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心境卡叩开家校云沟通之门

2023-02-20 07:20胡蝶
青春期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居家家校亲子

文/胡蝶

2022年4月底,北京中小学生开启了居家线上学习模式。线上学习期间,许多班主任收到了不少家长对“神兽”的控诉:“线上学习只是走过场,一点儿都不上心”“行为习惯差,能坐绝不站,能躺绝不坐”“一天到晚就知道刷手机,看着就来气”……诚然,孩子在家与家长相处时间长,两代人在作息习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加之当时疫情的不确定性,孩子居住的社区或封控或管控,有的家长也居家办公,生活与工作、学习的边界模糊,家长与孩子也因此会产生焦虑、烦躁或郁闷等负面情绪,难免会出现一些摩擦与冲突。作为心理老师,除了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与心理讲座,还有什么方式能让家长与孩子敞开心扉,彼此接纳,增进沟通与了解呢?思考良久,我决定从一本青春期书籍——《爸爸/妈妈送给青春期儿子/女儿的私房书》入手。这本书从生理变化、个性发展、人际交往与亲子关系等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平稳度过青春期。以往学生阅读后都是用读后感、手抄报等方式总结阅读感悟,为增进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和沟通,这一次我创新了阅读方式,以亲子共读为契机,请他们通过绘制心境卡的方式抒发各自的内心感受。

亲子共读倡议发出后,立即引发了家长的共鸣。想不到一张小小的心境卡竟然叩开了家校云沟通之门。在此采撷几朵,与君共享!

爱与期待——家长的心声

1.化解妈妈的焦虑。

学校举办线上家长心理讲座时,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报名参与的家长80%以上都是妈妈,与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成长问题、预约教育心理咨询的也大多是妈妈。大多家庭由妈妈管学习,妈妈的管教方式深深影响着家庭氛围与学习状况。有的妈妈智慧理性、情绪平稳、督促得法,孩子自律自觉,亲子关系融洽;有的妈妈情绪多变、强势控制、喋喋不休,孩子状况百出,亲子矛盾不断。

倡议书发出的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一位学生家长的心境卡(图1)。这位妈妈特别感谢学校的用心,当天就联系上了我们。但她特别焦虑与无助,从访谈中我也了解到这位妈妈与其家庭背后的辛酸与不易。

图1 学生家长的心境卡

妈妈说自己一直比较严厉,说一不二,儿子与爸爸感情最好,爸爸性格温和,是家庭气氛的调和剂。可孩子爸爸在孩子小学五年级时被查出癌症晚期,自己一直在医院陪护,只能把孩子放姥姥家,缺席了孩子小升初的重要阶段。

爸爸弥留之际,连妻子都不认识,却始终记得儿子……

两年前,孩子姥爷也突然离世,姥姥和自己都没办法从亲人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在家不敢提起此事,一想到就止不住眼泪……

妈妈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在家人面前从不流泪,但是孩子与爸爸、姥爷的关系最好,他只是怕大人伤心,把难过放心里,假装坚强。妈妈说,收到学校下发的《爸爸送给青春期儿子的私房书》,一想到青春期孩子的成长缺席了父亲的重要陪伴,就觉得既内疚又难过,却不知道怎么办。

妈妈说,她把对孩子深深的爱与期待都凝结在了这张心境卡里,一路走来,虽然辛酸,但是想让孩子知道:你是我们今生最好的礼物!没有了爸爸的陪伴,妈妈会努力陪伴你,把你养大成人。

这是一位至亲离世,迫切需要心理支持,将生活的希望与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的妈妈。倾诉就是一种疗愈,我肯定了妈妈的付出,鼓励她走出丧亲的悲痛,借着这次亲子共读,说出内心的感受,拉近与孩子的心灵距离。另外,我将了解到的信息与班主任沟通,联系任课老师,增加对这名学生在心理与学业方面的关注,并与孩子约定,多理解妈妈的艰辛,做个小小男子汉,有需要随时联系心理老师。

2.增加爸爸的陪伴。

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希望也不一样。尽管数量不多,但是也有一部分爸爸上交了心境卡。卡片中出现了很多山的意向(图2),与中国传统的父爱如山、父爱深沉不谋而合。与细致入微的母亲的陪伴不同,父亲的陪伴与爱更能激发孩子的心理能量,爸爸在亲子共读后写下的真情话语,让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心灵倍感温暖。

图2 爸爸绘制的心境卡

同读一本书,感受激昂而又羞涩的青春;与父母同行,与朋友为伴,与书籍同辉,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华。向上吧,美少年!纵享和感悟人生原初的芳华!

——某学生爸爸

儿子,祝贺你进入青春期,步入人生中身心急剧变化,同时又多姿多彩、充满梦幻的时期。爸爸想对你说:①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②多运动,呵护自己的身体;③交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帮助;④冷静看待自身身体的变化,有疑惑找老爸;⑤对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爸爸愿意成为你信赖的朋友,在未来的日子里,有什么困惑尽管跟我说,你的喜怒哀乐,也请与爸爸妈妈分享。最后,祝你青春期快乐!

——某学生爸爸

家长真情的话语、温暖的笔触,让我们逾越时空的距离,看到人性情感的底色和亲情闪耀的光芒。

我绘我心境——“05后”孩子的心声

在家长上交心境卡的同时,我们也向学生发起了征集,邀请学生通过绘制一张卡片、书写一句话表达当下的心境。学生们热烈响应,共收到心境卡近500张,这些卡片或疗愈,或美好,或蕴含哲理,或充满个性,有的也表达了一些烦恼……

1.积极正向是主流。

心境卡引发了学生对于自身成长的主动关注与情感共鸣。学生的心境卡出现了与其成长息息相关的各类主题,如亲友陪伴、学业运动、偶像力量、理想信念、青春期交往、自我认识与接纳等。

2.被人支配的烦恼。

孩子们的心境卡也透露出成长的烦恼,如下图(图3)所示,表情忧伤的学生被一双看不见的手支配,走在人生的各个棋局之中,显得既无奈又真实,向往自由却无法脱身。

图3 忧伤学生的心境卡

绘画是把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和人格倾向以图像化形式呈现的一种方法,它是表达潜意识的直接工具。人们在绘画时,往往会把性格倾向、心理需要或问题投射到绘画中。(图4)

图4 呈现某学生内心的心境卡

我的房间装有摄像头,我的手机每天每个软件会按规定时间消失,每时每刻都被家长吐槽,既然你们那么不信任我,为什么让我自己上下学,既然你们放心不下我,为什么让我自己面对那些言语?

——某学生

我爸特别爱找事,我妈在每个屋子里装了监控,不是担心我安全,而是担心我玩手机。我觉得非常愤怒,我希望他们说话别再那么让人难受,我想得到尊重与自由……

——某学生

绘画与书写的过程也是一次情绪宣泄的过程,这样可以看到自己情绪背后的期待与需要,用这种方式与自我对话,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疗愈。

3.感受支持与力量。

家庭支持、师长关怀与同伴关系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外部支持,这在同学们的心境卡中均有所体现。

感受父母不同形式的爱,报答与感恩爱——别让爱成为等待。

——某学生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青春期的很多知识,知道了如何去保护、管理自己,也让家长学会了与我如何相处。

——某学生

中学阶段人际交往的重点从家庭转向了同伴,许多同学的心境卡提到了同伴(图5)。

图5 涉及同伴的心境卡

透过这些卡片,学校和家长可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态。其中也发现有小部分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我根据这些信息与学生、班主任进行了有效沟通。对于存在一定心理风险亟须关注的学生,及时告知家长,并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跟进心理辅导,提升其心理素质。

云端对话——为亲子沟通赋能

在居家学习的日子里,我选取了给人支持与力量的30张学生心境卡,制作成《此心光明 向阳生长》微视频,为居家学子提供心理支持与指导。因当时学生无法返校参与现场心理活动,我根据家长和孩子心境卡的内容与主题分类整理与扫描,制作成8个2~3分钟不等的短视频。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将8个心境卡视频制作成端午幸福“粽”,送给学校的师生与家长,得到了积极热烈的反馈。

这个云端的心境卡礼物,既拉近了居家亲子、师生之间的距离,又缓解了长时间居家给学生带来的焦虑与烦躁情绪,帮助学子们汲取前行的动力。完整视频还在期中线上家长会时作为暖场播放,向家长传递积极正向的信念,对家校沟通保持良好期待。许多家长表示,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了,孩子更加独立了,他们在慢慢长大,自己也要用更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今后教育孩子要少一点焦虑,多一份信心。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共同面对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共同从问题中找寻积极的资源。居家学习期间,家长和学生之间要彼此接纳与体谅。多加强亲子交流,增加欣赏和尊重,看到对方的闪光点。在互联网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搭建家校云沟通的桥梁,营造出健康、友爱的沟通氛围,促进教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与共情,对学生形成多维度、全面化的教育合力。此次亲子共读一本书、绘制一张心境卡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与家庭、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与互动,架起家校间心灵的彩虹桥。这次活动拓展了家校沟通的宽度,延伸了家校沟通的深度,提升了家校沟通的温度,增强了家校沟通的效能。

猜你喜欢
居家家校亲子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