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如何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2023-02-19 06:13席振款
求知导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高中化学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探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最佳途径。从对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结合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改革原则,从四个方面入手探究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席振款(1978—),男,安徽省宿州市砀山中等专业学校。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现象,把握科学原理。然而,当下部分高中化学课堂仍然存在过于重视应试练习、课堂问题缺乏深度、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使课堂教学固化,将教师的教学思路局限在固定模板上,从而削减高中化学教学的活力,不利于高中化学教学的创新。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从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出发,从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三个方向入手,改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摸索构建高效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重视应试练习

过于重视应试练习是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教学规划上也以应试练习为主。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解题思路强加给学生,省去了由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这就导致课堂教学逐渐趋于单一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习得过程大多是对教师思维的机械复制。除此之外,化学作为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强调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上,化学实验教学被忽视,教师侧重于讲解理论,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难以得到有效转化,学科素养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课堂问题缺乏深度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的重要工具。科学的问题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知识转化。但是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性,在备课过程中也忽略了对课堂问题切入时机的把控,这就导致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缺乏引导性,难以实现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无法指导他们对已掌握知识的转化。同时,教师在提问时机上也缺乏巧妙的设计,更多是采取随机提问的形式,这种提问形式对课堂教学的推进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帮助不大,导致课堂提问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沦为形式,难以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作用[1]。

(三)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对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堂优秀的高中化学课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协作。但是在传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的感受被忽视,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导致教师不能时刻感知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也就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并且,除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缺乏交流互动,合作交流、团队探究的学习形式被忽视,导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缺乏全面性,课堂氛围也较为严肃,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得到激发。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原则

(一)自主探究原则

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教学目标之一。化学作为一门具有一定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探究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促使学生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锻炼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总结分析能力以及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是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发展心理学指出,这时期的学生对自我的掌控欲望更加强烈,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更渴望由自己掌握主动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以命令的形式开展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只会与预期相反。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同时,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够营造更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对学生的学科素质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

(三)时代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化学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尤其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本学科知识,而是要联合其他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深度结合,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构筑更加全面的知識体系。同时,时代的发展也要求教学重点要从以往的“教书”转变为“育人”,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要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价值观念进行培养,在以往学科教学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从而构建兼具人文性和科学性的高中化学课堂。

三、新课改下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抓住学生兴趣,优化课堂导入环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课堂教学对学生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课堂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开始,注重对这一环节的趣味性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便利[2]。例如,在学习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从简单的实验入手导入新知识,通过为学生展示“滴水生火”实验,激发学生对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与水的化学反应的研究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重复这一实验,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从而降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提高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又如,在学习铵盐性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铵态氮肥的使用录像和图片,并为学生科普氮对作物生长的作用,结合水稻在全球粮食生产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意识到铵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如此为学生介绍相关现实背景,可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兴趣,提高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效率。

(二)注重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重要途径。科学的问题设计和巧妙的提问时机能够有效深化课堂教学成果,也能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高质量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科学的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课堂问题的利用。

首先,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注重层次的递进,与各个环节结合,逐渐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到高发展。例如,在学习氯气与水的相关知识时,笔者通过为学生展示舍勒发现氯气这一史料,提问氯气的相关性质,并对与氯气属于同一类的其他物质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随后,笔者展示氯原子的结构,提问氯原子与氧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异同,并从氯原子的结构和氯元素的化合价进一步推导氯气的性质。最后,笔者带领学生探索氯气与水的化学反应,提问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氯水中含有哪些粒子,在放置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思考有氯水参与的实验中应当有哪些注意事项。这样,在逐层递进的探究教学中,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化,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其次,教师在问题设计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科学的课堂问题并非只是简单的问答,尤其是探究问题更需要学生联系以往掌握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不能急于让学生给出答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

最后,教师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要避免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要从最近发展区理念出发,结合学生以往掌握的知识进行问题设计,确保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够给学生的能力带来切实提升。同时,问题也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适可而止。由于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不可能整节课都能保持高度专注,思维也不会始终处于高度敏捷的状态,因此教师在问题数量的设计上要结合学生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设计,避免问题过多或过少而影响学生的课堂探究效率,以此发挥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

(三)重视师生互动,营造开放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在教学中应当相辅相成,尤其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言,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有效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和讨论欲望,也能营造更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注重设计科学的互动策略,通过互动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探究主动性不强等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分组赋分制,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学生是否主动回答问题、是否主动上台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是否主动为同学解答难题或讲解试卷、是否主动参与实验演示等,为每个小组加相应的分数。每隔一段时间,分数最低的小组要为同学们演唱一首歌曲或跳一支舞,以此激发学生互动的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为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3]。

除此之外,教师在师生互动中也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通过提问式的互动在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铁元素是人体成长的必备元素,缺铁引发的贫血症在人群中十分普遍。最近专家推出了一款补铁剂,宣称这款口服液中含有铁元素,但是当我把KSCN加入口服液后,缓慢滴入KMnO4,此时却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我觉得这款口服液中没有铁元素。”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想法对不对,如果不对,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同样扮演思考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并借助师生在情境中的互动锻炼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熟练度,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完善课堂评价,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也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总结的重要途径。科学全面的课堂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成效,也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进行审视,对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评价环节不能再局限于知识点的讲解效率,而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尤其要注重对赏识鼓励教育法的运用,由于高中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碎片化、抽象化等特点,因此部分学生受到自身化学基础的影响,在学习效率上往往表现不佳,这时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的赏识鼓励,避免消极评价过多而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4]。除此之外,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验操作、问题探究等环节,学生往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评价中,教师也要引入学生这一主体,引导学生对小组成员在问题探究和实验操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在课堂评价环节更加科学全面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为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課堂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做好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高中化学高效教学模式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正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改正以往对应试练习的过度关注,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强化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自主探究、趣味性、时代性等原则入手,对高中化学课堂进行优化改革,对课堂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这三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进行创新设计,把握高中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从以学生为本的视角出发对高中化学课堂进行重建,为打造更具时代特色的高效高中化学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助力。

[参考文献]

胡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9(1):67.

吴东梅.对数字化实验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安徽教育科研,2020(10):37-39.

王秋,赵书晨,刘国强.基于模型认知的板块-任务式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为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5(1):65-71.

郑长龙.化学学科理解与“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9):120-125.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例谈如何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