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腾讯QQ平台的主题式案例教学

2023-01-14 09:40朱红生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4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案例教学

[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模式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例,说明主题式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特点、研究现状,阐述腾讯QQ平台的功能及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旨在为地理学科的信息化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 腾讯QQ;教育信息化;案例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子产品的普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已有广泛的运用。腾讯QQ平台是重要的互联网交流工具,具有较强的互动交流功能,利用该平台建设学习群,可以实现对象分类分组、文件发送、公告发布、打卡、签到、作业布置与提交、备课、答疑、接龙统计、视频与图片上传、群课堂、课程回放等功能。在课前预习指导、课中互动交流、课后练习监测等方面对主题式案例教学提供支持,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一、主题式案例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主题式案例教学是指依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以某一整体案例为核心,以问题为纽带,串联并统领整堂课的教学。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师生的全部教学活动都围绕某一主题式案例开展。师生置身于某一情境中,以问题为纽带,随着案例情境的逐步深入、发展、变化,生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形散而神不散,环环紧扣,丝丝相连,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主题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是“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地理教材中的问题研究“如何提高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即属于主题式案例教学的范畴。主题式案例教学需要提供的素材较多,包括案例的地理背景、相关地理现象、产生的实际问题等;素材呈现的方式力求多样化,包括视频、图片、新闻报道、统计图表等;问题的设置要富有层次性,要能层层深入,并带动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因此,主题式案例课堂教学用时较长,从材料收集到课堂讲解再到教学检测时间跨度大。

优化教学模式、转变育人方式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案例教学在各学科中都有广泛的讨论和应用。主题式案例教学已经逐渐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但以腾讯QQ平台为支撑而实施的主题式案例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学中讨论腾讯QQ平台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经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腾讯QQ在主题式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需要收集的资料多、耗时长,大部分材料的收集整理都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而当下网络平台的广泛运用,给我们实施案例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

1.课前预习

在“如何提高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一问题研究中,教材指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低”,并提出问题: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为我们的主题探究提出了两大任务,一是分析导致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和人文因素,二是分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需要学生了解的是喀斯特峰丛山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地形、水源分布等),以及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现状。教材在这方面提供的素材是相对不足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收集资料。为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提高收集效率,也为了便于后期课堂管理,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组建成长共同体,建立QQ学习群。具体操作上,可将学生适当分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收集资料,也可以进行组间评比等。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选择材料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契合本节课主题的相关资料。紧接着,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情,为学生提供预习任务单,发布到学习群组之中。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是出示了以下预习任务单:

任务1:收集喀斯特峰丛山区地貌景观的图片;任务2:收集喀斯特峰丛山区农业景观及农业生产的视频、图片;任务3:收集喀斯特峰丛山区交通运输及交通道路状况的视频、图片;任务4:收集西南地区荒漠化的相关素材;任务5:分析西南地区“雨时涝,晴时旱”的原因;任务6:收集广西典型喀斯特峰丛山地水土保持方面采取措施的相关素材;任务7:收集西南地区立体农业的相关素材;任务8:分析发展立体农业的支撑条件;任务9:收集异地生态移民的案例;任务10:以收集的案例为题,分析异地生态移民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任务11:综合上述资料,思考如何提高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笔者通过“群课堂”直播功能对任务单上的要求做了详细的讲解。“群课堂”是QQ群的直播功能,支持直播上课、连麦等功能。其具体步骤是进入QQ群后,点击“开始上课”,即进入“群课堂”直播界面。在该界面中,底部的图标依次是评论、连麦、麦克风和摄像头功能,上方图标是“排麦权限”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学生收集的材料全部通过QQ平台上传到学习群中,成员共享,由于自主收集材料,确保了材料的多样性,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收集到的视频精彩纷呈,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喀斯特峰丛山区的地貌景觀、交通状况,这些过程为实施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课中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组织学生登录QQ群,教师遴选收集到的资料,通过QQ平台进行展示、播放、讲解,帮助学生从地理学视角看待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地理特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方面影响。笔者在教学中,通过QQ平台向学生发送了若干问题链让他们发散思考。

问题链1:(1)喀斯特地貌有什么样的特点?(2)西南地区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3)喀斯特峰丛山地为什么会出现石质荒漠化现象?有哪些表现?(4)为什么说喀斯特山地区“雨时涝,晴时旱”?(5)喀斯特山地区农业在空间上是如何分布的?(6)喀斯特山地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交通运输的空间布局是怎样的?

问题链2:(1)喀斯特山地区的生态重建有哪些措施?(2)喀斯特山地区如何进行水土保持?(3)喀斯特山地区的立体农业是如何布局的?这样布局有哪些好处?(4)为什么要在有些地区实行异地生态移民?(5)实施异地生态移民,在异地选址、建设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6)喀斯特山地区产业应该如何调整?(7)就如何提高喀斯特山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提出建议(以地理小论文的形式课后完成)。

笔者并没有局限于教材中提到的经济发展措施(农业布局调整、异地生态移民),而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去探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推动学生深度思考。在授课中,问题通过QQ聊天框发出,学生的答案通过QQ平台收集,现场展示,现场点评,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学生面对的是个人电脑终端,既可以自学也可以小组讨论,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大为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展示了部分同学撰写的地理小论文并加以点评,在分析“喀斯特山地区雨时涝、晴时旱的原因”这一问题时,有些同学是从石灰岩透水性质角度阐述的,没有提到喀斯特丘陵山地的地貌特点。对此,笔者将批阅过的文稿通过文件收发功能点对点传给学生本人,让他们补充完善,然后再次批阅。在讲解完西南生态移民后笔者向学生介绍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移民的路径选择”这一主题,该主题由班级学生收集,笔者从确保移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生态移民工作机制、推进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快扶持发展移民地替代产业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思维的延展性,实现了知识的迁移运用。课后,笔者将本节课视频上传到学习群中,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群课堂”中的“课程回放”功能,选择性地温习一遍。

3.课后复习与学习评价

学生习得的研究方法终要能迁移运用到其他的案例情境中。因此,笔者通过“作业”功能布置了打卡作业,将类似的两个案例(西北的沙漠化与当地畜牧业发展、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呈现给学生,待学生课后完成后,打卡上传自己的地理小论文。全过程都在线上进行,教师点击界面上方的“作业”图标即可开始布置作业,点击“查看反馈”图标就可以批改作业。

恰当的学习评价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激发学习动力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能检验教学效果,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在本节课结束后,笔者布置的作业是撰写地理小论文,论文的选题有:为什么西南喀斯特山地区会出现石漠化现象、西南喀斯特山地区生态重建的措施及成效、如何提高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也可以将选题再微观化,选择与本节问题研究相关的其他主题撰写小论文。

通过设置学习活动评价表,从材料的收集、课中的互动表现,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对学生的作品综合打分。QQ群投票应用比起线下教学开展投票评比要便捷许多,这可以为教师节约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通过“群投票”功能,我们评选了最佳视频、最美图片、最优地理小论文、课堂之星等奖项,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腾讯QQ平台的功能较多,可有效辅助教师教学的就有文件传输、相册、打卡、接龙统计、作业发布、作业提交、暑假作业计划等十几种功能,它们都是线上教学的好帮手。一是教学时间更灵活。对于前置性预习内容和后置性巩固练习,均可以通过“群课堂”功能予以讲解,相比传统的线下教学拓宽了教学时段。二是方便教学管理。通过“签到”等多种功能实现线上课堂教学的纪律约束。通过“打卡”功能,及时掌握学生居家学习情况。通过“接龙统计”功能则能够快速获取学生的意见信息。三是提高教学效率。通过QQ平台可以发布课件、视频,也可以提前布置作业,集体收集资料等,既节约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实效。四是增强课堂互动。利用QQ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生生更广泛的交流互动,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实时调整教学节奏。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适合所有的课型,教师在选择时,应该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学情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为适切的教学方式。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生精准扶智的载体建設”(课题编号:AH2020136)、马鞍山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支教课题“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生精准扶智的载体建设”(课题编号:MZJ2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玉芹.主题式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J].地理教学,2017(16):15-17.

[3]严卫林.思想品德课主题式案例教学问题设计思路[J].教学与管理,2015(25):49-51.

朱红生   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案例教学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