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健康调适

2023-02-08 06:51周芳凝
北京纪事 2023年2期
关键词:图景权威经历

周芳凝,独立心理咨询师。

作者说

心灵的旅程有时跟身体不同步,习惯了指使身体在现实的枪林弹雨中所向披靡。在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更多心灵的居所,燃起温暖的火光,看到美好会在前方出现。

三年前的冬天,新冠病毒悄然间来到我们身边,那个时候我们一定难以想象它即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给整个世界的运转按下暂停键,颠覆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格局至少三年时间。我们也一定很难想象,在既无奈又无力地想适应疫情下的新常态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世界又被按下了还原键。虽然病毒并没有彻底绝迹,但是大家更担心的似乎已经不是万一中招病毒本身对于我们的身体的杀伤力,而是病毒作为一种象征,在接下来的疫情时代给我们的生活体验、心灵状态带来的不可忽略的冲击与重构。

不确定和被动的阴霾

2022年12月,全国放开,但是大家似乎像在封控中期待开放一样欢欣雀跃,而更多地是感到这一切来得有些突然,新局面下显得有些不知道怎么办。好像无论是封控还是开放,都无法让大家满意,人们都可以说出来很多关于被封控管理和全方面放开的种种态度。诚然,封控或者是放开当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也一定很难照顾到每个人在这里面的利益和感受。但是大家在这背后更大的不安也许不是封闭或开放本身,而是一种自己的生活秩序被笼罩在不确定发生和被动安排的状态下。这一定程度上会给我们的心中带来一种无可遁逃的失控感。这种失控感是让人们的内在体验到不安、焦灼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我们开始感到对自己、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控制感,那么这种不确定的感觉便会成为一种底色,渲染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与这种失控感相对的就是一种内在的稳定感。一个人处在健康又富有活力的心灵状态的时候,内在的核心一定是可以体验到这种稳定感的。在这种稳定感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在一个相对能够预知的生活环境里,和相对稳定的关系人相处,可以按照一定进程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绝对的稳定是不存在的,一成不变的生活本身也意味着丧失了生命力和新的可能性。

我们所处的生活里,本身就带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也一直在尝试适应生活中的这些不确定性,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契机去成长、去规避风险。但是疫情就像是大大地增强了这种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人们身处其中,面对病毒的变化,几乎毫无可能自己去控制变化,自己的生活节奏陷入深深的被动和无力。所以尽管放开了,但是人们面对生活的无力感和不安感还是在延续着,甚至更加蔓延开来。

内在图景和现实体验的

交相辉映

新冠疫情的这三年里,一直有两种民间的声音在对峙:有一些人总是感觉管理者的声音是有问题的,自己处在一个非常弱势的位置,不允许被发声,自己的权益在被迫害;还有一些人觉得凡是权威说的就肯定是有道理的,很多人的抱怨不过是一种激进的愤青行为,循规蹈矩是最妥当的。耐人寻味的是,不论外界如何变化,这两个阵营的人的态度都还是保持一致,激愤的一直激愤,保守的一直保守。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这是政治态度的分立,其实并不一定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经常区分自己内心已经植入的内在图景和正在经历的外在现实。比如对于那些很多激愤的声音,他们认为是防控政策不佳,当然,我们的防控政策确实不是完美的,最近也呈现了很多管理运作中的问题,但是它真的那么不好吗?国外的政策当真就那么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吗?并不一定。但是在激愤的人群里,国家的防控管理象征了权威的声音,这个权威的声音很大,大到难以撼动,提出质疑可能是被惩罚的。

这种让人感到无力和恐惧的权威的形象会给我们每个人什么联想呢?一定是根据每个人的成长经历而有所不同。过于严格的父母会在一个孩子心中留下这种严苛的权威阴影直到成年,经历过政治风波,甚至是制裁的家族,代际之间都会有对于这种严苛权威的恐惧和抵制。这会让人在新的现实经历中,非常害怕再次经历在操控中被迫害和剥削的痛苦,而非常敏感一切我们在生活中再一次经历的权威形象,甚至是在心灵图景中,对于权威的形象只有经历过的富有创伤性和迫害性的一种原型的模样。

但现实外在真正发生的和我们心中熟悉的图景是不是真的是完全一样可以对应起来的呢?现实中并不一定是,有时候我们经历的外在现实和内心的重要图景可能是重合的,而很多时候其实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很多时候不会去觉察和区分这两者的差异,这种不区分让我们会不够了解自己内心固有的、影响我们认知和看待世界的图景,也会让我们误接正在经历的外在现实。这种内在外在交困在一起的迷惘会让人沉浸在自己没法消化的情绪体验里不停打转,有时候也没法更好地通过基于理解现实做出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判断。

种植心灵的后花园

疫情的整个事件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外在现实事件,它同时也是一个我们心灵景观的催化剂和放大镜。我们个人的很多负面心理感受、认知模型、关系状态,都在这个过程里被激活,被持续演绎。我们心灵中很多关于自己的内在冲突和压抑的需要、我们重要人际关系中的很多平时没机会直面的议题,都在这个契机里被呈现了。外在环境的封闭,焦虑累积,发展减缓……内在体验中很多负面位置体验的被激活……让我们的心灵在这个过程里承担了很大的负荷。专家说,放开后我们所有人口的八到九成都要感染新冠,那么心灵层面的“新冠”可以说是每個人都无一幸免地经历了,并且它所持续的影响可能要经历我们这一代,再一代传递下去……所以经历过这一次,我们更有必要不仅关注身体的健康,同时也关注心灵去应对这种巨大社会自然事件背后带来的无序、不确定,甚至是创伤。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去关照自己的心灵健康呢?

首先,我们需要学着去区分、命名,和寻找安全的环境与对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时候我们经历了一些事件,内在有很多需要消化的感受。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不注意这些感受,这些感受被压抑,转化就成了一些其他的感觉、认知,甚至是行为来麻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心灵体验需要被觉察,我们需要知道自己的感受到底是对于什么事件、什么对象,如何产生的,什么样的感受,并且表达给自己信赖的人,让自己感觉有支撑感的关系。人类最深层的安全感和力量感一定是在被友好的情感联结的人类的共情和欣赏中建立的。

其次,我们也要去识别自己生活中的“替罪羊”,让尘归尘,土归土,相信永远是这个世界更好运行的至真法则。我们内在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模型本就是复杂的,外在现实也是复杂的,这两样复杂的东西碰撞交融注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才需要我们更多带有爱与耐心的觉察,才会让我们的心灵体验逐渐畅通、明朗。当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情感体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而让那份浓烈的情感固着在某个“替罪羊”身上的时候,这也许有着一时间简单明了的爽快和释放,但是这并不会长久地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建构,它会让我们更容易陷入不能理解自己和世界的心灵迷雾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心灵是一块非常神奇的领域,当我们带着耐心和敬畏去好奇它的时候,会看到它的深邃和流光溢彩;当我们不关注它的时候,它似乎就变成了难以体验到的遥不可及的东西,成为了那个只会操控我们生活的命运之手。对于心灵而言,只要我们的生命还在延续,就没有任何一种创伤,磨砺是可以摧毁它的。相反地,那些被磕破的组织在长起来的时候,会是一块更加有韧性和坚强的“心理疤痕组织”。当我们愿意去好奇,照料我们的心灵体验的时候,那么任何来自外在现实对心灵的冲击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是我们用来构建自己心灵画卷的素材。生活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一颗我们所能拥有的健康的心灵是有能力通过产生有爱的情感体验,赋予有价值的意义感,构建有活力的人际联结,创造有自由的生活体验,让我们更好地与这个世界对话的。

猜你喜欢
图景权威经历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