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疗法在高校美育课程开展中的渗透与融合

2023-02-16 15:10胡菁菁
大众文艺 2023年22期
关键词:美育戏剧疗法

胡菁菁

(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

当前,国家对学校美育相关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重点围绕美育课程建设、美育教学改革、整合学校与社会美育资源以及保障美育健康发展这四个维度提出要求,明确方向[1]。此后,国家陆续出台多项美育政策,美育迎来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美育在高校的地位日益彰显,各高校开始完善美育课程建设,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加大美育投资力度,配齐配好美育师资并定期开展师资培训。

“美育”这一概念最早由席勒提出并全面深刻阐释。席勒认为美育即“情感教育”并将其定为“人性”的自由解放与发展。在席勒看来美育不是“无用论”,他认为只有在审美的国度里才能真正实现“性格的完整性”[2]。美育的独特作用是以美的感受、美的视野、美的塑造赋能“五育并举,融合发展”,这是德、智、体、劳“四育”无法拔帜易帜的。美育使我们的感性世界和精神世界达到尽可能和谐与完整。面对大学生的“情绪瘟疫”美育的发展如同及时雨,洗涤并浸润着大学生的心灵。

戏剧疗法是什么?它与戏剧表演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关联?戏剧疗法能否在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中发挥作用?只有理顺这一系列问题的逻辑和关键点才能探索出一条适用于高校戏剧疗法的路径。笔者将围绕戏剧疗法的概念、原理与优势以及美育功能来阐述。

一、戏剧疗法的概念

戏剧疗法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国家盛行、发展。戏剧疗法也可称戏剧治疗,戏剧治疗是一种非言语性的心理治疗手段即表达性艺术治疗,同时也是综合了医学、心理学、戏剧表演学与社会学等理论与方法的新兴学科。戏剧疗法以戏剧为媒介通过做游戏、讲故事、投射、角色替代、即兴创作和剧场演绎等方式来舒缓参与者的精神状态与心理症状,调节参与者身体与情感的平衡,提升参与者的创造力、想象力、洞察力,促进参与者全面协调发展。戏剧疗法有自成体系的一套完整系统,它不同于心理剧。心理剧最早是由精神科医生Moreno创立,在心理治疗过程中,Moreno出于对治疗的重视只选择了一部分戏剧元素来开展治疗工作,因此心理剧更偏向于治疗。与心理剧相比戏剧疗法采用的方式更丰富多样,要区分心理剧与戏剧疗法的关键点是如何全面理解戏剧的使用。20世纪70年代,英国和美国都成立了戏剧治疗协会,但对于“戏剧治疗”一词的理解,英美两国略有不同。美国的学者认为戏剧治疗只是心理治疗的分支,而英国更加重视戏剧治疗的人本主义和艺术性[3]。无论是美国或是英国,综上所述,戏剧疗法基本内涵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缓解心理症状;第二,调节身心平衡;第三,提升审美趣味。

二、戏剧疗法的原理与优势

戏剧治疗从戏剧与治疗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戏剧更多是在剧院或者排练场呈现,治疗则是在医院或者咨询室内完成。这两者看似毫无关联实质上有着“融合点”。该“融合点”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态情绪、审美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戏剧表演需要解放天性,从而唤醒自我意识;戏剧表演存在人物解读,进而具备多重视角;戏剧表演展现角色塑造,因而可供情感宣泄;戏剧表演具有美学特征,继而产生审美体验。由此可见,戏剧疗法利用戏剧表演手段能较好地辅助治疗师完成心理干预和治疗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下中小学以及高校较为重视的话题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中探索二者的共通之处,研究并设计出符合青少年、大学生可接纳,易操作的心理疏导方案[4]。基于该方案思考将心理健康发展作为重点之一,强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相结合,融入全过程、一体化教管服,构建学科理论实践相统一、课程内外联动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戏剧疗法作为学科交融的典型其中的美育价值能够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突破性发展。

戏剧疗法与目前高校所推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咨询室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等各类形式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确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戏剧疗法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就是要涵养学生美好心灵、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然而戏剧疗法不会以任何一种特定的心理理论为基础,在戏剧疗法实践中可能会受到某一种或多种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不同方式的治疗模式。换言之,每一位戏剧治疗师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治疗方法。

高校常见的心理治疗多以谈话、做心理测验题或调查问卷等方式开展活动,内容枯燥无味,氛围沉重压抑,多数大学生表示反感和排斥,而戏剧治疗有其独有的特质,从其实施原理来看,包含了游戏、身体活动、表演、仪式、隐喻、情感宣泄和自我探索等内容构成戏剧疗法的基本框架。戏剧疗法通过极具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戏剧手段来帮助来访者获得戏剧体验从而达到改善其身心残障、纾解压力、调节情绪、浸润心灵的目的。

三、戏剧疗法的美育功能

巴西戏剧导演波瓦在《欲望彩虹:波瓦戏剧与治疗方法》中认为戏剧疗法过程存在一个美学空间,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个人和社群进行“排练”,释放他们自己内在的“压抑”,将获得的学习带入日常生活环境中[5]。波瓦所说的“美学空间”拥有认识论属性,即通过体验激发学习过程的属性。这种体验可以是游戏或是角色扮演,在虚构和现实之间的状态就是美学空间第一个性质:可塑性。美学空间的第二个性质:创造了空间的二分,这使得扮演者在观众所看到舞台上同时又是在角色的生活里。美学空间的第三个性质:远距离聚焦。舞台如同一块放大镜,拉进了观众与扮演者的距离,同时放大扮演者所思所想,并毫无保留的通过肢体与语言呈现出来,使得观众与之共情。

戏剧疗法中的美学空间具有特殊的美育功能,同样也体现在大学生价值取向、心态情绪、审美体验三个方面。通过戏剧疗法中的暖身游戏使参与者身心放松,建立信赖关系,其次采用身体活动探索自我,树立信心。通过隐喻来设计表演,引导参与者观察自我的内心,发现存在的不良情绪。接着依靠戏剧排练释放内在压抑的情绪,宣泄真实情感,探讨产生的内在因素,促进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最后鼓励参与者在戏剧疗法结束后分享经验并阐述过程中情感体验。由此形成一个闭环,每个环节始终贯穿审美实践从而达到怡情养性,去伪存真。

四、戏剧疗法融入美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2020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总体要求指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6]。该文件充分强调了美育课程不再只是“艺术课”,可能是数学课、语文课、历史课、医学课和心理课等多元化课程,这意味美育开始与各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课程美育的发展趋势。因此,课程美育是一种以横向视角看待美育广度的理念,基本内涵趋同于课程思政。其主要任务是将“美”贯穿于各类学科与专业领域中,从而实现“各科融美,美课育人”的大美育观。

课程美育追寻的是“过程性的美”。这不同于艺术课程的“技能性的美”和“专业性的美”也不同于一般美育课程过分强调“美的深度”。课程美育理念从本质上认为每门学科中都存在美学特质和美育功能,构建课程美育理念的首要目标就是引导各科老师和学生积极发现和深度挖掘专业领域中“美的因子”,并思考和研究富有“美感”的教学模式,结合“美的体验”不断调动学生审美感知力,培育创造精神。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就是“一次愉悦的体验”。从“一次愉悦的体验”开始探索课程美育理念的实现路径,只有这样课程美育理念才能逐步融入高校美育建设,真正意义上达到美育面向人人。

戏剧疗法最早由中国台湾地区开始研究,1996年张晓华教授在台湾艺术大学首开了四学分的“戏剧治疗”课程。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才开始对戏剧治疗进行全面介绍。2007年厦门大学建立了艺术治疗专业,2011年正式招募戏剧治疗研究生。此后戏剧治疗在师范教育界才开始推广[7]。总体而言,有关戏剧疗法的理论研究大致分为量性研究、质性研究、行动性研究和以艺术为基础的研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相对缺少行动性研究,戏剧治疗课程开设处于探索阶段,在高校未能盛行普及,在社会层面还存在一些应用戏剧工作坊或戏剧治疗师课程培训营,基本围绕短周期来进行社区、企业、师资的培训。例如阿波罗教育与心艺社两个私人机构设有戏剧治疗课程。面对美育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戏剧疗法应紧紧把握住美育改革黄金期,不断增强戏剧治疗师队伍建设,提升戏剧治疗团队专业性,结合高校专业特色与背景积极创建戏剧疗法美育课程。

五、戏剧疗法融入美育课程建设的策略

(一)整合社会资源,依托专业机构进行师资培训

目前具备戏剧治疗认证资格的机构有很多种,例如国内戏剧治疗专业机构已经引进了RfG戏剧治疗认证培训项目(Rehearsals for Growth),这是戏剧治疗流派之一,由Dr.Daniel Wiener(丹尼尔·维纳博士)创建。首先,高校需成立一批戏剧、教育、医学、心理学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定期开展由戏剧治疗专业机构举办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并取得戏剧治疗师资格证书;其次,要加强社会资源合作交流,引进国外戏剧疗法教材资源和教学案例,强化校内戏剧疗法美育课程建设的理论支撑。

(二)打通学科壁垒,不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以医学院校为例,应充分发挥医学专业特色,结合精神医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的理论研究和教师队伍,打造一批“戏剧+精神+康复”学科融合的教学团队,研讨更为科学、实效和可持续的戏剧疗法方案。在非医学类高校中也可整合各部门资源,结合校内心理健康教研室、心理咨询中心和美育教研室、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等部门共同搭建“美育+心理”教师队伍,成立研究小组依据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数据,开发设计符合不同心理症状的戏剧疗法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方案。

(三)发挥学生社团作用,积极宣传和推广戏剧疗法

为营造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可将戏剧疗法美育课程拓展为戏剧治疗工作坊,依托高校学生心理剧社和话剧团为主要培训对象,建立师生戏剧心灵成长小组,由老师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培训和实践,将戏剧治疗工作坊提供给具有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背景的学生作为实习平台和实践基地,逐步形成戏剧治疗梯队建设。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戏剧疗法在高校得以推行更迫切的应是付诸实践。无论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美育普及,从尚未开拓的戏剧疗法切入都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始终要坚持健康优先,落实预防为主,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氛围[8]。以戏剧疗法作为心理健康预防、干预和治疗的方式相较于传统心理治疗针对的人群而言更具多元性、包容性和普及性,以此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结合美育中的课程美育理念来实施戏剧疗法,不仅能促使心理健康工作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为深化美育改革创新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教学途径。本文通过戏剧疗法的概念、原理及其优势充分挖掘戏剧疗法中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美育价值与功能,并结合课程美育理念提出创建戏剧疗法美育课程几点策略。未来,随着戏剧疗法课程研究的不断完善也可围绕高校校本文化进行思考与设计。

猜你喜欢
美育戏剧疗法
有趣的戏剧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戏剧类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