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课程思政的价值研究

2023-01-11 22:07王凯
当代体育 2022年46期
关键词:太极拳德育思政

王凯

在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中增设太极拳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传统体育发展与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科技发展与时俱进的教学环境下,传统的太极拳教法难免会暴露出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不能满足当前高校教育关于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课程的思想政治的角度,探讨了高等院校现有太极拳教学存在的不足,从太极拳功能、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课程思政价值等方面做出了,以期达到促进高校太极拳课程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

在高校的太极拳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政教育,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继往圣之绝学,弘扬我中华之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眼下而言,高校大多数太极拳课程节奏不够连贯,太极拳课程的实际教学中重形而未能贯彻达思政教学之目标。因此,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理念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太极拳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我国高校太极拳课程体系的发展做出贡献。太极拳教学内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对场地、设备、条件要求较低。对于年轻学生来说,随时随地都能提供体育锻炼方法,非常简单。学习一次训练,可以终身受益,终身起到体育的作用。

1 太极拳教学自然和谐身心健康

1.1 太极拳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太极拳功法可以调节全身血气,改善心肺功能。学生体育锻炼主要依靠体育锻炼。对于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来说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改善健康状况,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太极拳拳架高低不同起到不同锻炼效果。大学体育课可以根据不同水平、性别、身体状况和不同要求,使用不同水平的拳架。运动量可以相应调整。可以选择连续练习,也可以选择个人或小组练习。因此,不仅适合体力好的学生锻炼身体,也适合体质弱的学生作为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手段。

与高校开设的球类运动和游泳等其他体育课程相比,太极拳是最有效的有氧运动。运动与呼吸相结合,保持健康,治疗疾病,增强身体。效果比跑步和游泳更理想。肥胖和心血管疾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年轻人的健康。太极拳可以重塑身体,增强肌肉收缩和骨关节功能。太极拳是一种圆形运动,也是训练肌肉、骨骼和关节的好方法,太极拳是全身细胞的整体的运动。

1.2 太极拳教学能够寓教于乐和谐统一

太极拳在训练过程中注重身心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在和谐价值观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实现身体内外的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可以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的背景,积极开展太极拳课教学,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太极拳的放松身心的功能可以促进学生情绪的稳定。这是因为在太极拳的衔接过程中,学生必须动作缓慢、连续、刚柔兼顾,保持安静凝神,这在缓解学生烦躁、烦躁、焦虑心理中起著重要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大学生可以构建更加稳定、豁达、平和的心态。

太极拳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功能,可以使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这是因为太极拳强调整体和谐统一,包括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在太极拳练习中,学生的意识、呼吸、动作要和谐统一。这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意识,可以促进大学生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这样学生也能找到处理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经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学生不仅可以保持健康的身体,而且可以发展健康的心理,培养良好的素质和学生的人格魅力。就教育功能而言,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也是升华人格的过程。如果你想学好太极拳,你必须先做人,有良好的武德与武礼。

1.3 更好的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堂

要更好地实施高等教育中的德育,目前仅靠思想政治教师的“孤军奋战”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因此,为了促进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我们必须转变思路,实现从“特殊德育”向“全民德育”的转变,让教师承担德育责任,让课程发挥教育作用。太极拳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教育价值不仅在于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太极拳动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带来学生思想的进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如何尊重老师,礼貌待人,信守承诺,守规矩,永远勇敢行事。同时,要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团结合作精神。培养意志品质也很重要。这是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必要内容。因此,作为高校太极拳教师,要熟悉和落实教学改革的内容,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节奏,密切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总结太极拳的教学特点和其中蕴含的丰富德育价值,探索恰当的时机、方法和实践策略,将其无缝融合到太极拳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中,充分发挥太极拳教学的教学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专职教师向专职教师的转变。

2 课程思政与太极拳教学共通之处

2.1 太极拳教学文化传承与课程思政相通

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唤醒民族精神。要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发挥这一作用,必须将思想政治观念融入太极拳教学。学习太极拳的历史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太极拳的真正内涵和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爱国主义的体现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从未因太极拳而消失。这部分将继续在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现代思想教育中,我们高度强调学生的多元开放之思想,鼓励大胆创新于兼容并包,这深深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因此,有必要与时俱进,及时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作用。

充分发挥课程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将专业资源根据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开发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当堂就可以掌握知识,循循善诱,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还要将太极拳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核心理念有机结合,牢固树立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把思政教育其核心的思想“寓教于学”,围绕学科素养、身心合一、分阶段教学目标,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

太极拳教学要有明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在日常知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提升其综合素质。太极拳文化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因此,教师可以发掘和整理太极拳文化,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传统文化提高太极拳教学在高校的影响力。仅由此论可知,太极拳教育其根本目在于教会学生传统文化和锻炼身体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净化学生的思想。太极拳学习不是一项简单的锻炼,而是一个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智慧的过程。坚定信念和意志,让学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历史使命。因此,传承传统文化,实现建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不仅是太极拳的教育功能,也是太极拳教育必须承担的教育责任。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太极拳具有十分突出的教育功能,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思政教育与太极拳教学理念相通

学生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不仅要掌握太极拳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中。武德要求武术家必须遵守一定的所谓武林中的道德规范,是武学家立身处世之“准绳”。学习太极拳,仅修炼动作和体技,智能称为“动作娴熟”,还不能称之为武学大成,必须要深刻领会其文化内涵。太极拳武学道德核心正式民族精神所倡导的爱国主义精神故而亦为高校所开设太极拳课程的重要内容。太极拳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强身卫国”。无独有偶的是,和谐统一的思政观念也蕴含在其文化理论中。因此,武德教育往往以尊师助人为乐,涉及坚忍不拔的思想观念。也就是说,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武德教育。它能赋予他们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他们坚强乐观勇敢无私的承诺,对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开展太极拳教学,不仅要掌握学生太极拳的技能和动作,还要注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积极性,接受太极拳文化的洗礼,以武学修炼领悟人生哲理,这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行为。

2.3 思政教育与太极拳教学主体相同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理念是新时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当代大学生作为高质量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担负着祖国建设的重任。新时代要求我们大学生能够主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生应该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灿烂文化,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使学生能够主动继承和延续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太极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太极拳是在中国悠久伦理道德文化的洗礼和培养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太极拳发展过程中,对太极拳工作者形成了“崇尚武德”的要求。在掌握太极拳技能、传承太极拳文化的过程中,道德素质的高低是人们习武的重要条件。它主要表现在武术、太极拳与爱国主义、教养、志向与道德的统一发展。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同时,不仅掌握太极拳的技术技能,而且提高和发展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不怕吃苦的坚强意志品质,担负着促进身心共同发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

3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渗入课程思政的必要价值

3.1 太极文化的中华性有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采取遵循传统军事道德的态度。我们要充分挖掘太极拳教学中的武德因素,不仅有选择地吸收武德的有益部分,而且要剔除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太极拳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其文化内核则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太极拳的根本是武德,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传统军事伦理如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实现其内在价值。

立足于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发展的现实,使傳统太极拳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在中国太极拳文化的传播、普及、对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高校德育的首要目标便是让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读史以明智,了解我们的伟大奋斗历史与民族之魂。高校太极拳教学环节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太极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因此,通过对高校太极拳课程政治教育课程实施情况的研究,可以发现高校太极拳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新结合,能够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扬。

3.2 中华文化的传统哲学观与思政教育相辅相成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是以传统的太极阴阳哲学为理论基础,基于其指导思想,建立了技击理论。中国传统哲学强调阴阳一体,这在太极拳中表现为周身一体一动无有不动。身体各系统与关节能有效协调,促进整个身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人体是一个整体,神经系统的刺激和抑制,心脏和血液的收缩和放松,肺的呼气和吸收,消化系统的吸收和排泄等,促使全身各系统和谐运行。在练习太极拳时,要理解其本质,做到知行统一。在传统的太极拳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太极拳的健身属性,忽略了太极拳的文化属性,应加强太极拳的文化属性内涵的宣传,在技击动作中融入拳理拳论,渗透传统哲学与课程思政思想。达到动作技能学习和民族传统文化学习的和谐统一。即达到了身体健康的目的,有升华了自身思想意识,加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

3.3 扩大学校思政教育范围,增强思政教育建设

思政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时至今日,思政教育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但道德教育不是特定学科、部门或学科教师的任务,而是所有教育者的共同责任。在高等教育中,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打破思想政治教师“孤军奋战”的局面,由专职教师转变为各科教师,使全体教师承担育人责任,使每门课程都发挥教育作用。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充分利用课程的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程的理论与技术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的完美结合。同样,高校太极拳课程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太极拳伦理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一致的。作为高校太极拳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技能,还要充分挖掘太极拳课德育的内容,在教技能的同时渗透到学生德育中。大学太极拳教学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故乡感和国家感,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顽强的意志和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太极拳教学中是太极拳发展的必经之路。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太极拳人才,对促进高校德育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课》课程,可以补充学校德育的内容,促进学校德育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对于侧重太极拳学习的学生和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育教师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来都会从事与太极拳相关的工作或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所以他们自身的道德素质对于他们在太极拳领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太极拳的思想政治因素,改变太极拳对学生爱国主义、竞争合作精神、勇气、太极拳教师在太极拳教学中只重视技术教育而忽略德育的实际情况。只有将太极拳技术能力的研究与德育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才智兼备的太极拳人才,这对于弥补太极拳教学中忽视武术德育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论

高校的太极教学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体能与技能教学,应该兼顾体技与文化精神内涵,将传统太极中对武学境界尤其是精神境界之追求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统一,发挥中国传统无数体育的道德约束,寓教于学,知行合一,让学生在领悟武学与技巧同时,接受灵魂的洗礼与传统优秀道德的熏陶,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太极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之路。

本文系沈阳城市建设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

(作者单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体育教研部)

猜你喜欢
太极拳德育思政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思政课“需求侧”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