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

2023-03-05 02:48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先锋 2023年2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营商优化

成都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有力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成都突出对标先进、创新突破、数字赋能,积极探索原创性、差异性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出台《成都市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举措》(以下简称《十大举措》),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

实施十大举措建一流营商环境

这次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吸收借鉴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经验做法,结合智慧蓉城建设,推动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完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进一步增强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提升极核主干位势能级和营商环境首位度,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全国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成都经验。

《十大举措》共10个方面,39项改革举措,涉及95个具体改革提升点。其中,31个为本地特色做法,26个为对标首批试点,26个为持续优化提升,12个为落实上级文件。

一是便捷准入退出方面,通过推行“标准化地址+申报承诺制”登记模式、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深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推行企业迁移承诺制、实施市场主体歇业制度等,优化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

二是便利投资建设方面,通过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持续完善环评审批承诺制正面清单、优化“政务服务+邮政”场景应用、强化智能引导和现场引导灵活帮办代办方式、开展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水电气等一站式联办服务、健全市政接入工程信息共享机制、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优化规划方案审查“分级管理”机制、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纳入“时限管理”等,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

三是升级产业服务方面,通过对链主企业和重点链属企业实行“一对一”“点对点”服务,编制建圈强链应用场景规划,构建多维度场景供给体系,促进更多企业上规、上市、纳入国家级及省级“专精特新”名单等,聚焦“建圈强链”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四是提升跨境贸易方面,通过改革创新跨境贸易通关模式、深化进出口货物“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措施、加快重点产业链货物及关键物料通关速度、推进口岸通道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加强企业AEO认证指导服务、优化进出口货物查询服务、打造涵盖展会全事项的“全天候在线办理窗口”、为重大国际展会展品设立绿色通道等,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破除市场壁垒方面,通过将市场准入隐形壁垒破除等问题纳入统一诉求处理机制、大力推行政府采购“信用+承诺”制、健全政府采购负面清单机制、建立招标计划提前发布机制、加快推进招投标事项网上办理、在水利和交通行业出台招标文件编制指引等,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

六是推行新型监管方面,通过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推行行政执法APP掌上执法、推行非现场监管、深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市场监管领域探索推行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深化企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信用修复便利化、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修复提醒机制、推行信用修复全流程“网上办理”等,加快构建新型监管机制。

七是降低经营成本方面,通过规范公用事业与公益性服务价格监管、加强重要公用事业服务收费项目价格监管、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服务和收费项目一律实行清单管理、符合条件的终端用户尽快实现直供到户和“一户一表”、试点推行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推进成渝电子税务局互联互通等,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八是提升政务服务方面,创新实施对内对外主动提醒服务,务实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优化咨询帮办代办服务,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咨询帮办代办服务模式,便捷不动产登记实现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税费缴纳“一网通办”,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业务“零材料”受理等,加大便民利企服务力度。

九是強化涉企服务方面,通过优化升级“天府蓉易办”平台、在12345热线设立企业服务专席、产业部门定期开展“亲清会客”活动、持续扩大和提升“蓉易享”模块应用成效、“一站式”提供知识产权支撑性服务、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推广“随借随还”模式、动态更新“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白名单企业库、积极争取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落地、支持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推广担保项下远期结售汇业务模式、聚焦外商投资领域优化办事指引、为外企办理出入境手续提供便利、实施“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升级“蓉漂青年人才驿站”及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人才职业资格互认机制、制定外籍“高精尖缺”人才成都认定标准等,优化全生命周期涉企服务。

十是优化法治环境方面,通过建立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高质量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国际商事法庭、探索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解纷平台、探索升级“智慧法院·成都”模式、建立“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法院诉讼费用主动退费、为破产管理人开辟线下绿色通道、建立破产管理人工作室等,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全链条全过程全周期优化提升

从改革力度上、深度上和覆盖面上看,此次改革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宽、内容更丰富。

一是全链条优化审批,突出便民利企。为便利企业开办,成都将推行“标准化地址+申报承诺制”登记模式,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除因当地城市管理需要对具体登记事项有特别规定的外,实现所有法定登记事项在四市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为便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成都将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实施“一证多址”改革,优化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同时,将企业分支机构、连锁门店信息变更纳入同城通办,在简便市场主体注销流程方面实施歇业制度,已办理歇业备案的市场主体,不纳入长期停业未经营清理吊销范围。为提升工程审批服务质效,成都将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审批结果全程电子化,电子证照“一次生成、统一流转、互认共用”,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报建材料和时间。同时,成都还将开展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水电气等一站式联办服务,在自贸试验区、产业园区等功能区推行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将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纳入“时限管理”,通过优化审批部门内部审批流程,强化审批过程督查和通报机制,切实缩减审批时间,压减企业等待时间和办事成本,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将“企业跑”转变为“政府干”。

二是全过程公正监管,破除市场壁垒。《十大举措》将着力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别化待遇,清理通过划分企业等级、增设证明事项、设立项目库、注册、认证、认定等非必要条件排除和限制竞争的行为,并建立长效排查机制,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门槛。同时,将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在食品、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据风险高低实施差异化监管,实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不仅如此,《十大举措》将在市场监管领域探索推行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和不予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在不涉及人身、财产、公共领域安全,对社会危害不大的,优先运用行政辅导、行政建议、行政提示、行政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慎用查封、扣押等措施,保护企业不因“小错”影响生存和发展。

三是全周期提升服务,强化数据赋能。《十大举措》以“数字政府”“智慧蓉城”建设为统揽,通过深化政务数据、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档案应用,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互通、互认、互用,积极创新应用场景,升级打造“蓉易办”“蓉易享”“蓉易诉”“蓉易登”等“蓉易”系列城市营商品牌,最大限度发挥数据共享效应,使数据赋能营商环境建设,多方位惠及更多企业。依托“蓉易办”平台和部门业务系统,编制提醒服务清单和事项,利用移动端、短信、电话、上门、媒体等方式创新实施对内对外主动提醒服务,变到期申报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前服务、精准服务;依托“蓉易享”模块应用成效,建成全市惠企政策查询、申报、公示的统一服务入口,便于企业对惠企政策“一网查询”“一键申请”“一次办理”,将“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通过“蓉e链”应用模块,获取土地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土地出让价款缴清凭证等不动产首次登记申请材料,企业仅需提交登记申请,不再另行提交纸质材料,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业务“零材料”受理;依托“蓉易诉”在线诉讼平台,探索升级“智慧法院·成都”模式,提升跨域立案、联网缴费、應诉答辩、举证质证、在线庭审、电子送达、“5G智慧参审室”、电子档案归档等平台功能,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方便人民群众全天候、全时段、足不出户即可全流程在线参与诉讼。通过最大限度发挥数据共享效应,成都将逐步提升涉企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成都将以《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指引,围绕准入、准营、运营、退出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全面加强服务质量和效率,持续优化政策供给赋能,不断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和投资创业成效,努力把成都打造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发展高地、创业福地、兴业宝地。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营商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