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1-24 19:09白刚刘艳春王维明胡玲玲
西部皮革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产教应用型课程体系

白刚,刘艳春,王维明,胡玲玲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不完全适应,校企人才培养与需求严重错位[1-2]。2015 年10 月,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3],高校要把办学思路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转变。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条主线,进一步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科建设、重构课程体系已经成为高校内涵建设重要组成部分[4-5]。

轻化工程专业结合我校(绍兴文理学院)“面向行业、突出专业、强化能力”应用型办学定位,根据纺织印染行业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需求,从“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内涵入手,开展产教融合背景下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工作过程导向的产教融合轻化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保障体系和运行模式,促进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1 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1.1 产教融合层次不深

一些高校产教融合合作方式简单,究其根源,在于企业缺乏合作动力和积极性,校企双方缺乏务实的合作方案,没有建立长效合作运行和保障机制[6-7]。另外,有的合作企业规模不大,或技术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学校无力出资建立合作基地,学生缺乏长期实践机会,产教融合停留在认知实习层面。

1.2 缺乏健全保障机制

完善的保障机制能确保产教融合实施有效性,促使产教深层次融合,最大限度发挥育人效果。产教融合涉及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建设等实际问题,人才培养过程较长,存在滞后效应,而且,校企双方由于体制机制不同,资源共建过程中需建立适当机制,确保双方利益平衡,使合作可持续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1.3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

由于缺少国家层面政策支持,企业更难以参与教学管理过程,担心安全管理隐患和技术扩散等问题,不能全力支持。

1.4 师资力量薄弱、单一,缺乏复合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资队伍是产教融合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保障。高校招聘教师更加关注科研,大部分高校教师缺少实际历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5 行业指导专业能力不足

受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变化影响,行业缺少法律保障及自身水平有限,指导高等教育发展能力不足,不具备西方国家行会制定标准、主持考试、颁发资格证书的权利和能力,行业组织在产教融合中发挥的作用较弱。

1.6 高校课程体系与企业发展脱节

很多高校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导致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发展脱节,无法满足企业需求[8]。

1.7 产教融合运行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校产教融合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管理、运行、评价全过程机制,产教融合中产生管理空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2 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思路与路径

2.1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互利共赢合作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互利共赢是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学校应转变思想观念,主动邀请企业对学校进行考察,听取意见,及时了解企业进行产教融合的能力和意愿,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特色和优势,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此外,还要加强学校、企业、行业专家和政府部门沟通,提高产教融合参与度,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8]。

2.2 优化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校要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确保产教融合有效实施[7-10]。

2.2.1 加强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力度,确保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产业价值链

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使企业参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学校则要深入了解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型人才技能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内容。

2.2.2 构建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是指将整个课程体系划分为几个独立且密切相关的课程模块,可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将这些模块组合优化,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2.3 建设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要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及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合作共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覆盖大学全周期,涵盖专业认知实践、专业综合实训、实验课程、综合仿真等。将企业实践经验和特色案例嵌入学校课程体系中,共同开发特色课程,有利于培养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

2.2.4 课程教学与项目实践紧密结合

找准教学切入点是高校实施产教融合的关键,项目切入可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在校企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下,让学生深入参与企业项目,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巩固深化已有知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关键作用。可设置实践教学学分,建立三级项目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3 打造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

轻化工程专业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非常强,必须建立校内外实践创新基地,通过产教融合培养适合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3.1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可由校企双方合作共建,要有针对性,尽可能还原产业标杆企业的生产实际,引入现代生产线和先进设备,通过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提高实训效果与工作岗位契合度[8]。

2.3.2 丰富校外实践基地

学校与企业密切协作,对轻化工程专业岗位技能分析,建立教师、校外导师、学生和家长多方监督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岗位实习情况,确保实习效果。

2.4 建设强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教师聘用要注重专业技能人才,增强教学工作的实践性。

(2)针对学校现有师资存在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可通过专业技术研修班或深入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此外,对教师实践要求要与教师考评机制相结合,纳入教师考核,与工资、年度评优等挂钩,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实践[10]。

(3)学校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授课,将实践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学校为兼职教师提供薪酬待遇,对于缺乏教学经验的企业专家进行教学技巧培训,提高教学效果。

2.5 完善产教融合多元化评价机制

校企产教融合的根本出发点和动力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校企双方参与产教融合的目标不同,学校关注的是培养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人才,而企业则注重获取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完善专业教育体系的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多元化评价,提升产教融合效果[8]。

2.5.1 建立校企产教融合内部评价机制

学校可从学生满意度、应届生就业率、企业支持度等方面评价产教融合的成效,企业可从专业人才招聘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2.5.2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产教融合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性,促进双方持续改进。

2.5.3 发挥教育部门评估作用

建立和完善教育部门产教融合激励机制,奖励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成绩突出的校企双方,激发校企双方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

2.6 探索产教融合专业教学标准

制定以产教融合为重要参照依据的专业教学标准有利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更精准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教融合专业教学标准既要突出指导性作用,又要预留自主空间,遵循引领性、前瞻性、地域特色、稳定性与灵活性原则制定。

3 构建产教融合的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行业、产业,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实践为指导,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轻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3.1 确定培养目标

结合企业需求、学生发展、学校定位与轻化工程专业发展,围绕企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轻化工程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2 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

3.2.1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设计,以印染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重组专业课程群,设置染整智能制造、染整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生态染整、生态纺织化学品、贸易与营销六个专业课程模块,体现个性化和适应性。

3.2.2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重构“课程为基、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基地支撑、全程覆盖”五位一体多维度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独立实践课程和含实践内容的专业课程,加强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3.2.3 部分课程实践内容设置项目驱动教学

在《印染CAD》《计算机测配色原理与应用》《染整设备及智能化》《现代印染厂设计》《染整产品标准与检测》《染整质量控制与管理》《数码印花与设计》《染色打样实践》《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等实践环节设置部分项目驱动教学。

3.2.4 部分课程开展产教融合教学

在《计算机测配色原理与应用》、《染整设备及智能化》、《现代印染厂设计》和《数码印花与设计》等课程,与绍兴兴明染整有限公司、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鼎记数码印花有限公司开展产教融合企业现场教学。

3.3 产教融合教学保障机制

成立由学校、企业领导与相关技术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引导企业深入参与专业规划、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环节,促进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融合。构建多元化专兼职导师队伍,建立双导师制度,聘任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将企业真实案例、职业素养引进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与产教融合相适应的教学过程管理新模式和运行机制,重点是实践教学环节相关分配制度改革和保障,以及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新的教学质量标准、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

4 结语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突破传统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难点,实现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通过课程体系重构、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各方面改革,使实践教学环节得到实质性加强。在实践产教融合的同时促进轻化工程专业、课程、师资全面建设,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产教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