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五代词中情感符号的运用

2023-03-06 03:48袁虹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太原030024
名作欣赏 2023年3期
关键词:词人符号诗词

⊙袁虹[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太原 03002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学灿烂辉煌。我国的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一直被视为文学中的一块瑰宝,古典诗词中的语言文字则蕴涵着无尽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一直都很讲究意境之美。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自然、客观景物与人物的主观情感、思想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有境界自成高格。”就是说一首诗词的美学价值在于它的意境。意境之美常常被视为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欣赏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常说的“意境美”是指作品中景与情、心与物、意与境达到相互交融衬托的审美境界。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一般是指作者在作品中运用了一些表达技巧,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与作者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作品表达技巧的运用,其中就包括语言的各种运用。

通常来说,文学作品中不论怎样表现意境之美,不论何种形式的表情达意,其实都是语言形式的运用。我国的诗词从创作开始就注重抒情,诗词中主要思想情感的表达与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一种非常直观的形式,每一首诗词都是由很多的语言文字组织完成的,这些语言文字就可以看作是作品中的若干情感符号。语言文字的不同就是情感符号的不同,在表达不同的情感时,它们的运用方式也就不尽相同。本文以唐五代词中的典型词作为例,探析作品中情感符号的运用。

一、情感符号运用的相同性

当我们阅读了很多的唐五代词后,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在许多词人笔下,一些情感符号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如“细雨”“更漏”“柳丝”“烛泪”“斜阳”“暮霭”等。这些都是极为寻常的语言文字,但在作品中,词人往往赋予其特定的情感内涵。它们本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具体物象,作者借这些物象来表达作品主人公的内心情感世界,它们是互为对应的关系。例如段成式的《折杨柳》:“枝枝交影锁长门,嫩色曾沾雨露恩。凤辇不来春欲尽,空留莺语到黄昏。”

这首词开篇就触景生情。“枝枝交影”是描写柳树枝叶生长繁茂的样子。柳枝轻拂,纵横交错,斑驳繁杂的影子随风摇动,投射在大门之上。句中的“锁”字,表明这位佳人已经处于失宠的境遇。她的身体被有形的锁困在屋内,而她的心灵更是被无形的锁牢牢地锁在深宫之中,悲苦无尽,她只能望着门上的树影独自悲叹。那漆黑浓重的“枝枝交影”表现出主人公被重重怨恨所包围的压抑窒息的内心感受。春天里的微风轻拂杨柳,本该是多么惬意,可是主人公独居深宫,空虚寂寞,洗尽红颜,消磨时光。这首词借杨柳烘托心曲,让我们看到在那幽闭的深宫大院,宫女们过着非人的生活,她们始终摆脱不了被摧残蹂躏的命运。

再如温庭筠《菩萨蛮》中有诗句“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更漏子》中有“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这些作品均借用柔长多情的柳丝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悲苦无助,给人造成一种沉闷压抑、无法忍受的氛围。缕缕枝条就是缕缕的情思,千般的惆怅,万般的相思。在唐五代词中,用杨柳传情达意的句子还有很多,作者往往借杨柳表达心声。

通过对以上作品的分析,我们看到这些在唐五代词中多次、重复出现的情感符号,它们所代表的具体物象与作品主体情感表达往往是相辅相成、互为一致的。还有很多词人喜用“斜阳”“夕照”等来表现衰败与伤感之情,用“暮霭”“烟雨”等来表现凄迷与惆怅之情,都是一样的情况。

那词人为什么愿意在作品中多用诸如此类的情感符号呢?一是作者想要通过词作更多地表达细腻、幽怨的情思,二是与作者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有关联。当词人对其各自的经历和生命的感受接近一致时,虽是不同的个体,但他们在情感表达上会趋于相近或相同,这些情感符号自然也就表达出相近或相同的思想感情了。

二、情感符号运用的相异性

词人在创作中,对于情感符号的运用与选择,有着相同性的同时,也有相异性的一面。

唐五代词中描写男女之间恋情的作品是非常多见的。男女恋情不是孤立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种感情,它与人类其他的社会活动和情感是并存与相互影响的。如果词人一生的经历还比较顺遂,没有遭遇太多的坎坷,那么在恋情中往往会表现出闲情万种的相思。相反,如果词人境遇不顺,历经磨难,那么恋情就会与人生境遇相交织,表现出人生不得意的愁苦与无奈。

唐五代词情感符号使用的相异性,与词人审美情感是温和或是强烈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当词人的审美情感比较平和时,他所使用的情感符号就比较温和,比如薛能的《杨柳枝》:“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晚风。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伴月明中。”词人用“柔条”“晚风”“轻阴”等比较温婉的符号,展现出一幅平和淡雅的幽居图。相反,当词人审美情感比较激烈时,所选的情感符号往往力度较大,如尹鹗的《满宫花》,词中选用“月沉沉”“人悄悄”“离恨多”“愁锁碧窗”等感情符号,就有比较大的张力,描绘出非常寂静清苦的宫中生活,为表现主题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难看出,以上二首词同样是写宫女,但情感表达的深度、强度各有差异。

另外,情感符号的差异性还体现在同一个词人身上。由于词人所处的时间段不同,如一个人的早年和晚年时期,那么他相对应的社会背景和社会阅历就不同,必然也会造成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不同,体现在作品中就是情感符号的运用表现出更多的差异性。

以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为例,来阐释同一词人不同时期作品中情感符号运用的差异性。李煜从小生活在皇室,一直过着优渥的皇家生活,可以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早年时期,李煜词的内容和“花间词”相近,题材比较局限,多为描绘宫中奢靡生活和艳情韵事的香艳之词。后期李煜身陷囹圄,生活由天堂跌入地狱一般。亡国之恨让他情绪一落千丈,此时,他的作品中很难再看到之前的香艳、绮靡,取而代之的是对故国的眷恋和不甘亡国的无奈之情。李煜人生前后期的境遇大有不同,在他的词作中,情感符号的运用自然也有很大差异。

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词是李煜早期的作品,描写的是在春日里一个繁花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位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形。词人用“花明”“月暗”“轻雾”等这些感情符号描绘出夜晚的朦胧和迷离。月色的昏暗衬托着花朵的明艳,花朵则象征着年轻少女的娇媚之态。该词通过人物情态、语言、动作等,描绘出少女幽会时的娇羞和激动。该词在情感符号的运用和选择上还是比较轻快愉悦的。

再如《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该词是李煜生活际遇发生变故之后所创作的。《清平乐》的主人公在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在作品中,词人笔下的“柔肠断”“如雪乱”“离恨”“梦难成”等感情符号的运用,把一位独立无语、因为思念远方的亲人而心乱如麻的人物形象展现眼前。结尾处词人运用比喻表达出离恨的无穷无尽,以及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通过对比以上两首词我们看出,同一作者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不同,体现在情感符号的使用上也是有着很明显的差异。即使作品里有着相同的符号,但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比如都是写春色春景,《菩萨蛮》里的“春”传递的是欣喜欢愉,而《清平乐》里的“春”是令人烦恼的春,“乐景衬伤情”。由此可见,情感符号的差异性在同一个词人的不同作品中是有所体现的。

三、情感符号运用的组合性

情感符号运用对主题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单独的、互不关联的情感符号并不能全面、清晰、准确地表达感情,而必须经过词人的多重组合和运用,才能更好地产生表情达意的效果。哪怕只是一些平和柔婉的情感符号,由于组合方式的疏密不同,表达出的情感力度也会千差万别。即情感符号运用的多和少,符号排列的与密与疏,与情感表达的浓烈丰富或是清简单纯是相一致的。

以温庭筠与韦庄二人的同一首词《菩萨蛮》来举例。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雪霜。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二人填的词是同一词牌。二者相较,温词中选用了很有特点的几个动态和物象符号,如“金明灭”“香腮雪”“懒”“迟”“金鹧鸪”等,词的开篇几句写闺中思妇一觉醒来鬓发散乱、似醒非醒的情态。接着几句用一个“懒”和“迟”来描写思妇百无聊赖、无心梳洗的情态。词的下片描写思妇为自己梳洗装扮时的细节,写对镜簪花时的精细。此处女主人公的“仔细”“认真”,与上片的“懒”“迟”形成对比,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这样写才更真实,反映出思妇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所爱的他不在身边,自己的美貌无人欣赏,因而懒起迟妆,但是年轻的女子毕竟是爱美的,于是细细地装扮自己。词的最后写到思妇换衣时,忽然看见裙幅上绣着一对对漂亮的鹧鸪鸟,于是词人触景生情,不由得联想到此时孤单的自己,于是内心增添了无尽的忧愁。

这首闺怨词写一妇人独守空房的愁怨之情,但全篇却不见一个“愁”字,而是通过妇人起床前后一系列梳洗、穿衣的动作,让读者感受到妇人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中一连串的描写服饰、动作的情感符号,密集、艳丽,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绮靡香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显韵味。

我们看到温词《菩萨蛮》中情感符号的运用是比较密集和浓墨重彩的,因而表达与象征的情感也就显得细腻而浓烈,在绮丽香艳的氛围中表现了女子的空虚寂寞、自怜孤独。

韦庄《菩萨蛮》中的符号组合是“春水”“碧于天”“听雨眠”“人似月”等,“春水碧于天”是描绘江南风景的美,碧水蓝天相互映衬。“画船听雨眠”是描绘江南生活的美,在碧绿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风声和绵绵雨声,任那思绪飞扬。词人笔下对这种生活的描绘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相较于温庭筠的词,韦庄在作品中用到了相对稀疏、平和的感情符号,勾画出一幅轻松惬意的图景,虽然在作品的最后两句表现了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但诗词总体在情感表达上是比较疏朗而清简的。

由此观之,不同的词人,情感符号运用的手法也不同,表现出的感情力度和氛围也是不同的。即便是相近的主题,因为词人运用情感符号的疏与密、多与少的不同,读来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四、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唐五代词中情感符号运用的三种方式:第一是情感符号运用的一致性。词的情感表达和主题一致,反映了语言形式的同一性。一致性在此既指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情感符号的使用和作品主题的表达相贴合,也指不同的作者在表达相近主题时,选用情感符号的一致性。

第二是情感符号运用的差异性。诗词情感的表达因人而异,浓淡疏密,各具特色,反映出语言运用形式的多样性。不同的作者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对情感符号的运用也就不同,在唐五代词中,还是有很多作品体现出情感符号运用的差异性的。

第三是情感符号的组合性。诗词的情感表达也会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反映了语言形式的发展性。我们看到,很多唐五代词人都具有综合思维的能力,能够将词的创作有所创新与发展,向更广更深的境界去探索。

本文对唐五代词情感符号的运用方式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唐五代词虽是词的初级发展阶段,但它为宋词的成熟起了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后世词的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唐五代词有一半之多是写女性的,为我们研究古代女性的生活史和心理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宝藏。

猜你喜欢
词人符号诗词
学符号,比多少
词人的职业
“+”“-”符号的由来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变符号
林逋梅妻鹤子
诗词之页