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LT-2抑制剂干预T2DM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

2023-02-04 03:16荆峰张家立罗超宫俊龙
疑难病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抑制剂炎性心血管

荆峰,张家立,罗超,宫俊龙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其残疾及死亡的主要原因,T2DM患者存在一种及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即属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1-3]。T2DM合并CVD与多种因素有关,多数因素可通过药物干预能降低其危险因素风险[4]。达格列净属于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可提升葡萄糖排泄,降低血糖水平,为T2DM常用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不仅具有降糖作用,还对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一定影响[5]。基于此,现探究SGLT-2抑制剂对T2DM患者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以期为T2DM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T2DM患者14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2例。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程、吸烟、饮酒、合并症、T2DM家族遗传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19082110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T2DM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6]诊断标准;②存在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肥胖(BMI≥24 kg/m2),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5.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1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 mmol/L或三酰甘油(TG)≥1.8 mmol/L],高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伴或不伴舒张压(DBP)≥90 mmHg],满足任意一项即可;③无心肌缺血或疑似心肌缺血表现,无周围血管、脑血管事件史;④依从性良好,均配合完成相关检查、治疗。(2)排除标准:①存在冠心病患者;②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③精神异常、认知障碍;④近期存在T2DM急性并发症;⑤存在免疫、血液系统疾病;⑥伴恶性肿瘤;⑦感染、活动性炎性反应;⑧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6]予以运动治疗、饮食治疗等,同时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口服降糖药(不包括SGLT-2抑制剂)或注射胰岛素治疗,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进行降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抑制剂、钙拮抗剂等降压;阿司匹林(河南永和制药有限公司)100 mg/d口服;同时嘱咐患者戒烟、戒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AstraZeneca AB公司)5 mg/次,午餐前口服,每天1次。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测指标与方法

1.4.1 血压、肥胖指标检测: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上午8∶00—10∶00测量SBP、DBP;肥胖指标[BMI、腰臀比(WHR)]。

1.4.2 血糖指标检测: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留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3 ml,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AU5800型)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以亲和色谱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4.3 血脂水平检测:上述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AU5800型)检测TC、LDL-C、HDL-C、TG水平。

1.4.4 血清炎性相关因子水平检测:留取患者晨起空腹肘静脉血4 ml,离心留取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公司提供。

1.4.5 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P)、抵抗素(resistin)水平检测:上述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PN、LP、resistin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信帆生物公司。

1.4.6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治疗期间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头昏眼花、心悸等不良反应。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BMI、WHR、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BMI、WHR、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T2DM患者治疗前后肥胖指标、血压水平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FPG、HbA1c、2 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FPG、HbA1c、2 hP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TC、LDL-C、HDL-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TC、LDL-C、TG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2.4 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CRP、IL-6、TNF-α、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CRP、IL-6、TNF-α、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相关因子水平比较

2.5 2组治疗前后血清APN、LP、resistin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APN、LP、resisti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APN升高,LP、resistin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对照组与观察组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PN、LP、resistin水平比较

2.6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9,P=0.335),见表7。

表7 对照组观察组T2DM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 论

T2DM除糖代谢紊乱外,还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等多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导致CVD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并成为影响T2DM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原因[7]。T2DM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糖、性别、血压、血脂、肥胖等,除去性别、年龄等不可控因素,血糖、血压、血脂、肥胖等均为可控、可逆因素[8]。因此对以上多种危险因素综合控制对降低CVD发生率十分重要。

T2DM发生CVD往往是多因素造成的结果,脂类代谢异常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而长期高血糖状态下会造成心血管系统发生改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样高血压可使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也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9]。因此对于T2DM的治疗,除控制血糖外,同样需对血压、血脂等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控制。SGLT-2为肾脏近曲小管上葡萄糖转运体,是保证肾脏葡萄糖稳态关键因素,抑制SGLT-2可降低血糖水平,但并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使低血糖风险降低;达格列净为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SGLT-2,可降低尿液中葡萄糖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加葡萄糖外排率,从而达到降低血糖效果[10]。随着对SGLT-2抑制剂研究深入,发现其不仅能控制血糖水平,还能降低CVD风险[11-14]。在一项Meta分析中指出SGLT-2抑制剂能改善T2DM患者长期临床结果,包括全因死亡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等[15]。且欧洲心脏病学会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制定的糖尿病和CVD指南[16]中指出,对于T2DM伴CVD或存在高危心血管病风险者,可采用SGLT-2抑制剂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以上研究均表明,SGLT-2抑制剂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长期预后。但临床关于SGLT-2抑制剂对T2DM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对T2DM患者采用SGLT-2抑制剂治疗,通过分析治疗前后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变化发现,治疗后肥胖、血压、血脂等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均得到明显控制,且安全性良好,与Cowie等[17]研究结果类似。可见SGLT-2抑制剂使T2DM患者CVD风险降低的原因可能归根于危险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分析相关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1)SGLT-2抑制剂可通过降低血糖水平,减轻机体高血糖状态,降低血管及心肌损伤,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纤维化,发挥降压、改善心功能作用;(2)SGLT-2抑制剂可直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同时可对钠、葡萄糖共转运产生抑制作用,发挥渗透性利尿效果,间接抑制RAAS活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使血管内皮功能得以改善,进而发挥降压效果;(3)由于SGLT-2抑制剂可使尿液中葡萄糖大量外排,而尿液外排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能量的消耗有助于降低体质量,从而改善肥胖症状,且体质量的控制本身就具有降压效果;(4)血糖的显著降低可使血糖过高造成的血液流动受阻、血液黏稠情况缓解,从而有助于血脂水平的改善[18-20]。因此SGLT-2抑制剂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降压、调脂、减重的作用,控制T2DM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从而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研究指出,炎性相关因子为T2DM患者代谢紊乱产物,在T2DM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1-22]。研究指出,T2DM患者在高糖刺激下产生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产生使核因子κB被激活并攻击线粒体呼吸链,使线粒体功能被破坏,释放细胞死亡诱导因子,从而诱发炎性反应,导致IL-6、TNF-α、Hcy等促炎因子、CRP炎性因子释放,导致微血管损害或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23-24]。因此T2DM的治疗在控制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前提下,调控以上炎性因子,对提升控制主要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具有帮助。本研究采用SGLT-2抑制剂治疗后炎性因子表达明显降低,可见SGLT-2抑制剂能抑制炎性相关因子表达,从而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Leng等[25]指出,SGLT-2抑制剂能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减轻动脉粥样硬化,这一机制可能通过活性氧—NLRP3—Caspase-1途径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白介素-1β等炎性因子有关。进一步说明了SGLT-2抑制剂的抗炎作用。另有研究指出,resistin、APN、LP为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均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26]。Resistin具有致肥胖作用,可通过上调黏附因子、趋化因子水平,诱导血管收缩痉挛,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LP可促使血管平滑肌增殖、分裂,引发内皮功能紊乱,同时还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参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APN可增加脂肪酸氧化,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炎性反应、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27-28]。本研究通过采用SGLT-2抑制剂治疗后APN、LP、resistin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由此推测SGLT-2抑制剂对resistin、APN、LP等脂肪因子也具有一定调控作用,从而降低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但具体相关机制尚未明确,可作为后续研究重点。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可进一步控制T2DM患者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炎性反应、高血压等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并调节脂肪因子表达,且安全性良好。本研究严格筛查入组人群,对多种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血清学指标详细分析,得出结论可信度高,为更多学者提供良好借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荆峰: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论文撰写;张家立:实施研究过程,论文审核;罗超:实施研究过程,统计学分析;宫俊龙:实施研究过程,资料搜集整理

猜你喜欢
抑制剂炎性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