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独行,行出自在
——读贾平凹散文集《自在独行》

2023-02-20 07:20施崇伟
青春期健康 2023年4期
关键词:俗气贾老师贾平凹

文/施崇伟

基本信息:

书 名:《自在独行》

作 者:贾平凹

ISBN:978-7-5354-8847-3

装 帧:平装

页 数:320页

出 版 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7月

贾平凹40年散文,精选成集《自在独行》。书名意蕴深厚,犹有“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之感。于是,《自在独行》置于案头,爱不释手。

独行,是我的常态。在单位,不串门不访客,无事不往来;在家里,关进书屋半天不出门,既得清闲又躲了家务;少有的聚会,埋头于美食美味,吃饱喝好嘴一抹,出门透气去;旅行路上,即使有伴同行,常常把别人丢得老远,奔路或停留在喜欢的山水间。

我的独行,是自讨没趣,是无人理睬的冷落,是老婆怒斥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贾老师的独行,别有情趣。他的独行,并不是一人在时间的横轴上踽踽而行,而是让内心住进一个有趣的灵魂,有趣到无须旁人打搅,亦能见花闻香、见树纳凉。

独行是一种孤独状态。贾老师说: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生活中有些人的怪异行为背后并不是孤独,是孤僻。真正的孤独者不言孤独,偶尔做些长啸,如我们看到的兽。贾老师和那些孤独者还有不一样之处——他是孤独的享受者。因此,贾老师的独行,随和、坦然而温暖。他不鄙夷、不傲慢,只是站在旁人的角度去看视。他自己秉持着一股信念,坚毅挺拔地立在那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独行,是一种安静状态。贾老师喜欢清静,他说自己最怕的就是家里的敲门声,那门背后是各种莫名其妙的角色带着各种繁杂的琐事,所以他最盼望的就是门永远不被敲打。但,他的“静”,并不是呆滞的一动不动、悄无声息,而是另辟蹊径地于任何一件“静”的事物中注入情感,以达内心之丰富多彩的“闹”,于静中取闹,得以拥有非凡的生命力。

自在,是我的追求。一直欣赏苏轼那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而读过《自在独行》,贾老师的自在,又让我心生仰慕。他的自在,是对万物的情怀。先生写眼前的桌面、铜镜、石头、燕子、云雀、树、风雨、星星、荒野地……他笔下的世间万物,或许都有着各自的生命路线,丰富自己的内容,完成自己的存在。他望着窗外的法国梧桐树落叶,看见的是生命的运动,想到的是哲学命题: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大概,只有内心柔软、丰富的人才会这样吧!

这样的自在,可以让俗事有腔有调、有品有味。先生说花钱、说请客、说奉承、看人、聊秦腔、玩丑石,哪一样都让人兴致勃勃、会心一笑。这俗气是人间烟火,如风穿竹,如云飞渡,轻然然、了然然。没有这俗气,他就悟不出“忙忙人生,坐下来干啥?坐下来吃烟”;没有这俗气,他就不会对狐石想入非非,对三目石穷尽物理,对丑石刮目相看。然,俗有俗的智慧,气有气的通达。俗气也为他的爱好涨了几丝山川里的清风,徐徐绕绕。这俗气和爱好都灌进了他的灵魂和身躯。

这样的自在,是雅致、是诗情画意。“云是地上的水追逐天上的太阳所致。”多妙的语句,这该是一个有着怎样想象力的人才能得出的结论呀?这该是多么趣味性丰富的人在漫无边际的思绪中,才会有这样的感慨啊?而在先生的妙语与诗境里,比比皆是。

读过之后,我更愿继续独行,行出自在;更愿淡然从容,对生活坦然无畏,用乐而忘忧、苦中作乐的任性态度来向生活致敬。

猜你喜欢
俗气贾老师贾平凹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诗剧
宁可稚气野气霸气,不可俗气火气小气
神秘的礼物
你猜我猜大家猜
西安这座城
师恩难忘
月迹
大师很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