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研究

2023-01-08 10:27郑建伟长江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安徽建筑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群体工程造价

郑建伟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BIM技术在工程管理、造价及建筑等领域的应用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工程领域依托BIM技术的显著优势实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数据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但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部分高等院校在工程造价课程中应用BIM技术情况不容乐观。在此现状背景下,高校要深化工程造价课程体系的实践改革,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创造有利契机,借助BIM技术的显著优势,积极探索工程造价课程体系的发展之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为优质的专业型人才[1]。具体而言,高等院校的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BIM作为核心模块,对于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界定BIM技术的具体含义,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现状,针对BIM技术在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契机,提出在BIM技术视角下的工程造价课程改革优化途径,从而为相关院校的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2 BIM技术的基本概述

所谓“BIM”,即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其独特之处在利用数学、物理建模思维与计算机软件进行有效整合,在融合过程中,能够将工程建筑与房地产信息有效衔接,主要是通过数字信息、参数调整等措施模拟出具体的形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可以高效构建出建筑物的规划布局信息、工程造价参数等内容[2]。主要原理就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搭建一个数字化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运用各种参数标准,不断将工程建造阶段的各个信息要素进行有效连接,从而使得工程建筑项目的数据参数能够全面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由于BIM技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样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手段、课程布置及教学实践等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部分高校在工程造价课程教学中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的现状,未能将BIM技术融入其中,因此,充分利用BIM技术对工程造价课程教学进行实践改革迫在眉睫。

3 基于BIM技术视角下工程造价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3.1 工程造价行业的价值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培养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现状并不能满足工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加之部分高校工程造价课程体系的布置相对落后单一,未能根据行业动态的变化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工程造价管理行业的多元化需求[3]。因此,依托BIM技术,将其融入到高校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全过程,切实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3.2 高校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相对落后

现阶段,部分高校所设置的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课程主要以土木工程专业为基础,并未形成单独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基础教学+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课程教学模式根本无法培养出优秀人才,对于BIM技术的应用更是无从谈起[4]。因此,高校必须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构建科学的BIM课程平台,建立BIM教学目标,从而形成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

4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思路

4.1 立足于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实践证明,高校工程造价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与学生专业素质相得益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BIM技术已在工程造价项目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这无疑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提出了具体要求:若无法掌握BIM技术,势必会被淘汰。在此背景下,高校在利用工程造价课程进行人才培养时,需适应行业的转型升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BIM技术,在技能培养过程中不断提出学生的工程造价素质和知识储备。

4.2 立足于学生群体的价值需求

目前,高等院校的部分学生群体在工程造价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差、被动式学习现象日渐凸显,只是掌握了简单的理论知识。虽然本课程的学习群体主要是理工科属性,但是工程造价相关课程知识点繁多、实践性强、软件操作难度大等基本态势,使得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我[5]。因此,借助BIM技术进行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时,必须立足学生群体的价值需求,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贯穿BIM技术要素和相关知识,尤其是在实训课程中让学生接触虚拟仿真技术。与此同时,“以赛促改”,积极指导学生参加BIM技术大赛,从而实现由表及里、以点带面、层层递进地将BIM技术融入工程造价课程体系中。

5 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改革措施

5.1 精确定位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的价值引领,特别是BIM技术不断促进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必须在BIM技术视角下精确定位教学改革目标,在此基础上,不断对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此同时,构建高效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必须以掌握造价软件或技术为主要路线,以BIM技术为主要教学辅助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工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造价人才。

5.2 健全完善课程改革方案

在明确了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后,必须对课程教学方案进行系统梳理,对于课程体系进行实践改革。因此,如何将BIM技术与工程造价课程有效衔接,建议从增设BIM课程和制定课程标准两个方面入手。对于增设BIM技术课程而言,就是在原先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上,针对教学方案的不足,让学生群体更加全面了解BIM技术,增设BIM技术课程无疑是一种更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充分确保学生群体能够从BIM技术入手,从理论知识、行业发展、实践技能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从本质上认识到BIM技术的显著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制定课程标准而言,课程标准是工程造价课程的标杆和根据,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共同选取依托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资源及教学评价等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前介入行业发展。

5.3 BIM技术真实项目的引入

针对工程造价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建议高等院校要以工程造价实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切入点,以BIM技术真实项目为主要实训方式,最大程度上发挥BIM真实项目的显著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高等院校学校应该尽可能将真实的BIM实践项目引入到工程造价专业实训课程,形成针对化、系统化和真实化的实训平台,让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感受工作态度和先进技能,熟知工程造价领域的前沿动态。此外,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以全面提升学生群体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为根本出发点,有效掌握BIM技术真实项目的工作任务和职能所在,切实将工程造价课程的作用最大化。与此同时,尽可能降低BIM技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全程、全方位参与真实项目,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在真实项目的具体变现,将BIM技术真实项目转化为实际成效和具体行为。长此以往,有效降低学生群体在工程造价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不适感,从而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精确定位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学生群体的核心竞争力。

6 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行业的转型升级和不断发展,高校工程造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应动态调整。BIM技术和工程造价课程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该课程的实践改革。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资源库建设、课程标准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进而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专业造价人才。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群体工程造价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