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数智赋能创新发展高质量建设“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

2023-03-05 12:59唐华
先锋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津天府数字

唐华

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站高谋远,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動指南。新津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智造立区、农博兴区、数字强区、品质优区”,推动数智赋能公园城市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效。

突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打造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引领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津区将大力实施制造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化创新引领示范区、成渝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落实“制造强市”战略,壮大智能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推动重点产业链“链主+链属”协同发展,依托新筑股份,聚合蜀道集团等市场资源,加快川发展轨道交通智能装备产业园建设。依托中车长客,打造智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和维保基地。依托格力钛新能源、新津时代,培育壮大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及储能、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打造零碳发展示范区。二是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智能终端+工业互联”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强化“5G+工业互联网”协同运用。在生产端,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柔性工厂;在平台端,主攻细分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龙头企业打造行业级、企业级平台;在产品端,围绕生产应用、生活应用和工程应用领域,招引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高的智能终端产业化项目。三是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培优做强先进智造企业矩阵。支持“链主+配套”紧密协同发展,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做大新津企业“上市军团”。完善“链长制”,加快构建“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投资基金、领军人才”产业生态,大力推进产融结合,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四是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深化“创新策源+成果转化”联动模式。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强化与眉山市设施互通、产业共兴、服务共享,加快建设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抢抓四川天府新区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机遇,借助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创新策源能力,联合建设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基地、天府智能硬件产业园。建设天府新津数智活力区,与四川天府新区、邛崃市共建蓉南新兴产业带。

突出“数字农博+乡村振兴”,打造天府农博乡村振兴示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新津区将依托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以平台化理念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以数字化手段赋能现代乡村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为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贡献力量。

一是创新农业会展模式,打造田园农博盛宴。用好农博主展馆、农博大田展区等展陈空间,联合会展博览头部企业,孵化培育“粮油食品博览会”等主题展会,集成展览展示“川字号”农产品。探索“农博+”模式,高水平承办重大会展活动,推动以会兴产、会产一体、融合发展。建设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构建“线下办展+线上交易”的天府农博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带动川货好品“买全川、卖全球”。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在城市端与乡村端,搭建成渝农业数字经济赋能平台,推动城乡要素双向在线、融合共生。在市场端与政府端,深化“小管委会+大专业公司+合作社”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夯实城市先进生产要素到乡村布局的底板。在企业端与村社端,探索组建村(社区)资产管理运营公司,整合集体资产、闲置农房等资源,引入市场化主体,发展乡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培育现代乡村产业,推动农商文旅体科教融合发展。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互联网”,吸引带团队、带流量、带资本、带技术的平台型企业跨界到乡村发展,探索“农业+”产业复合模式,发展田园经济、林盘经济,培育壮大现代乡村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构建“田间—车间—舌尖”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整合党校、职业技术学校、绿领学院资源,发挥乡村振兴研究院链接功能,培养乡村创客等新型农民。四是拓展乡村增值增效空间,加快村社复兴乡村振兴。探索“林盘+”模式,依托乡村生态场景,植入博览、科创、研学等功能,推动乡村产业从单纯种植养殖向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依托科创空间和创新平台,用好新乡村、新消费等产业基金,打造新型农业创新要素链接器和创业资源集聚池。依托农业生态本底和乡村产业项目,打造精品研学旅行线路,塑造农博田园光影秀等乡村文化IP,持续讲好4500年宝墩农耕故事。

突出“数实融合+转型发展”,打造区(县)数字化转型样板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津区将坚持平台赋能、场景驱动,探索数字赋能新城市、新乡村、新文旅、新治理,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智慧化水平。

一是探索数字赋能新城市。聚焦“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打造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推动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及其生态企业集聚集群发展。适度超前布局新型智能基础设施,推进能源、交通、市政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城市重要区域智能感知源全覆盖。编制“物理城市+数字城市”双开发导则,开展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同步策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营。二是探索数字赋能新乡村。通过数字经济的强链接作用,引导城市资源向乡村流动,培育乡村共享民宿、智慧农业、乡村研学等新业态。联合数字经济企业,搭建数字乡村、农村信用体系等服务平台,探索数字农业种养方式、数字农旅消费方式,创新发展科技农业、普惠金融,培育壮大乡村数字经济产业。三是探索数字赋能新文旅。积极发展数字文旅、数字文创、数字消费,提升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消费供给服务能力,打造智慧景区、特色街区,激发夜间、周末、假日等消费活力。持续办好梨花季等文旅会节活动,培育塑造更多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四是探索数字赋能新治理。加快建设“智慧蓉城”示范试点,深入贯彻“智慧蓉城”建设部署要求,聚焦“优政、惠民、兴业”,建强“112N”智慧新津数字底座,完善城市数智能力中台,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数据全打通、全汇聚。丰富“超级绿叶码”服务端和“津政通”协同端应用,扩大使用覆盖面。围绕企业服务、生活消费等领域,创建一批“管用、爱用、好用”的智慧应用场景。

突出“山水宜居+人城和谐”,打造幸福美好生活示范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津区将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强基补短,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精准供给能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更有品质、更有内涵。

一是筑牢公园城市生态本底。持续修复巩固“五河一江两山”生态基底,健全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机制,系统营建“青山绿道蓝网”景观体系。充分挖掘“兩山六水”、公园林盘等生态资源,有机植入文旅、消费、健身等场景生态,促进生态价值充分彰显、有机转化。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二是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游河心“五津长岛”和地铁五津站等区域城市有机更新,梯次建设未来公园社区,推进城市风貌提升、形态重塑。加快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推动社区环境提升、功能完善、业态丰富。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招募“城市合伙人”,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市民参与的公园城市共建共享格局。三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以片区为单元优化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分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产业化项目落地提供承载空间。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农村风貌改造,打造一批“美丽林盘”“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社区”,彰显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四是提升区域交通辐射带动能力。以TOD理念优化城市交通路网,有序实施公交、地铁、高铁TOD综合开发,推动公共交通发展与公园城市建设相互促进。依托成贵高铁新津南站和川藏铁路新津站“两站”共用优势,策划打造高铁新城。加快推进与四川天府新区、眉山、乐山等区域的外联道路建设,提升与周边区域互联互通水平、通勤转换效率。五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家门口的好学校”建设行动,建设树德实验中学新津分校、泡桐树小学天府牧山校区、成都嘉祥新津分校等一批优质学校。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协同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新华教育等本地院校,打造职业教育高地。推进教育数字化,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建设数智校园。六是推进“健康新津”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建成新津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及传染病区,引进培育一批青年专科人才和全科人才。探索公立医院服务养老机构模式,发展“医疗+康养+信息化”三位一体新型智慧医养。依托四川省水上运动学校,瞄准亚运会、奥运会等综合性赛事项目,建设国际水上运动赛事中心,打造全民健身示范基地。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新津区委书记)

猜你喜欢
新津天府数字
成都市新津区:“津英实习夏令营”助力“津津希望”选培计划
成都市新津区:谋篇布局 扎实推进人社工作
乡村社区公共空间景观更新改造设计——以新津黄林盘为例
新津区:倾力打造“四新” 竭力保民生促发展
答数字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
数字看G20
梦想,从天府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