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富顺刘本传说的形成及其流传

2023-02-08 03:37刘金成
文史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富顺富顺县乡贤

刘金成

源自自贡市富顺县的刘本传说历史悠久,自明清之际就已流传,迄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刘本传说既有稽考有据的历史事实,又有神异奇幻的传奇情节。其所依据的历史文本肇自明代,后来经过清代、民国等时期的不断演绎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今所见刘本传说的大致形态。刘本传说内涵丰富,其所蕴藏的奇幻想象与传统民俗信仰文化关涉颇深,其刻画的刘本形象寄托着老百姓对政治清明的憧憬和愿望。直到今天,刘本传说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属于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文化,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川南民间文学的代表之作。

一、刘本的折桂与入仕

对于刘本其人,在诸多历史文献中可以爬梳出一些记载。因为刘本有功名且有入仕的经历,所以受到他的家乡人敬重而被推为“乡贤”。于此,在清乾隆《富顺县志·乡贤上》有一个刘本的小传,说明了刘本其人的一些情况。其文说:“刘本,字原之。天顺丁丑进士,历刑部主事郎中,至贵州按察司副使,进阶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性谨厚正大。里居时,叙守陆公渊之文章政事有盛名。每乡饮,正宾难其人,乃于一郡九邑中特宾礼焉。乡郡以为荣。”[1]这段记载的内容相当丰富,从中可以了解关于刘本的诸多信息。

就刘本的科举经历来说,他于明天顺丁丑年(1457年)考中了进士,可谓蟾宫折桂。考诸《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其中确有富顺刘本。刘本的名字载录于天顺元年进士题名碑录的“丁丑科”中,列于“赐进士出身第二甲九十七名”的名单里,是其中的第七十一名者。[2]刘本凭借进士的出身得以选官出仕,先后出任刑部主事郎中、贵州按察司副使、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这些职位皆是与司法有关的官职。据明代万历《贵州通志》卷二所载,在贵州按察司副使一职的名单上确有富顺人刘本的记录,其文说:“刘本,富顺人,成化间(1465—1485)任,持正恬静,其于名位淡如也。未久,乞归去,士论韪之。”[3]据此可知,刘本在贵州做官期间,官风颇为方正,且淡泊名利。虽然其出仕贵州的时间“未久”,但士人对他的为官风范却是印象深刻。万历《贵州通志》关于刘本的出仕贵州的行状及相关品评,其实可以与乾隆《富顺县志·乡贤上》所载的刘本小传相互参照,二者都强调了刘本为官的正派作风。

自贵州返回家乡“里居”的刘本,深孚众望,受到地方官员和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当时出任叙州知府的陆渊之对刘本就给予盛赞。在官方支持的地方饮宴活动——“乡饮”中,刘本因德高望重的地位被选为“正宾”。可以说,无论是在宦游之地,还是在家乡富顺,刘本其人都得到相当高的评价。正因如此,刘本后来被奉为富顺的乡贤,得以入祠供奉,这在光绪乙巳年(1905年)的《富顺乡土志》中有说明。[4]

刘本去世之后,其后人将他安葬在故乡富顺。刘本的墓地及其祠庙坐落在富顺县板桥镇王湾村,被富顺县当地政府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维护。在当地政府的关心下,近来在刘本墓及其祠庙旁分别刊立《刘本墓志》以及《刘本祠记》二碑。两通碑文表达了今人对刘本的追忆。虽然时隔几百年,当地人还口口相传地讲述着刘本的故事。

二、刘本的显灵与封神

那么,刘本又是怎样从一位宦游黔省的清官,地方上享有盛名的乡贤成为一尊受人香火的神明的呢?这还要从一个梦说起。

刘本塑像(在四川富顺刘本祠)

清乾隆《富顺县志·外纪》载曰:“明天顺进士刘本,历任贵州按察使司进阶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有惠政。殓后,魂犹入朝,上目而惊曰:‘刘本殓久矣,今犹见驾,毋乃为神耶!’以黑煞神敕封。”[5]此外,在民国《荣县志》的记载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其志有说:“殁而见兆于上,为民恳恩。上惊寤曰:‘刘本,死久矣。犹乃心民瘼,可授荣禄大夫,为黑煞福神。’”[6]不难发现,乾隆《富顺县志》与民国《荣县志》所记大致相同,二者都记述了殁后的刘本托梦皇帝的故事,这就说明刘本的显灵奇迹在当时非常流行。

就刘本“黑煞福神”封号的字面来看,有两个语义,一是“黑煞”,二是“福神”。“黑煞”之说可能渊源自道教的黑煞将军翊圣保德真君。[7]这一神职是道教的护法神之一,被认为是具有强大威力的神明。为何以“黑煞”赐封给刘本,这应与其在世时的风评有关。刘本的为官风范中有“正”作为评价;“福神”之谓则与他为官造福一方百姓有关。刘本的为官风范虽然在史书中已经得到了一致好评,而神话传说的塑造则使其清官形象更为突出。无论是历史书写,还是神话塑造,刘本清廉持正、惠政为民的官风都被一再地加以强调。

三、西南各地俱尊黑神

实际上,刘本其人的为官风范,在其生前就得到许多肯定,缘何其身后还要以托梦皇帝的方式来显露爱民之心?这或许就是因为老百姓确实感念刘本惠政的实际成绩,还有就是老百姓对清官政治的渴望与期盼。正是借由明代富顺人刘本为官黔省的仕宦经历、群众百姓出于对风清气正的现实期盼,加之对惠政为民这一清官作风的推崇和弘扬,由此形成的清官愿景就被赋能到黑神刘本的神话传说中。

刘本由人成神的传说虽然带有一些怪力乱神的神异色彩,然而整个故事却是非常生动感人。这是因为其背后所蕴藏的意涵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符合。《礼记》有言:“非有功烈于民者不在祀典。”[8]这就是说,人们祭祀的对象一定是有功德于人民者。在19世纪初期,学者窦季良根据其在重庆的调查撰成《同乡组织之研究》一书就指出:“黑神之祀,因地易名……后世因名臣烈士中又貌黝者,或于其地立有功德者,遂亦祀为黑神。前者如南霁云,后者如刘本等是。”[9]这就明确地指出,黑神刘本之所以受到民众的祭祀,就是因为其有功于民。

贵州织金县鱼山黑神庙(作为“织金古建筑群”之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本形象中具有的爱民、为民的清廉精神,得到人们群众的广泛认同,其影响之大并不囿于一地。黑神刘本的传说故事不只在川南富顺盛行,在西南各地也有流传。比如说,在云南的一些地方至今都能看到“黑神都督”刘本的画像。在云南曲靖,当地流传的黑神传说与四川的说法还有些不一样,他们把黑神当作是为民牺牲的除瘟官吏,这就丰富了黑神的职能,为其增添了除瘟抗疫的形象。所以,当地人通过各种祭祀仪式来纪念黑神,以此表达他们驱除瘟疫、祈求健康的愿望。[10]当然,对黑神最有感情的当属贵州。贵州人对黑神的理解多有不一,有认为其是唐代名将南霁云,有认为是三国时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也有认为是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仰崇拜,而刘本则因其惠政贵州也被贵州人当作黑神。贵州人将黑神奉为“黔南福主”,意即护佑贵州的福神。贵州人把黑神信仰作为地域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以此表达贵州人的地方意识和乡土情感;甚至有学者认为黑神是“黔中诸民族认同中华文化之典型”[11]。历史上,在外地奔波的贵州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在那里修建会馆庙宇来祭祀黑神,所以各地都有不少祭拜黑神的场所,比如荣禄宫、福禄宫和黑爷庙等等。可以说,随着黑神信仰的传播以及刘本传说的流传,各地民众都在黑神信仰和刘本传说上寄托了美好祈愿,从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符号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总的来说,富顺刘本传说作为川南民间文学的代表之作,既有真实的历史书写,又有奇幻的文学想象,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内容相当丰富。刘本传说之所以影响深远、流传广泛,关键就在于刘本刚正不阿、清廉恬淡、惠政为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其爱民、护民、惠民的为官精神深深地烙印在西南各地民众的记忆当中。

注释:

[1]清乾隆《富顺县志》卷四《乡贤》,第49页。

[2]《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第一册,华文书局(台北)1969年版,第306页。

[3]明万历《贵州通志》卷二《省志》,第42页。

[4]参见陈运昌等编《富顺乡土志》第7章《忠节》,光绪乙巳年(1905年)手抄本,第37页。

[5]清乾隆《富顺县志》卷十七《杂纪》,第11页。

[6]民国《荣县志》卷十一《社祀》,第6页。

[7]参见(宋)王钦若:《翊圣保德传》,载《道藏》第32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61页。

[8]陈戍国:《礼记校注》,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356页。

[9]窦季良:《同乡组织之研究》,正中书局(上海)1946年版,第52页。

[10]参见胡竹喜:《云贵民间信仰的“黑神都督”》,《曲靖日报》2019年2月14日。

[11]周永健:《论贵州黑神信仰渊源及民俗活动》,《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第1页。

猜你喜欢
富顺富顺县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富顺县城区园林植物调查与常用植物分析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富顺县:打好根治欠薪冬季攻坚战
富顺县:聚焦重点行业领域 高位推进根治欠薪
富顺县≥10℃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富顺豆花十三屏
南安乡贤再发力
豆花香自富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