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实践走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3-02-19 07:20刘梦媛任传华
求知导刊 2023年3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实践初中

刘梦媛 任传华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结合生活实践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尤为重要,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文章以生活实践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为研究对象,先分析了生活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开展路径,而后具体论述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旨在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形象和具体,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生活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作者简介:刘梦媛(1999—),女,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传华(1969—),女,长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活实践对于初中生来说十分重要,它是联系知识与现实的桥梁。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实践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在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中进行生活实践,能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如何做出道德判断和做到遵守法律,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和守法的公民。

一、生活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开展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多样化的生活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感受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职责和义务。这种亲身参与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明白作为一个公民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1]。参与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通过与社会的各种接触,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认识到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通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如社区帮扶活动等,学生还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的实际情况,体验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从而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贡献力量的意识和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生还能学会尊重他人的权益,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总之,开展生活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有效手段,能为其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社会贡献力量奠定基础。

(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开展生活实践是一种教学方法,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道德准则和法律规则,对知识进行吸收和记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2]。通过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具体地看到法律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运用方式,也能更加明白作为一个公民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行为规范。这种从实际出发的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此外,开展生活实践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社会的运行规律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这有助于他们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的公民。因此,生活实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使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生动,发挥其教育价值,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二、生活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开展路径

(一)举办道德与法治讲堂,拓宽学生视野

在当下的教育教学中,举办道德与法治讲堂已成为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能够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生动形象地展现法律的生活性、实用性,进而使学生获得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举办讲堂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邀请法律界专家学者、相关实践工作者或社会相关知名人士来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分享他们的专业见解和丰富经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到法律的严谨与活力,从而对研究法律产生浓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道德与法治讲堂能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开展网络教育,丰富教学手段

网络教育能延伸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而将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提升教学效果。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在互动和探究中体验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方式和道德的本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会遇到需要用到道德判断和法律知识的场景,如邻里纠纷、购物权益保障等。对此,教师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设计一系列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模拟活动。例如,模拟线上购物过程中的权益维权活动,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体验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维权的过程。这种基于真实生活场景的模拟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法律的作用,还能激發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网络平台上的互动功能能为生活实践的开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上传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并与同学讨论,共同探索解决方案。教师也可以随时介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这种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还能帮助他们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将网络教育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例如,通过视频记录真实的法庭审判过程,让学生理解法律如何维护人们的权益;制作动画短片,展示某个法律概念的具体应用场景。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有趣又实用,能使学生在享受学习乐趣的同时增强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能力。

(三)强化反思与评价,提高实践效果

反思与评价在实践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反思与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进而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和质量。首先,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反思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总结,从而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4]。例如,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理解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其次,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评价不仅可以来自教师和其他专业人员,也可以来自社会和学生自身。通过多方的评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最后,反思与评价还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不断完善和改进。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与评价,教师可以找出活动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使实践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三、生活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开展社会观察项目

在社会观察项目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使他们能直接感受法律和道德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如法庭听审、公共设施参观、市政府服务流程观察等,学生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见证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在法庭听审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法庭分析审判的过程,理解相关法律程序。例如,在旁观一起交通违法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事故发生、警方现场勘查、法庭审理、判决宣布的全过程。他们可以記录下交通违法者的辩护过程,明白法官如何基于法律条文做出判断,以及受害者如何得到法律的保护。在旁听庭审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或鼓励他们结合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展开分析。这样,学生就能用庭审案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明白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法律和道德的认识更加深刻,理解并评价法律的实际作用。观察公共设施运作的过程也能为学生提供深刻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公共图书馆的参观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图书借阅的规则,知道如何利用公共资源并尊重他人的权益。通过观察图书馆工作人员如何维护秩序、如何处理违反规定的情况,他们可以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的必要性。通过观察市政府的服务流程,学生可以看到公共政策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的,了解市政府如何响应市民的需求,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还能增强他们作为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和责任感。这些直接的观察和参与活动,能让学生在实际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为他们成为有责任感、遵法守规的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安排社区互动实践

结合社区服务活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种有效的实践策略。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让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如参与环保活动、邻里互助和社区文化建设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刻明白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真实地感受到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作用。以某社区的环保活动为例,该社区组织了一个公园垃圾清理活动,参与其中的学生都分配到了不同的任务,有的负责捡拾垃圾,有的负责分类回收,有的负责宣传环保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了环保知识,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首先,通过实际的捡拾垃圾过程,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从而明白每一个不负责任的举动,都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其次,在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实用的垃圾分类知识,理解对不同垃圾的处理方式,从而增强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最后,通过宣传环保知识,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传达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行动中来。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更多与社区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例如,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学生可以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引导路人、维持秩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实用的技能,同时感受到作为一名志愿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些实际的社区服务活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他们不仅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还可以在实践中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生活技能挑战活动

生活技能挑战活动的开展旨在将法律知识从书本转移到真实情境中,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体会法律的实际作用,进而树立法治意识。以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例,学生可模拟购买一件商品后发现其存在质量问题而维护自己权益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保护消费者权利的相关法律,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要与“商家”沟通,提出问题,寻求退换货或者赔偿。这个挑战活动不仅要求学生明白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的具体内容,还要求他们能在模拟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知识。又以协议草拟的挑战赛为例,学生可草拟一份简单的借书协议,确保所借图书能按时归还并保证图书良好完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协议的基本构成要素,如协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违约的后果等。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不仅能了解基础的合同法,也可以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签订协议时应注意的法律问题。这些精心设计的挑战活动能让学生在安全的学校环境中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结语

道德与法治教育应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丰富多元的教育方式,注重实践和体验的课堂有助于学生在真实体验中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到尊重法律,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法治观念强的公民,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刘芳.新课标催生初中道德与法治的高质量课堂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3(27):13-15.

肖燕.探究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J].华夏教师,2023(27):70-72.

梁小坤.创新实践,构建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3(32):74-75.

孙琪.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实践初中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教学实效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新态势
也谈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时代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