图册的出现体现了新时代教学的创新性,通过教材内容结合地图册的方式,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对于初中生的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历史地图册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但是从近几年的历史教学来看,教师对历史地图册的应用非常少,历史地图册成了课堂教学的摆设,学生对历史地图册的出现也是后知后觉,更不用说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册去进行辅助教学了。因此,教师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利用地图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成为历史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接下来以具体的教学实例,从利用地图册的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1)了解图例,明白图例符号的具体含义,根据历史朝代的沿袭古今地名以及地理范围的变化,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在教学“元朝的统治”一课为例,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以及对台湾和西藏的管辖,了解元朝在中国历史上作的贡献,教师在介绍元朝的疆土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地图册上的元朝疆域图来感受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和归纳历史的能力,通过图例使学生了解元朝的空间位置,根据课文知识结合地图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启发学生认识元朝对于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反对分裂割据、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爱国精神,在空间观念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民族融合和文化统一的认识。另外,就是对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古今沿袭进行讲解,像古代命名的朝代“东汉”“西汉”“西周”“东周”,以及以地理位置划分的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原地区等等地理名词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

(2)通过同一时期的历史横向了解不同时代的人文景观和地理地貌特征,培养学生横向发展的空间观念。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为例,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是三个并列的政权,在同一时期每个国家都发生了不同的历史事件,需要学生从定点的时间向横向的空间进行思考和学习。了解耶律阿保机和元昊两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引导学生从地图册中观察宋、辽、夏的地位位置分析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合议的影响,提高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在经过对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对比分析后,了解分裂割据以及民族统一的必然历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一幅空间辽阔、多种经济文化进行融合的历史场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想到某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从多个维度看待历史问题,能够把自己学过的知识用思维的网络联系起来,为学生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真正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研究历史,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串联重大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的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大多是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少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更缺少对学生历史知识系统性的训练。时空观念的培养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展示历史朝代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情况,让学生在时间与空间的动态图中感受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变化,感受中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变化,认识到中国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性。

在中国古代史的复习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时间纬度和空间纬度对中国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史进行总体的概括,教师运用动态演示法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程进行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空观念。中华文明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炎黄部落文明的洗礼之后,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在商周时期,用青铜器和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文明早期的辉煌成就。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再一次发展,思想文化也开始了激烈的碰撞和交流,直到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国,才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分裂和割据。从秦到汉,从汉到隋,经过了数百年的战乱和分割,终于在唐代迎来了中国国力的巅峰时代,在世界史上也是声名显赫,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当时的对外交流中“万国来朝”只为一睹唐朝的风采。自唐宋以后,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中国的运势也在逐渐走向下坡路,直至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真正将中国置于发展的低谷,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进程。教师边讲边指导学生对历史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进行知识整合,让学生在历史发展的时间轴上不断扩大空间的范围,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发展的思想并积极的展开思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时空观念的帮助下提升学生应用历史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时空观念在学生核心素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以空间和时间为依据分析和研究历史事件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合理、科学的时间轴、构建思维导图、合理利用历史地图册的方法,把学生的时间观念以及空间观念进行有机结合,利用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满足初中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猜你喜欢
图册时空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跨越时空的相遇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镜中的时空穿梭
《日本级进模排样图册》简介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溪南八景图册
时空之门
游乐园智能开发游戏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