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医教研一体化模式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初探*

2023-01-10 20:13周晓玲赵长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型中医学导师

周晓玲 赵长伟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吉林 长春 13002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中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研究生教育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中医学教育的发展水平。

中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决定着未来一线临床医生的业务水平。由此可见,制定出一套以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技能熟练、科研意识强、临床带教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的研究生,是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然而,由于中医学本科学习期间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教学形式单一、临床实践时间短、科研接触少等原因,很大程度地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对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如何保障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制定出一套现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教学中重视经典学习温故知新

坚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是中医学人才知识结构的主体。有些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认为西医上手更快、临床应用更直接,尤其在西医课程比例相对增加后,忽略了经典的学习。中医经典文献是中医学的深厚土壤,加强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对中医经典文献的学习,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医继承和发扬的前提和基础。中医学博大精深,经典条文往往让学生觉得深奥难懂,如何在短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们热爱中医、深入经典、理解透彻,并通过临床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的思路来解决现实中的临床问题,是教师需要探讨的教学问题之一。

首先增加名家经典讲座。目前的专业型研究生,大多出身医学院校科班,出自中医世家的寥寥无几,对于他们来说接触经典的时间都在大学的理论学习时,时间远久、没能结合临床所以印象不深刻。而医学名家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往往会引起专业型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及关注。增加名家经典讲座,营造浓厚的学习经典的氛围,加上名医师的指导讲说,解读经典,专业型研究生在学习经典的道路上才能少走弯路,近水楼台先得月,逐步形成自己的中医思维模式。

继续师承学习。师承学习自古以来就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医传承具有的独特优势。郑炳生老师等[1]认为:以师承家传为主要形式,以跟师临证、口传心授、理论与实际密切配合、注重临床实践为主要特点的传统中医教育是必要的。研究生期间的跟师门诊也是古代师承的延续,在3 年的研究生跟师过程中,学生要以多领会导师的临床经验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做到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悟。在师承制体系中,老师对不同疾病的临床经验,只有与老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才有可能领悟到其中的精髓,进一步提升完善临床思维方式与诊治技巧[2]。师承的模式、跟师的过程正是临床与实践结合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专业型研究生可以逐步制定出自己的诊疗方案,在实践学习中找到偏差及不足,完善自己的临床思路。

中医经典的学习离不开医案,医案相比枯燥、深奥的经典条文来说,能更生动直观地展现临床。有关调查表明[3,4],分析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医案对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及实际临床辨证能力的提高都十分重要。因此,医案的学习可以增强专业型研究生对经典的学习,并学以致用。

2 临床中合理安排时间加强技能

当前医学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是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最主要的区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任务[5]。临床是中医学专业型研究生的最终战场,3 年的研究生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学生都会奋战在临床一线。随着“三证统一”培养模式的开展,专业型研究生出现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因此在有限的3 年中,合理安排时间、加强临床技能培训最为关键。

首先专业型研究生在轮转期间,先掌握各个轮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病的诊治,自行查阅各病种的诊疗指南进行学习,对各病种诊治形成规范的临床诊疗思维。随后接管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从而掌握相关疾病的体格检查、临床技能操作。接下来逐渐接触危重、疑难患者,在掌握急危重症的急救基本技能操作的同时,让他们打开临床思维,真正参与临床,而不仅仅是观摩。

轮转科室临床技能有所掌握后,因为知识体系较庞杂,极易混淆及遗忘,定期开展知识技能大赛,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及巩固临床技能。知识技能大赛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由轮转科室举行出科理论及操作竞赛,各轮转科室主要根据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理论和操作设置竞赛题目。二是医院举行季度理论和操作的临床综合能力竞赛。科室及医院根据竞赛成绩对专业型研究生进行奖惩。这样可以调动专业型研究生的临床学习热情,在竞赛中巩固临床知识及各项技能。

加强组会交流学习,适时开展导师与专业型研究生临床学习交流会。组会以每月2~4 次为宜,在组会中,师生就近期的中西医国内进展、临床中的中医辨证思路、近期遇到的特殊病例进行交流学习,使知识有所串联,解惑答疑。

3 科研中调动积极性协助临床

专业型研究生多在未来以一线临床医生为职业,在研期间往往忽略了科研的学习。而医学知识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是辅助医学发展、促进医学进步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专业型研究生还是临床医生都需要好好掌握并发挥其作用。不能只重视学习知识却忽视科研。

增强科研能力,首先要从导师着手。李文强等[6]认为应加强导师的遴选,进而优化导师队伍;重视导师的学术水平从而提高导师素质和建立导师的指导监督机制来提高指导效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优化导师队伍,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效果,(1)破除导师终身制,每年对导师进行考核,聘期内没有科研及相关课题的导师,将被淘汰。对导师的严格要求是硕士研究生科研培养的首要措施。(2)导师积极引导专业型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课堂教学与科研活动的脱节,是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研究生的科研仅仅是纸上谈兵,没有科研信心,毫无成就感。从客观上看,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大多情况下只是大学课堂所学专业的简单延伸,其实并没有发挥出培养研究生创造力和激发其科研潜能的作用,因此袁博教授[7]提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与“学以致用”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活学活用的学习目的。同时倡导对研究生“授人以鱼”“授人以渔”与“传人以道”的创造性的思维培养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研究生思维层面的引导与启发,期望能为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研究生在研期间,应积极组织他们参与到导师课题中,在导师的指导下,协助导师完成科研,从中获得科研技能。最后应提供给专业型研究生充足的科研基础,增加校内外专家学者学术交流,组织学术报告会,渲染学术氛围,开拓研究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研究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合理安排课程与科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科研时间;完善科研仪器设备,适当减少原来单一的课程学分,增设研究生科研“研分”,建立研究生科研激励制度,对参与度高、获得成果多的研究生,给予适当奖励,调动研究生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4 完善考核制度奖惩分明

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不仅是对培养模式的评判,同时也是对研究生学习情况的进一步了解,是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质量的保障工程。通过考核,一方面可以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可以找出培养模式中的优点以及不足,及时调整。

首先是导师指导考核,导师是与研究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也在上述培养模式中,最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所以加强导师的考试模式尤为重要。要加强导师的指导培养力度,建立导师档案,针对导师指导时间,指导内容、工作考评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考核。其次,当专业型研究生轮转到各个科室,各临床科室成立临床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评估、考核临床研究生,掌握本科室临床技能,科室特色疾病诊疗,科室相关疾病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例学习,并对上述学习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临床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形成定期检查制度,对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及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改进;学校研究生院作为研究生管理的主要部门,开展抽查指导工作,推动临床能力培养工作有序开展。考核体系要重视研究生临床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政治思想,临床思辨、临床操作、临床科研、临床教学能力等[8]。要实行日常评估与教学督导组检查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将临床能力培养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有机结合,并建立考核反馈机制,使考核信息能及时反馈给导师和学生[9]。

通过上述的培养模式及考核体系,最终将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成掌握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临床技能、现代诊疗技术、具备较强临床分析和实践能力、良好医患沟通表达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工作、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研究能力、能够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高层次专业型人才。相信在新形势下,通过“医教研一体化”模式对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使研究生教育有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型中医学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V eraW an g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