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刊做好经济类深度报道初探

2023-02-23 01:07○王
新闻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党刊高质量发展

○王 卓

“深度报道所体现的是一种新闻旨趣,它揭示了新闻的主体和客体间的关联,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本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运作方向。”[1]我国的深度报道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省级党刊做好经济类深度报道,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全省经济建设成果,更好地发挥党刊的喉舌作用。

一、主题策划,关注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思想、传达党的声音、形成舆论强势、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实际工作的重要途径。”[2]做好重大主题报道,要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遵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策划上做好点面结合。《江淮》作为中共安徽省委党刊,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能敏锐地关注到全省重大事项。《江淮》是月刊,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宣传版面,把主题宣传做新、做出彩,特别注重主题策划,每一期都紧跟形势和社会发展脉搏,关注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进行相应的宣传策划,很好地突出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强化了重大主题宣传,发挥了党刊的先导性作用。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江淮》敏锐关注到这一方面,积极做好民营经济的发展宣传,于2021年第5期重点推出“扎实推进我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报道,积极向省直有关单位约稿、派记者深入企业采访,刊发《悠派护理:拓展“新赛道”赋能新发展》《推进安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扬帆正当时”》《荣事达:拥抱“双创”华美转型》《让“明光服务”金字招牌闪闪发光》《百助网络:立鸿鹄志做奋斗者》等多篇文章,为安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喝彩、加油、助威。

安徽为加速发展,响应国家战略决策,积极融入长三角,紧紧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争取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大作为。为及时做好“扎实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宣传报道,《江淮》杂志社适时召开编前会,讨论确定2021年第9期聚焦“在更高质量一体化中彰显‘安徽作为’”,经济社会部第一时间向省直有关部门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做得好的市县约稿,刊发了《在增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动能上“强势发力”》《来安县:借“长三角”东风谋“高质量”发展》《借力强劲东风提升融合能级》《黄山市:逐浪高歌融入长三角》《广德市:开拓一体化融合发展新路径》《蚌埠市:在一体化发展中分享“战略红利”》等文章,介绍全省总体工作“1+5+N”布局及实施的重点工程,同时宣传了黄山市、蚌埠市、广德市、来安县等地好的做法,增强了全省干部群众的信心,激发了全省上下的斗志,收获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为宣传贯彻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江淮》杂志及时跟进,于2022 年第3 期推出“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主题宣传,刊发《创一流营商环境促市场主体提质扩量增效》《服务市场主体就是服务发展大局》《在“有效”与“有为”之间寻求平衡》《萧县:奏响优化营商环境“春之曲”》《以作风的大改进带动营商环境的大改变》等文章,详细解读了省委、省政府创优营商环境壮大市场主体有关政策,宣传省市场监督局、省税务局、芜湖市、萧县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路举措、经验做法,为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此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现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求,要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引导、示范作用。开展“亩均效益”评价,经过资源配置优化,推行激励约束机制,迫使企业转型,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江淮》于2022 年第6 期特别推出“‘亩均论英雄’吹响经济高质量发展集结号”主题宣传,总结宣传马鞍山市、广德市、明光市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情况和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同时报道金融机构跟进实施“亩均英雄贷”经验做法,为推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形式多样,注重系列报道和典型宣传

系列报道是一种以视点的丰富性见长、具有编辑连载特征的深度报道文体,也是做好深度报道的一个重要方法。系列报道具有很强的优势,弥补了单篇文章篇幅内容有限,报道内容不充分、不详细、说服力不强的短板。系列报道增加了报道的篇幅和份量,更好地发挥了宣传效果,加深人们对报道的印象。

2020 年8 月30 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安徽自贸试验区。《江淮》杂志果断响应,在“经济观察”栏目先后刊发有关自贸区合肥片区、芜湖片区、蚌埠片区的系列稿件,多方面展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芜湖蚌埠各片区建设成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结合本省实际,安徽省作出打造“三地一区”战略部署。《江淮》杂志及时作为,从2021年第12期开始,在“经济观察”栏目重磅推出系列报道《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新兴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和《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等,有力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筑势赋能。

除系列报道外,《江淮》杂志也非常注重典型报道。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江淮》重磅推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栏目,大力报道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涌现的典型事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2020年《江淮》第10期刊发的《一场深刻的作风革命》一文,报道歙县一边抓干部作风,一边抓脱贫攻坚的做法,干部作风转变不但改善了干群关系,而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文章观点鲜明,坚持正确导向和舆论引导,入选省委宣传部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此外,《江淮》杂志还刊发《做到“四个统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凝心聚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三业”融合治“贫根”》《老区阳光正明媚——金寨县脱贫攻坚掠影》《脱贫攻坚的“支部力量”》《一个贫困村“边角经济”的“脱贫效应”》《一个贫困村的幸福转身》《着力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财政政策有机衔接》《交通扶贫扶出乡村振兴“新景色”》等稿件。《江淮》杂志“乡村振兴”栏目,刊发《努力打造乡村振兴“安徽样板”》《乡村治理“五治”融合闯出新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好文章,进一步宣传了党领导人民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壮举。

航拍当涂经济开发区

典型事迹可以激励人、鼓舞人,很多刊物也常常采用典型报道来进行宣传。典型报道,有力地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涌现的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具有鲜明的正面引导作用,对广大读者产生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江淮》特别注重加强全省各地各部门新时代新成就典型的宣传,集中展示各市县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投资环境、生态环境、招商引资服务等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江淮》杂志从2022年第4期开始,开设“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专栏,刊发《自强铸就自信底气奋斗汇成豪迈之势》《霍邱“全国粮食生产县标兵”是怎样炼成的》《绩溪:“三长”联动共绘生态屏障新“画卷”》《霍山县工业发展“二次创业”侧记》《浓墨巨椽绘就“三优池州”新画卷》等文章,先后对凤阳县跨越式发展、霍邱县粮食生产、绩溪县生态建设、霍山县工业“二次创业”以及“三优池州”建设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起到很好的舆论效果。“市县新貌”栏目也报道了《争当“三个排头”,萧县的底气何在?》《桐城市:高质量发展风劲帆满》《霍山:“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和县制造业快速发展的秘诀》等一系列好文章,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践行“四力”,深入一线做好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干部提出“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3],这同样也是做好经济类深度报道的方法。《江淮》经济社会部也经常安排记者深入到一线实地采访,锤炼采编人员“四力”,提升采编人员业务素养。

2020 年,合肥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综合排名跻身全国第6 位。当年5 月,《江淮》经济社会部安排记者到合肥高新区采访,采写了《矢志创新勇向前——合肥高新区科技创新助力防疫与发展》一文,介绍了合肥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坚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发展指标再创新高的事迹。文章从“发展新产业,构建创新发展‘增长极’、搭建新平台,强化创新发展‘牵引力’、创造新供给,营造创新发展‘生态圈’”三个方面报道了合肥高新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新举措,高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谱写好“高”“新”二字新篇章。文章一经发表,收获社会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2020 年10 月,《江淮》杂志社记者参加“凤观定远”的主题宣传活动,采访了三和集镇、海辉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民之源鹅业有限公司等,采写了《安徽定远:探索开创新模式,助力振兴新乡村》新闻稿,报道了定远县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抓手,建立健全公共环境保洁制度,大力实施各项改造工程,注重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战获得胜利的事迹。

2020 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11月6日,在记者节来临之际,《江淮》经济社会部安排记者参加安徽省委宣传部“百县百村百人”采访活动。调研采访展现了安徽人民不懈奋斗、共奔小康的精神风貌。《江淮》杂志社记者参观了合巢经开区的三瓜公社、郁金香景区,调研“美食村”“民俗村”和“电商村”,感受乡村文化的别样魅力,还报道了小镇上中国目前首座集中展示中国二十四节气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展馆,展现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通过“互联网+三农”的实施路径,巢湖三瓜公社还引进科大讯飞、甲骨文科技、淘宝、微创联盟等多家电商,积极利用电子商务拓展远端市场,不断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旅、文旅、商旅一体化新思路,走出了一条“创业不必去远方,家乡一样铸辉煌”的小康生活新路径。

2022 年春节前夕,《江淮》杂志社记者循着习总书记的脚步走进大别山,探访大湾村的蝶变之路,《大湾春来早——金寨县大湾村牢记习总书记嘱托脱贫致富奔小康侧记》一文,生动展示了大湾村党员干部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程。全文讲述了以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坚持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村民也依靠自身努力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发展的新产业更成为大湾村群众脱贫致富可持续的有力支撑。稿件在《江淮》发表后,获得省内外广大读者及网民的热议,被学习强国平台编发后,点击率达到150 多万次,还被喜马拉雅、百度学术等平台转载、收录,取得了较高的阅读量和收听量,并入选中宣部第五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

此外,2021年8月,《江淮》经济社会部还派记者前往安徽长丰(双凤)经济技术开发区,对荣事达集团进行采访。采写的文章《拥抱“双创”华美转型》,翔实报道了荣事达集团努力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双创”项目经过产业孵化达到裂变式增长,集团成功转型升级,荣获安徽省“百强企业”称号。2021年10 月,《江淮》杂志社记者到黄山区耿城镇沟村进行采访,采写了《协力奏响乡村振兴曲——黄山区耿城镇沟村采访纪实》一文,文章生动展现了黄山区耿城镇沟村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党刊采编人员大力践行“四力”要求,在一线寻找好素材,真正做到心中有大局,笔下有群众,更有利于做好党刊经济类深度报道,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党刊是党的喉舌,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引导性,新时期必须发挥好党刊的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江淮》杂志经济类深度报道,契合安徽实际,宣传了省委省政府主张,在广大读者中反映较好。上文从主题策划、表现形式、践行“四力”三个方面论述了省级党刊要把深度报道做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就需要深入领会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大政方针,采取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报道方法并结合实践及时准确地加以报道,在深度报道上不断学习、积极创新、久久为功。

注释:

[1]杜俊飞,胡翼青.深度报道原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本书编写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报道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王一彪.不断增强“四力”妙笔书写新时代[J].新闻战线,2019(01).

猜你喜欢
党刊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新时期扩大党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党刊如何提高传播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以“四个牢牢坚持”履行好党刊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