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小学生儿童诗写作的应然取向

2023-01-14 18:05欧巧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4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

欧巧

[摘要] 儿童诗是一种很好的表情达意的方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部分师生觉得写儿童诗有困难,素材难找、主题难定、词句难写,这些困难源自对儿童诗背后的生活属性洞察不足。儿童诗属于文学创作的一部分,文学创作既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儿童诗应该紧扣生活属性,取材于生活,选择合适的主题,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真情实感。

[关键词] 生活本真;浅白简朴;真情实感

素材难找、主题难定、词句难写,这是小学语文儿童诗写作教学中的“三大难”。其实,问题的根源恰与我们在教学中常忽略诗歌的生活属性有莫大关系。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韵律。儿童诗是诗歌的一个分支,同样需要注重其生活属性。新课改呼唤语文课程的人文化和生活化,儿童诗教学作为习作教学的重要部分,走生活化道路乃核心素养发展所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还儿童诗以生活本真,引领学生将儿童诗贴近他们生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且愿意采用的情感表达方式。

一、从生活中选取儿童诗的素材

高尔基在谈论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表示,丰富的创作素材得益于他青少年时期对社会生活的细心观察。受此启发,我们可以将“做生活的有心人”定为儿童诗教学的第一步,那怎样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老师读完一篇优秀儿童诗后,就会有些同学在下面发出感慨:“这样的事情我也做过。”“这样的人我也会写。”但为何真正到动笔时,学生脑子里就一片空白呢?此类情况深刻反映出学生儿童诗素材不足并不是经历的缺乏,而是记忆的缺乏,是他们未曾有意识地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而导致的。所以,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必须先成为有意识的观察者。譬如,留意身边人和景物的变化;捕捉生活中新奇好玩的事物;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的事要多加思考。我们可以在日常引导学生用小本子记录身边印象深刻的人、物和事,如爱抽烟的爸爸、玩手机的妈妈、鸡蛋花、含羞草、足球比赛等。有位同学在练习篇目《妈妈的宝贝》中写道“谁是妈妈的宝贝?是哥哥?还是我?是手机。”这几句创作生动道出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因手机忽略家人的常见问题。

再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练习。现在社会资讯十分发达,除了鼓励学生阅读诗歌书籍以外,我们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少儿诗歌网站。只要接收信息的途径变多了,学生对儿童诗的了解就能更为透彻。笔者曾在班上做过一个“你课外都读什么书”的课外阅读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写儿童诗较好的同学大多有课外读诗的好习惯。比如,小童同学从小喜欢读诗,三年的读诗经历大大拓宽了她诗篇创作的广度。

最后,勤练写诗才能提升儿童诗的水平。有了丰厚的积累尚且不够,还应做到内化与输出。所以,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笔者就开始尝试让学生写“每季一首诗”,到了中年级可以写“每月一首诗”,直至高年级的“每半月一首诗”。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安排有渐进坡度的写作训练,逐步挖掘生活内容。当写诗成为习惯,学生的写作也就自然能言之有物。

二、基于生活拟定儿童诗的命题

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儿童诗命题的形式有了很大的改革。除低年级多采用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外,中高年级的儿童诗大多只给出了一个写作范围,让学生来自由命题。虽然学生拟的题目如“孙悟空七十二变”显得各有特色,但他们始终紧紧围绕出题老师“如来神掌”这一题目范围来写作。所以,写作范围对学生儿童诗写作的发展方向影响尤为重要,教师在规划儿童诗范围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生活中并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大题材,但实际上生活细节处处都是诗,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可以写入诗歌。在儿童诗的命题过程中,教师应该率先跳出“条框式”的泥坑,因循守旧的儿童诗命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时常遇到诸如此类的“经典”题目:“假如”“我想有——”“风的歌”等。当然,这类题目对初学者有抛砖引玉之效,但如果反复出现,远离生活根源,就很容易会浇灭初学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儿童诗无话可说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写作时要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由此,教师大可放开拳脚,在儿童诗命题时力求做到包罗生活、着眼细处、富有话题性,使命题走向开放。教师在命题时要注意联系实际,面向生活,如“小小棉签、快递哥哥、捉迷藏、七彩的气球、蝉”等,虽然命题平凡,但常常会有惊喜。有个学生在练习写作《捉迷藏》时有几句诗特别感人:“爷爷喜欢和我捉迷藏,我每次都能找到他,但有一天他在花丛里弯下腰,我却再也找不到。”

如果是自由命题,则可以让学生自主命题,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像,以自己喜欢的人和事为诗题,我手写我心。不一定非要跟大众化等命题相关,只要是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是学生写诗的范围。如果解开命题束缚,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一片广阔的创作天地。小到蚂蚁,大到恐龙;近至身边,远至外星球,都会成为学生津津乐道的儿童诗题材。好比《斗嘴的蟋蟀》《大肚子西瓜》《星星的家》《叶子落下来》这些生活化的命题妙趣横生,学生的作品也因此涌现出许多新颖独特的诗句,十分精彩。

三、积累生活化的儿童诗语言

关于写作的表达方式,叶圣陶先生认为:“小学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学生能以文字直抒情感,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误。”概而论之,叶老主张写作言辞表达通俗化、浅白化。这主张会不会与诗歌追求文句优美相悖呢?其实这对于诗歌起步的儿童诗教学并不矛盾,相反则为我们提出了写作教学的诤言。儿童诗习作教学,主要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而我们不能随意拔高这个目的,把儿童诗的写作等同于作家的文学创作,更不能将儿童诗语言看作作家的语言,拔苗助长反而吓退了初学写诗的孩子们。在批改《淘氣的足球》时,有学生写道:“我觉得足球真皮,弄得我满场跑;我觉得足球真皮,弄得守门员总是摸不到。”句子虽然浅白,但实则童趣盎然。

常人眼里的诗篇创作十分推崇辞藻的华丽及词句的考究。一篇文章若能巧妙用上优美词句固然能使文章熠熠生辉,但不能过分强调与追求,否则不但会令文章有做作之感,而且还会约束学生去真实地表情达意。多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少用些书面化语言,反倒会使儿童诗生动活泼得多,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例如,“爸爸的胡子像杂草,扎得我咯吱咯吱乐。”再如,“猫猫的脸花,但眼睛不花,抓住老鼠从不失手。”这些儿童诗优秀作品虽文辞精练简短,但却生动传神,像清泉般淙淙有声,质朴纯净,直达读者的心田。

儿童诗创作既来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生活化的儿童诗是对儿童诗生活属性的正确认识,从儿童诗素材、命题、语句等方面遵循儿童诗生活化的发展方向,小学儿童诗教学之路定能迈入深处。

[参考文献]

[1]吴章全. 论圣野儿童诗的语言艺术特色[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2]李红.林焕彰的儿童诗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24(06):63-66.

[3]范卿.根植文本 护育诗心——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儿童诗阅读教学例谈[J].课外语文,2019(06):109-110.

欧 巧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
浅谈革命纪念馆讲解工作的认识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如何恰当合理地以技巧升华情感
真情实感好行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
作文教学从“实”指导的研究
小学生作文指导研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