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01-06 12:23覃晓敏安元强
陕西林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铜仁市保障性苗圃

覃晓敏,安元强

(铜仁市林业局,贵州 铜仁 554300)

林业种苗作为林业工作的最基本生物资源,既是林业事业永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提高林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根本保障。林木种苗的质量和数量是影响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资源的重要因素。而林业保障性苗圃的建立和发展在苗木供应、良种推广和优良乡土及珍贵树种的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保障性苗圃,要求具有良好生产经营条件,主要承担林木良种、珍贵稀有树种、特色林业产业树种等苗木培育,保障林业产业、国土绿化和国家储备林建设苗木供应[1-3]。

目前,湖北、山西、福建、甘肃等省对保障性苗圃的建设进行了调查分析[4-10]。李冉[11]阐述了林木种苗与保障性苗圃建设之间的关系,李世安[12]从建设需求、建设原则和树种选择3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建设林业保障性苗圃。铜仁市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贵州省林业局的支持和关心下,已建立9个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培育各类苗木4 724.2万株,在全市林业产业、经济林基地、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铜仁市保障性苗圃建设现状,有针对性地分析铜仁市保障性苗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设意见,对进一步提升保障性苗圃的建设成效有重要意义。

1 铜仁市林业保障性苗圃基本情况

1.1 人力资源状况

铜仁市现有9个保障性苗圃,其中德江县国有苗圃场、江口县国有林场、碧江区苗木生产中心和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为国有育苗基地,其他五个基地为民营育苗单位。保障性苗圃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84人,其中初级职称以上60人、中专学历以上59人、具有5 a以上育苗工作经验者65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中,国有基地有专业技术人员108人,占保障性苗圃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8.7%;其中初级职称以上40人、中专学历以上32人、具有5 a以上育苗工作经验的36人;民营育苗基地有专业技术人员7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1.3%(表1)。

1.2 基础设施条件

在国有保障性苗圃基地中,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塑料大棚29 612 m2;德江县国有苗圃场建设蓄水池2个,蓄水容积6 120 m3,设立灌溉管道3 800 m,有电力抽水机5台、微耕机、机动喷雾器一批;江口县国有林场建设2 hm2自动喷灌管网和安装大功率水泵;碧江区苗木生产中心建温控大棚2 600 m2,温室大棚20 000 m2,200 t提灌站2座500 m3,高位水池3座,建立轻基质育苗容器生产线一套,生产的轻基质容器袋基本能够保障本区及铜仁市轻基质营养袋育苗需求。

民营育苗单位中沿河县贵龙苗圃基地具有温室600 m2,温室大棚6 000 m2,蓄水池4口800 m3,灌溉管道3 000 m,水车2辆,微耕机5台,喷雾器20个,除草机10台;石阡县长荣联合投资有限公司有温室1 400 m2,大棚520 m2,自动喷灌系统10 000 m2,蓄水池21个;玉屏舞阳林果苗木基地遮阴大棚54 000 m2;印江县绿健种苗有限公司建立塑料大棚3 000 m2,购置微耕机、挖机、水泵和洒水车等机械机具。

1.3 苗圃生产能力

全市保障性苗圃育苗地总面积574.94 hm2,现有苗木面积480.51 hm2,新育苗面积94.43 hm2。国有基地现有苗木面积46.86 hm2,新育苗面积8.83 hm2。近三年生产各类苗木11 013.2万株,其中2019年2 878万株,2020年3 411万株,2021年4 724.2万株。各基地近三年苗木产量见表1。按培育方向分,保障性苗圃培育的苗木主要有经济林、生态用材林、园林绿化乔木和园林绿化灌木4类,其中经济林类苗木主要有油茶、厚朴等;生态用材林苗木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柏木、楠竹、盐肤木、枫杨、银杏、楠木、任豆、榉木、绵竹、刺槐等;园林绿化乔木类苗木主要有栾树、红叶李、桂花、深山含笑、侧柏、红枫、香樟、红叶石楠、马褂木、栀子、天竺桂、水杉、樱花和雪松;园林绿化灌木类主要有金边黄杨、红花檵木、迎春花、杜鹃、茶梅、紫薇、紫荆等。

从各基地育苗品种分析,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玉屏县舞阳林果苗木基地、铜仁市碧江区苗木生产中心和玉屏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以培育油茶经济林苗木为主,兼顾园林绿化大苗培育;德江县国有苗圃场主要培育生态用材林和园林绿化苗木,江口县国有林场主要培育珍贵用材树种。其他苗圃兼营经济林、生态用材林和园林绿化苗木。印江县绿健种苗有限公司2019年培育马尾松、杉木、桂花和香樟等苗木200万株,2020年培育杉木、柏木、红叶石楠、紫荆、香樟、桂花和竹子共200万株;沿河县贵龙苗圃基地培育楠木轻基质容器苗500万株;石阡县长荣联合投资有限公司2019年培育楠木苗木700万株。

2 保障性苗圃信息动态及监测管理

2.1 采用种苗APP动态管理模式

利用贵州省林业局开发的“贵州省林木种苗APP”,构建了林木种苗信息化平台,实现了全市种苗生产经营动态化管理和全省种苗供需有效衔接。该APP数据前台包括了供求、资料库、电子档案、信息报表和个人中心等五个板块,保障性苗圃通过种苗APP录入苗木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等种苗相关数据,苗木使用者也可浏览这些种苗信息,从而实现种苗供需的精准匹配。数据后台主要包含用户管理、资料库、苗圃管理、数据管理、通知公告和信息总揽等7个板块,可以对全省种苗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整合与动态管理,实现种苗资源的共建共享。

在种苗APP中,种苗使用者可以查阅行业最新动态、种苗资源供求信息和部分苗木种植、管理等技术规程。种苗APP的开发利用,解决了种苗基础信息采集困难和种苗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为保障性苗圃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市场信息,减少种苗盲目生产。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改善了区域性种苗供应过剩、局部供应不足的状况。种苗信息化平台的推广使用,是实施保障性苗圃动态化监测和管理的重要保障。

2.2 实施苗圃评审认定和监测

林业保障性苗圃享有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优先安排保障性苗圃实施林木良种培育补助等项目,近年来,铜仁市保障性苗圃享受上级政策性补助扶持资金1 300万元。在相同条件下,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造林主体应优先、就近使用保障性苗圃所培育的苗木,国家造林补助优先安排给使用保障性苗圃所育苗木的造林经营主体。

根据《贵州省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管理办法(试行)》[3]认定条件,每3 a开展1次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评审认定,每年对已认定的林业保障性苗圃在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圃地管护、苗木生长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检查是否存在生产销售假劣苗木行为,对种苗APP信息录入情况进行监督。

2.3 强化种苗执法和质量监管

一是修订实施《贵州省林木种苗条例》,推进了保障性苗圃种苗生产经营管理的规范化。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和执法力度。通过林木种苗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相关培训,为保障性苗圃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苗木质量抽查、打击制售侵权假冒伪劣林木种苗、种苗专项执法检查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种苗市场环境,保障了保障性苗圃的生产经营环境。

3 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及专业人员匮乏

保障性苗圃的生产经营管理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由表1数据看出,铜仁市保障性苗圃具有5 a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数有65人,而贵州黔玉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仅有1人;报表统计填报人员和计算机网络平台及电子化管理系统操作人员缺乏,尤其是民营保障性苗圃专业人员学历不高,技术职称和实际工作能力较低,导致部分保障性苗圃苗木生产经营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实施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

一是专业及管理人员对贵州省开发的APP种苗调度系统数据库操作不熟练、数据填报不合逻辑。二是生产经营档案管理有待完善,部分苗圃场将圃地检查视作自检,记录和流程不规范,苗圃抽检比例不达标,苗木生产经营档案未分类归档保存。三是工作人员变动较大,保障性苗圃出现专业技术人员断层,老龄化趋势扩大。四是保障性苗圃在林木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开发利用等方面不能创新性工作,承担、推广林木新品种和育苗新技术方面能力不足,很多性状优良的油茶、楠木、香果树、红豆杉等乡土树种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审、认定滞后。

3.2 资金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

目前贵州省林业局出台了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试行管理办法,但是省市县三级均未设立保障性苗圃建设专项资金,也没有制定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按规定中央良种补贴资金只有国家良种基地与种质资源库建设、国有保障性苗圃良种苗木培育可以使用。目前铜仁市保障性苗圃获得林木良种补贴资金1 300万元,其中2022年1 250万元,之前合计50万元。部分保障性苗圃的林木良种补贴资金被市、县财政整合,加之地方政府缺乏对保障性苗圃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而苗木培育资金投入大、培育周期长、管护成本高且短期内较难实现资金回笼,导致资金短缺、现代育苗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保障性苗圃的稳定发展。

3.3 供需矛盾突出,种苗与造林衔接较差

实际生产中,由于造林计划与育苗生产脱节、资金下达滞后等因素的影响,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种苗生产的盲目性,导致保障性苗圃所培育的苗木品种(种类)、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造林所需品种(种类)和数量,结构性矛盾明显。

由于各保障性苗圃均未充分利用好种苗APP平台,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导致各保障性苗圃育苗自成体系,育苗种类、规格较为固定,没有形成多层次、梯次式、可持续的中长期育苗规划。且保障性苗圃间育苗种类、苗龄结构雷同,如油茶、马尾松、红叶石楠、楠木、桂花和红花檵木等,导致部分苗木种类供大于求。总体而言,苗木生产供大于求,如楠木、油茶、柏木和马尾松等,而供不应求的树种有杉木、刺槐和花椒等。

3.4 结构不尽合理,林木良种推广应用少

一是由于地势、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保障性苗圃生产经营地块较为分散,尚未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导致苗木生产经营成本高。二是保障性苗圃所育常规树种如香樟、桂花较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木开发利用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滞销现象严重,导致管护成本增加,制约了保障性苗圃的健康发展。目前9个保障性苗圃均没有产业结构调整急需的经济林树种花椒,生态用材林树种杉木良种苗木也少,不能满足造林所需,而良种马尾松苗木产量大,销售困难。三是育苗以市场化为主,园林绿化树种较多,经济林树种、部分特色产业树种较少,且国家储备林建设、退化林修复和森林质量提升项目所需的珍贵用材树种、优良乡土树种和良种苗木不足,所育品种和结构不合理,不能充分满足造林所需,没有充分发挥保障作用。据2021年统计,各保障性苗圃共育良种苗木994.3万株,占总产苗量4 724.2万株的21%,良种苗木占比小。

4 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发展建议

4.1 强化部门职责,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林木种苗高质量发展是现代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国家生态战略和经济发展高度重视保障性苗圃建设,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保障和强化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苗圃建设,使其在新品种选育、新型育苗技术应用推广、国家重要林业项目优质苗木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贵州省省级林业保障性苗圃管理办法提出保障性苗圃年度生产建议计划,指导实施林木良种培育补助项目,并将其建设成为市场急需的特色经济林、生态用材林、珍贵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供应重要基地和林木繁育典范。推进科研与生产融合发展,筛选繁育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等不同主要功能的优良种类(品种)和苗木,为铜仁市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苗,保障林业生态建设、林业特色产业和国家储备林建设苗木供应。

4.2 加强培训学习,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种子法》和《贵州省林木种苗条例》的宣传学习,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进行种苗的生产经营。一是保障性苗圃要认真完善并落实苗木标签、自检和生产经营档案管理等种苗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加强种苗执法人员和保障性苗圃技术人员培训,持续组织开展林木种苗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培训、种苗综合管理培训、APP录入管理和苗木生产经营档案管理等培训,不断强化种苗管理及生产经营单位知法、懂法和守法意识,提升种苗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水平,促进林业保障性苗圃健康发展。

4.3 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出台保障性苗圃建设相关政策,省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应建立省级保障性苗圃补助制度,健全种苗生产和研究专项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制定林业保障性苗圃建设技术规程。根据生产实际和林业发展需求,合理制定保障性苗圃中长期发展规划,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保障性苗圃温室大棚、灌溉设施、自动荫棚和机具设备等现代育苗设施建设,切实提升保障性苗圃的生产经营水平,保障其持续发展。

4.4 强化规划引领,确保生产供需平衡

一是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引领规划,充分利用种苗信息化平台,全面掌握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统筹林木种苗培育资源,做好苗木供需对接,指导保障性苗圃制定科学合理的多层次、梯次式、可持续的中长期育苗规划,在有计划开展林木良种培育的基础上,各保障性苗圃可选择3~5种珍贵乡土树种进行重点培育,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二是加强保障性苗圃的前瞻性预测,切实保障种苗生产与造林用苗的衔接,充分发挥保障性苗圃的保障作用。三是各保障性苗圃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一方面通过种苗信息化平台,了解市场需求和各苗圃的育苗(品种),避免造成苗木雷同,另方面,通过育苗生产技术、圃地管理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育苗技术和苗木质量,促进共同发展。

4.5 调整品种结构,提升良种供应能力

林木良种是确保造林质量,促进林产业增产增收的关键因素。保障性苗圃应科学把握苗木培育方向,实施良种培育,及时调整育苗种类(品种)结构。在珍贵树种、经济林苗木等市场难以满足的林木种苗生产储备上发挥效能,创新订单生产、定向培育生产供应机制,培育“种类(品种)与规格对路、质量优良、数量充足”的林木种苗,大力发展油茶、楠木、香果树、红豆杉等绿化大苗,稳定种苗供应输出,保障本地林业产业和生态建设用苗就近就地供给,在促进产业发展与提升造林成效的同时,盘活苗木资源,解决苗木滞销问题。

4.6 开展科研合作,建立稳定人才队伍

加强保障性苗圃技术人员的苗木生产经营培训和交流学习,带动年轻技术人员深入生产实际、充分掌握先进育苗技术,建设技术过硬、经营管理规范的种苗生产经营队伍。引进先进、实用、经济育苗管理技术,结合苗木生长特性,创新符合生产实际的育苗方式,降低育苗成本,保障苗木质量,增强苗木市场竞争力。

建立良种选育的资金投入机制,创建林木良种选育合作推广平台,引导并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与保障性苗圃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推进科研与生产融合发展,开展良种选育工作。根据铜仁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优良乡土林木种质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苗木品牌,更好地服务于森林质量提升、林业产业经济和国家储备林建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铜仁市保障性苗圃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发现非遗之美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种植苗圃抢先机 解决好这些问题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车顶苗圃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