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研究
——以永春华侨中学校本课程《生产生活中的化学》为例

2023-01-11 06:22王彩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36期
关键词:永春米酒校本

王彩芳

(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362600)

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提倡课后延时服务,让学校教育回归主阵地.校本课程就是要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让学生带着化学知识走进社会,又用在社会上学得的知识反过来验证书本所学的内容.本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目的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在教学质量上做加法,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让学生了解、学习存在身边的化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给学生创造多元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让每位学生成才、出彩.

1 开发校本课程的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

(1)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第9点内容就是保证课后服务时间.学校要开发本地有效资源,有效推行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都指出,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开发或选用适应本校特点的课程.

(3)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学校各个科目之间相互关联的真正中心,是学生的社会活动.由此需要将社会生产模式引入教学,增强学校与社会的相互联系.

(4)我国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

依据上述理论,本次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本地区特色,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接触社会.例如永春酿造厂(主打产品为永春老醋)、永春自来水公司、永春污水处理厂、民间自制的红米酒(一都米酒最出名),将这些引入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对人们的生活的巨大贡献,将生产生活与教育融为一体,符合生活教育理论.

2 校本课程的编写

2.1 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则和思路

2.1.1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特色性原则,结合本地特色,将本地区民间特色红米酒的酿制等工艺引入课程,在与生活的联系中为学生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补充性原则,校本课程是国家统一课程的延伸和补充,从属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应用所占用学生的时间远少于国家课程所占用的时间,每周一课时,周末可布置调查报告等作业.

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自然规律;课程结构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中的知识概念的界定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2.1.2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

前期选材,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研讨、调查、上网查询,借助网络功能多渠道获得材料,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资源,发现日常生活中跟化学知识有关的小窍门,形成内容纲要,再用问卷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课程的内容.成立编写委员会,由笔者担任主编,编写委员为化学教研组长、各年段化学备课组长、学校化学骨干教师,分工编写,将各种资源精简提炼,把控难度,最后专人校对,经过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审核合格后付印成书.

2.2 校本课程的内容

课程的内容要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又要体现本地特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身边,而不是仅仅在书上.通过仔细选材,并结合学生关注的兴趣点,校本课程共设立为五个专题,安排如下

专题一 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生活小窍门 3课时

专题二 农业中的化肥

(1)化肥的分类和性质 1课时

(2)农作物对化肥的选用 2课时

(3)合成氨工业条件选择 1课时

专题三 水及水污染

(1)水是生命之源 1课时

(2)走进永春县自来水公司 3课时

(3)水污染和永春污水处理厂 3课时

专题四 粮食的化学深加工

(1)纤维素、葡萄糖水解产物的检验 1课时

(2)发酵法制乙醇 1课时

(3)一都红米酒的酿制 1课时

(4)走进永春酿造厂 3课时

专题五 趣味化学实验 4课时

3 校本课程的实施

3.1 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最大限度提高课程效率

(1)采用线下课堂和钉钉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个别请假的学生可以在家通过钉钉收看或者看回放.

(2)通过拍摄视频,呈现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公司的生产过程.

(3)通过视频连线,邀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讲解生产流.

(4)通过钉钉APP提交调查报告或者作业,便于及时收发批改,也便于保存.

(5)通过智学网进行期末测试,便于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6)通过钉钉在线编辑录入学生期末考核分数,实现高效、便捷的分数统计.

3.2 做好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开课前必须对担任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与辅导.因课程涉及本地一些企业,学校先与相关企业沟通联系并利用周末组织教师前往相关企业观摩学习,请相关企业技术干部或现场或通过钉钉会议的形式给教师开讲座,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教师开讲前要做到对自己所要讲授内容胸有成竹.整个教师团队定期开展研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3.3 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课程开展平稳落地

开课的年段由备课组长安排进度表以及其他上课过程中需要的各项事务,于学期初上交教务处.化学实验室负责配合教师提供需要的化学实验药品和器材.

承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有教学计划和总结,每课时有教案和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每节课教学情况以及遇到的各种问题,每学期末上交,为下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准备材料.

完善学生请假制度,及时记录学生到位情况,对于无故缺席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与班主任或家长联系.

3.4 完善课程考核制度

采用学分制评价考核:

(1)教师要记录学生出勤情况及作业完成情况.

(2)每学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评分为每位小组成员的分数.

(3)期末举行纸质测试检测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4)教师平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以便对评价表的后面两项做出评价.

校本课程评价表见表1.

表1

4 课题开展初见成效

挑选高一年段20个选修化学校本课程的学生和20位不选修化学校本课程的学生进行跟踪对比,在此把选修校本课程的学生称为实验组,没有选修的学生称为对照组.各次考试化学成绩对照表见表2,分数分布见表3、图1.

表2

表3

图1 高一(上)期末考分数段分布图

除了学习成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之外,实验组的同学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关于“改善生活的小创意”学生提交的作品,运用化学知识以及物理知识设计的简易净水器、自动浇花器等.

学生设计的封闭式实验装置,以注射器为反应容器,可用于铜与浓硝酸反应这一类的会产生有毒气体的固液不加热型的反应.

盛产红米酒的一都镇的学生学习了校本课程的《粮食的深加工》这一课之后,回家找父母学习本地特产红米酒的酿制,寒假的时候发来他自酿的红米酒的照片(酒麯过滤不够干净,没有清澈透亮),除此之外,学生还自制发酵粉、肥皂等.

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各项成果表明,在“双减”政策和信息技术加持下,校本课程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选修校本课程的实验组在各次统考中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创新意识等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说明了本次所开发实施的化学校本课程是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研究兴趣的,是能够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行之有效的补充,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永春米酒校本
从太空俯瞰地球
八宝米酒过三八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白露米酒
探访“中国香都”永春达埔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